“霁月难逢,彩云易散”
2014-09-21梁琨
摘 要:晴雯是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结束了一生的人物形象,自始至终是按照作者曹雪芹的原意来塑造的。晴雯之死,饱含了作者的感情,对于全书情节的发展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人物自身因素、外在因素、阶级因素等方面,分析论述了晴雯之死的原因及意义。
关键词:红楼梦 晴雯 原因 意义
一部红楼梦,所写到的有名有姓的人物有四百多,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多达数十个。这些人物之中——婢女,这大观园中特殊的一个群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晴雯,位于“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首册,曹雪芹在第五回就对她的一生做出了预言:“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这几句判词,无疑告诉了我们晴雯之死,也透露出作者对于晴雯之死的无限惋惜和悲悼。那么,晴雯又为何会死?因何而死呢?
一、性格使然
晴雯判词中有一句“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正是对其悲剧性格最深刻的概括。晴雯是被贾府的奴隶赖大用银子买来的丫头,后又被当作小礼物送给了贾母。她的出身,虽然是奴隶的奴隶,可是她却从没有认为自己在人格上有什么低人一等的地方,口舌尖利,性格直爽刚烈,就如平儿所言,正是一个“爆炭”般的人。这种性格与其女奴身份的冲突,使她的生存注定是艰辛的。在第三十一回中,晴雯跌坏扇子被责备,争吵之中又牵连了袭人,三人吵闹一番,气得宝玉要将晴雯“放出去”,刚还倔强的晴雯甚至哭着表明了自己死也不出去。在这一段争吵中,可以看到,晴雯要求宝玉用平等的身份对待她,同时她也无法离开宝玉。晴雯的幸运之处正是她遇到了宝玉,只有在这样一个“每每甘为诸丫鬟充役”“惯能做小服低”的主子身边,她才能在她的奴隶地位和高傲的心性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平等的地位,所以晴雯不能离开宝玉。
晴雯的行为和心态是这个封建家庭的生活环境所行不通的。从“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到“勇晴雯病补孔雀裘”,她真心对待宝玉,天真地以平等的灵魂和心态来面对宝玉,但忽视了彼此的阶级差距以及封建家长的态度,最终导致了毁灭。
二、口舌促之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晴雯一贯不会服软献媚,显得锋芒毕露,这样难免不入主子们的眼,平日里也得罪了不少人。在第七十四回中,作者就写到:“王善保家的因素日进园去,那些丫鬟们不大趋奉他,他心里不自在,要寻他们的故事又寻不着……”可见以王善保家的为代表的这些真正的奴才们,连丫鬟们奉承得少了都要记在心里,愤恨不已,更别说受到晴雯言语上的抢白和讽刺,因而不久王宝善家的便立刻向王夫人告了晴雯一状,将她说得相当不堪。但作为一个奴隶,晴雯却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晴雯的反抗精神,在第七十四回“惑奸馋抄检大观园”中得到了突出体现。当心存报复的王善保家的来到怡红院中抄检时,众多箱子中,惟有晴雯的箱子不是打开的,“袭人方欲替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朗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提着底子往地下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来。”那王善保家的面子上下不来,又责备了晴雯几句,这时几日压抑的不满终于使晴雯大怒道:“你说你是太太打发来的,我还是老太太打发来的呢!太太那边的人我也都见过,就只没见过你这么个有头有脸的大管事的奶奶!”如此锋利尖酸!道尽了她心中的不满和愤恨,也表现了她毫不畏惧的胆色。但同时,也是正式向王夫人表达了不满,使她厄运的到来更无可避免。
三、袭人导之
袭人和晴雯在形式上都是老太太派到宝玉身边的丫鬟,但实际上却是老太太安排的宝玉之妾的候选人。选袭人在于她“心地纯良,克尽职任”,选晴雯在于她“容貌娇美,‘模样”等方面在丫鬟中堪称出类拔萃”。对于这一点,晴雯或许是无知觉的,但袭人是一开始就意识到的,在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一节中,作者就写到在宝玉“遂强拉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之事”,这就意味着这场争斗晴雯一开始就处在下风。在搬入大观园后,晴雯在宝玉心中的地位逐渐升高,在经过“撕扇”一节后,袭人也明显发现了晴雯与宝玉在精神上的共鸣,再者,所谓“贤妻美妾”,选妾更看中的是相貌,这一点上袭人自知不如晴雯,在这种双重的危机感之下,再加上晴雯平日口舌上对于袭人的攻击和讽刺,使得在三十一回的“撕扇”之后,紧接着在三十四回中,袭人便借助王夫人找她谈话的这个机会,说出了准备已久的一番话来:“我也没什么别的说,我只想着讨太太一个示下,怎么变个法儿,以后竟还叫二爷搬出园外来住就好了。”这使王夫人大吃一惊,仔细追问时袭人却巧妙地绕开,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表白了一番自己的忠心。这次对话后,王夫人“心下愈发感爱袭人”。并许言说:“我自然不辜负你。”袭人此次不但一举迎得了宝玉婚姻方面能做主的王夫人的欣赏和信赖,还引起了王夫人对于宝玉身边女性的注意和怀疑。点起了这个火头之后,袭人知道不用自己出面,自有晴雯的敌人们会使这怀疑落在晴雯身上。果然王夫人开始干涉宝玉房中之事,注意大小丫鬟,最后终于找到了令她不安的晴雯,并将晴雯残忍地逐出了园外。深知晴雯心性的袭人明白,像晴雯这种心高气傲之人,被逐也就离死不远了,终于在不撕裂自己贤人的面具下,巧妙地铲除了这个自己成为宝玉之妾的最大阻碍。
四、斗争使然
王夫人一直是“金玉良缘”的积极推崇者,且不论宝钗的识大体深得王夫人之心,就是出于巩固地位的需要,王夫人也势必要将宝钗推向宝玉妻子的地位上来。而另一方面,从黛玉初进贾府之时,贾母就表现出了想要培养二玉感情的态度,让两人从小同吃同住同玩,如果不是宝钗的出现,二玉的婚姻可以说是顺理成章的,这也是老夫人所希望的。在薛姨妈住进贾府之后,没少在老夫人跟前推销她们的“金玉良缘”,但是老夫人也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方式进行了暗示性的回绝,这样就和王夫人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所以王夫人是深恨黛玉的,这也导致她对晴雯的反感。
第七十四回中,王善保家的在王夫人面前说了晴雯一大堆坏话之后,书中写道:“王夫人听了这话后,猛然触动往事,便问凤姐道:‘上次我跟了老太太进园逛去,有一个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正在那里骂小丫头。我的心里很看不上那狂样子……” 王夫人此时并不认识晴雯,还谈不上偏见,对她的这一番怒骂,根源还是在于对于黛玉的不满。由于在宝玉婚姻的问题上,王夫人碍于地位无法公开与贾母争斗,所以才拿女奴开刀,用驱逐晴雯来向贾母表明她的态度和手段。
晴雯之死,是王夫人同贾母在宝玉婚姻问题上对抗的牺牲品。王夫人私自做主逐出晴雯,一是发泄不满,二是在暗示老夫人,在宝玉的婚姻问题上,最终能做主的还是作为宝玉娘亲的她。同时从全书的角度来看,晴雯的死,也是暗示了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最终只能是悲剧收场。正如清人陈其态在《红楼梦回评》中就说:“袭人留房,而知薛婚已定,晴雯被逐而知黛玉之必死。如镜照影,若离若合。”
晴雯的死,固然有其自身性格矛盾的原因,但最为关键的是她卑微的身份得不到尊重和平等的对待,被动的卷入了一场不见硝烟的争斗,既不被同等地位的奴隶所容,也不被封建家长所容,最终惟有悲愤地死去,成为了统治阶级矛盾对抗的无辜牺牲品。晴雯之死,令我们在悲叹惋惜之时,更看清了刽子手们的无情和虚伪,以及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2]俞平伯.平伯点评红楼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
[3]刘梦溪.红楼梦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4]张兴德.前八十回就宝黛婚姻对贾母、王夫人矛盾的描写及意义[J].红楼梦学刊,2003,(04).
(梁琨 河南省新乡学院文学院 453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