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李娃和杜十娘的人物命运

2014-09-21刘亭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3期
关键词:杜十娘人物命运

摘 要:李娃和杜十娘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两个命运截然不同的妓女形象。李娃是唐代白行简创作的传奇《李娃传》中的女主人公,李娃实有其人,是唐代天宝年间长安的一位烟花女子,她抛弃荣华,助其所爱,被朝廷封为汧国夫人。杜十娘是明代冯梦龙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女主人公。她久有从良之志,一方面处心积虑积攒钱财,另一方面也在寻觅可托付终身的男人,她被自己所预想的幸福所左右,无奈造化弄人,终以抱财投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李娃和杜十娘一喜一悲的人物命运,既与她们的个性有关,也与各自所处的社会时代密不可分。

关键词:李娃 杜十娘 人物 命运 一喜一悲

中国妓女文化源远流长。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妓女的起源有明确记载的是殷商时期,期间有个‘巫娼时代,女巫为娼妓,通过性诱的舞蹈与交媾进行祭祀活动,与神沟通”[1]。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够准确,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宗教都受人尊重、敬仰,是神圣的,其中的女巫(在西方被称为女祭司)也被认为是有崇高的地位和神圣的职责,所以她们的娱神行为可以说成是一种男女的两性行为,而绝不是一种妓女交易式的性行为。在笔者看来妓女文化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条件,即偶婚制度的产生和必须是以交易为目的。其不仅开设宫妓、营妓,还开设了宫廷教坊和官妓,形成一整套由国家运营的妓女职业机构,另外还有民间青楼妓馆里的私妓。

一、李娃和杜十娘在小说中的命运分析

同为妓女的李娃和杜十娘面对着不同的社会现实,形成了不同的人物命运,一个理性且睿智,最终实现了大团圆;一个是千算万算还是没有算过现实,最终走向了死亡。

(一)李娃的人物命运

在《李娃传》的开篇即交代了李娃的身份,“汧国夫人李娃,长安之娼女奇”,李娃乃“妖姿要妙,绝代未有”。妓女本来就是供男人娱乐、消遣,是为了满足男性的某种欲望而存在的,她们靠此为生。妓女这一职业是一种买卖,是以欲望和金钱为媒介的,所以身为妓女的她们清楚地知道这一点。当然妓女是人,是实实在在的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亲情、友情、爱情她们哪一样也不缺少,只是由于职业的关系,她们与前来的人最初所产生的只是一种金钱式的交易关系,是一种妓与客的关系。

李娃最初是以妓女的身份和荥阳生交往的,但荥阳生对李娃一开始就有爱意存在。荥阳生进京赶考,在京城中无意见到了李娃便不觉停下马车呆了好久,徘徊着不愿离开,并悄悄地打听李娃,进而主动地、有意识地接近李娃。他对李娃也是极其信赖的,在李娃和老鸨合伙设计骗他离开的时候也没有一丝的防备。

李娃没有超越她妓女的身份,当李娃知道了荥阳生资财耗尽,就和老鸨一起设计骗他离开。关于这一情节有人会认为,李娃没有人性,是一个冷血的人,但笔者不这么认为,笔者认为正是这一情节才使李娃的形象活了起来,使她成为一个性格丰满的人物形象。李娃的身份是妓女,我们在看待这一形象时不应该超越她这一特定的身份而单纯地以我们的视角来看待她。对于像李娃这样一个妓女而言,她的人性的底线也不过如此,她所做的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所得利益。

荥阳生被李娃所骗,钱财尽空,走投无路的他不敢回家面对他的父亲,回家取钱的随从也迟迟不回,身陷绝境的他只好以己之长唱丧歌来糊口活命。三年寄人篱下的凄凉生活,最终还是被父亲发现。他的父亲认为他这么做是在败坏家风、侮辱家门,就把他打得奄奄一息后扔在了街头,不顾自己儿子的死活而愤然离开。走投无路的荥阳生被乞丐救济得以存活下来,此后荥阳生也以乞讨为生。

就在荥阳生以乞讨为生的日子中,再一次碰到了李娃。当初李娃为了甩掉荥阳生搬了家,而荥阳生却在无意中乞讨到李娃的新家门口,李娃听到这乞讨声时觉得极为熟悉,就派丫鬟去看,由此便认定“此必生也”。李娃看到荥阳生的落魄,认为是自己造成了荥阳生现在的境遇,遂即良心发现,并由此为自己赎罪。李娃用自己赎身后所剩的钱,兑了一座院系,正是因为有李娃的精心照顾,荥阳生身体和精神才得以快速恢复,李娃还帮助荥阳生考取功名。

在荥阳生取得了功名之时,李娃却主动地要求离开他。最后李娃的行为得到了当朝开明皇帝的认可,让妓女出身的李娃和门第高贵的荥阳生相结合。这一具有喜剧性的结局与李娃人物发展没有什么不相适应,反而就认定了这是李娃应有的命运,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合理性。

(二)杜十娘的人物命运

对于自己的幸福,杜十娘在苦心经营着。之所以说十娘是在经营幸福,是因为十娘一直在寻找着,并且一旦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对象,她就有意识、有目的地来安排组织自己的幸福。为了自己的幸福,她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来为之努力,并被她所预想的幸福所左右。但十娘的命运却不如李娃,十娘是在苦心经营中走向死亡的一个人物形象。

杜十娘是个误落风尘、名噪一时的妓女,在七年的卖笑生涯中,十娘“因见鸨儿贪财无义,久有从良之志”。虽有从良之志,但一直未从良,直至遇到性情温存、“忠厚志诚”的李甲,她才“甚有心向他”。这说明在十娘的心中早就有了自己心仪对象的标准和对自己未来幸福预想的蓝图。以忠厚志诚之人为托付终生的伴侣,对于一个身份低贱的妓女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合适的标准,但是十娘看中的不仅仅是李甲的忠厚志诚,最为重要的是他的地位和身份。由此可知,十娘接近李甲的初衷就是求得结果,是要与李甲有个美好的婚姻与家庭,嫁入名门以改变自己卑贱的地位。

对于从良,十娘是时时处于主动的地位,赎身是她自己要求的,与老鸨周旋商讨好了价钱与期限后,她才告知李甲,得以赎身成功也主要是十娘自己的努力。在李甲犹豫不决、将要放弃之时,“杜十娘连日不见公子进院,十分着紧,就教小厮四儿街上去寻”,见李甲没有赎金,她就主动地拿出自己的钱财为自己赎身,对于赎身后的安排,十娘也有计在心。十娘早就想好了一切,李甲只不过是按十娘的意旨而做罢了。因为李甲“原是没主意的人”,所以在她选中李甲之后就一心要嫁给李甲,她的从良的计划也就落在了李甲的身上,李甲是她走向从良之路的依托。可见十娘自始自终是以自己的幸福为准绳的,她认为李甲与自己是分不开的一体,她的幸福完全落在李甲的身上。所以笔者认为十娘对李甲的情感不是爱情,甚至可以说十娘对李甲是没有感情的,十娘只是把李甲看成是一种自我解救的必需品,她最终目的是爱自己。endprint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当十娘怀揣着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喜悦之情,跟着自以为经过了自己考验、可以托付终身的李甲奔向了自由和幸福的天地时,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所依附信任的李甲却是个怯懦、自私、胆小、不重情义的伪君子。李甲本就是一个具有资产和地位的市民阶级的代表,他看中的只是十娘的美色,别无其它。孙富和李甲在酒楼上的一番谈话就轻易地摧毁了十娘的梦,使她在摆脱了妓院的生活后,又一次被推到了任人交易、买卖的商品地位上。对十娘来说,也许“自杀,是杜十娘当时惟一能摆脱‘商品命运的办法。她一死,孙富不能满足淫欲,李甲无法得到千金,杜十娘也可以摆脱被侮辱被玩弄的生活”[2]。十娘的命运具有悲剧性,鲁迅说过:“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十娘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所毁灭的是十娘的梦,以至于十娘的生命。

二、产生不同命运的因素

李娃明智、理性且睿智,杜十娘有心计、机警、慎重但缺乏理智。这种个性因素的差异造成了她们不同的人物命运,并且成为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同时,时代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她们自身的命运。

(一)个性因素

白行简唐传奇《李娃传》中的李娃是一个明智、理性、睿智的妓女形象,她对一切都充满着理性,她谙熟一切社会关系与状况,她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如何做。就是因为她的这一理性色彩,对考取功名的荥阳生一再拒绝,她要的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婚姻,而是有身份、有地位的婚姻。从始至终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社会舆论道德的框架之内,丝毫没有逾越礼教制度。身为妓女时,她在其位谋其政,为了自己的利益骗荥阳生离开;在一心照顾荥阳生的过程中,她就不再过问妓院的风花雪月,只过着自己应有的生活,细心地照顾荥阳生,帮助他考取功名;在荥阳生功成名就之时,李娃却主动要求离开他。在这个过程中,李娃的倾力付出使荥阳生感受到了她的善与美。对这样一个懂得世事、不逾矩的女子,荥阳生即使曾经被李娃欺骗过,又怎能不使他为之倾心?所以小说在一开始表现了她身为妓女应有的本性后,就让她良心发觉,爱情意识苏醒,之后才让她走上了一条胜似大家闺秀的道路,所以李娃这一人物所具有的喜剧命运可谓是顺理成章。

明代冯梦龙拟话本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杜十娘是一个有心计、机警、慎重但又缺乏理智的妓女形象。在争取从良的过程中,杜十娘表现得十分机智老练,之所以选中李甲,不光是因为他“忠厚志诚”(《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更因为他有身份有地位,并且这种身份和地位是十娘极想拥有的。只有拥有了这些,她才能摆脱自己卑贱的地位,走向向往的上流社会。从一开始就是杜十娘在精心安排着,她说通老鸨,让李甲筹钱,钱不够时她就拿出自己的积蓄,赎身成功后她也一直左右着李甲。她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而已,这其中也暗含着十娘自身悲剧性命运的必然性。选中李甲后,十娘就将自己的一切希望都托付给了李甲,虽然对他心存戒备,可一直都认定自己所谓的幸福只有他能实现,没有给自己设想过后路。她已被即将来临的、自己预设的幸福生活冲昏了头脑,失去了理智。她没有对社会有个清晰的认识,她想象不到经过自己考验的李甲居然会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会为了害怕自己的父亲、害怕继承不到家产就将她卖给了孙富,十娘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为此她只能一死。

(二)社会因素

在隋末农民大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唐王朝处处以隋亡为前车之鉴,开创了有唐一代开明政治的先河。唐王朝的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开明措施来保证其统治。经济的繁盛、文化环境的宽松也导致了唐朝士子们精神和肉欲双重需求的膨胀,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唐朝的两性关系较为开放,文士以狎妓风流为尚。唐代士子登途取仕的途径很多,除了科举取仕以外,士人们还可以通过漫游、招隐士、游幕府等方式走向仕途,这使唐朝的士子们形成了一种开朗、自信的性格特征。个性张扬,对前途充满信心,在两性关系上也都以狎妓风流为荣,受胡风的影响,唐代女性的贞节观也相当淡漠,因此两性关系比较放纵。虽然唐代两性关系可以很自由,但婚姻制度却不能乱,我们总是说中国的封建社会是两“姓”婚姻,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婚姻的门第性。唐朝不仅从道德上予以约束,而且在法律上也给予了规定。唐律规定士人不得纳贱民阶层(包括妓女)的女子为妻,否则要按律处罚。虽然说唐代社会是开放的,唐代的女性拥有一定的地位,武则天开设女官一科即是说明;唐朝身为官妓的妓女们也是受到一定的尊重,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但它的开放也是有限度的,它还没有开放到社会各阶层平等的地步,它仍然是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

明代同唐代一样都是开放的朝代,但明代由于开国皇帝朱元璋出身于农民阶级,所以明代整体上的文化素养远远落后于唐代。明代的妓女也不像唐代官妓那样伎艺和美貌并存,作为私妓,她们绝大多数单单只是相貌上的迷人。这就导致在明代妓女只是作为男性发泄性欲的一种工具,缺少了唐代士子们在妓女身上所找到的心灵感应和由此所产生的情感。中国的科举制度自隋朝产生以来,就成为文人士子登途取士的主要途径,而明代由于程朱理学的强化,八股取士成为士子们唯一的登途方式,使士子们为官极为困难。并且八股制也禁锢了士人们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明代的文化素养变得极为低下。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明代出现了具有启蒙色彩的进步思想,主张个性解放、自由平等。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主情、论情备受推崇。唐代的经济高度发达,但唐代的经济是中国封建生产关系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明代却出现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芽,商品经济开始盛行,由此商人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市民阶级也随之而起,金钱甚至可以衡量一切。所以在明代的小说中我们看到的几乎都是妓女和商人、妓女和市民阶层的交欢,而不同于唐代的是妓女与士人们的悲欢离合。

注释:

[1]王影君:《中西文学妓女形象的文化分析比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

[2]曹国辉:《恰似这般姹紫嫣红——从莘瑶琴、杜十娘看古代妓女意识的觉醒》,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3]鲁迅:《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97页。

参考文献:

[1]鲁迅辑录,程小铭、袁政谦、邱瑞祥译注.唐宋传奇集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

[2]冯梦龙编,严敦易校注.警世通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3]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王影君.中西文学妓女形象的文化分析比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5]曹国辉.恰似这般姹紫嫣红——从莘瑶琴、杜十娘看古代妓女意识的觉醒[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刘亭 辽宁省沈阳师范大学 110034)endprint

猜你喜欢

杜十娘人物命运
被命运“扼住”的小意
杜十娘看错了李甲,而你看错了她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下)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漫画版(上)
论命运
进化决定恐龙的命运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古籍中的女性——恨眼无珠的杜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