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应用

2014-09-21刘思洁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

刘思洁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9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36例,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18例与对照组1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与脑心通进行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将其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4%和84.74%,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每搏输出量(sv)、每分钟排血量(co)、心脏指教(C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舒张标E峰/A峰比值(E/A)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丹红注射液与脑心通联合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中,能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显著提高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丹红注射液;脑心通;慢性心力衰竭:脑心同治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4-0014-03

心力衰竭(HeartFailure,HF):是不同病因的心脏疾患发展至终末阶段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症状是呼吸困难、运动耐量下降伴或不伴有肺循环或体循环淤血、液体潴留。慢性心力衰竭包括心室重构、无症状的心功能不全和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的3个层面[1]。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的老龄化及其对于各种病因的心脏疾患更有效的早期干预,使更多的患者存活,同时也面临发病率、再住院率高及死亡率的增加。根据研究资料表明,约1/3新发的HF患者于诊断后6个月内死亡,年死亡率达15~20%,重症HF年死亡率达50%;住院率占心血管疾病的20%,死亡率占40%,提示预后严重。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已成为21世纪全球范围的流行病,对心血管疾病治疗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有慢性内科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各器官的功能也随之减退,致使其耐受性较差,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发应较明显[2],因此,临床治疗一直比较困难。笔者分析和研究了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效果,临床显示可提高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和运动耐量,缩短住院日,减少再住院率和提高生存率,疗效明显,现将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8月—2013年9月患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236例,其中男127例,女109例,年龄56~84岁,平均(68±12)岁,将其按双盲随机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118例与对照组118例。心功能预后的评估,按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级22例;Ⅱ级59例;Ⅲ级112例;Ⅳ级43例。其中冠心病心绞痛64例;高血压56例、扩张型心肌病23例,高脂血症20例,心律失常(心房颤动17例,心房扑动6例),心脏瓣膜病20例,糖尿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10例,病毒性心肌炎2例。

1.2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NICE慢性心衰临床指南[2]制定2组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冠脉造影、实验室检查、氨基末端前B型钠尿肽(NT-proBNP)等检查[1-3]被确诊为CHF。进一步排除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左心衰竭、急、慢性感染症状、造血系统疾病、肿瘤疾病以及各种心律失常所导致的心力衰竭。两组治疗前后用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每搏输出量(SV)、每分钟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脏舒张指标E峰/A峰比值(E/A)。同时,观察服药期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实验,并同院方签订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症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2组患者均给予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具体方法为:地高辛、硝酸酯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菏泽步长制药有限公司)与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进行治疗,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10d;同时加服步长脑心通胶囊3粒/次,口服,3次/d,连续服用1个月,在停止输液后仍持续服用,两组服药期间均不服用其他影响疗效药物,1个月后随访评价疗效。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2007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5]。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心功能提高2级以上,包括2级;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没有变化或加重。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1187936397.54

对照组11862381884.74

2.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对比(x±s)

组别n时间每搏输出量

(ml/次)每分钟排

血量(L/min)心脏指数endprint

(min-m)左室射血

分数(%)E/A

观察组118治疗前45.1±5.33.50±0.172.13±0.2134.2±3.50.83±0.2

治疗后70.9±9.55.49±0.392.98±0.3454.7±4.81.27±0.1

对照组118治疗前45.2±5.53.54±0.182.15±0.2234.1±3.90.84±0.2

治疗后55.7±7.34.63±0.252.39±0.2543.2±3.80.94±0.1

2.3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I°房室传导阻滞,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症状;停药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预后往往较差。CHF临床以慢性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灌注量减少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瘀血为主要特征,病理学研究显示,CHF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及心室重构,因此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为主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在延缓和阻断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4]。慢性心衰荟萃分析全球研究组已报告了大约40000名慢性心衰患者,年龄、男性、射血分数、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被证实是死亡的预测因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各种心脏疾病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以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硝酸脂类)、β-阻断肾素血管激活药、转换酶抑制剂及抗醛固拮抗剂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传统的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但随访发现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方面尚不够理想。由于多数患者存在导致心衰的基础疾病、各种常见的伴发病和(或)合并症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因此心衰的治疗是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观察。动态检测下列几项常见指标,如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BNP/NT-proBNP等,有助于心衰患者严重程度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换言之,LVEF显著低,NYHA分级Ⅲ~Ⅳ级、BNP/NT-proBNP显著升高,其心衰较严重,危险程度高、预后差。这些患者心脏性猝死和再住院率也显著增高。

丹红注射液是由红花、丹红提取,是通过对磷酸二酯抑制作用,使血小板的环磷酸腺苷与红细胞的浓度升高,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与黏附,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具有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活血化瘀,改善机体组织与器官的血氧供应的作用[6~8]。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减少GPII/IIIa受体的激活,从而减少血小板的凝集,有效改善心脑血流[9]。脑心通胶囊是由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乳香、桂枝、水蛭、地龙、全蝎等药研制而成。脑心通胶囊治疗顽固性CHF主要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现代研究证明,该药能扩张冠状动脉、抗凝、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还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理想药物[10]。脑心通胶囊含有水蛭(具有类肝素作用),地龙、全蝎等虫类药物有大量血栓溶解因子(BDF)。脑心通胶囊治疗顽固性CHF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和血压的同时VST、PWT及LVM测值降低,同时EPFV、EA、EF测显著提高而APFV测显著降低,治疗组能有效地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脑心同治”、中西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药物,这是中成药治疗慢性心衰的里程碑,也是现代心衰治疗领域的新进展。“脑心同治”,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和运动耐量,缩短住院日,减少再住院率和提高生存率,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心血管内科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6—131,165—177.

[2]秦晓毅.2010年MCE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更新的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489.

[3]曾兴宏.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6(20):1063-1064.

[4]JanuzziJL,vanKirmnenadeR,LainchburyJ,eta1.NT-proBNPtestingfordiagnosisandshorttermprognosisinacutedestabilizedheartfailure:aninternationalpooledanalysisof1256patients:theInternationalCallaborativeofNT—proBNPStudy[J].EurHeart,2006,27(3):330-337.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指南[S].2007.

[6]康连鸣,张健.冠心病和心力衰竭[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0,9(1):17.

[7]白洁,吕云,卢竞前,等.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7(21):31-32.

[8]董国红.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90-192.

[9]张敬贤,陆伟,国建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9):705-707.

[10]董波,于永慧,刘忠志,等.脑心通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硬化血管MCP-1基因影响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2-315..

(收稿日期:2014-02-20)endprint

(min-m)左室射血

分数(%)E/A

观察组118治疗前45.1±5.33.50±0.172.13±0.2134.2±3.50.83±0.2

治疗后70.9±9.55.49±0.392.98±0.3454.7±4.81.27±0.1

对照组118治疗前45.2±5.53.54±0.182.15±0.2234.1±3.90.84±0.2

治疗后55.7±7.34.63±0.252.39±0.2543.2±3.80.94±0.1

2.3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I°房室传导阻滞,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症状;停药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预后往往较差。CHF临床以慢性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灌注量减少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瘀血为主要特征,病理学研究显示,CHF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及心室重构,因此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为主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在延缓和阻断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4]。慢性心衰荟萃分析全球研究组已报告了大约40000名慢性心衰患者,年龄、男性、射血分数、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被证实是死亡的预测因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各种心脏疾病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以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硝酸脂类)、β-阻断肾素血管激活药、转换酶抑制剂及抗醛固拮抗剂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传统的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但随访发现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方面尚不够理想。由于多数患者存在导致心衰的基础疾病、各种常见的伴发病和(或)合并症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因此心衰的治疗是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观察。动态检测下列几项常见指标,如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BNP/NT-proBNP等,有助于心衰患者严重程度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换言之,LVEF显著低,NYHA分级Ⅲ~Ⅳ级、BNP/NT-proBNP显著升高,其心衰较严重,危险程度高、预后差。这些患者心脏性猝死和再住院率也显著增高。

丹红注射液是由红花、丹红提取,是通过对磷酸二酯抑制作用,使血小板的环磷酸腺苷与红细胞的浓度升高,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与黏附,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具有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活血化瘀,改善机体组织与器官的血氧供应的作用[6~8]。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减少GPII/IIIa受体的激活,从而减少血小板的凝集,有效改善心脑血流[9]。脑心通胶囊是由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乳香、桂枝、水蛭、地龙、全蝎等药研制而成。脑心通胶囊治疗顽固性CHF主要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现代研究证明,该药能扩张冠状动脉、抗凝、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还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理想药物[10]。脑心通胶囊含有水蛭(具有类肝素作用),地龙、全蝎等虫类药物有大量血栓溶解因子(BDF)。脑心通胶囊治疗顽固性CHF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和血压的同时VST、PWT及LVM测值降低,同时EPFV、EA、EF测显著提高而APFV测显著降低,治疗组能有效地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脑心同治”、中西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药物,这是中成药治疗慢性心衰的里程碑,也是现代心衰治疗领域的新进展。“脑心同治”,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和运动耐量,缩短住院日,减少再住院率和提高生存率,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心血管内科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6—131,165—177.

[2]秦晓毅.2010年MCE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更新的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489.

[3]曾兴宏.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6(20):1063-1064.

[4]JanuzziJL,vanKirmnenadeR,LainchburyJ,eta1.NT-proBNPtestingfordiagnosisandshorttermprognosisinacutedestabilizedheartfailure:aninternationalpooledanalysisof1256patients:theInternationalCallaborativeofNT—proBNPStudy[J].EurHeart,2006,27(3):330-337.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指南[S].2007.

[6]康连鸣,张健.冠心病和心力衰竭[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0,9(1):17.

[7]白洁,吕云,卢竞前,等.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7(21):31-32.

[8]董国红.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90-192.

[9]张敬贤,陆伟,国建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9):705-707.

[10]董波,于永慧,刘忠志,等.脑心通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硬化血管MCP-1基因影响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2-315..

(收稿日期:2014-02-20)endprint

(min-m)左室射血

分数(%)E/A

观察组118治疗前45.1±5.33.50±0.172.13±0.2134.2±3.50.83±0.2

治疗后70.9±9.55.49±0.392.98±0.3454.7±4.81.27±0.1

对照组118治疗前45.2±5.53.54±0.182.15±0.2234.1±3.90.84±0.2

治疗后55.7±7.34.63±0.252.39±0.2543.2±3.80.94±0.1

2.3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I°房室传导阻滞,对照组出现1例恶心、呕吐症状;停药后上述症状逐渐消失。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一旦发生心力衰竭预后往往较差。CHF临床以慢性心排血量不足、组织灌注量减少及肺循环或体循环静脉瘀血为主要特征,病理学研究显示,CHF发生发展的主要机制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激活及心室重构,因此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为主的联合用药治疗方案在延缓和阻断这一过程中起主要作用[4]。慢性心衰荟萃分析全球研究组已报告了大约40000名慢性心衰患者,年龄、男性、射血分数、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被证实是死亡的预测因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也在呈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各种心脏疾病最终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以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硝酸脂类)、β-阻断肾素血管激活药、转换酶抑制剂及抗醛固拮抗剂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等传统的治疗,虽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但随访发现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病死率方面尚不够理想。由于多数患者存在导致心衰的基础疾病、各种常见的伴发病和(或)合并症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因此心衰的治疗是多学科综合治疗。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疗效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观察。动态检测下列几项常见指标,如LVEF、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BNP/NT-proBNP等,有助于心衰患者严重程度危险分层和预后评估。换言之,LVEF显著低,NYHA分级Ⅲ~Ⅳ级、BNP/NT-proBNP显著升高,其心衰较严重,危险程度高、预后差。这些患者心脏性猝死和再住院率也显著增高。

丹红注射液是由红花、丹红提取,是通过对磷酸二酯抑制作用,使血小板的环磷酸腺苷与红细胞的浓度升高,减少血小板的聚集与黏附,增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具有降低血液的黏稠度,活血化瘀,改善机体组织与器官的血氧供应的作用[6~8]。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可以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减少GPII/IIIa受体的激活,从而减少血小板的凝集,有效改善心脑血流[9]。脑心通胶囊是由黄芪、丹参、当归、川芎、赤芍、红花、乳香、桂枝、水蛭、地龙、全蝎等药研制而成。脑心通胶囊治疗顽固性CHF主要改善心功能,纠正心衰,现代研究证明,该药能扩张冠状动脉、抗凝、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还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步长脑心通胶囊是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理想药物[10]。脑心通胶囊含有水蛭(具有类肝素作用),地龙、全蝎等虫类药物有大量血栓溶解因子(BDF)。脑心通胶囊治疗顽固性CHF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和血压的同时VST、PWT及LVM测值降低,同时EPFV、EA、EF测显著提高而APFV测显著降低,治疗组能有效地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综上所述,从本次的研究结果表明,“脑心同治”、中西结合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心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患者在用药治疗期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的药物,这是中成药治疗慢性心衰的里程碑,也是现代心衰治疗领域的新进展。“脑心同治”,可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和运动耐量,缩短住院日,减少再住院率和提高生存率,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心血管内科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26—131,165—177.

[2]秦晓毅.2010年MCE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更新的解读[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4):489.

[3]曾兴宏.丹红注射液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影响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16(20):1063-1064.

[4]JanuzziJL,vanKirmnenadeR,LainchburyJ,eta1.NT-proBNPtestingfordiagnosisandshorttermprognosisinacutedestabilizedheartfailure:aninternationalpooledanalysisof1256patients:theInternationalCallaborativeofNT—proBNPStudy[J].EurHeart,2006,27(3):330-337.

[5]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学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指南[S].2007.

[6]康连鸣,张健.冠心病和心力衰竭[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0,9(1):17.

[7]白洁,吕云,卢竞前,等.丹红注射液联合脑心通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内皮祖细胞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7(21):31-32.

[8]董国红.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探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0):190-192.

[9]张敬贤,陆伟,国建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9):705-707.

[10]董波,于永慧,刘忠志,等.脑心通胶囊对实验性动脉硬化血管MCP-1基因影响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12-315..

(收稿日期:2014-02-2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丹红注射液慢性心力衰竭
丹红注射液联合缬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ys—C及β2—MG水平的影响效果观察
舒心通脉组方治疗慢性心衰心肺气虚证患者的临床观察与药学监护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防治作用的有效性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丹红注射液联合氟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121例临床观察
低分子肝素联合丹红注射液对肺栓塞疾病的治疗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