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领巾教学法”SWOT分析后的启示

2014-09-21郑妮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8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红领巾教学法”是新中国建立后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次探索,笔者从当时的国际背景与中国实情出发,客观研究了它诞生的经过和至今的发展。在对该教学法优劣形势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它对现代语文教育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红领巾教学法 教学改革 语文教学启示

1953年5月,针对当时苏联专家普希金对一节语文观摩课《红领巾》的指导意见,《人民教育》发表了大量宣传文章,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红领巾教学法”的热潮。仅在一年之后,这种红遍大江南北的教学方法却又遭受了大家的批评与抨击。究竟是怎样一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引起界内的广泛关注,并在实际行动中落实效仿;但是又在为期不长的时间后遭遇非议与摒弃,成为贬义教学方法的代名词?这些都需要我们去认识和探索。

一、“红领巾教学法”的SWOT分析

“红领巾教学法”对于语文教学研究者应该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这里笔者就不再赘述。下面就对它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红领巾教学法”的优势

“红领巾教学法”的产生,以及它在短时间内得到广泛的传播与运用,其本身存在固有的合理性。

1.将学生放在主导地位

“红领巾教学法”打破传统“先生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将课堂从老师的手里移交到学生的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六十年前普希金教授就尖锐地批评当时的一种教学现象:“在讲课进行中,教师是很积极的,但学生并没有积极的形式……教师过高的积极性,使学生思维处在睡眠状态中。”“应该让学生多说,教师少说。”

2.对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初探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普希金在对《红领巾》观摩课的意见中提到: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他要求教师分析文章主题思想,讲解写作方法,注重语文课文中语言和文学的因素,而不是一味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些要求就初步显示出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3.对语文课堂教育方法的改变

普希金对《红领巾》观摩课的意见中提出教师应该对课文主题、写作方法进行讲解,将“文学分析”引入语文课堂教学中。并舍弃传统的“讲解法”,引入“谈话法”“提问法”“列表分析法”,指出“应当多利用黑板帮助学生记忆”,对课堂板书提出的要求,这在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教学看来,仍然受用。

(二)“红领巾教学法”的劣势

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它需要因时、因课、因人制宜。“红领巾教学法”对于说明文、文言文、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并不能同时效用,有着本身固有的局限性。

(三)“红领巾教学法”的机遇

在建国初期的社会环境下,全国各行各业学习苏联的热潮,使得“红领巾教学法”顺利诞生,并被大范围地学习与发展。面对当时国内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止步于教师讲解注入式的教学方法,“红领巾教学法”所带来的“谈话法”“提问法”“列表分析法”等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新式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大幅度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四)“红领巾教学法”的威胁

在语文教学方法中,传统的大量阅读和吟诵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大范围地阅读和运用语言文字,其中对背诵的强调,可以让学生将这些语文知识长时间地储存在脑海里,方便日后运用。在“红领巾教学法”中,串讲和分析方法或者问题讨论等教学方法被大量运用,这些方法多是注重学生的理解而不注重记诵,学过的知识在稍微长一点的时间后就会被忘记。所以“红领巾教学法”还不能够达到传统背诵的效果。

二、“红领巾”教学法对语文教育的启示

根据上文的“SWOT”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红领巾”教学法的优劣所在。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根据这些分析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授课环境的需要来对“红领巾”教学法作出“取舍”,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设计的完整性

在“红领巾”教学法发展之初,教育工作者将其规定为一定的模式,即用解题、作者介绍、讲述时代背景、范读、分析、总结和复习,其教学步骤的完整性可以为刚步入工作的广大青年教师提供很好的借鉴。刚步入工作的青年教师,拿不准教学的重难点,或者担心自己会遗漏某些知识点,运用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和心理负担。

(二)课堂讲解的方法性

普希金在评课时还提到了学生上课没有积极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现如今的课堂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对于提高上课积极性的问题,普希金给出了很好的方法。他要求将课堂自主性交给学生,可以让学生朗读课文,用自己的感情去理解课文并朗读出来。他还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能够依据课文营造氛围,让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加深理解。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这一点,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现如今的课堂,基本能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新课标明确要求“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的讲课方式也从以前单一的“讲授法”演变为如今讨论法、问答法、讲解法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都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我们还有些不足。我们可以尝试在课堂上将第三人称改成第一人称,或假想其中的一个人物的口气来讲述;也可以运用课文中的形象唤起学生个人经验中的同类形象,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用类比的复述来巩固新课文的学习;或者我们可以把课文中的形象转移到其他的环境中,让学生想象人物在新的环境中怎样生活?他的思想和感情将会怎样?要求学生创造出人物在新环境内的故事;我们还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运用绘画、改编、演剧等方式进行演示;等等。

(三)语文课的语文性

普希金在指出观摩课需要改正的地方时,还提到了当时把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的现象。现如今的语文课,不仅仅被上成了政治课,甚至还会上成工艺课、美术课、物理课等。

语文课就是语文课,是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我们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诸如思想政治、工艺美术这些课程。例如在学习《神奇的克隆》这一课时,如果教师只注重对文章中什么是克隆、如何克隆来讲解,无非是将这节语文课上成了科学实验课。语文课要做的,是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中对克隆的描述,让学生知道如何描述与叙写类似的科学概念文章,学会课文中那些巧妙的比喻说明,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语文课还要做的是教给学生能够自己看明白对这些现象的形成因素的描写,在以后自己遇到类似的讲解说明时,能够有层次有条理地将问题说清楚、讲明白。

当然,我们不能够否定一些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的现象,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运用其他科目的教育应该掌握如下原则:

1.这些内容应该是课文中内在的,而不是外加的;

2.语文教学内容应是课文中主要的,而不要把次要的当作主要的;

3.插入其它学科的内容,是这篇文章系统中的不可缺少的,而不是片段插入的;

4.形象地引用说明,而不是概念生搬硬套;

5.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主体,而其他学科的知识只是起穿插辅助的作用。

三、结语

一直以来“红领巾教学法”饱受争议。笔者认为,任何人都无法决定它将是被保留还是被舍弃。文学作品有各种不同形式,我们教学的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对于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艺术特点不同的作品应用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就是连同一体裁的作品,我们的分析方法也不能完全一样。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实事求是,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找到每一节课堂需要的教学方法,其中应该包含着“红领巾教学法”。

参考文献:

[1]顾黄初.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M].上海:世纪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344—345.

[2]张中原,徐林祥.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新编[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367.

[3]姚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64—69.

[4]李华平.普希金“《红领巾》教学意见”的历史本相及现实意义[J].教育科学论坛:课改研究,2010(1):14—16.

[5]张毅,郑国民.对20世纪50年代文学教学思想和经验的清理[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5(10):11—13.

[6]代保民,丁雪梅.教学模式没有万能的[J].教育新理念,2013(3):21—22.

[7]叶苍岑.从“红领巾”的教学谈到语文教学改革问题[J].人民教育,1953,(7).

[8]叶苍岑.普希金专家再论语文教学[J].人民教育,1953,(10).

[9]陈玉璞,杨茂勋.我们试教《红领巾》的经过和体会[J].人民教育,1953,(10).

[10]叶苍岑.我们是这样理解普希金专家对语文教学的意见指导实习同学试教的[N].文汇报,1954-03-28.

(郑妮 江苏扬州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002)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