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栽好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2014-09-21水城经济开发区

当代贵州 2014年6期
关键词:水城招商引资招商

水城经济开发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建设融资渠道,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经济建设呈现持续、稳定、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3年,水城经济开发区在省委、省政府,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四化同步”主战略,按照“县区建设一体化,产城互动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推进一体化”的战略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建设融资渠道,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经济建设呈现持续、稳定、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财政税收完成4.3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亿元,新增就业人员4117人。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针对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配套的实际,开发区按照先急后缓、服务项目的原则,不断加快基础配套功能建设步伐。

紧紧围绕招商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路网建设,重点推进核心区产城互动连接通道、产业发展大道和标准化厂房厂区路网等建设工作,科学规划尖山营和文阁两个组团连接通道及内部路网建设,通过路网建设逐步实现产城无缝对接。2013年,水城经济开发区完成道路建设12.7公里,厂区道路建设4.5公里,园区内路网基本形成。

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厂区水、电等内部设施,推进厂区路灯、绿化等环境打造,同步配套建设企业员工公寓。目前,开发区5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企业入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启动一期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解决开发区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问题,同步推进排污管网铺设工作。

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

为打破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水城经济开发区积极探索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与入驻企业贵州晨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水城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运作中心,建设运作中心产品展示厅为入驻企业展示产品和研发成果,运作中心配套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为招商项目提供便捷服务。同时聘请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企业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其他开发区退休干部担任运作中心招商顾问,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建言献策。

开发区通过发挥招商运作中心作用,探索以商招商和运作中心企业注资招商新模式,采取运作中心企业注资招商方式,让新入驻企业吃下“定心丸”,通过运作中心为企业产品拓展市场,提前为入驻企业参与市场经营“铺路”,增强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根据县、区建设发展需求,在同质条件下,通过政府订单采购企业产品等方式引导扶持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贵州三才微电机、中国光能照明电器、高低压配电柜等项目已落户园区。

同时,开发区在招商工作中遵从既不贪大求远、也不饥不择食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已入驻开发区标准化厂房的中国光能照明电器生产项目、光伏发电LED交通标志生产项目、三才无槽无刷微电机生产项目、水泥添加剂项目多项专利在园区申报成功。

2013年以来,水城经济开发区招商签约项目共21个,签约资金110亿元,其中划地建设项目12个,标准化厂房招商项目9个(含招商运作中心招商项目5个);已落地项目15个,12个项目已投入生产。

园区职校建设有序推进

根据实施“9+3”教育计划和职校进园区的有关要求,按照“园区+职校+标准化厂房”的建设模式,水城经济开发区采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模式,依托水矿技校、水城县职校师资力量,将水城经济开发区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作为校舍,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企业参与职校办学,聘请贵州勇能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和贵州晨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园区职校副校长,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互动。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产业发展、社会就业无缝对接新体制,根据入住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定期培训模式,将入驻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帮助入驻企业招聘培训符合产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为企业入驻解决技术人才匮乏之忧。

同时,利用园区职校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后,优先推荐到园区企业工作,既解决了失地农户的生计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水城经济开发区职校根据入驻企业产业性质开设有机电、数控、机械加工、服装加工等4个专业,已招收学生600人,并与中国光能、贵州三才、勇能集团等入驻企业签定了意向用工订单协议学生180余名。

产城互动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互动的发展理念,水城经济开发区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组团为平台,科学规划了尖山营城市组团和董地文阁组团,组团内设有金融、商贸、居住、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区域。

目前,开发区尖山城市组团已启动418套7.9万平方米生态移民安置房和208套2.04万平米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规划启动建设农贸市场、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董地文阁组团已完成规划,已启动1200套生态移民安置房和1.2公里市政干道建设工作。拟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的配套功能,充分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切实解决拆迁农户和失地农户的移民安置、就业和生计问题,让拆迁农户、失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园区。

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全面提升

为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水城经济开发区按照转作风、强队伍、强服务、优环境的工作要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成立了项目服务和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程项目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

同时,强化督查调度,采取日调度、周调度、月调度和日巡查工作方式,及时掌握各项工程建设进度,帮助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强化服务意识,对入驻开发区的企业,实行领导包保跟踪服务制度,对企业需协调办理的相关手续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实行全方位、“保姆式”跟踪服务。(责任编辑/哈文丽)

水城经济开发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建设融资渠道,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经济建设呈现持续、稳定、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3年,水城经济开发区在省委、省政府,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四化同步”主战略,按照“县区建设一体化,产城互动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推进一体化”的战略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建设融资渠道,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经济建设呈现持续、稳定、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财政税收完成4.3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亿元,新增就业人员4117人。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针对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配套的实际,开发区按照先急后缓、服务项目的原则,不断加快基础配套功能建设步伐。

紧紧围绕招商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路网建设,重点推进核心区产城互动连接通道、产业发展大道和标准化厂房厂区路网等建设工作,科学规划尖山营和文阁两个组团连接通道及内部路网建设,通过路网建设逐步实现产城无缝对接。2013年,水城经济开发区完成道路建设12.7公里,厂区道路建设4.5公里,园区内路网基本形成。

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厂区水、电等内部设施,推进厂区路灯、绿化等环境打造,同步配套建设企业员工公寓。目前,开发区5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企业入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启动一期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解决开发区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问题,同步推进排污管网铺设工作。

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

为打破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水城经济开发区积极探索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与入驻企业贵州晨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水城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运作中心,建设运作中心产品展示厅为入驻企业展示产品和研发成果,运作中心配套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为招商项目提供便捷服务。同时聘请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企业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其他开发区退休干部担任运作中心招商顾问,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建言献策。

开发区通过发挥招商运作中心作用,探索以商招商和运作中心企业注资招商新模式,采取运作中心企业注资招商方式,让新入驻企业吃下“定心丸”,通过运作中心为企业产品拓展市场,提前为入驻企业参与市场经营“铺路”,增强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根据县、区建设发展需求,在同质条件下,通过政府订单采购企业产品等方式引导扶持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贵州三才微电机、中国光能照明电器、高低压配电柜等项目已落户园区。

同时,开发区在招商工作中遵从既不贪大求远、也不饥不择食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已入驻开发区标准化厂房的中国光能照明电器生产项目、光伏发电LED交通标志生产项目、三才无槽无刷微电机生产项目、水泥添加剂项目多项专利在园区申报成功。

2013年以来,水城经济开发区招商签约项目共21个,签约资金110亿元,其中划地建设项目12个,标准化厂房招商项目9个(含招商运作中心招商项目5个);已落地项目15个,12个项目已投入生产。

园区职校建设有序推进

根据实施“9+3”教育计划和职校进园区的有关要求,按照“园区+职校+标准化厂房”的建设模式,水城经济开发区采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模式,依托水矿技校、水城县职校师资力量,将水城经济开发区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作为校舍,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企业参与职校办学,聘请贵州勇能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和贵州晨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园区职校副校长,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互动。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产业发展、社会就业无缝对接新体制,根据入住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定期培训模式,将入驻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帮助入驻企业招聘培训符合产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为企业入驻解决技术人才匮乏之忧。

同时,利用园区职校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后,优先推荐到园区企业工作,既解决了失地农户的生计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水城经济开发区职校根据入驻企业产业性质开设有机电、数控、机械加工、服装加工等4个专业,已招收学生600人,并与中国光能、贵州三才、勇能集团等入驻企业签定了意向用工订单协议学生180余名。

产城互动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互动的发展理念,水城经济开发区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组团为平台,科学规划了尖山营城市组团和董地文阁组团,组团内设有金融、商贸、居住、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区域。

目前,开发区尖山城市组团已启动418套7.9万平方米生态移民安置房和208套2.04万平米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规划启动建设农贸市场、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董地文阁组团已完成规划,已启动1200套生态移民安置房和1.2公里市政干道建设工作。拟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的配套功能,充分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切实解决拆迁农户和失地农户的移民安置、就业和生计问题,让拆迁农户、失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园区。

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全面提升

为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水城经济开发区按照转作风、强队伍、强服务、优环境的工作要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成立了项目服务和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程项目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

同时,强化督查调度,采取日调度、周调度、月调度和日巡查工作方式,及时掌握各项工程建设进度,帮助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强化服务意识,对入驻开发区的企业,实行领导包保跟踪服务制度,对企业需协调办理的相关手续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实行全方位、“保姆式”跟踪服务。(责任编辑/哈文丽)

水城经济开发区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建设融资渠道,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经济建设呈现持续、稳定、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

2013年,水城经济开发区在省委、省政府,六盘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两加一推”主基调和“四化同步”主战略,按照“县区建设一体化,产城互动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推进一体化”的战略思路,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着力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拓宽建设融资渠道,优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区经济建设呈现持续、稳定、快速的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2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亿元,财政税收完成4.33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6亿元,新增就业人员4117人。

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针对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配套的实际,开发区按照先急后缓、服务项目的原则,不断加快基础配套功能建设步伐。

紧紧围绕招商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核心区路网建设,重点推进核心区产城互动连接通道、产业发展大道和标准化厂房厂区路网等建设工作,科学规划尖山营和文阁两个组团连接通道及内部路网建设,通过路网建设逐步实现产城无缝对接。2013年,水城经济开发区完成道路建设12.7公里,厂区道路建设4.5公里,园区内路网基本形成。

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完善厂区水、电等内部设施,推进厂区路灯、绿化等环境打造,同步配套建设企业员工公寓。目前,开发区50万平米标准化厂房已陆续建成投入使用,企业入驻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启动一期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解决开发区生产生活污水排放和处理问题,同步推进排污管网铺设工作。

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

为打破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水城经济开发区积极探索将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相结合,与入驻企业贵州晨源(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水城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运作中心,建设运作中心产品展示厅为入驻企业展示产品和研发成果,运作中心配套设置“一站式”服务大厅,为招商项目提供便捷服务。同时聘请具有博士学位的专家、企业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其他开发区退休干部担任运作中心招商顾问,为开发区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建言献策。

开发区通过发挥招商运作中心作用,探索以商招商和运作中心企业注资招商新模式,采取运作中心企业注资招商方式,让新入驻企业吃下“定心丸”,通过运作中心为企业产品拓展市场,提前为入驻企业参与市场经营“铺路”,增强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的信心和决心。

充分发挥政府引导职能,根据县、区建设发展需求,在同质条件下,通过政府订单采购企业产品等方式引导扶持企业到园区投资兴业,贵州三才微电机、中国光能照明电器、高低压配电柜等项目已落户园区。

同时,开发区在招商工作中遵从既不贪大求远、也不饥不择食的原则,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已入驻开发区标准化厂房的中国光能照明电器生产项目、光伏发电LED交通标志生产项目、三才无槽无刷微电机生产项目、水泥添加剂项目多项专利在园区申报成功。

2013年以来,水城经济开发区招商签约项目共21个,签约资金110亿元,其中划地建设项目12个,标准化厂房招商项目9个(含招商运作中心招商项目5个);已落地项目15个,12个项目已投入生产。

园区职校建设有序推进

根据实施“9+3”教育计划和职校进园区的有关要求,按照“园区+职校+标准化厂房”的建设模式,水城经济开发区采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模式,依托水矿技校、水城县职校师资力量,将水城经济开发区1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作为校舍,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企业参与职校办学,聘请贵州勇能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和贵州晨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担任园区职校副校长,切实加强校企合作和产学互动。积极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产业发展、社会就业无缝对接新体制,根据入住园区企业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定期培训模式,将入驻企业作为实训基地,帮助入驻企业招聘培训符合产业需求的技术人才和技术骨干,为企业入驻解决技术人才匮乏之忧。

同时,利用园区职校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后,优先推荐到园区企业工作,既解决了失地农户的生计问题,又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促进园区招商引资工作。目前,水城经济开发区职校根据入驻企业产业性质开设有机电、数控、机械加工、服装加工等4个专业,已招收学生600人,并与中国光能、贵州三才、勇能集团等入驻企业签定了意向用工订单协议学生180余名。

产城互动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按照以产促城、以城带产、产城互动的发展理念,水城经济开发区以产业为支撑,以城市组团为平台,科学规划了尖山营城市组团和董地文阁组团,组团内设有金融、商贸、居住、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区域。

目前,开发区尖山城市组团已启动418套7.9万平方米生态移民安置房和208套2.04万平米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规划启动建设农贸市场、星级酒店等配套设施;董地文阁组团已完成规划,已启动1200套生态移民安置房和1.2公里市政干道建设工作。拟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集聚区的配套功能,充分实现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切实解决拆迁农户和失地农户的移民安置、就业和生计问题,让拆迁农户、失地农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着力构建和谐园区。

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全面提升

为圆满完成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水城经济开发区按照转作风、强队伍、强服务、优环境的工作要求,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凝心聚力、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勇于争先的工作作风推进各项工作,成立了项目服务和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程项目推进计划和实施方案,将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落实。

同时,强化督查调度,采取日调度、周调度、月调度和日巡查工作方式,及时掌握各项工程建设进度,帮助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程顺利推进;强化服务意识,对入驻开发区的企业,实行领导包保跟踪服务制度,对企业需协调办理的相关手续和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实行全方位、“保姆式”跟踪服务。(责任编辑/哈文丽)

猜你喜欢

水城招商引资招商
浅议招商引资与地方经济发展
中科招商之退场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招商引资研究
人社局荣获全市2016年招商引资工作优秀奖
北方须慎重建“水城”
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策略研究
定南縣長談全民招商
水城县委离退局组织全县离休干部健康体检
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