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部经济区深化改革与贵州机遇

2014-09-21

当代贵州 2014年14期
关键词:空心化直辖市深圳

杨柏,资深记者、编辑,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客座研究员。香港经济导报执行总编辑,曾任中国青年报贵州记者站站长、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经济瞭望》周刊主编、理论部主任。著有《走进大山》、《迎接挑战》、《横向布局中国》等十余部专著。

从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到现在,香港连续有刊物呼吁身边的“深圳直辖”。在大陆,对此话题的讨论也十分热烈,尤其在互联网上的微信等新媒体平台,“深圳直辖”成为热门话题。透过这个问题,我们要去思考的是:中国设不设第五个直辖市,深圳该不该以及如何成为直辖市,这些和贵州有什么关联?

改革开放35年,偌大中国能从一个边境渔村,变成一个蛮大城市的,大概只有深圳。有数据显示,2013年深圳GDP实现14350多亿元,排名位居全国第五;财政收入(含海关收入)4818亿元,全国第一;进出口总额5374亿元,多年全国首位。仅此,深圳已可谓全国一线甚至“超一线”的城市。然而深圳也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医生与人口比排名可能要到百位后,中小学衔接优质学位比大约为1/200。城市化发育不均衡、社会系统发育不足等,已然成为威胁幸福感的一大原因。

关于“深圳直辖”其实是一个时有“露头”的老话题。著名经济学家石小敏说,中国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型的紧要关头。为什么老话重提?我认为原因不外乎:一是深圳出现“塘小鱼大”困境,半径内生存资源,无法支持可持续发展;二是与打造长江流域经济带,着力塑造龙头经济升级版的新引擎的上海相比,中国最早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和发展的力度相对减弱。因此,十多年前就有人推出《深圳的十字路口》一书,痛切反思排头兵如何避免边缘化问题;三是今天面临回归后成长竞争力下降、产业空心化并无根本改观的挑战,香港需要更大力度的支持和回旋余地;四是归根结底,转型和改革越艰难与焦灼,越需要更大体量的单元去做“敢闯”的试验,曾几何时,改革由冒风险,变成了审批制下的获利放水优惠轮流来;“先行先试”已成了地方利益争利寻租的代名词。

此间,经济学家邹蓝认为,深圳在与香港共建国际大都会时重提直辖市问题,实质来自于“一国两制”下两个并蒂城市,都存在经济空心化的影响与威胁问题。转型期中国大型特大型城市的经济,基本上都走了退二进三(退出工业和实体经济,转而发展第三产业)的路径。其基础原因是多年的计划思想和安排,使得大城市都成为工业中心。北京的案例尤其典型。钢铁、电力、纺织、机械、车辆、化工等产业集中,工业污染严重而形成都市病。转型实践中,为提升城市的发展潜力并减少污染,这类工业都迁移到远郊甚至外地。但同时第三产业,尤其是高端服务业和文化产业,还一时无法及时发育到位。大城市结构调整中普遍出现经济空心化的现象或苗头。而早年香港的转型,也是出二进三,产业转移大陆,珠三角,服务业蹿升到全球城市经济体最高比例。成也转型,败也转型,经济空心化、空城化、过度依赖金融、房地产大佬绑架香港经济,一度诱发亚洲金融危机。而今20年间国际金融债务危机发生了3次,世界经济都在深度调整,香港这个弹丸之地是不可能有足够的土地空间,如同美国那样再度工业化。而追上来的深圳则在产业升级中,面临升级的重点,高端服务业、生产者服务业,是否可以脱离制造业实体经济单独发展的问题。城市经济空心化同样威胁与考验深圳。而这又与当今经济转型期整个中国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不期相遇。

不但城市化热中,如何让生产力要素充分涌流,避免空心化,中国经济在重塑动力的转型期,香港深圳两个特区实际是在一个时空交汇点思考出路,不能也不可能背离中国经济区域发展的规律与总格局。跳出局部地区的视野,假如深圳能成为直辖市,则意味着泛珠三角经济区在重庆已直辖18年的基础上又多了一个直辖市。长江和珠江流域经济带由单引擎变为双引擎,区内动力结构变化,说明深港克服经济空心化,会加速南中国经济新引擎的形成。在传导机制作用下,区内各车厢包括贵州发展均可一同提速。这等于在当今贵州发展的外围,提供了一个地缘更近、更好、更新的外部性。看如今,“两高”、“两气”入黔,标志着中国经济升级版,走进与走出大山、融入蓝海的多支主题音乐,已将变成交响,呈现积累增量,多点联网,集成互动的新特征。通过改革,深化区域内部的开放,必然是一个“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境。(责任编辑/吴文仙)

猜你喜欢

空心化直辖市深圳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我国直辖市房地产市场与信贷市场的相互影响分析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基于熵值法的四大直辖市宜居性评价研究
村庄空心化的治理之道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广东省古村落现状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
台“直辖市”接班战硝烟四起
美欧中产阶层遭遇“空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