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动经济并无三驾马车 等

2014-09-21

当代贵州 2014年20期
关键词:公共设施民主发展

拉动经济并无三驾马车

文Ⅰ王东京

学界称“投资、消费、出口”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毫无疑问,若从某个时点看,“三驾马车”皆能拉动经济。凯恩斯当年说,经济萧条是源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这判断是对的,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后没人买,产品压库,资金不能回流再生产便难以为继。凯恩斯又说,在这种情况下若政府去刺激投资或消费,能将那些压库产品卖出,企业则可继续生产。

投资肯定能扩内需,效果也立竿见影;可问题是投资拉动的只是中间需求而非最终需求。道理简单,增加投资虽可减少企业积压,但一旦投资完成又会形成新的产能,假若消费跟不上,对原本过剩的产能就会百上加斤。这道理凯恩斯当然明白,所以他提出要重点投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既不形成新的产能,还能带动私人投资,可一石二鸟。

投资公共设施不增加产能,而且也无需卖。然而若公共设施投资过度,导致设施闲置实际也是过剩或“压库”。再说,无论在何经济发展阶段,公共设施需求都是有限的。所以试图通过持续地投资公共设施拉动企业投资,将公共设施投资当作拉动经济的“永动机”,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至于“出口”。不少人以为增加出口能扩大需求,其实这只是个误会。将国内过剩商品出口到国外,短期会减少国内库存,拉动国内投资;但要知道,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并非为了转嫁过剩,而是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这样在出口的同时,就必须进口,否则只出不进或出多进少,那等于是拿国内资源去换人家的纸钞(外汇)。

到这里,我归总的结论是:拉动经济只有“消费”与“投资”一驾马车,消费是“马”,投资是“车”,即“投资”得以“消费”为牵引。至于出口,那是国家间互通有无,若是进出口平衡,出口对国内需求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此结论的启示是:一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关键在扩内需而非扩出口,尤其是经济大国,更不可将“注”押在出口上。

不要误读两个民主的关系

文Ⅰ王长江

我们重视党内民主,不仅仅是因为党内民主对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因为,我们期待着党内民主在推进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语意上是明确的,对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目前却存在一些误读。一些学者认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为民主的发展规定了一个先后次序,即应该先发展党内民主,然后再发展人民民主。甚至有人认为,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本身就是对前一阶段发展民主错误思路的修正。在他们看来,前一阶段,先发展人民民主,在农村先搞“村民自治”,结果诸如贿选、家族统治和黑恶势力控制选举这样的负面现象层出不穷。现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先发展党内民主。按照这种观点,似乎我们应该让人民民主停一停、缓一缓,人民民主应让位于党内民主,似乎党内民主不推进,人民民主就不应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是对党内民主的极大误解。

人民民主,或曰社会民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之所以会有民主诉求,归根结底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本能。市场经济以明晰的产权保护为前提,承认人的独立利益,于是,人们就有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性。这种正当诉求延伸到对公权力的要求,便是我们所说的民主诉求。

在民主有序发展还是无序发展的问题上,我们是可以做出选择的。有所准备,就可以引导民主的发展;如果缺乏对民主政治必然性的认识,没有任何准备,民主就可能进入一种无序发展乃至失控状态。发展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就是推进有序民主的最现实途径。显而易见,在党内民主得到长足发展的情况下,人民民主的发展等于有了一个可资效法的样板。我们应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看待执政党的党内民主问题,站在政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党内民主的发展。加紧对党内民主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梳理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思路,打破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的各种“瓶颈”,应当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谁给了官员“霸气外露”的底气

文Ⅰ刘畅

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内容的民主生活会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批评终归是批评,不管是“避重就轻”,还是“似曾相识”,总还是能听到一些平时听不到的实话。比如,有人提出“当了一把手,脾气也大了”,对于地方官员而言,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据说,这句话来自某县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当时,县长率先向县委书记“发炮”:“你当了一把手,脾气也大了,影响班子民主。”

一把手脾气大了的后果在于“影响民主”。其他成员唯唯诺诺,缺少担当,一味沉浸在“求稳怕乱”、“不思进取”的状态,反过来又会助长一把手的骄横作风。再加上官场不乏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人,很容易让一把手飘飘然,以为自己职务高升,能力、水平、眼界也一样水涨船高。对于别人缺少包容之心,稍有不顺从就批评谩骂,动辄威胁。而“班子不民主”,就会造成“一言堂”和大权独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某县的民主生活会上,常务副县长直接批评县长的话也惊人相似:“批评人时,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更不讲方法,嗓门也大,调门也高,有时还拍桌子,可以说在走廊里大家都能听得到。”由此看来,“脾气大”可能并不是个别现象。一些地方和单位掌握权力的人“过于霸气”,一位提意见的干部说,领导“爱发无名火,有的基层同志回去考虑几天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

有的官员取得重要职务之前,常常面露微笑,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而一旦成为地方和单位的一把手,就逐渐变得脾气暴躁、霸气外露。因而,官员的“暴脾气”背后是扭曲的“权力观”作祟。所以,不管个人修养、成长经历如何,一旦成为一把手,不光需要宽容待人的广阔胸怀,更需要身边人的坦率批评,形成监督。只有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才能让一些放纵自己欲望、为所欲为、忘乎所以的官员清醒起来,变得理性一些,避免在权力面前迷失自我。

反腐败形成时空交叉火力网

文Ⅰ烨泉

6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徐才厚、蒋洁敏、李东生、王永春4人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及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在建党93周年之际,中央反腐再出重拳。

当前的反腐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把握能力都有极大的改进。首先是快,徐才厚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短短三个半月的调查时间,对这个级别的官员来说已属罕见。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被“拿下马”之前的一天,还在正常出席活动,甚至当天还有日常活动安排。江西的姚木根、山西的令政策、杜善学,也都是如此。

这种“秒杀”式反腐在以往反腐斗争中很少见,往往是纪委还没开始立案,当事人就已经行动起来,要么串供,要么毁灭证据,要么打击报复举报人,要么潜逃国外。所以从技术上讲,严格把握反腐的时间和时机是反腐成功最有力的武器。

当前反腐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就是空间问题。在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当向境外转移财产不过是举手之劳、向境外遣逃也不过是一步之遥的时候,反腐国际合作就成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两个月前,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一举打破数百年的银行保密传统。推动瑞士作出改变的,是美国海外查税法案FATCA。根据海外查税法案FATCA,所有想在美国经营的外国银行都必须向美国国税局提供存款超过5万美元的美国公民账户信息,否则就会被视为与美国政府不合作。

无论是瑞士银行打破百年的保密传统,还是美国的FATCA法案出台,对中国的反腐都是利好消息,在客观上对向海外转移财产的腐败分子必定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一些贪官之所以能腐、敢腐,而且即使是罪行败露了也有恃无恐,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掌握了主动,可以利用时空优劣掩盖罪行、逃避惩罚。而当前反腐捷报频传,与反腐形成了时空交叉火力网有很大关系。

拉动经济并无三驾马车

文Ⅰ王东京

学界称“投资、消费、出口”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毫无疑问,若从某个时点看,“三驾马车”皆能拉动经济。凯恩斯当年说,经济萧条是源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这判断是对的,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后没人买,产品压库,资金不能回流再生产便难以为继。凯恩斯又说,在这种情况下若政府去刺激投资或消费,能将那些压库产品卖出,企业则可继续生产。

投资肯定能扩内需,效果也立竿见影;可问题是投资拉动的只是中间需求而非最终需求。道理简单,增加投资虽可减少企业积压,但一旦投资完成又会形成新的产能,假若消费跟不上,对原本过剩的产能就会百上加斤。这道理凯恩斯当然明白,所以他提出要重点投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既不形成新的产能,还能带动私人投资,可一石二鸟。

投资公共设施不增加产能,而且也无需卖。然而若公共设施投资过度,导致设施闲置实际也是过剩或“压库”。再说,无论在何经济发展阶段,公共设施需求都是有限的。所以试图通过持续地投资公共设施拉动企业投资,将公共设施投资当作拉动经济的“永动机”,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至于“出口”。不少人以为增加出口能扩大需求,其实这只是个误会。将国内过剩商品出口到国外,短期会减少国内库存,拉动国内投资;但要知道,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并非为了转嫁过剩,而是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这样在出口的同时,就必须进口,否则只出不进或出多进少,那等于是拿国内资源去换人家的纸钞(外汇)。

到这里,我归总的结论是:拉动经济只有“消费”与“投资”一驾马车,消费是“马”,投资是“车”,即“投资”得以“消费”为牵引。至于出口,那是国家间互通有无,若是进出口平衡,出口对国内需求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此结论的启示是:一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关键在扩内需而非扩出口,尤其是经济大国,更不可将“注”押在出口上。

不要误读两个民主的关系

文Ⅰ王长江

我们重视党内民主,不仅仅是因为党内民主对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因为,我们期待着党内民主在推进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语意上是明确的,对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目前却存在一些误读。一些学者认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为民主的发展规定了一个先后次序,即应该先发展党内民主,然后再发展人民民主。甚至有人认为,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本身就是对前一阶段发展民主错误思路的修正。在他们看来,前一阶段,先发展人民民主,在农村先搞“村民自治”,结果诸如贿选、家族统治和黑恶势力控制选举这样的负面现象层出不穷。现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先发展党内民主。按照这种观点,似乎我们应该让人民民主停一停、缓一缓,人民民主应让位于党内民主,似乎党内民主不推进,人民民主就不应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是对党内民主的极大误解。

人民民主,或曰社会民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之所以会有民主诉求,归根结底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本能。市场经济以明晰的产权保护为前提,承认人的独立利益,于是,人们就有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性。这种正当诉求延伸到对公权力的要求,便是我们所说的民主诉求。

在民主有序发展还是无序发展的问题上,我们是可以做出选择的。有所准备,就可以引导民主的发展;如果缺乏对民主政治必然性的认识,没有任何准备,民主就可能进入一种无序发展乃至失控状态。发展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就是推进有序民主的最现实途径。显而易见,在党内民主得到长足发展的情况下,人民民主的发展等于有了一个可资效法的样板。我们应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看待执政党的党内民主问题,站在政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党内民主的发展。加紧对党内民主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梳理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思路,打破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的各种“瓶颈”,应当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谁给了官员“霸气外露”的底气

文Ⅰ刘畅

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内容的民主生活会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批评终归是批评,不管是“避重就轻”,还是“似曾相识”,总还是能听到一些平时听不到的实话。比如,有人提出“当了一把手,脾气也大了”,对于地方官员而言,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据说,这句话来自某县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当时,县长率先向县委书记“发炮”:“你当了一把手,脾气也大了,影响班子民主。”

一把手脾气大了的后果在于“影响民主”。其他成员唯唯诺诺,缺少担当,一味沉浸在“求稳怕乱”、“不思进取”的状态,反过来又会助长一把手的骄横作风。再加上官场不乏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人,很容易让一把手飘飘然,以为自己职务高升,能力、水平、眼界也一样水涨船高。对于别人缺少包容之心,稍有不顺从就批评谩骂,动辄威胁。而“班子不民主”,就会造成“一言堂”和大权独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某县的民主生活会上,常务副县长直接批评县长的话也惊人相似:“批评人时,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更不讲方法,嗓门也大,调门也高,有时还拍桌子,可以说在走廊里大家都能听得到。”由此看来,“脾气大”可能并不是个别现象。一些地方和单位掌握权力的人“过于霸气”,一位提意见的干部说,领导“爱发无名火,有的基层同志回去考虑几天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

有的官员取得重要职务之前,常常面露微笑,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而一旦成为地方和单位的一把手,就逐渐变得脾气暴躁、霸气外露。因而,官员的“暴脾气”背后是扭曲的“权力观”作祟。所以,不管个人修养、成长经历如何,一旦成为一把手,不光需要宽容待人的广阔胸怀,更需要身边人的坦率批评,形成监督。只有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才能让一些放纵自己欲望、为所欲为、忘乎所以的官员清醒起来,变得理性一些,避免在权力面前迷失自我。

反腐败形成时空交叉火力网

文Ⅰ烨泉

6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徐才厚、蒋洁敏、李东生、王永春4人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及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在建党93周年之际,中央反腐再出重拳。

当前的反腐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把握能力都有极大的改进。首先是快,徐才厚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短短三个半月的调查时间,对这个级别的官员来说已属罕见。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被“拿下马”之前的一天,还在正常出席活动,甚至当天还有日常活动安排。江西的姚木根、山西的令政策、杜善学,也都是如此。

这种“秒杀”式反腐在以往反腐斗争中很少见,往往是纪委还没开始立案,当事人就已经行动起来,要么串供,要么毁灭证据,要么打击报复举报人,要么潜逃国外。所以从技术上讲,严格把握反腐的时间和时机是反腐成功最有力的武器。

当前反腐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就是空间问题。在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当向境外转移财产不过是举手之劳、向境外遣逃也不过是一步之遥的时候,反腐国际合作就成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两个月前,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一举打破数百年的银行保密传统。推动瑞士作出改变的,是美国海外查税法案FATCA。根据海外查税法案FATCA,所有想在美国经营的外国银行都必须向美国国税局提供存款超过5万美元的美国公民账户信息,否则就会被视为与美国政府不合作。

无论是瑞士银行打破百年的保密传统,还是美国的FATCA法案出台,对中国的反腐都是利好消息,在客观上对向海外转移财产的腐败分子必定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一些贪官之所以能腐、敢腐,而且即使是罪行败露了也有恃无恐,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掌握了主动,可以利用时空优劣掩盖罪行、逃避惩罚。而当前反腐捷报频传,与反腐形成了时空交叉火力网有很大关系。

拉动经济并无三驾马车

文Ⅰ王东京

学界称“投资、消费、出口”为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毫无疑问,若从某个时点看,“三驾马车”皆能拉动经济。凯恩斯当年说,经济萧条是源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这判断是对的,企业把产品生产出来后没人买,产品压库,资金不能回流再生产便难以为继。凯恩斯又说,在这种情况下若政府去刺激投资或消费,能将那些压库产品卖出,企业则可继续生产。

投资肯定能扩内需,效果也立竿见影;可问题是投资拉动的只是中间需求而非最终需求。道理简单,增加投资虽可减少企业积压,但一旦投资完成又会形成新的产能,假若消费跟不上,对原本过剩的产能就会百上加斤。这道理凯恩斯当然明白,所以他提出要重点投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既不形成新的产能,还能带动私人投资,可一石二鸟。

投资公共设施不增加产能,而且也无需卖。然而若公共设施投资过度,导致设施闲置实际也是过剩或“压库”。再说,无论在何经济发展阶段,公共设施需求都是有限的。所以试图通过持续地投资公共设施拉动企业投资,将公共设施投资当作拉动经济的“永动机”,那是不切实际的幻想。

至于“出口”。不少人以为增加出口能扩大需求,其实这只是个误会。将国内过剩商品出口到国外,短期会减少国内库存,拉动国内投资;但要知道,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并非为了转嫁过剩,而是分享国际分工的利益,这样在出口的同时,就必须进口,否则只出不进或出多进少,那等于是拿国内资源去换人家的纸钞(外汇)。

到这里,我归总的结论是:拉动经济只有“消费”与“投资”一驾马车,消费是“马”,投资是“车”,即“投资”得以“消费”为牵引。至于出口,那是国家间互通有无,若是进出口平衡,出口对国内需求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而此结论的启示是:一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关键在扩内需而非扩出口,尤其是经济大国,更不可将“注”押在出口上。

不要误读两个民主的关系

文Ⅰ王长江

我们重视党内民主,不仅仅是因为党内民主对党自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因为,我们期待着党内民主在推进整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在语意上是明确的,对于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目前却存在一些误读。一些学者认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为民主的发展规定了一个先后次序,即应该先发展党内民主,然后再发展人民民主。甚至有人认为,提出“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本身就是对前一阶段发展民主错误思路的修正。在他们看来,前一阶段,先发展人民民主,在农村先搞“村民自治”,结果诸如贿选、家族统治和黑恶势力控制选举这样的负面现象层出不穷。现在应该改变这种状况,先发展党内民主。按照这种观点,似乎我们应该让人民民主停一停、缓一缓,人民民主应让位于党内民主,似乎党内民主不推进,人民民主就不应予以鼓励和支持。这是对党内民主的极大误解。

人民民主,或曰社会民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人们之所以会有民主诉求,归根结底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本能。市场经济以明晰的产权保护为前提,承认人的独立利益,于是,人们就有了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性。这种正当诉求延伸到对公权力的要求,便是我们所说的民主诉求。

在民主有序发展还是无序发展的问题上,我们是可以做出选择的。有所准备,就可以引导民主的发展;如果缺乏对民主政治必然性的认识,没有任何准备,民主就可能进入一种无序发展乃至失控状态。发展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就是推进有序民主的最现实途径。显而易见,在党内民主得到长足发展的情况下,人民民主的发展等于有了一个可资效法的样板。我们应怀着强烈的责任意识看待执政党的党内民主问题,站在政治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思考党内民主的发展。加紧对党内民主进行顶层设计,系统梳理党内民主发展的基本思路,打破制约党内民主发展的各种“瓶颈”,应当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谁给了官员“霸气外露”的底气

文Ⅰ刘畅

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内容的民主生活会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批评终归是批评,不管是“避重就轻”,还是“似曾相识”,总还是能听到一些平时听不到的实话。比如,有人提出“当了一把手,脾气也大了”,对于地方官员而言,就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据说,这句话来自某县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当时,县长率先向县委书记“发炮”:“你当了一把手,脾气也大了,影响班子民主。”

一把手脾气大了的后果在于“影响民主”。其他成员唯唯诺诺,缺少担当,一味沉浸在“求稳怕乱”、“不思进取”的状态,反过来又会助长一把手的骄横作风。再加上官场不乏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人,很容易让一把手飘飘然,以为自己职务高升,能力、水平、眼界也一样水涨船高。对于别人缺少包容之心,稍有不顺从就批评谩骂,动辄威胁。而“班子不民主”,就会造成“一言堂”和大权独揽。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某县的民主生活会上,常务副县长直接批评县长的话也惊人相似:“批评人时,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更不讲方法,嗓门也大,调门也高,有时还拍桌子,可以说在走廊里大家都能听得到。”由此看来,“脾气大”可能并不是个别现象。一些地方和单位掌握权力的人“过于霸气”,一位提意见的干部说,领导“爱发无名火,有的基层同志回去考虑几天都不知道犯了什么错误”。

有的官员取得重要职务之前,常常面露微笑,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而一旦成为地方和单位的一把手,就逐渐变得脾气暴躁、霸气外露。因而,官员的“暴脾气”背后是扭曲的“权力观”作祟。所以,不管个人修养、成长经历如何,一旦成为一把手,不光需要宽容待人的广阔胸怀,更需要身边人的坦率批评,形成监督。只有照照镜子,正正衣冠,才能让一些放纵自己欲望、为所欲为、忘乎所以的官员清醒起来,变得理性一些,避免在权力面前迷失自我。

反腐败形成时空交叉火力网

文Ⅰ烨泉

6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给予徐才厚、蒋洁敏、李东生、王永春4人开除党籍处分,对其涉及问题线索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在建党93周年之际,中央反腐再出重拳。

当前的反腐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把握能力都有极大的改进。首先是快,徐才厚作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短短三个半月的调查时间,对这个级别的官员来说已属罕见。广东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在被“拿下马”之前的一天,还在正常出席活动,甚至当天还有日常活动安排。江西的姚木根、山西的令政策、杜善学,也都是如此。

这种“秒杀”式反腐在以往反腐斗争中很少见,往往是纪委还没开始立案,当事人就已经行动起来,要么串供,要么毁灭证据,要么打击报复举报人,要么潜逃国外。所以从技术上讲,严格把握反腐的时间和时机是反腐成功最有力的武器。

当前反腐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就是空间问题。在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当向境外转移财产不过是举手之劳、向境外遣逃也不过是一步之遥的时候,反腐国际合作就成为了一个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两个月前,世界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瑞士承诺将自动向其他国家交出外国人账户的详细资料,一举打破数百年的银行保密传统。推动瑞士作出改变的,是美国海外查税法案FATCA。根据海外查税法案FATCA,所有想在美国经营的外国银行都必须向美国国税局提供存款超过5万美元的美国公民账户信息,否则就会被视为与美国政府不合作。

无论是瑞士银行打破百年的保密传统,还是美国的FATCA法案出台,对中国的反腐都是利好消息,在客观上对向海外转移财产的腐败分子必定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一些贪官之所以能腐、敢腐,而且即使是罪行败露了也有恃无恐,很大程度在于他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掌握了主动,可以利用时空优劣掩盖罪行、逃避惩罚。而当前反腐捷报频传,与反腐形成了时空交叉火力网有很大关系。

猜你喜欢

公共设施民主发展
中国式民主
旧民主和新民主如何互适共存
尼日利亚 民主日
区域发展篇
引导性设计在公共设施领域的应用研究
浅析旅游景区公共设施的设计
一路惊喜
图说共享发展
公共设施区位规划及相关研究述评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