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仙庙村的“茶道”

2014-09-21陈芳媛

当代贵州 2014年14期
关键词:茶道神仙长寿

陈芳媛

茶,既融入了神仙庙村的历史,又融入了村民的生活,神仙庙村的长寿现象也许与茶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中国长寿之乡——石阡,龙塘镇是全县百岁老人分布最多的乡镇。而神仙庙村是龙塘镇所瞎区域中长寿老人较多的村落之一,全村共2063人,100岁以上的老人1人,90岁以上的老人2人,80-90岁之间的老人52人,70-80岁之间的老人93人,70岁以上的老人148人,占全村总人口7.1%。

这个“长寿村”有什么养生之道?4月底,记者走进神仙庙村,一探究竟。

茶事:户户都种茶

神仙庙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喀斯特地形,处于丘陵山区地带,适宜的气候、土壤和生态条件决定了该村以茶产业为主导,如今已建成集中连片达1.2万亩的省级高效生态苔茶示范园的核心地带。

历史上关于石阡苔茶的文字记载从未少过。唐代茶圣陆羽著《茶经》有载:“黔中生思州、播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夷州即今石阡一带。清乾隆《石阡府志》记载:“近镇远、龙泉,各山间有茶”,说明石阡种茶历史悠久。

苔茶是石阡特有的茶树品种,清朝乾隆年间因其观之“淡若碧玉、晶莹剔透”,品之“沁人心脾、馥郁清香”而成为了朝廷贡品,石阡县也因此有“贡茶之乡”的美誉。

在神仙庙村,萧氏是当地五大姓氏中有名望、人数众多且人才辈出的家族。清同治年间,萧氏祖辈由江西苏氏巷迁往神仙巷(今神仙庙),萧家祖辈从江西随身带来的茶种,在萧家巷南面的后山上种了大约五亩,此后萧氏家族世代都有种茶饮茶的习惯。

民国时期,每逢赶场天,神仙庙村的茶农就会到石阡县城古城墙外的茶叶巷以茶易盐,以茶换钱。茶叶从这里出发,一路漂洋过海到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同时还通过挑夫运到湖南常德,再销往全国各地。这条宽不足2米,长不过40米的巷子承载了这片土地一段对外交流的历史。

现在,神仙庙村种植以茶为主、致富以茶为业,随处可见采茶之人,随时可听议茶之事。

“每周我都会用半天的时间来这里采茶,采上几天就够一家人喝一年。”年过七旬的彭老太一边熟练地采茶,一边用当地的方言讲述她目前的生活状态。

“一到周末,村里的大人就会带着自己的小孩去采茶。”神仙庙村村主任王邦余说,这里的孩子从小就深受茶文化的熏陶。

傍晚,村民们将白天采的茶叶带回来加工。除了需要铁锅、簸箕等工具外,整个过程主要靠双手操作,经过炒、揉,来回五六次,一锅冒着热气,香气扑鼻的新鲜茶叶出炉了。刚炒出来的茶叶色泽明亮,沸水入杯,汤色绿亮透明,茶叶在杯中一阵狂舞后慢慢舒展开来。尝一口,浑身顿感清爽。

一般来说,自己采的茶叶足够一家人喝,若是自家喝不完,又想留存下来,就用不透气的皮纸和包装袋将茶叶包好储存起来,这样可以存上两三年。

在神仙庙村的每一个角落,我们随便走进一户农家,都能看见零星晾在院坝里的茶叶,村村寨寨、男男女女都有种茶、喝茶的习惯,可谓是:田边土角茶树起舞,家家户户苔茶飘香。

茶人:日日皆饮茶

在神仙庙村,民间流行着这么一句话:“石阡茶,温泉水,天天喝,九十八。”

村边种满了本地特有的茶树品种——石阡苔茶,特殊的水土条件使得石阡苔茶富含锌、硒、钾等微量元素。村里长寿老人的养生秘诀就与苔茶有关。

“春满乾坤福满门,天增岁月人增寿。”这是102岁的老人萧元恺家正门口贴的对联。苍劲有力的笔法,一眼就能看出这绝不是几日练习之作。木制的房子里里外外贴满了对联,让人感觉到强烈的节日氛围。

每到春节,萧元恺都会自己写春联。“村里人很尊敬他,每年春节前夕,乡亲们都会找他帮忙写春联。”神仙庙村村主任王邦余说,有时候兴致来了,他照着书本写,一动笔就停不下来。

说到年龄,有媒体报道称老人年满92岁,但是经老人回忆他年已过百,为了得到准确的信息,村主任王邦余到龙塘镇派出所找到萧元恺老人的档案,最终确定老人今年已满102岁。

老人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已经进了敬老院,像很多老人一样,肖元恺不愿意和自己的儿子一起生活,因为那样会觉得不自在。平日里,老人还自己打理家门口的一大片菜园,这样他可以经常吃到自己种的菜。

问起他的养生秘诀,老人沏上一杯茶,茶叶是老人自己做的。据老人介绍,他在60岁以前,身体状况一直不好,60岁以后开始天天喝茶,慢慢地,身体居然越来越好了,连脸上的皱纹都变少了。

“饭可以不吃,茶不能不喝。”现在,老人每天要喝两暖瓶茶水。根据他自身的体会,自从开始天天大量喝茶以后,精神旺盛,气血通畅。“以前有戴帽子的习惯,现在因为头顶发热不戴了。”

“茶一口,饭一口。没茶泡,不吃饭。”老人不仅喝茶,就连米饭也会用茶水来泡。“天天拿茶泡饭,多喝茶,身体就健康,就能长寿。”萧元恺说。有时,身体不舒服,他就熬浓茶喝,病情很快就有所缓解。

对于茶不离手的萧元恺来说,他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老人不仅种茶,还会把自家种的茶叶拿到镇上去卖,步行半个多小时的路程,老人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在集市上,老人成了卖茶名人。

“这些茶叶都是他自己采下来,自己炒的。”一到集市上,很多人便围着他,购买他做的茶叶。

像萧元恺老人这样自己炒茶,天天喝茶的人不在少数。实际上,当地村民喝茶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解渴,还看中它的药用功效。神仙庙村气候湿润,当地人为了抵抗这种湿冷天气对身体的侵害,会在茶中加入老姜一起熬制,姜茶还能用来治疗感冒。如果吃坏了肚子,他们会直接取一小把干茶叶嚼服……不仅如此,很多地方还有用茶叶入菜的传统,这也是当地人的养生秘诀。

“石阡苔茶内外兼备,外秀于好的生态环境育好茶,内优于富含锌、硒、钾等对身体十分有益的微量元素。”龙塘镇党委书记严亮表示,“当地人寿命长并不是偶然的,健康、长寿的神仙庙村村民与石阡苔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茶道:“罐罐茶”飘香

茶,既融入了神仙庙村的历史,也融入了村民的生活,更因此而产生了独有的茶文化。

年满90岁的陈显珍老人,农忙时,经常早出晚归。在初春时节,天刚刚亮,她就带着一罐茶和农具到茶园里干活,累了,渴了,就用茶来解乏、解渴,一天下来,基本上“以茶代水”。

“从铜仁嫁到这里已经20年了,每天都能喝到她亲自炒的,用土罐煨的茶。”媳妇郭银芝笑着说,母亲身体很好,生活完全能自理,不需要我们照顾,还帮我们分担了不少农活、家务。

实际上,不管走到哪一家,都可以看到一个土罐子,这是他们平时用来煨茶的器具。茶叶是采摘当地的苔茶自己加工的,水用的是山上的泉水。

陶罐煮苔茶叫作“罐罐茶”,是当地人传统的饮茶习惯。村里几乎每家都有一个木炭盆,旁边放着一个小陶瓷罐。抓一小撮茶叶先泡在冷水里,然后将茶连同陶罐放在木炭盆边慢慢煨出清香的罐罐茶。在陶罐里酝酿后的苔茶,浓度、香度刚刚好,弥漫出不一样的茶香。从色泽和口感来看,罐罐茶有点类似于红茶。

此外,客人进村时,在路口要先喝一碗又香又醇的拦路茶,再进入村寨,这是先民们流传下来的好客之礼。每到各大节气来临之前,主要由中老年人组成的戏班子,在当地进行巡回宣传演出,提醒村民们什么季节即将来临,现在该做什么了,同时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宣传出去,这就是当地的“茶灯”文化。(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茶道神仙长寿
神仙也要自力更生
走路是最好的长寿药
寻迹万里茶道
自主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美丽的长寿花
神仙鱼
世界最长寿的人
《茶道六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