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携手瑞士 把握时代机遇

2014-09-21蒋叶俊

当代贵州 2014年21期
关键词:中瑞贵阳瑞士

蒋叶俊

2014年7月10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举行中瑞对话2014“山地经济、绿色发展”主题论坛活动。图为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与瑞士联邦议会联邦院议长汉纳斯·格尔曼步入会场。(本刊记者黄晓青/摄)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会召开之际,中国瑞士自贸协定于7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中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中瑞自贸协定是一个高水平、高质量、互惠共赢的协定,协定的签订生效,将为中瑞两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和合作红利。在今年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中瑞对话”系列论坛成为关注焦点,中外嘉宾就中瑞自贸协定的发展前景以及具体的产业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东道主贵州与瑞士签署了《山地经济绿色发展贵阳共识》。

在论坛上,瑞士联邦议会联邦院议长汉纳斯·格尔曼表示,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是中瑞两国经济关系当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去发展我们的经济,包括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他认为,两国在环保的诸多领域都可以开展相关合作,瑞士支持清洁技术在中国的推广运用。

中瑞自贸协定意味着什么

瑞士地处欧洲中心,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竞争优势,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自身的产业优势,“高度互补”是促成中瑞双方经贸合作的关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表示,中瑞自贸协定将在市场准入、服务贸易等多个方面实现双边的互利互赢。

高比例的零关税是中瑞合作协定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根据协定,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在协议生效后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其中67%将在协定生效之日立即实施零关税,另外17%将在5至15年内达到零关税水平)。如果加上部分降税的产品,瑞士参与降税的产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均高于一般自贸协定的降税水平。

关税的降低,使得各具优势的“中国制造”和“瑞士制造”将更容易进入对方市场,给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也将为两国企业提供广大的市场机遇和空间。

覆盖面广是中瑞自贸协定的另一大亮点。中瑞自贸协定是中国对外达成的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环境保护、劳工就业、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等议题。尤其是环境、劳工与就业合作、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信息交流、竞争等议题,是当前国际经贸谈判中热议的规则,并没有国际统一标准。中瑞双方对这些规则通过磋商,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同时,瑞士在签证、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的受理发放方面首次同意规定办理时限,同意与中方进行中医药合作对话,并在旅游、翻译等领域做出进一步开放承诺,还在具有优势的钟表产业方面同意与我国在开设钟表培训学校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这些服务贸易方面的“松绑”,将为中国的钟表、中医药等相关制造业提供市场机遇,为两国的经贸交流提供便利。

在生态文明贵阳论坛2014年年会上,参加论坛的瑞士联邦政府经济事务司自贸协议谈判首席代表马丁·斯宾登直言:“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他提到,由于多哈谈判的不确定性,让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这些方面在中瑞自贸协定中都有具体规定,这对于两地的投资贸易将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知识产权问题,对于吸引创新型投资非常具有吸引力。”马丁·斯宾说。

中瑞自贸协定还将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瑞士可以成为中国通向更大欧洲市场的“转接口”,欧盟国家通过投资瑞士,享受对中国贸易的优惠;而亚洲国家则可以通过投资中国,享受对瑞士贸易的优惠。

同时,中瑞自贸协定的签订生效,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改革。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蔡方财表示,与瑞士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协定,体现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和信心。

黔瑞合作

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中瑞合作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瑞对话系列论坛成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重头戏。不仅瑞士议长汉纳斯·格尔曼亲自带队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还采取了新颖的1-4-1模式,即“中瑞对话”设置了专门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就山地经济、清洁技术、旅游、自贸协定等话题设立了四个分论坛,与会官员、专家既能在一些战略合作、理念上的问题交换意见,也能就具体专业领域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2013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时指出,“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在随后举行的2013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贵州瑞士成功牵手,就生态、经济、旅游等方面交流对话、达成了广泛共识。

一年过去了,在贵州,中瑞产业园项目已经启动,产业园内将引进先进的钟表制造及检测技术、智能仪表、表盘制造、传感器、智能眼镜等高端机械制造企业和奢侈品制造企业。两地之间虽然相隔千里,但交往频繁,始终保持着友好沟通,从最初的一见如故逐渐成为推心置腹、共谋绿色发展的合作伙伴。中瑞贸易协定的生效将为贵州更好的学习瑞士的先进经验、两地之间加强经贸文化交流提供难得的时代机遇。

“我们知道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坐在这里的原因。”格尔曼表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会很崎岖,但我们一定会携手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贸促会将支持贵州与瑞士在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为双方企业在经贸信息交流、项目对接洽谈、政策咨询等领域提供更加务实的服务。”此次论坛上,与会的中国贸促会会长张伟表示,中瑞合作潜力巨大,尤其是贵州,积极借鉴瑞士经验,加强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清洁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对于贵州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山地经济和绿色经济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具有领域针对性的四场分论坛上,中瑞两国的专家就瑞士的清洁技术如何在中国的中小城市实现嫁接利用、高山地区旅游发展如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企业如何抓牢机遇,充分利用中瑞自贸协定带来的优惠政策,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应该如何相互促进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芝麻开花节节高,黔瑞合作正当其时。在中瑞对话2014开幕式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信心十足的说道,“如果说瑞士能对地理决定命运的论调说“不”,那么,贵州也有可能通过学习借鉴努力建成‘东方瑞士”。陈敏尔指出,贵州将通过深化交流合作,让瑞士发展的现代理念更多地在贵州落地生根、让瑞士的优势产业和企业更多地在贵州携手发展、让瑞士生态环保先进技术更多地在贵州嫁接运用,让瑞士文化旅游教育发展的经验更多的在贵州开花结果。“现在,贵州人民越来越懂得‘绿、爱护‘绿、用好‘绿,向绿色要发展红利,用绿色造福人民福祉。”(责任编辑/岳振制图/张耀)

生态文明贵阳论坛2014年年会“中瑞对话”系列论坛召开,贵州瑞士达成《山地经济绿色发展贵阳共识》

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率团赴瑞士交流,达成一揽子协议

《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

贵州媒体赴瑞士进行大型采访

贵州城镇化推出瑞士小镇

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州牵手瑞士

2014年7月10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举行中瑞对话2014“山地经济、绿色发展”主题论坛活动。图为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与瑞士联邦议会联邦院议长汉纳斯·格尔曼步入会场。(本刊记者黄晓青/摄)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会召开之际,中国瑞士自贸协定于7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中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中瑞自贸协定是一个高水平、高质量、互惠共赢的协定,协定的签订生效,将为中瑞两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和合作红利。在今年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中瑞对话”系列论坛成为关注焦点,中外嘉宾就中瑞自贸协定的发展前景以及具体的产业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东道主贵州与瑞士签署了《山地经济绿色发展贵阳共识》。

在论坛上,瑞士联邦议会联邦院议长汉纳斯·格尔曼表示,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是中瑞两国经济关系当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去发展我们的经济,包括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他认为,两国在环保的诸多领域都可以开展相关合作,瑞士支持清洁技术在中国的推广运用。

中瑞自贸协定意味着什么

瑞士地处欧洲中心,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竞争优势,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自身的产业优势,“高度互补”是促成中瑞双方经贸合作的关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表示,中瑞自贸协定将在市场准入、服务贸易等多个方面实现双边的互利互赢。

高比例的零关税是中瑞合作协定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根据协定,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在协议生效后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其中67%将在协定生效之日立即实施零关税,另外17%将在5至15年内达到零关税水平)。如果加上部分降税的产品,瑞士参与降税的产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均高于一般自贸协定的降税水平。

关税的降低,使得各具优势的“中国制造”和“瑞士制造”将更容易进入对方市场,给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也将为两国企业提供广大的市场机遇和空间。

覆盖面广是中瑞自贸协定的另一大亮点。中瑞自贸协定是中国对外达成的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环境保护、劳工就业、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等议题。尤其是环境、劳工与就业合作、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信息交流、竞争等议题,是当前国际经贸谈判中热议的规则,并没有国际统一标准。中瑞双方对这些规则通过磋商,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同时,瑞士在签证、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的受理发放方面首次同意规定办理时限,同意与中方进行中医药合作对话,并在旅游、翻译等领域做出进一步开放承诺,还在具有优势的钟表产业方面同意与我国在开设钟表培训学校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这些服务贸易方面的“松绑”,将为中国的钟表、中医药等相关制造业提供市场机遇,为两国的经贸交流提供便利。

在生态文明贵阳论坛2014年年会上,参加论坛的瑞士联邦政府经济事务司自贸协议谈判首席代表马丁·斯宾登直言:“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他提到,由于多哈谈判的不确定性,让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这些方面在中瑞自贸协定中都有具体规定,这对于两地的投资贸易将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知识产权问题,对于吸引创新型投资非常具有吸引力。”马丁·斯宾说。

中瑞自贸协定还将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瑞士可以成为中国通向更大欧洲市场的“转接口”,欧盟国家通过投资瑞士,享受对中国贸易的优惠;而亚洲国家则可以通过投资中国,享受对瑞士贸易的优惠。

同时,中瑞自贸协定的签订生效,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改革。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蔡方财表示,与瑞士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协定,体现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和信心。

黔瑞合作

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中瑞合作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瑞对话系列论坛成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重头戏。不仅瑞士议长汉纳斯·格尔曼亲自带队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还采取了新颖的1-4-1模式,即“中瑞对话”设置了专门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就山地经济、清洁技术、旅游、自贸协定等话题设立了四个分论坛,与会官员、专家既能在一些战略合作、理念上的问题交换意见,也能就具体专业领域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2013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时指出,“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在随后举行的2013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贵州瑞士成功牵手,就生态、经济、旅游等方面交流对话、达成了广泛共识。

一年过去了,在贵州,中瑞产业园项目已经启动,产业园内将引进先进的钟表制造及检测技术、智能仪表、表盘制造、传感器、智能眼镜等高端机械制造企业和奢侈品制造企业。两地之间虽然相隔千里,但交往频繁,始终保持着友好沟通,从最初的一见如故逐渐成为推心置腹、共谋绿色发展的合作伙伴。中瑞贸易协定的生效将为贵州更好的学习瑞士的先进经验、两地之间加强经贸文化交流提供难得的时代机遇。

“我们知道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坐在这里的原因。”格尔曼表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会很崎岖,但我们一定会携手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贸促会将支持贵州与瑞士在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为双方企业在经贸信息交流、项目对接洽谈、政策咨询等领域提供更加务实的服务。”此次论坛上,与会的中国贸促会会长张伟表示,中瑞合作潜力巨大,尤其是贵州,积极借鉴瑞士经验,加强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清洁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对于贵州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山地经济和绿色经济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具有领域针对性的四场分论坛上,中瑞两国的专家就瑞士的清洁技术如何在中国的中小城市实现嫁接利用、高山地区旅游发展如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企业如何抓牢机遇,充分利用中瑞自贸协定带来的优惠政策,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应该如何相互促进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芝麻开花节节高,黔瑞合作正当其时。在中瑞对话2014开幕式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信心十足的说道,“如果说瑞士能对地理决定命运的论调说“不”,那么,贵州也有可能通过学习借鉴努力建成‘东方瑞士”。陈敏尔指出,贵州将通过深化交流合作,让瑞士发展的现代理念更多地在贵州落地生根、让瑞士的优势产业和企业更多地在贵州携手发展、让瑞士生态环保先进技术更多地在贵州嫁接运用,让瑞士文化旅游教育发展的经验更多的在贵州开花结果。“现在,贵州人民越来越懂得‘绿、爱护‘绿、用好‘绿,向绿色要发展红利,用绿色造福人民福祉。”(责任编辑/岳振制图/张耀)

生态文明贵阳论坛2014年年会“中瑞对话”系列论坛召开,贵州瑞士达成《山地经济绿色发展贵阳共识》

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率团赴瑞士交流,达成一揽子协议

《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

贵州媒体赴瑞士进行大型采访

贵州城镇化推出瑞士小镇

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州牵手瑞士

2014年7月10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年会举行中瑞对话2014“山地经济、绿色发展”主题论坛活动。图为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与瑞士联邦议会联邦院议长汉纳斯·格尔曼步入会场。(本刊记者黄晓青/摄)

在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4年会召开之际,中国瑞士自贸协定于7月1日正式生效。这是中国同欧洲大陆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中国同世界经济20强国家中的第一个自贸协定。

中瑞自贸协定是一个高水平、高质量、互惠共赢的协定,协定的签订生效,将为中瑞两国带来巨大经济利益和合作红利。在今年的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中瑞对话”系列论坛成为关注焦点,中外嘉宾就中瑞自贸协定的发展前景以及具体的产业合作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对话,东道主贵州与瑞士签署了《山地经济绿色发展贵阳共识》。

在论坛上,瑞士联邦议会联邦院议长汉纳斯·格尔曼表示,自贸协定正式生效是中瑞两国经济关系当中的又一个里程碑。“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去发展我们的经济,包括支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他认为,两国在环保的诸多领域都可以开展相关合作,瑞士支持清洁技术在中国的推广运用。

中瑞自贸协定意味着什么

瑞士地处欧洲中心,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竞争优势,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自身的产业优势,“高度互补”是促成中瑞双方经贸合作的关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表示,中瑞自贸协定将在市场准入、服务贸易等多个方面实现双边的互利互赢。

高比例的零关税是中瑞合作协定备受关注的一个方面。根据协定,瑞方将对中方99.7%的出口在协议生效后立即实施零关税,中方将对瑞方84.2%的出口最终实施零关税(其中67%将在协定生效之日立即实施零关税,另外17%将在5至15年内达到零关税水平)。如果加上部分降税的产品,瑞士参与降税的产品比例是99.99%,中方是96.5%,均高于一般自贸协定的降税水平。

关税的降低,使得各具优势的“中国制造”和“瑞士制造”将更容易进入对方市场,给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同时也将为两国企业提供广大的市场机遇和空间。

覆盖面广是中瑞自贸协定的另一大亮点。中瑞自贸协定是中国对外达成的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之一,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以及环境保护、劳工就业、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市场竞争等议题。尤其是环境、劳工与就业合作、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信息交流、竞争等议题,是当前国际经贸谈判中热议的规则,并没有国际统一标准。中瑞双方对这些规则通过磋商,达成了一系列共识。

同时,瑞士在签证、工作许可、居留许可的受理发放方面首次同意规定办理时限,同意与中方进行中医药合作对话,并在旅游、翻译等领域做出进一步开放承诺,还在具有优势的钟表产业方面同意与我国在开设钟表培训学校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这些服务贸易方面的“松绑”,将为中国的钟表、中医药等相关制造业提供市场机遇,为两国的经贸交流提供便利。

在生态文明贵阳论坛2014年年会上,参加论坛的瑞士联邦政府经济事务司自贸协议谈判首席代表马丁·斯宾登直言:“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

他提到,由于多哈谈判的不确定性,让贸易壁垒、知识产权等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而这些方面在中瑞自贸协定中都有具体规定,这对于两地的投资贸易将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知识产权问题,对于吸引创新型投资非常具有吸引力。”马丁·斯宾说。

中瑞自贸协定还将产生巨大的联动效应。瑞士可以成为中国通向更大欧洲市场的“转接口”,欧盟国家通过投资瑞士,享受对中国贸易的优惠;而亚洲国家则可以通过投资中国,享受对瑞士贸易的优惠。

同时,中瑞自贸协定的签订生效,将进一步推进中国的贸易自由化改革。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蔡方财表示,与瑞士签署并实施自由贸易协定,体现了中国继续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也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决心和信心。

黔瑞合作

芝麻开花节节高

在中瑞合作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中瑞对话系列论坛成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重头戏。不仅瑞士议长汉纳斯·格尔曼亲自带队参加了论坛。此次论坛还采取了新颖的1-4-1模式,即“中瑞对话”设置了专门的开幕式和闭幕式,并就山地经济、清洁技术、旅游、自贸协定等话题设立了四个分论坛,与会官员、专家既能在一些战略合作、理念上的问题交换意见,也能就具体专业领域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2013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瑞士联邦主席毛雷尔时指出,“贵州地处中国西部,地理和自然条件同瑞士相似。希望双方在生态文明建设和山地经济方面加强交流合作,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在随后举行的2013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上,贵州瑞士成功牵手,就生态、经济、旅游等方面交流对话、达成了广泛共识。

一年过去了,在贵州,中瑞产业园项目已经启动,产业园内将引进先进的钟表制造及检测技术、智能仪表、表盘制造、传感器、智能眼镜等高端机械制造企业和奢侈品制造企业。两地之间虽然相隔千里,但交往频繁,始终保持着友好沟通,从最初的一见如故逐渐成为推心置腹、共谋绿色发展的合作伙伴。中瑞贸易协定的生效将为贵州更好的学习瑞士的先进经验、两地之间加强经贸文化交流提供难得的时代机遇。

“我们知道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坐在这里的原因。”格尔曼表示,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会很崎岖,但我们一定会携手解决这些问题。

“中国贸促会将支持贵州与瑞士在生态环境建设、绿色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合作,为双方企业在经贸信息交流、项目对接洽谈、政策咨询等领域提供更加务实的服务。”此次论坛上,与会的中国贸促会会长张伟表示,中瑞合作潜力巨大,尤其是贵州,积极借鉴瑞士经验,加强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清洁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对于贵州发挥自身优势,发展山地经济和绿色经济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

在具有领域针对性的四场分论坛上,中瑞两国的专家就瑞士的清洁技术如何在中国的中小城市实现嫁接利用、高山地区旅游发展如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手;企业如何抓牢机遇,充分利用中瑞自贸协定带来的优惠政策,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应该如何相互促进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芝麻开花节节高,黔瑞合作正当其时。在中瑞对话2014开幕式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敏尔信心十足的说道,“如果说瑞士能对地理决定命运的论调说“不”,那么,贵州也有可能通过学习借鉴努力建成‘东方瑞士”。陈敏尔指出,贵州将通过深化交流合作,让瑞士发展的现代理念更多地在贵州落地生根、让瑞士的优势产业和企业更多地在贵州携手发展、让瑞士生态环保先进技术更多地在贵州嫁接运用,让瑞士文化旅游教育发展的经验更多的在贵州开花结果。“现在,贵州人民越来越懂得‘绿、爱护‘绿、用好‘绿,向绿色要发展红利,用绿色造福人民福祉。”(责任编辑/岳振制图/张耀)

生态文明贵阳论坛2014年年会“中瑞对话”系列论坛召开,贵州瑞士达成《山地经济绿色发展贵阳共识》

贵州省委副书记李军率团赴瑞士交流,达成一揽子协议

《中瑞自贸协定》正式生效

贵州媒体赴瑞士进行大型采访

贵州城镇化推出瑞士小镇

201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贵州牵手瑞士

猜你喜欢

中瑞贵阳瑞士
高速通到我的家
“学”字的意义
找朋友
白居易写诗
为什么瑞士巧克力这么出名
新时代宣言:2017中瑞聚氨酯&中国棉纺品牌企业战略合作发布会
中瑞农场土地利用及主要驱动力因素分析
浅析中瑞饮食文化差异
瑞士镇迷阵
一起游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