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沙坡头
2014-09-21李壮萍
李壮萍
秋天的阳光,又一次,把我带到了辽阔的沙漠。
大漠、黄河、落日、绿洲、高山,还有那纯朴真诚的人情……每每置身其中,我总会被这神话般美丽的世界陶醉、折服。在这里,既可领略西北荒原的落寞,又可感受江南景色的秀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这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给沙坡覆上无尽的遐想。
这里的确是一个充满了灵气的地方;古老的黄河野马般地奔腾着穿山越谷,经黑山峡一个急转弯,却一改往日的汹涌澎湃,变得那样的文静秀美,平静缓流;浊黄的河水,是那样的真实,让人忍不住想拥在怀里,就像怀抱着爱人一样;哗哗的声响,就如她放肆的、不加掩饰的笑声一般,让人感觉到甜甜的满足。
那沙坡在旭日下和夕阳里,静静地泛着波光,红红的,柔柔的,羞羞答答的,蒙蒙胧胧的,像个村间的小姑娘,通体都透着纯真与无暇。尤其那金灿灿的沙子像是被水洗过了似的安静,看着座座沙山,不由会联想起一个巨大的沉睡女子的玉体,还带着轻微的呼吸在起伏着!那优美的睡姿,令人心驰神往。这茫茫沙海荡涤出的细细波纹,是母亲日显衰老的眼角,那精心编织而成的麦草方格,是母亲辛劳的粗手做出的一件精细的针线活。古老的河湾水车,轮转水泻,它那巨大的车轮,往河边上一竖,顿时有了无尽的诗意,给那平庸的山川增添灵气和魅力。它不知疲倦地日夜旋转着、吱呀着、哗啦着,勤勤恳恳地舀着河水,一瓢又一瓢,浇灌着两岸的土地,滋润着庄稼。
就在黄河边上,有一座桂王陵,这是吴祺父亲老桂王的墓地。传说老桂王生前爱戴子民,反对战争,桂王城里的生活一直和谐安定。而在那次狂沙灾难中幸存下来的人们,回想起老桂王在时的幸福生活,以及现在的亡国灾难,不由得跪倒在老桂王的陵墓前落泪。这时,老桂王陵边突然涌出了甘甜的泉水,这就是沙坡头“泪泉”的来历。“泪泉”水喝一口提神醒脑,让人精神大振。人们见老桂王显圣帮助子民重建家园,大受激励,纷纷拿起工具与黄沙作斗争。当然,传说总归是传说,不过沙坡头人与沙漠博弈的过程却是真实的;人们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移动,栽种树木令黄沙退却。经过了几代人的辛勤耕耘,几十年的艰苦努力,他们硬是从沙漠身边抢出了这一片绿洲。
坐在桂王陵旁的亭子里,我看见了几棵半身已经淹没在黄沙里的树,树叶还是绿的,看样子是刚被覆压不久,几个轻年男女将桌子搭在草坪上斗地主……我突然想起了宝玉在《红楼梦》中的最后场景;“好了,好了,不再胡闹了,完事了!”接着仰面大笑而去……
记得邓尼肯在《史前的奥秘》那本书里,曾举出存在于大加纳利岛上那二百八十多个洞穴建筑方式的谜,他认为那些洞穴是太空人开掘出来的,绝不是天然或世人用工具去挖的。而在我眼里,带着神秘面纱的沙坡头也如此,这样的美景,你能相信她旁边就是腾格里大沙漠吗?
狂沙不动声色地翻阅着岁月,朔风用遒劲的笔调,将漫漫黄沙勾画出道道美丽如画的沙梁,那道道波浪,慢慢铺开,带着梦想,一波一波向远方拓展。
我喜欢看沙丘上的波纹,喜欢在坡面上行走,这种感觉如在海中踏浪,浪花就在脚下,你都不知该踩哪朵浪花了。总有一些和我一样喜欢踏沙的人,喜欢用脚趟着柔软的波纹,让束缚的心灵在这无数的浪花里放飞。尤其喜欢从高高的沙丘上疾驰而下,挥洒热汗与兴奋,那种顺风而游的感觉真是妙趣横生。整个降落过程用飞翔形容恰到好处,在落下的过程中,眼睛常常来不及回头看那一行轻轻重重的脚窝。真是乐哉!乐哉!
在我的心里,沙漠最美不过夕阳红的时候,当游人渐渐离去,那安静的沙漠就好像是属于你的。席地坐在高高的沙丘上,面对茫茫沙海那无边的金黄,沐浴着大漠落日的绚丽光彩,让疲惫的心远离昨日的喧嚣,独自去感受大漠苍茫的孤独,让缕缕情思随风飘舞。索性静静地躺在松软的沙面上,仰望蓝天白云,让秋色的余晖把你与沙漠融为一体,用心灵感受那纯朴的寂静、人与沙的和谐,以及那返璞归真的安详、宁和。
透过蒸腾的气浪,凝视那坐落于蓝白相间、具有西域风格的建筑,凝视着那万种风情的大漠客栈,凝视它门边站立着的宋朝瓦罐,还有那刻有印度花纹的瓷瓶,我知道我的心无归属。
还有那随着高高低低的沙丘跌宕起伏奔驰中的赛车,那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伊斯兰导游靓丽的身影,那蓝天白云和黄沙形成的鲜艳对比的色块,那号称沙漠之舟的驼队镶嵌在沙海黄浪间缓缓移动的画面,它们都会把我的目光带向远方,让我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虚幻。
如果有幸在沙漠过夜,你的心灵会得到更大的抚慰。月光下的沙漠,宽阔,辽远,神秘,还会有一种宗教的神圣。月挂在远方的沙丘上,虽然你看不清沙的颜色是怎样的灿黄,但你会看到沙漠上的月亮,竟然把光芒一波一波地洒向大漠。在沙漠,月光和沙漠很近,月亮可以放心地躺在远方的沙丘上睡觉。月光在沙漠上洒得很均匀,凸出的地方不见得多,凹下的地方不见得少。沙粒里透进了月光,显得有点诗意,仿佛他们都能在顺风滚动的时候作诗。“羌管悠悠霜满地”,大漠羌笛依然在岁月的彼岸,静静地守望着红尘。遥望苍穹,群星灿烂,沉浸于一管羌笛的清音中。那些携落的风,吹落的音符,呤落的诗句,一起沉溺,在耳边游荡。
在沙漠上,人和沙漠的交流不总是用双腿的,可以借助一种高大而温顺的动物,它和沙漠的缘分远比我们人类深厚的多——它就是骆驼。来到沙漠不骑骆驼是件憾事。骑骆驼和骑马是不一样的,骆驼与大地的落差较大,初次骑我有点紧张,紧紧地握着缰绳。可骆驼似乎很懂人的担心,它走得很平稳,连它的丰硕的驼峰也尽量减少摆动,这让我有了些许感动。
能够懂得心灵和沙漠关系的,并不是目空一切的人类,而是在人类眼里有点笨拙的动物——骆驼。在骆驼的眼睛里,人肯定也是一种动物,一种比它显得弱小需要帮助的动物。就这样,在一片沙漠里行走着一匹骆驼,一匹骆驼的驼峰上顶着一片天空,在这片天空之间有一个会作诗的人,这个人就是我,可是沙漠已经囊括了许多的诗性,在浩瀚的大漠,我已腹中空空。
来到沙坡头乘羊皮筏子畅游母亲河,是人生的一次体验。这是一种用羊皮制作的古老而原始的船。羊的肉被人吃了。羊的骨头,不知被扔到了哪里。羊的皮被制成了筏子,迎波逐浪,缝合两岸,看着黄河里漂动着的一群长着翅膀的羊群,忽而在浪尖上飞跃、忽而又在浪底消失,正担心它时,它却又冒了出来,随着一声声吆喝,立即就有了“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直到这时,我才感知,一生温顺的羊,它最后的奉献有多么悲壮!羊皮筏子,这羊不死的灵魂,此刻正驮着我的好奇心,踏浪前行,一张柔软的皮,几经风浪的磨砺,具有石头的硬度。当它把我安全地载到岸边,我不禁为人类对羊犯下的罪孽深深地忏悔。
感谢秋风,感谢秋天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