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014-09-21张丽卿
张丽卿
【摘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现代教育提倡“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或青年去接受,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发展”,因此,只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和学生,充分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培养出符合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学生;学习;主人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说到底是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湮没于时代进步的潮流。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我会什么”、“我懂什么”,更重要的是对人才学习能力的肯定。因此,学校应当把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改变教学模式,充分激发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不再厌恶学习,成为学习的主宰者,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程下教学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上,最大限度的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同其他学科不一样,数学是一个具有强逻辑性和十分抽象的学科。小学生记忆力较好,形象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强,但逻辑思维就相对差一些,因此原理、公式往往是学生最反感的内容。而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只有主动参与其中,才能将知识理解的深刻、透彻。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因此应当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根据教学实际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长方体表面积的教学一章,我创设了包书皮的情景:新学期开始了,老师为大家发了崭新的课本,小明为了更好的保护课本,打算买纸来包书,(课件演示课本,并展示长、宽、高),他需要买多大的包装纸,怎样计算呢?你能帮帮他吗?
问题提出后,学生们十分感兴趣,个个跃跃欲试。争着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有的主张先计算各个侧面的面积,再把各侧面面积加起来;有的则想象着把书皮展开后的样子,按照新的长宽高重新来计算。学习的主体性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在不知不觉中投入了数学课堂的思维活动之中,与表面积相关的公式也掌握的十分牢固。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渴望,主动去探究数学,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
学习能力不是老师教出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教师应从学生学习的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感悟的能力。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以点到面,突破思维定势带来的禁锢,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强烈欲望。
例如:南北两城的铁路长357公里,一列快车从北城开出,同时有一列慢车从南城开出,两车相向而行,经过3小时相遇,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
解法1.[357-(79×3)]÷3
=[357-237]÷3
=120÷3
=40(公里)
即慢车平均每小时行40公里,
已知快车平均每小时行79公里,
∴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多少公里就是
79-40=39(公里)
答: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39公里。
解法2.79-(357÷3-79)
=79-(119-79)=79-40=39(公里)
答:(同上)
解法3.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
79×3+3x=357
3x=357-237
3x=120
x=40(公里)
79-40=39(公里)
答:(同上)
解法4.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
3x=357-79×3
解法5.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
357-3x=79×3
解法6.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
79+x=357÷3
解法7.设慢车平均每小时行x公里
357÷3-x=79
解法8.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
(79-x)×3+79×3=357
474-3x=357
3x=117
x=39(公里)
答:(同上)
解法9.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
(79-x+79)×3=357
解法10.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
(79-x)×3=357-79×3
解法11.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
357-(79-x)×3=79×3
解法12.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
79+(79-x)=357÷3
解法13.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
357÷3-(79-x)=79
解法14.设慢车平均每小时比快车少行x公里
79-x=357÷3-79
这道题目,既可以从算数法入手,又可以从设未知数的角度来解答,可以说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来了解问题;不同的未知数求解法又让学生们看到了x的强大魅力,单单是一道题,凭借小小的x竟可以变换出多种解题思路。不管是思维能力,还是学生对求设未知数的兴趣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三、鼓励学生说“不”
朱熹曾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长久以来,学生一直在老师和家长设计好了的轨道上,循规蹈矩,习惯了对老师的言听计从、对课堂讲解和教科书的深信不疑。可是这种生怕学生“红杏出墙”的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是泯灭了学生追求真理的勇气。作为教师,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我们不妨在教学过程中刻意犯一些错误,让学生来发现。例如,在一次计算法则教学中有(a+b)÷c=a÷c+b÷c,但a÷(b+c)=a÷c+b÷c却是不成立的,但我在板书时故意将a÷(b+c)=a÷c+b÷c当作公式写了出来,并鼓励学生找出错误。对于及时发现错误的学生,我予以表扬,并向大家表示老师和课本也有犯错的时候,鼓励同学大胆提出质疑。
“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学习我做主”是新课标下提倡的学习模式,通过对学生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知识的海洋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周兴国.论有效教学的正当性[J].教育研究,2008(11):69-72
[2]张庆林,杨东.高效率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5
[3]张奠宇.构建学生容易理解的数学教育形态[J].教育科学研究,2008,(7):48
(作者单位:泉州市惠安县东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