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耦合关系国内研究综述

2014-09-21史主生

北方经贸 2014年8期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集群耦合

史主生

摘要:无论是对产业集聚,还是对城市化问题的研究,迄今已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立足于现有文献,从产业集聚的概念、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耦合关系的测量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城市化;耦合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8-0088-02

引言

我国自2008年来,受世界大环境及国内需求不足的影响,经济发展势头出现了一定的减缓。如何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实现政府提出的建设新型城镇化目标成为当务之急。然而城市化的形成离不开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则是产业集聚。因此,有必要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耦合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

一、产业集聚的概念

(一)产业集聚的内涵

对于产业集聚的定义,学术界虽有不同的认知,但无一例外的都将产业集聚视为产业在空间上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

(二)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区别

关于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区别,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产业集聚的结果会导致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具有一定联系的若干产业在空间地域上聚集形成的产业群集,是以产业集聚为基础的产物和集中体现。不过也有部分学者认为产业集聚就是产业集群,二者并无差异。

笔者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认为产业集聚主要是动态产业从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而产业集群强调静态产业分布的状态,产业集聚的结果会导致产业集群的产生。

二、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研究

产业集聚意味着特定产业和相关产业在一定地域范围的空间集中, 而城市化则表明农村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地区集中, 造成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数量的增加, 城市人口在地区或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长期以来, 学者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研究产业集聚现象和城市化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双向促进的关系日益明显。于是,研究者们开始认真探讨两者固有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

郁文凯(2008)从一、二、三产业的角度指出,当经济社会以第一产业为主时,基本不存在产业集聚。只有社会出现非农产业时,即第二、第三产业时,才意味着社会上出现了产业专门化。当非农产业聚集在一定的空间,形成聚集效应,将会对城市化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他又指出在工业化初期,工业发展所形成的聚集效应对城市化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而当工业化接近和进入中期阶段之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超过了聚集效应的作用。即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影响将逐步减弱。

吴丰林、方创琳等(2010)在曾芬玉(2002)、苏雪串(2003)、赵纬等(2006)、杨婉月(2006)的观点的基础上,总结出产业集聚对城市发展有如下影响:1.为城市化要素集聚奠定基础;2.提高城市竞争力、推动城市化进程;3.优化了城市空间结构。

另外,张弘(2001)归纳出了产业集聚区带动下的几种典型城市化空间模式,并提出了产业集聚区为先导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是当代中国特色的城市化模式之一。张晓平(2003)等总结出产业集聚区与城市空间结构演进的三种模式:双核式、连片带状、多极触角式,并指出演进主要是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外部作用力、城市与乡村的扩散力和产业集聚区的集聚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王战和(2005)、郑国(2006)认为经济空间结构通过集约发展等变化带来城市空间效益的提高。

总之,产业集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增长和空间优化调整的重要动力。这种新的地理现象是新时期城市要素的重新组合、区位选择和集聚,有利于实现城市产业升级和布局调整,有利于实现城市密度、布局、形态的优化。

(二)城市化对产业集聚的影响

城市化过程是与城市工业区位形成同时开始的。城市化的原因在于非农区位的点状聚集,因此,城市化是产业空间聚集必不可少的要素,将不断促进和推动产业空间聚集。

郁文凯(2008)从两个方面指出了城市化对产业集聚的推动。首先,城市化通过拉动市场促进产业的空间集聚。其次,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可以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的现代化,使各项基础设施集中建设,为产业的空间聚集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吴丰林,方创琳(2010)认为城市化进程主要在以下三方面对产业集聚产生影响:1.城市化进程为产业集聚提供诸如支柱产业、人力资源、技术支持、完善的服务体系等资源要素;2.城市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其对外来企业和投资的吸引力;产业集聚的形成和发展必须以通畅、快速的物流、信息流作为保障。城市化的进程使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运输、通讯集中建设,为产业的空间集聚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3.产业集聚作为一种企业网络,其形成和发展都需要根植于当地的网络和制度环境中,城市化质量的提高,城市的快速发展能为产业集聚的发展创造适宜的制度文化环境。总之,城市化的发展可以为产业发展提供各种生产要素以及适宜的制度文化环境,从而极大促进产业集聚的速度。

通过上述对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互动关系的分析,正如缪尔达尔的城市发展积累因果理论所说:当城市发展到一定水平,产业集聚决定城市的增长;反过来,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功能的增强,又促进了产业集聚的发展,从而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耦合关系的测量

朱智文(2006)选取新疆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1990~2001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城市化率和产业集聚指标来研究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关系,并使用H-P滤波方法将经济变量序列中的长期增长趋势和短期波动成分分离出来,最后使用Granger进行因果关系检验。

赵昕(2007)采用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作为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并以城市化水平作为模型的被解释变量;采用区位熵系数来作为产业集聚的测量指标,计算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区位商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分析第二、第三产业的集中度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郁文凯、杨金鹏(2008)也采用此方法对浙江的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进行了测量。

陆根尧等(2012)设立了两个计量模型,一个计量产业集聚通过要素集聚、产业结构、城市化成本、城市竞争力等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另一个则计量城市化通过要素禀赋、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社会需求等因素对产业集聚的影响。运用此模型,他们对全国进行了检验。得出以下结论:1.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2. 产业集聚通过要素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化成本降低、城市竞争力提升等途径促进城市化发展,其中要素集聚因素的促进作用为最强;3.城市化通过要素禀赋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制度环境营造、社会需求扩张等途径影响产业集聚,其中社会需求因素的促进作用为最强;4.产业集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会随着产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而先变大后变小,但城市化对产业集聚的促进作用,在我国当前发展阶段下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持续增强。

四、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耦合关系研究的发展展望

在对于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关系的研究上,已有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来探讨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关系。这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去认识和理解两者的作用机理。一方面有利于我们深刻地理解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的产业集聚现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利用产业集聚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从已有的研究文献中我们会发现,多数学者都是从经验分析的层面研究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缺乏统计分析的数理基础,对城市化与产业集聚间的关系不能准确的进行测度。因此,在以后对于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研究中应该更加侧重计量经济学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丰林,方创琳,赵雅萍.城市产业集聚动力机制与模式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

[2] 曾芬玉.论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J].经济纵横,2002(10).

[3] 郁文凯,杨金鹏.产业集聚与城市化的互动研究—以浙江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8(2).

[4] 张晓平,刘卫东.开发区与我国城市空间结构演进及其动力机制[J].地理科学,2003,2(2).

[5] 陆根尧,盛 龙.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互动发展机制研究:理论与实证[J].发展研究2012(10).

[6] 杨 哲,饶宝红.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6年增刊.

[7] 王君萍,项桂英.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发展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7(16).

[8] 赵 玮,王 韬,李德功.论中部地区产业集聚与城市化之互动[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4).

[9] 朱智文.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集聚[J].开发研究,2006(6).

[10] 赵 昕.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7(11).

[责任编辑:兰欣卉]

猜你喜欢

产业集聚产业集群耦合
高效降解菌耦合颗粒生物活性炭处理印染废水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瑞萨电子推出光电耦合器适用于工业自动化和太阳能逆变器
基于INTESIM睪ISCI的流固耦合仿真软件技术及应用
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宿迁模式”探析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金融集聚研究简述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