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主成分分析辽宁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分析

2014-09-21杨山力

北方经贸 2014年8期
关键词:县域经济主成分分析辽宁省

杨山力

摘要:采用2012年辽宁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辽宁省2012年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的综合指标进行评价,从社会、经济、文化不同侧面综合反映了辽宁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趋势,通过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最终以综合因子得分作为县域综合经济实力的度量,对辽宁省2012年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进行排序,并通过ArcGIS制作出差异分布图。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县域经济;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8-0069-03

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其发展状况如何,基本上反映了—个省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因此,对县域经济进行科学的评价,科学地做出决策是至关重要的。张军涛等、[1]王宏新等、[2]黄玮等、[3]高鑫等[4] 学者运用模糊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进行了评价,刘海云等、[5]樊丽娜等、[6]彭宝玉等[7]对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周李磊等[8]基于主成分分析对重庆市县域经济综合评价。本文通过收集2012年的数据,以主成分分析为依托,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分析。

一、研究区域概况

辽宁省县域经济范围共包括44个县和县级市,县域总面积为13.1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89%,总人口约为2378万人,占全省的60%。根据2012年《辽宁统计年鉴》,2011年全省地区总产值22226.7亿元,全省44个县的地区总产值为9658.43亿,较2011年增长了15%.占全省总产值的43%。2012年全省进入全国百强县的县(市)共计11个,相比2011年增加了1个,相比于2010年增加了6个。针对目前的形势,分析县域经济,找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是迫不及待的。本文拟以辽宁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综合评价其发展水平差异。对于科学判断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进而分析其影响因素 ,促进辽宁省县域经济持续 、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主成份分析的目的就是运用线性变换,将原来的多个指标组合成相互独立的少数几个能充分反映母体信息的指标,从而在不丢掉主要信息的前提下,避开了变量之间共线性的问题,便于进一步分析。主成份分析数学模型旨在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如果变量较多或者变量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时,需要做“去相关”处理,在通过较少的、同时又是相互独立的指标尽量多地反映原来较多变量指标所反映的信息。这些较少的代表性指标选择需要取原来变量的线性组合,适当调整组合系数,使新的变量之间相互独立且代表性较好。具体步骤:

1.数据标准化

2.提取主成分

将处理后的数据输入SPSS19.0软件中,计算其相关矩阵求其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对,按特征根大小顺序排列,根据方差累积贡献率,一般在75%~85%以上,以及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确定主因子个数。

3.主成分载荷矩阵

如果主成分意义不明确,则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一般采用最大方差法的正交因子旋转,通过SPSS软件输出的因子载荷矩阵。

4.计算权重

计算各主成分的权重,并求出各主成分综合得分值。

(二)评价指标的选取

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多方面的,任何单项指标都无法全面而客观地反映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所以我们需要构建一套指标体系对该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全面的评价,该指标体系即是利用多个指标从不同侧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行评价。但运用的指标也不应过多,否则在评价过程中工作量会大大增加,同时也会淡化主要指标的作用。因此如何选取典型的指标变量来反映地区经济实力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指标筛选的标准为数据的完整性、代表性、可行性和结构层次性的研究成果,并在参考其他相关文献选取的指标[9]的基础上,选取了以下16项指标作为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排序的评价体系:X1行政区域土地面积平方公里、X2年末总人口万人、X3第一产业增加值万元、X4第二产业增加值万元、X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X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万元、X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万元、X8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万元、X9粮食总产量吨、X10肉类总产量吨、X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万元、X1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万元、X13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人、X14小学在校学生数人、X15医院及卫生院床位数床、X16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床。

(三)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年辽宁省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三、结果与分析

将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输入SPSS19.0软件中,并进行KMO 和 Bartlett 的检验。通过检验,我们发现KMO取值等于0.866,说明该县域综合经济实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很强的相关性,而且通过主成分分析去除相关性的效果非常好。

(一)确定主成分

根据方差累积85%以上的原则,本文选择了3个主成分,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2%,这个结果是比较理想的,如表1所示。

成分的方差贡献率表示该成分代表原始指标的信息量,累积贡献率表示对应几个成分累积代表原始指标的信息量,从表1可以看出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5.2%,即这提取出的3个主成分代表了原始指标体系85.2%的信息量。因此,上述指标体系中的16个指标可以转化为3个主要指标。

(二)主成分分析结果

通过SPSS软件输出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可以反映主成分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主成分主要在反映经济规模的指标上有较高载荷(取绝对值0.55左右),如: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等。整体上,该成分反映了某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称“规模因子”。在辽宁,该成分上没有较高的负载荷,说明辽宁省在发展规模上没有太大阻力;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指标的载荷最高,说明经济规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支出状况;科学教育事业支出对经济发展规模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第一产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规模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主成分主要在粮食总产量,肉类总产量等反应农村经济实力的指标上有较高载荷,说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各个县域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主成分主要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反应该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上有较高载荷,简称为“潜力因子”。在该指标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载荷较低,说明辽宁省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低,工业发展水平还比较薄弱。

(三)对评价对象区域的综合评价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10]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计算结果为:FAC1权重W1=0.7480,FAC2权重为W2=0.1409,FAC3权重为W3=0.1110,根据综合经济实力得分公式:H= FAC_1*w1+FAC*w2+ FAC_3*w3,计算FAC1_1、FAC2_1、FAC3_1得分和综合得分,并根据分析处理后的结果数据进行排序,将其输入ArcGIS中,制作出辽宁省县域经济实力的区域差异图,结果如图1。

如图1可见,2012年辽宁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总体水平还不高,从综合经济实力得分来看,县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44个县被明显的分为4组,即“很强县”,“较强县”,“中等县”,“较弱县”。从各区域来看,各区域的发展十分也不平衡。社会和经济综合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沿海地区的13县中,有4个很强县,4个较强县,3个中等县。从专题地图反应的信息可以看出,辽宁省县域经济实力较弱的主要是:新宾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抚顺县,长海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从图中也可以得出,辽宁省的县域经济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而且经济发达的县基本上都集中在一块了,这不利于提高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水平,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也与这与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历史的原因所形成的产业基础不同有一定关系。

四、建议

为了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要让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辽宁省提升经济实力的绊脚石,根据本文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对于经济实力很强的县域分析,他们都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也更加合理。因此,这些地区要继续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成为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第二对于那些经济实力一般的地区,在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发展潜力,寻找新的商机,如库县陶瓷、塔县的服装裘皮、甸县的人参等。

第三对于那些经济实力较差的县域,因为其本身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这些地区需要寻找经济发展的其他突破口,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或者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同时这些地方也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当然,辽宁省政府也应当适当的给予财政和教育上的帮助,以加快其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军涛,刘建国.辽宁区域发展差异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209):8.

[2] 王宏新,陈 亮.辽宁省县域经济动态发展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

[3] 黄 玮,刘喜波,张 钊,侯立白.辽宁沿海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建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

[4] 高 鑫,许文娟.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J].农村经济.农村发展,2013(10).

[5] 刘海云,李 英.河南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9).

[6] 樊丽娜,叶 露,梁保松.河南省县域经济水平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4.

[7] 彭宝玉,覃成林.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

[8] 宏 杰,张文专.贵州省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1):20.

[9] 洪海澜,刘 丽.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

[责任编辑:兰欣卉]

第一主成分主要在反映经济规模的指标上有较高载荷(取绝对值0.55左右),如: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等。整体上,该成分反映了某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称“规模因子”。在辽宁,该成分上没有较高的负载荷,说明辽宁省在发展规模上没有太大阻力;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指标的载荷最高,说明经济规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支出状况;科学教育事业支出对经济发展规模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第一产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规模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主成分主要在粮食总产量,肉类总产量等反应农村经济实力的指标上有较高载荷,说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各个县域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主成分主要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反应该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上有较高载荷,简称为“潜力因子”。在该指标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载荷较低,说明辽宁省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低,工业发展水平还比较薄弱。

(三)对评价对象区域的综合评价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10]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计算结果为:FAC1权重W1=0.7480,FAC2权重为W2=0.1409,FAC3权重为W3=0.1110,根据综合经济实力得分公式:H= FAC_1*w1+FAC*w2+ FAC_3*w3,计算FAC1_1、FAC2_1、FAC3_1得分和综合得分,并根据分析处理后的结果数据进行排序,将其输入ArcGIS中,制作出辽宁省县域经济实力的区域差异图,结果如图1。

如图1可见,2012年辽宁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总体水平还不高,从综合经济实力得分来看,县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44个县被明显的分为4组,即“很强县”,“较强县”,“中等县”,“较弱县”。从各区域来看,各区域的发展十分也不平衡。社会和经济综合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沿海地区的13县中,有4个很强县,4个较强县,3个中等县。从专题地图反应的信息可以看出,辽宁省县域经济实力较弱的主要是:新宾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抚顺县,长海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从图中也可以得出,辽宁省的县域经济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而且经济发达的县基本上都集中在一块了,这不利于提高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水平,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也与这与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历史的原因所形成的产业基础不同有一定关系。

四、建议

为了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要让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辽宁省提升经济实力的绊脚石,根据本文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对于经济实力很强的县域分析,他们都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也更加合理。因此,这些地区要继续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成为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第二对于那些经济实力一般的地区,在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发展潜力,寻找新的商机,如库县陶瓷、塔县的服装裘皮、甸县的人参等。

第三对于那些经济实力较差的县域,因为其本身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这些地区需要寻找经济发展的其他突破口,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或者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同时这些地方也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当然,辽宁省政府也应当适当的给予财政和教育上的帮助,以加快其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军涛,刘建国.辽宁区域发展差异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209):8.

[2] 王宏新,陈 亮.辽宁省县域经济动态发展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

[3] 黄 玮,刘喜波,张 钊,侯立白.辽宁沿海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建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

[4] 高 鑫,许文娟.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J].农村经济.农村发展,2013(10).

[5] 刘海云,李 英.河南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9).

[6] 樊丽娜,叶 露,梁保松.河南省县域经济水平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4.

[7] 彭宝玉,覃成林.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

[8] 宏 杰,张文专.贵州省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1):20.

[9] 洪海澜,刘 丽.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

[责任编辑:兰欣卉]

第一主成分主要在反映经济规模的指标上有较高载荷(取绝对值0.55左右),如: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数等。整体上,该成分反映了某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称“规模因子”。在辽宁,该成分上没有较高的负载荷,说明辽宁省在发展规模上没有太大阻力;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指标的载荷最高,说明经济规模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支出状况;科学教育事业支出对经济发展规模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第一产业增加值和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经济规模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二主成分主要在粮食总产量,肉类总产量等反应农村经济实力的指标上有较高载荷,说明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各个县域在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三主成分主要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等反应该地区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上有较高载荷,简称为“潜力因子”。在该指标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载荷较低,说明辽宁省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低,工业发展水平还比较薄弱。

(三)对评价对象区域的综合评价

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法,[10]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计算结果为:FAC1权重W1=0.7480,FAC2权重为W2=0.1409,FAC3权重为W3=0.1110,根据综合经济实力得分公式:H= FAC_1*w1+FAC*w2+ FAC_3*w3,计算FAC1_1、FAC2_1、FAC3_1得分和综合得分,并根据分析处理后的结果数据进行排序,将其输入ArcGIS中,制作出辽宁省县域经济实力的区域差异图,结果如图1。

如图1可见,2012年辽宁省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总体水平还不高,从综合经济实力得分来看,县域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44个县被明显的分为4组,即“很强县”,“较强县”,“中等县”,“较弱县”。从各区域来看,各区域的发展十分也不平衡。社会和经济综合发展情况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沿海地区的13县中,有4个很强县,4个较强县,3个中等县。从专题地图反应的信息可以看出,辽宁省县域经济实力较弱的主要是:新宾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抚顺县,长海县,清原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从图中也可以得出,辽宁省的县域经济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而且经济发达的县基本上都集中在一块了,这不利于提高辽宁省县域经济的总体水平,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也与这与各地资源禀赋的差异以及历史的原因所形成的产业基础不同有一定关系。

四、建议

为了统筹兼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要让县域经济的发展成为辽宁省提升经济实力的绊脚石,根据本文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对于经济实力很强的县域分析,他们都具有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产业结构也更加合理。因此,这些地区要继续利用和发挥比较优势,成为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

第二对于那些经济实力一般的地区,在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的前提下,提升发展潜力,寻找新的商机,如库县陶瓷、塔县的服装裘皮、甸县的人参等。

第三对于那些经济实力较差的县域,因为其本身自然条件的限制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这些地区需要寻找经济发展的其他突破口,如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或者通过招商引资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产业集群,同时这些地方也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当然,辽宁省政府也应当适当的给予财政和教育上的帮助,以加快其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军涛,刘建国.辽宁区域发展差异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209):8.

[2] 王宏新,陈 亮.辽宁省县域经济动态发展评价[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

[3] 黄 玮,刘喜波,张 钊,侯立白.辽宁沿海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建议[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5).

[4] 高 鑫,许文娟.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辽宁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J].农村经济.农村发展,2013(10).

[5] 刘海云,李 英.河南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能力综合评价与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9(9).

[6] 樊丽娜,叶 露,梁保松.河南省县域经济水平发展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44):4.

[7] 彭宝玉,覃成林.河南县域经济实力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

[8] 宏 杰,张文专.贵州省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1):20.

[9] 洪海澜,刘 丽.辽宁省县域经济的综合评价[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4):1.

[责任编辑:兰欣卉]

猜你喜欢

县域经济主成分分析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主成分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写作评价中的应用
江苏省客源市场影响因素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模式下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集群问题研究
SPSS在环境地球化学中的应用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浅议县域经济在招商引资中面临挑战和机遇之探析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