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数学课堂艺术形成理想教学风格
2014-09-21黄志红
黄志红
【摘 要】课堂风格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建立不同关系,并伴随这一过程而形成的课堂特征。课堂风格是教师教学风格和学生素养情况在课堂场域中的匹配。为了实现理想的课堂风格,人人都在追求自身教学风格的理想。
【关键词】探索艺术;风格理想;策略思考
笔者从事多年初中数学教学,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到:数学课堂教学师生在课堂上呈现的心理状态,赖于课堂教学氛围或状态所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体验和知觉。作为初中数学课堂应当是比较自然、直观、直接的,这样的课堂才可以使得氛围和谐、随意、愉悦、轻松。对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到更有价值的数学,才可以说是有一定益处和效果的。如此课堂的构建和形成需求任教者具有一定的智慧,需求任教者孜孜以求于数学课堂艺术的探索。
一、形成理想教学风格的艺术当是理想的教学理念
平时的数学教学,我们多少同仁也在不断研究和思考着形成自己教学风格的诸多问题,尤其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关注名师教学风格的借鉴甚至就是模仿。但给人们所带来的不是理想的效果,因为都是生吞活剥,缺乏自己的个性,没有自己的创造,当然也就不能根本意义上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风格。笔者以为形成理想教学风格的艺术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教学理念的问题,无论从教育的角度还是数学课程教学的角度,都有一个教育教学的理念问题,不去解决这个理念问题,照搬别人的经验或模式是根本行不通的。理想的智育是什么?理想的数学教学是什么?作为笔者是无能为力去予以界定的。但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的诸多提纲对我们的启迪意义应当是深刻的,譬如先生这样说过:“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如果我们能够循着先生这样的理念去探索数学课堂教学艺术,那就从一定的角度可以去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让自己的学生都能够超越知识,走向智慧,实现创新创造。我们经常会欣赏到名师的数学课,他们的课之所以能够拴住一个个学生的心,就是他的教学艺术给学生以创新创造;他们的课之所以令我们每个同仁感到汗颜,就是因为他的课堂不仅仅就是这一堂课,完全可以说是对学生形成了终身的影响——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
二、形成理想教学风格的艺术当是理想的学生观念
数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要求:“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世界中发现数学、把握数学和运用数学,在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四周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要求我们的数学课堂应当是学生高度自主和创新探究的课堂。教育教学的实践比较有意义的告诉我们: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是十分重要的。我们怎样使得学生经历到数学化与再创造,当然与数学课堂的艺术性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数学课堂的艺术性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课堂教学的热闹,而是真实意义上引爆学生思维的成功。数学是需要高度思维和创造的学科课程,关键需要我们引领学生,让学生的思维火花在课堂上得以充分迸发。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挖掘教材的丰富人文素养,关注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得到启发,让学生接受问题情境的挑战,使得一个个学生都能沉醉于生动有趣的数学问题中,也使得一个个学生都可以在更为扩大的思维空间中,全面发展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思维能力就需要培养其发散思维,怎样培养?不是凭嘴里去说的,应当通过有学生发散思维训练价值的实践练习才行,笔者就曾让学生通过分解因式a3-7a+6来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真正意义上起到发散效果。有学生做了这样的尝试,把-7a拆成(-a)与(-6a)之和;有学生把-7a拆成a与(-8a)之和;当然所尝试的还有其他多种。这从相关角度让我们看到,课堂上没有了教师灌输式的精彩,却出现了学生发散思维的精彩。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体验、积极参与和探究的过程,通过学生自身的数学活动,建构对数学知识理解,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处于一种“能看到但必须跳一下才能摘到桃子,得到了又有新目标出现”的情境中,则是我们所必须经常追求和实践的。
三、形成理想教学风格的艺术当是理想的创新意念
新教育积极倡导者朱永新教授对理想的智育尤其深刻而又全面的阐述,这对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对初中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和形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悟读所有理想的智育时发现,先生对理想智育的这一条阐述对数学课堂教学是极具启迪意义的,“应该面对个性,没有失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快乐地学习,让每个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怎样让学生没有失败?必须因材施教。怎样促使能够去快乐地学习数学?必须让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数学教学内容其中就有不少的概念教学,概念教学对于学生而言可以进行推理,也可以由教师“推理”给学生。应当说前者是必需的,也应当是必然的。作为教师就应当为学生去创设合情推理的教学平台,让机械式的概念推理活动真正意义上退出教学活动的舞台。对于真正意义上的不言失败的概念教学,窃以为必须更主动地引进实验,学生只有在实验基础上的观察、猜想与探究才是完全可以获取成功的。教育教学的实践也比较有意思地提醒我们:在这样学习的活动中,才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能够达成创新理念的数学教学还应当是与学生生活相匹配的课堂教学,因为这样学生的探究兴趣才显得十分的浓厚,譬如一种可能性的问题,如果我们多从学生所涉及的生活角度去考虑,那对可能性学习不但兴趣浓而且效果好。福利彩票的购买是我们初中学生都耳有所闻的,说不定还有不少家长就在直接参与,甚至就是十分理想的受益者。那么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求:你自己去购买彩票,期望中奖或中大奖,那中奖或中大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如果让学生在探究这个数学问题时,以10000张福利彩票为1组,只有一个大奖,那中奖的可能就是1/10000。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讲,将生活中“可能性有多大”的数学问题转化为了数学模型。要注重创设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等数学活动的时空,那学生将会永远不言失败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教育研究.1997
[3]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搬经镇常青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