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跨度钢筋混凝土桁架施工

2014-09-20

建筑施工 2014年12期
关键词:支撑体系剪刀桁架

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苏南分公司 苏州 215000

1 工程概况

苏州凤凰国际书城项目位于苏州市金鸡湖以西的中央商务区,南面苏华路、东临星桂街、北靠苏雅路、西临星都街。总建筑面积约为21万 m2,地下室3 层,裙楼5 层,裙房以上分布2 栋塔楼,东塔楼为190 m办公楼,西塔楼为140 m公寓楼。本工程在裙房5层⑫轴线~⑮轴线/B轴线位置处设计了1 榀跨度27.8 m、高6.1 m的钢筋混凝土桁架,混凝土强度为C40。桁架上、下弦梁截面均为800 mm×900 mm (图1、图2),腹杆(斜杆)截面为500 mm×500 mm,下弦梁顶标高20.95 m,上弦梁顶标高26.2 m。

图1 钢筋混凝土桁架平面位置示意

图2 钢筋混凝土桁架立面示意

2 钢筋混凝土桁架施工重、难点分析[1]

(a)桁架设计在裙房结构5~6层之间,跨度(27.8 m)较大,且沿结构外边线布置,施工危险性高;

(b)桁架自身荷载大,含钢量高,钢筋分布密集,施工过程复杂,存在很大的风险性;

(c)桁架下部1~2层为一高10.6 m的门厅,该处模板支架使用高大模板支架体系,必须考虑施工安全;

(d)裙楼3层及以上的楼面梁、板局部伸出一块弧形楼板,设计在3层楼面⑬轴线/C轴线、⑭轴线/C轴线设置2 根吊柱,柱截面700 mm×700 mm,考虑上部3层结构施工期间的荷载及局部结构自重,吊柱根部桁架未形成前,吊柱底部设置临时支撑钢柱,支撑在3层梁底部,上部结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00%时,不得拆除下部高支模支架体系和临时支撑钢柱;

(e)13~14轴线设计有1 条宽800 mm伸缩后浇带(图1),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架体系单独搭设,在2~5层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方可拆除后浇带两侧模板支架、下部门厅高支模及吊柱下部的2 个临时支撑钢柱。

3 模板工程

3.1 模板选材[2]

(a)选用Φ48 mm×3.0 mm的钢管,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 700—2006中Q235A级钢的规定。不得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管;

(b)木方采用50 mm×100 mm规格,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5—2003的规定,不得利用商品板材的等级标准替代;

(c)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应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应有保温性良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胶合板板材厚度≥18 mm,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模板胶合板》(GB/T 17656—2008),进场的胶合板应有质量合格证,外观及尺寸应合格。

3.2 模板支架体系[3-5]

因本工程桁架位于裙房5~6层之间,桁架高度高、跨度大且临结构边布置,桁架跨度内又设置有1 条伸缩后浇带,且桁架通过2 根吊柱将裙房3~5层倒挂在裙房屋面结构上,使得该部位下部1~2层形成一处高达10.6 m的门厅,施工难度较大,存在较大风险,必须合理考虑模板支撑体系,本节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简单介绍。

3.2.1 高支模支撑体系

(a) 模板支架立柱的构造要求:梁、板模板高支撑架采用单立柱;立柱之间必须按步距满设双向水平杆,确保两方向足够的设计刚度;高大模板支撑系统的钢管立柱顶部设可调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必须楔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200 mm,螺杆外径与立柱钢管内径的间隙≤3 mm,安装时应保证上下同心,钢管立柱底部应设垫木,垫木厚度≥50 mm;立柱接长使用对接扣件,严禁采用搭接。长、短钢管要间隔错开布置,使钢管立杆的对接接头交错,相邻两立柱的对接接头不得在同步内,且对接接头沿竖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 mm,各接头中心距主节点不宜大于步距的1/3;立柱的水平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节,高支撑架步距以0.9 m~1.5 m为宜,不得超过1.5 m;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柱与下段钢管立柱错开固定于水平拉杆上。

(b)扫地杆设置:在立柱底距支撑面150~200 mm高处,沿纵、横水平方向,应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柱顶端应沿纵横向设置1 道水平拉杆。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间距,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应各设1 道水平拉杆。并在顶端两水平拉杆中间应加设1 道水平拉杆。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应与四周建筑物顶紧顶牢;无处可顶时,应于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钢管立柱的扫地杆、水平拉杆用Φ48 mm×3.0 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柱扣牢。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

(c) 剪刀撑设置:在支架四边、主梁底两侧立柱、中间每隔5 排支架立杆设置1 道纵向剪刀撑,为由底至顶竖向连续式剪刀撑。剪刀撑宽度宜为4~6 m,并在剪刀撑部位的顶部、扫地杆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支撑楼层面顶紧,夹角宜为45°~60°。本模板支撑体系高度在10.4~10.6 m,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还应在纵、横向相邻的两竖向连续式剪刀撑之间增加之字斜撑,在有水平剪刀撑的部位,应在每个剪刀撑中间处增加1 道水平剪刀撑。剪刀撑应采用Φ48 mm×3.0 mm钢管,剪刀撑必须采用搭接,搭接长度≥500 mm,用2 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100 mm 处进行固定。

(d)支撑体系搭设要求:严格按照设计尺寸搭设,立杆和水平杆的接头均应错开在不同的框格层中设置;确保立杆的垂直偏差和横杆的水平偏差小于《扣件架规范》的要求;确保每个扣件和钢管的质量是满足要求的,每个扣件的拧紧力矩都要控制在45~60 N·m,钢管不能选用已经长期使用发生变形的;地基支座的设计要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3.2.2 后浇带支撑体系

在后浇带两侧设置与梁板支撑体系断开的快拆体系支撑,以保证梁板底模拆除后,后浇带的两侧支撑仍然保留并正常工作,避免梁板支撑体系拆除后后浇带处形成悬挑结构。后浇带两侧采用快易收口网,保证混凝土浆不外流,使后浇带整齐美观,如图3所示。

图3 梁、板后浇带模板支设示意

结构施工完成1 个月后封闭后浇带,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完成养护达到100%后方可拆除后浇带处支撑体系。

3.2.3 吊柱部位支撑体系

桁架吊柱底部设置临时支撑柱,支撑在3层梁底部,支撑柱可分担上部3层结构施工期间荷载及局部结构自重,当桁架所在楼层及其下部2层楼面的所有构件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除桁架范围及下部2层楼面范围内的支撑。

临时支撑柱选用H400 mm×400 mm×13 mm×21 mm型钢柱,底部支撑在±0.00 m层的该部位的柱顶面,预埋600 mm×600 mm×12 mm的锚板埋件,钢柱就位后焊接固定,钢柱顶部焊接1 块600 mm×600 mm×12 mm钢板托板,使吊柱底部的梁模板支撑在钢柱顶面上。

为使H型钢柱牢固、稳定,在H型钢柱四周用钢管搭设相应独立的2 000 mm×2 000 mm钢管支撑架,钢管支撑架步距1 500 mm,立杆间距800 mm,在钢柱周边再立4 根立杆,通过水平杆固定钢柱,独立支撑架与周边的梁、板模板支架同时搭设,并与之相连,形成整体(图4)。

3.3 模板安装要求

图4 吊柱部位支撑体系

模板组装要严格按照模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模板在现场拼装时,要控制好相邻板面之间拼缝,接缝处全部用宽50 mm胶带粘贴,跨度大于4 m的梁板按2‰起拱,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检查,使其在允许偏差内,即2 块模板之间拼缝控制在1 mm以内;相邻模板之间高低差控制在1 mm以内;模板平整度控制在2 mm以内;模板平面尺寸偏差±3 mm。

3.4 模板拆除

因本工程桁架跨度大、高度高,下部为高支模支撑体系,且中间设置有1 条伸缩后浇带,考虑到结构施工安全,必须待后浇带混凝土封闭后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后浇带两侧支撑、下部高支模支撑及2 根临时支撑钢柱。

4 钢筋工程

4.1 钢筋安装顺序

由于桁架梁节点多,钢筋量较大、密集,必须合理考虑桁架梁各部位的钢筋安装顺序;节点处钢筋纵横交错,施工极其复杂,将桁架竖向结构柱及斜梁钢筋分成2 段加工、安装。

安装顺序如下:桁架下弦梁钢筋安装→桁架竖向结构柱及斜梁插筋→桁架上弦梁钢筋安装→桁架吊柱顶部钢板加工、安装定位→桁架竖向结构柱及斜梁钢筋安装、焊接。

4.2 桁架吊柱顶部节点钢筋安装

桁架顶部节点涉及到上弦梁、竖向结构柱及2 根斜梁四个方向钢筋,节点处配筋较密、安装复杂,为确保安装质量,先将上弦梁钢筋安装好,再安装2 根斜梁钢筋,最后安装吊柱钢筋,吊柱及斜梁钢筋接头部位全部采用直螺纹反丝进行连接。

因整个桁架通过2 根吊柱将裙房3~5层结构倒挂在裙房屋面结构上,结构相当复杂,为确保结构使用安全,设计在2 根吊柱顶部各设有1 块1 200 mm×700 mm×20 mm钢板,钢板上开设圆孔,竖向结构柱钢筋从圆孔内插入固定在钢板上,钢筋焊接在钢板上,焊接长度>10d。节点如图5所示。

图5 吊柱顶部节点示意

5 混凝土工程[6,7]

(a)桁架混凝土浇筑分3 次进行,第1次浇筑和20.95 m梁板同时浇筑桁架梁下弦,第2次浇筑和5层竖向柱同时浇筑桁架梁斜梁,第3次浇筑和26.2 m梁板同时浇筑桁架上弦,浇筑顺序见图2。

(b)桁架斜梁混凝土浇筑前,在斜梁顶部留设1 个可抽式灌浆孔,让混凝土从灌浆孔内进入,以便于施工及混凝土振捣。

(c)因桁架梁内钢筋密集,桁架节点多,混凝土浇筑时振捣手要沿着梁的方向逐一振捣,不得漏振,以确保混凝土浇筑的成型质量。

(d)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专人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14 d。

6 结语

本工程桁架高度高、跨度大、钢筋密集,节点施工较为复杂,在施工前能有效利用计算机对桁架模板、钢筋进行预配、预装,并将桁架建成立体模型,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合理组织好施工顺序,确保模板、钢筋及混凝土施工质量;施工后对施工工艺进行总结。在整个桁架施工过程中,未出现任何安全事故,施工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得到业主、监理一致好评。本工程桁架的顺利实施,总结出一整套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猜你喜欢

支撑体系剪刀桁架
桁架式吸泥机改造
浅析圆弧段高大模板支撑体系设计与应用
钝剪刀
摆臂式复合桁架机器人的开发
风有一把剪刀
Loader轴在双机桁架机械手上的应用
安徽:打造创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超重梁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要点
小小金剪刀
矮寨特大悬索桥钢桁架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