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鲁甸地震为何“小震大伤”?
2014-09-20金星宇
本刊记者 金星宇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里氏6.5级地震,截至8月13日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413人受伤,数万间房屋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亿多元。一时间举国齐哀,人类又一次在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外力面前付出了惨痛代价。
云南位于“多震之地”
云南是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但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早已注定了要长期承受地震的侵扰。
据官方资料显示,云南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处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带的东侧,是我国破坏性地震较多、受灾特别频繁和严重的省份之一。其土地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4%,却承受了全国地震破坏平均量的20%,云南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区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84%。
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云南分别在1970年、1974年、1976年、1988年、1995年、1996年、2001年、2003年、2007年、2014年这十个年份里都发生过6级以上的地震。其中1970年的地震震级最高,达到了里氏7.7级,由此可见云南的地震是多么频繁。
该地区史上首次6级以上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介绍,此次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在由北东向的西鱼河——昭通断裂带附近,为走滑型地震,是这一地区首次发生6级以上地震,以往只在2012年发生过两次5.7级地震。
“从我们统计来看,这个断裂带历史上从来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记录,但是在它的南北两端,曾经发生过多次强震群地震。”据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初步统计,距震中200公里范围内,1900年以来一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15次,最大一次是1974年5月11日大关7.1级地震,距本次地震震中140公里左右。在震中100公里范围内,历史上曾发生5级以上地震24次,其中6级地震1次,为1930年的巧家6.0级地震。
蒋海昆表示,近年来,云南强震的群震现象比较突出,今年银江地震打破了云南6级地震的5年平静期(上次6级地震是2009年)。而6.5级以上地震最近一次是2000年的地震,间隔达14年,间隔时间非常长。7级地震的间隔更长,上一次还要追溯到1996年的丽江地震。
中等强度地震因何伤亡惨重?
此次地震只属于中等强度,却造成如此大伤亡,究其主要原因,地震局专家分析出以下四点:
第一是波及范围广。此次地震是2000年以来云南省境内发生的最大地震,波及范围广,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均有人员死亡,地震灾害损失严重,特别是鲁甸县人员伤亡惨重。
第二是震源深度浅。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12千米,是典型的浅源地震,地表震动强烈。所以破坏力较大。
第三是灾区人口密度大,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弱。受灾区域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千米265人,为全省平均值的2倍。同时,震区属国家级贫困区,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弱。
第四是地形复杂。灾区地形崎岖,构造复杂,地震造成地层破碎,又恰值雨季,滚石、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次生灾害也同样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