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港通布局“迹象”
2014-09-19宋奕青
宋奕青
沪港通打响第一枪后,海内外投资者纷纷开始积极布局沪港通主题的相关概念股。
4月10日,证监会发出公告,将支持上海交易所与香港交易所股票交易互联互通(即“沪港通”),并给予了沪港通6个月的准备期。如今,随着沪港通推出时间的临近,A股市场与香港股票市场也从今年7月以来双双走出了上涨的行情。其中港股恒生指数到8月19日报收25122点,创下6年来新高,离历史最高点仅有两成距离。而上证指数也在8月20日创出了今年以来的高点2248.94点。
港股再回历史高位
虽然说沪港通是资金的双向流动,但香港股市对内地投资者的吸引力可想而知。不仅市场远比A股成熟,很多股票的价格远低于A股,更重要的是香港股市的发展远比A股规范,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远比A股市场得力。此外,港股的T+0交易,以及不设涨跌幅限制的交易制度也对国内投资者构成重大的吸引力。
数据显示,今年7月至今,内地投资者通过券商的香港分支机构,开通港股账户数目明显增多,同比增幅达三成以上,且对冷落已久的港股QDII亦重新恢复关注。另外,今年7月份以来,港股成交也大幅放大,港股7月日均成交648亿港元,较6月增加26%。可以断言,待沪港通正式开通之后,将会有更多的国内投资者选择港股通投资香港股市。
“沪港交易所互联互通,是港交所多年游说的结果,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大战略不谋而合,现在港交所的一系列动作可谓顺风顺水。”某接近港交所人士向媒体表示。
从港交所迅速公布三次市场演习时间来看,可谓胸有成竹。
早在7月初,港交所便在针对市场参与者发布的《Business Model Updates》中,披露了《暂定测试时间表》。8月30日、31日进行第一次市场演习;9月13日、14日将进行第二次市场演习,最后在9月20日、21日,进行第三次市场演习。
此外,港交所亦早早为人民币出海准备好了风险管理工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港交所去年8月推出的“中华120”指数期货。该指数期货标的“中华120指数”,追踪80只在中国内地和40只在香港上市、市值及流通量最高的中资企业,可谓与沪港互联互通的蓝筹标的股相得益彰。
据港交所公告,计划于10月1日-12月15日期间就中华120期货进行联合推广计划。“不过,A股股民要想买港股,账户资产不得低于50万元,至少可能有4000万A股账户被拒之门外,占比达到八成以上。”业内专业人士表示。
投资者可以买哪些港股
沪港通中“港股通”的股票范围是: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恒生综合中型股指数的成份股,以及同时在港沪上市的A+H股公司股票。目前共有超过260只个股符合标准列入“港股通”名单。
260只香港上市的个股,对于新来涉足港股市场的内地投资者而言,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这其中又有哪些股份率先受益,哪些适合内地投资者?
首先,是以香港本地地产股、腾讯控股为代表的知名科技网络企业,以及澳门赌业股等,比如由香港首富李嘉诚担任主席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香港人称为“四叔”的李兆基任主席的恒基地产等。
就名人效应而言,马化腾担任主席的腾讯等科技网络股,对投资者而言可以弥补A股没有真正科技网络股的遗憾;澳门博彩股也在此行列,这包括曾经在4年多的时间上升百倍的银河娱乐,以及由何鸿燊家族控制的澳博控股、信德集团、美高梅等几家公司,但澳门赌业股近期公布的行业数据远逊预期。
其次,是H股较A股有大幅折价的公司,H股或许更值得买,例如是洛阳钼业、第一拖拉机、山东墨龙、浙江世宝等,两地估值有望继续缩小。
慢牛资本董事长张化桥等市场人士认为,相比内地,国际市场上利率和资金成本更低,根据现金流折现的模型估值,未来H股走势强于A股将会是常态。
除此之外,还有内地投资者买不到的红筹股,主要经营范围也是在内地,也可能会吸引内地投资者的目光,如华润系旗下公司、中海油、地方政府的窗口公司等。
A股布局“小蓝筹”
相比之下,A股能像港股一样创出6年来新高吗?
“7月24日至30日,外资加速涌入A股和中概股,流入资金量达到21.4亿美元。”申银万国研究所高级策略分析师谢伟玉指出,7月末这一周,外资流入量已超过2012年12月那波外资流入的峰值,创下2008年4月以来的新高。
EPFR监测数据显示,这一波外资流入始于6月5日,持续流入已有两个月,总流入资金量达54.3亿美元。
在业内看来,外资加速涌入A股和中概股,10月沪港通预期升温带来的套利机会是重要驱动因素。
基于外资持续涌入A股,国内机构纷纷紧急调研QFII机构的投资逻辑和投资方式,以更好地布局沪港通行情。
“7月30日,我们请了中银国际负责香港业务的老总过来路演,了解QFII和香港的投资机构对A股的看法和选股偏好。”一位大型保险公司投资经理透露,这是他们第一次找研究海外市场的卖方机构过来路演。
借助香港研究机构的渠道,这家保险公司了解到,有很多海外机构看好沪港通开闸后沪市蓝筹股的投资机会。
据其介绍,不同机构挑选股票的偏好有所不同,以公募、保险为代表的正规军偏爱金融消费等大盘蓝筹股,而私募则更喜欢弹性大的“小蓝筹”。
“QFII最喜欢买银行、券商、保险这一类金融股,估值低、业绩稳定增长。”谢伟玉介绍,QFII持仓结构中,金融地产占比超过40%。而这一波行情中其增持的股票也以金融地产为主,理由是这类股票较H股有比较大的折价率。
“基金组合中金融股的配置很低,这一次银行股突然暴涨,就顺势增加了10%以上的配置。”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经理介绍。除此之外,有些机构是按折价率和政策预期相结合的思路来配置,选择股价弹性更大的品种。
与QFII,公募关注传统A、H股的大盘股不同,私募布局沪港通选择的是更有弹性、市值较小的标的。
“沪港通开放,外围资金入场买A股,肯定买便宜的蓝筹股,而不会买估值高的小市值个股。”龙腾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吴险峰透露,近期其持仓结构正由小市值成长股向蓝筹股转移,其中关注的标的集中在券商、稀土、保险等。
“半个月前,我们就布局了小银行、小金属和地产股。”深圳一位管理着近10亿资金规模的私募基金老总透露,他们布局的也并不是有A、H中的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等大市值股票,而是选了一批小市值的蓝筹银行股。
兴业证券表示,沪港通的中长期意义在于改变A股市场的游戏规则和估值体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增加,投资风格将更加多元化,价值股投资和成长股投资都将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并逐步摆脱当前存量资金博弈市场的“追涨杀跌、风格轮动”的游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