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丰:因地制宜建设城镇化
2014-09-19
【根据发挥优势避免劣势的原则来确定自身的定位,由定位延伸到经济战略,由经济战略延伸到城市化战略,最后,落实城镇化战略。】
2014年6月27日,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布了《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系列研究报告》,并就如何更好地推动城镇化建设,应对城镇化面临的风险挑战进行了研究。
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艾丰认为,城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基本原则,又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行城镇化建设。
双刃剑
“虽然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8%,上升到2013年的53.7%,但仍需意识到城镇化的双面性。只有对其提高认识,才能降低走上城镇化岔道的风险。”艾丰严肃地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表示。
“我国经济能够快速持续发展,依靠的是廉价的劳动力,我国大部分劳动力存在于农村,而农民只有进入城市才能创造出劳动力红利,所以城镇化是确保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他续称,“其次,城镇化可以最终解决三农问题,三农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而农民收入的核心是劳动生产率低”。
据数据统计,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约47%左右,而对GDP贡献只有10%左右。“让农民富起来的唯一办法就是减少农民。”艾丰表示,城镇化是富裕农民的唯一根本出路。
我国经济转型最大的问题就是空间配置,据资料,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区只占全国面积的6%,但是对GDP的贡献却达到33%。艾丰认为,空间配置对推动经济转型作用相当大,而空间配置的优化离不开城镇化,因此必须将城镇化作为一件大事来看待。
虽然城镇化可以带来高效益,但仍要关注其风险性,艾丰解释说,需要透彻地认识城镇化规律,谨慎、科学、有规划地进行城镇化建设,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同时,还要注意城镇化建设对自然遗产等的影响,避免文化古国的湮没。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没有提出城镇化;改革开放时期,大波农民到城里去,却被称为‘盲流,因为人们对城镇化认识不够,未意识到这是城镇化的表现。现在十八大首次将城镇化作为国家级决策提出,我认为要加强各决策层对城镇化的认识,因为认识不够就意识不到城镇化的危险,极易走上岔道。”艾丰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道。
因地制宜谋发展
新型城镇化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有力抓手。如何避免之前大半个世纪出现的不和谐问题,从而相对准确地把握新型城镇化的战略核心,建设各地特色城镇化成为焦点。
艾丰认为各地需因地制宜的进行城镇化建设,他对《中国经济信息》记者说:“一个地方在进行城镇化时,首先要研究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即资源与产业。抛开自身特点进行城镇化建设都是空谈。其次要根据周围环境、城市的关系来决定如何进行城镇化建设。”根据发挥优势避免劣势的原则来确定自身的定位,由定位延伸到经济战略,由经济战略延伸到城市化战略,最后,落实城镇化战略。“实际上就是两个问题,一是认识,一是落实。而这两个问题都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解决。”艾丰表示。
“新型城镇化是基于中国国情、以人为本为原则,体现科学发展观,坚持四化协调、体现五位一体的城镇化道路。”艾丰表示,“各个地区可以参考发展比较成熟地区的规划建设,研究他人发展方向,但不能照搬他人模式,应从各地实际出发建设出各地特色的城镇化,从而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