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森林资源 优化生态环境
2014-09-19袁小锋
袁小锋
摘要:该文以兴宁市森林资源相关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抓好林业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是当前我市林业工作的重要任务。文中探讨兴宁市森林及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兴宁市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指导。
关键词:保护森林;优化环境;措施;兴宁市
中图分类号 S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3-130-02
兴宁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属于典型的盆地地形,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可达20℃,降雨量在1 500mm左右。优越的气候条件造就兴宁森林资源丰富,现有多个林场,但由于近年来森林资源消耗严重及其他因素致使生态环境的恶化。因此,分析当前兴宁市森林资源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对优化兴宁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兴宁市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现状
1.1 概况 兴宁全市包括17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多为山区。经过政府多年的建设、经营,目前已建成多个林场。根据2013年的森林资源调查结果,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36 498.9hm2,占全市总面积的66%,其中林地面积又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1.4%,森林覆盖率达67%。全市活立木总蓄积5 522 969m3,林木年生长量281 069m3,林木年消耗量73 254m3。兴宁市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2013年核定省级生态公益林65 232.3hm2,占林业用地面积47.7%。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6个,县级森林公园9个。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面积共约28 667hm2,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12.8%。在植物种类上,兴宁市植物类型多样,除常绿阔叶林外,还有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和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常绿灌丛,稀树草坡和人工植被等。这些森林资源是维持我市较好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1.2 面临的问题 目前兴宁市森林和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森林树种结构不合理。由于纯松林多,阔叶林少,树种结构单一,造成林分质量差,容易引发森林火灾和病虫害,荒山迹地逐年增加,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二是人为原因。由于人为无节制的砍伐森林,开采矿产资源,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从而使河道淤积严重,水质下降。数据显示,兴宁合水水库自1966-2013年的几十年间累积淤积量达1 737万m3,年平均淤积量约38万m3,由此造成水土流失面积达137km2。此外,库区上游还有铁矿、稀土矿、煤矿、水泥厂等小型企业密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汇入合水水库,以致合水水库环境日趋恶化,水质已降至Ⅳ类,有时甚至低于Ⅴ类。由于乱开乱采矿产资源,森林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质污染严重,进而导致兴宁市生态环境的整体恶化,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加上兴宁市人口基数大,资源消耗大,进一步造成了该地生态系统的脆弱,在当前形势下,如不能及时强化森林管理,优化生态环境,必将使我市森林资源总量降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带来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
2 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
森林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它能起到保持水土,改善局部气候,涵养水源,净化空气等作用,进而能够改善恶化了的生态环境,这对实现我市山区现代化建设,实施生态梅州发展战略尤其重要,具体有以下几点:一是森林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而且以森林为经营对象的林业的发展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居民收入。森林是重要的基础产业资源,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下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干,与其他环境因素配合能够起到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和保护环境等作用;三是在当前全球生态环境恶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水土流失严重的总体局势下,一个地区的森林能够帮助改善局部小气候,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御诸如风沙、干旱、大风等自然灾害,从而对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起到保护和改善作用;四是研究表明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现存量最大的生态系统。据统计,每hm2森林可生产干物质12.9t,而农田是6.5t,草原则只有6.3t。森林生态系统不仅单位面积的生物量最高,约1.680×109t,占陆地生态系统总量 (约1.852×109t)的90%左右。对兴宁市而言,要想建设一个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其发展的基础。反之,恶劣的生态环境是无法建设生态、经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的。林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依托,是建设美丽兴宁的根本保障。因此,保护森林,提高其生态和经济效益,发展林业经济是兴宁市现代化建设的必经之路。
3 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
3.1 强化管理 由于森林资源供小于求,为保证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对其各方面的管理。一是要实行分类经营,划定可采伐区,对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的森林要严禁采伐,并严格执行限额采伐,凭采伐证采伐,严禁滥砍滥伐;二是落实责任,对主要林区分派护林员,订立合同,落实责任制,加强巡逻护林,力争实现每一片林地都有专人负责,从而最大限度的避免各类意外事故的发生。
3.2 改造林相,提高抗灾能力 目前我市森林组成树种单一,总体来看,纯松林较多而阔叶林很少,这样的结构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大,且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低。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政府应组织人力对森林进行改造,以改变目前的这种局面,增强森林抗灾能力,促进我市生态环境的优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一是每年由市财政拨专项资金进行森林改造;二是对原有的生态公益林补植套种改造其林相,提高其生态功能的等级;三是荒山造林时要大力发展阔叶混交林,同时还要适当种植灌木,以实现乔、灌、草构成的多层森林生态系统,增强抗灾能力。
3.3 加强对不利因素的管控 多种因素都可以对森林的养护起到负面影响,这些因素中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如火灾、病虫害、乱挖乱伐造成的水土流失等。为此,应切实加强森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管理。首先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巡视,消除隐患,严禁在林区抽烟、生火等见明火的行为。其次,森林病虫害被称为是无烟的火灾,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必须加强防火和病虫害防治检疫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管理体系,以防止山火和病虫害的发生以及外地有害生物的侵入和蔓延,从而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再者,加强对水土流失的治理。这是建设良好生态的重要措施,要严格依法办事,执法要严,要坚决杜绝无证乱挖、乱采的行为,有效保护森林植被。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必须做到工程治理与生物治理相结合,标本兼治使水土流失区尽快复绿,提高森林保水、蓄水能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4 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结合兴宁实际,森林资源的保护应树立科学发展观,积极发展商品林、加强经济林基地建设,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形成林业产业链,提高山地产值和生态品位。保护森林资源是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因此要保护管理好现有的生态公益林,在提高生态功能等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速生丰产商品林和经济林,以提高山地产值,夯实林业经济基础和增强发展后劲;以原有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推进林业产业化进程的向前发展,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全面发展。
3.5 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为了更好的保护森林,建设生态兴宁,应加强森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重要性的宣传工作,使更多的人意识到森林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使他们树立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能够自觉参与到植树造林的行动中,从而使保护森林,改造森林结构,优化生态环境的工作能够更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海燕.保护森林资源就是保护生态环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37-29.
[2]王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4):55-57.
[3]李周坤.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J].福建林业勘察设计,2007(1):171-174. (责编:徐焕斗)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