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干旱灾害对宁国山核桃的影响调查与思考

2014-09-19余益胜吴志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4期

余益胜+吴志辉

摘 要:该文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2013年高温干旱对宁国山核桃的影响。此次灾害天气对山核桃影响是多方面的,短期内林木生长势、结实量受到抑制,植被修复进程和土壤质量受影响,有害生物总体加重。指出以加强天然林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为重点的生态修复是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仍需长期坚持;继续重视林业科技研究、示范与推广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有机山核桃生产基地建设是今后一段时间山核桃产业的工作重点。

关键词:高温干旱;宁国山核桃;调查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S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52-03

2013年7~8月,宁国市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高温干旱,给林业生产,特别是山核桃产业带来严重影响。本文在对宁国市受灾情况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旱灾对山核桃造成的影响并客观评估造成的后果,明晰了今后山核桃产业的发展思路,同时对山核桃生态修复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对于促进该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1 灾害基本情况及影响分析

1.1 高温干旱对山核桃产业造成重创 2013年9月统计,宁国市山核桃受灾面积22 333万hm2,受灾率99.5%,整株枯黄林木近18万株、600hm2左右,新造林平均死亡率超过30%,当年空子率增加15%,全市减产20%。

1.2 高温干旱对山核桃林分的影响

1.2.1 林木生长势受到抑制 此次高温干旱造成极少数整株林木死亡,枝条枯黄、枯死林木较普遍,2014年春季调查,绝大部分林木均已抽发嫩枝新叶,受旱严重的林分2014年结实率很低。林木恢复时间的长短主要看肥料是否能够科学补充以及立地条件的优劣,一般2~3a不等,而未结果的中幼林的恢复速度相对较快。

1.2.2 林下植被修复进程和土壤质量受到影响 林间植被的生长也受到抑制或死亡,林间植被的恢复进程将减缓;近期一项研究表明,高温干旱造成土壤中酶的活性降低,土壤中微生物,尤其是浅土中根系密集分布区的3大类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 数量大大降低,土壤养分转化能力会因此变弱。

1.2.3 高温干旱总体有利于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 干旱过后,林木和林分的健康水平整体下降,会加重一些有害生物的发生程度。一是弱寄生真菌,如常见的山核桃溃疡病、枝枯病,这些病害和寄主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而其防治十分困难;二是次生虫害,如咖啡木蠹蛾、天牛类、红蜘蛛等,受干旱影响较小,尤其是咖啡木蠹蛾和红蜘蛛,为害程度会逐年加重;三是其他虫害,特别是桑盾蚧等会加重危害。当然也有一些有害生物因为高温干旱会减轻,如山核桃花蕾蛆,在表土中越夏的卵大量死亡而使危害程度暂时减轻。

1.3 影响原因简析 通过对南极、万家、甲路、胡乐、云梯、霞西等地多点受灾基本情况的初步调查,发现对林木带来影响的各项因子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高温和干旱>立地条件质量>小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天然林或天然次生林所占比例及质量、树种组成合理)>林间植被情况;立地条件各项因子中,影响程度从大到小:土层深度(土层浅薄影响大)>土壤种类(沙土影响最大)>坡向(阳坡影响大)>坡位(山脊、上坡影响大,山洼、下坡影响小)。

1.3.1 高温干旱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 (7~8月份部分气候因子见表1)。一般来说,秋旱对于林木的影响大于伏旱,但是7~8月极端高温干旱却另当别论,此时正值果实旺盛生长期的山核桃,对林木正常生长影响很大。不仅会因为造成叶片蒸发量大,引起叶片失水,高温还致使土壤蒸发量增大,直接灼伤叶片和枝条,引起叶片萎蔫或整株死亡,同时,土壤温度提高,也使浅土中根系加速死亡。

表1 2013年7~8月宁国市气候因子情况

[时间段&降雨量(mm)&平均气温(℃)&大于35℃

天数(d)&大于40℃

天数(d)&2013年7月&69.4&30.1&23&0&7月多年平均&200.5&27.9&12.6&0.1&2013年8月1~21日&59.3&30.5&17&9&8月多年平均&170.5&27.1&8.1&0.1&]

1.3.2 立地质量影响超过小区域内的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 如南极乡马头岭、胡乐镇龙池村阳日山,虽然同为大面积人工纯林,但属于最适合山核桃生长的区域,土壤质量普遍较高,海拔较高,一般450m以上,所以仍未出现大面积枯黄现象。

1.3.3 小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较好的地方受明显影响较小 例如南极乡杨狮村、霞西镇石河村、石柱村1~2队,天然次生林占总面积分别为43.2%、56.7%、39.4%,整株枯黄比例不到5%,整株枯黄林木出现在土层浅薄、沙土、强阳坡等林地,但比例明显低于天然次生林所占比重较小的区域(一般10%~15%)。

灾情最为严重的南极乡梅村村五一和高山2个村民组,很多林分也为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比例占到35%,但整株枯黄仍达到60%,这是因为这个区域土壤为沙土,保水能力极差,而近50d几乎无降雨,出现枯黄的林分土层均十分浅薄,在一些山洼、阴坡、土层深厚的林地,尽管没有进行人工浇灌,叶片生长仍正常。

1.3.4 同等立地条件下、同等周边环境下,林下植被保护好、土壤质量高的林分受灾相对较轻 土层深厚、壤土、石砾含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则土壤截蓄、保水能力强,根系分布深、广,植物耐旱能力增强;林下植被保护较好的林分,一方面截留雨水,滞留、阻延了径流的发生,促进了水分的下渗,同时林下植被对于减少土壤蒸发量、降低土温,从而对于缓解旱情有正面影响。

2 山核桃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山核桃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不仅高温干旱,几乎每次自然灾害,都对山核桃产业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2012年“海葵”造成大树倒伏1.4万株;2009年“莫拉克”造成大树倒伏0.9万株;2008年7月份持续阴雨,造成籽粒总体偏小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生态破坏造成山核桃林健康水平下降,抗逆性很弱。自实施山核桃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以来,经过4a时间禁用除草剂,大部分林间山核桃植被种类和数量增多,但土壤结构、土壤质量短期内还不可能根本改善,尤其是极少数林间目前即便不施用除草剂,已经很难生长杂草,需要采取人工引种水土保持草种等措施进行干预。

2.2 林农经营水平有待提高 近10a,通过政策引导和林业部门的努力,我市山核桃过度经营的势头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单户经营的格局在短期内仍难根本改变,目前从事相关科研和林业科技推广的专业技术人员还很少、相关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科技示范户数量有限、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的普及率不高、紫穗槐等生物措施普及程度还不够、与提高植物抗旱能力相关的土壤保水剂、抗蒸腾剂等新技术还未真正应用到生产中,仍有极少数林农坚持使用除草剂和高毒化学农药。

2.3 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保护难度大 天然林林木结构复杂,立体性好,截蓄能力高,对降水的调节作用较好。目前,对于已纳入生态公益林保护范围的一部分天然林,国家森林生态补偿金很低,和发展经济林相比,效益差距显而易见,山核桃栽培区一些重要的天然次生林尚未纳入生态公益林,由于利益驱使,正逐步被蚕食。

3 山核桃产业发展总体评价

3.1 山核桃是一种耐旱力中等的树种 山核桃耐旱能力超过香榧、油茶等,低于枫香、化香、栎类等阔叶林以及毛竹等竹类。调查中发现,此次高温干旱中,一部分山核桃受灾严重区域是一些极不适宜栽植山核桃的林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自然选择和淘汰的过程。

endprint

3.2 山核桃栽培区域整体生态质量较高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91 133hm2,其中有林地191 133hm2,森林覆盖率75.85%,林业生产具有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效益明显的特点,经济林(含竹林)与用材林(含天然林)的比例为2∶3,林种结构较为合理。我市山核桃林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时间不超过20a,目前只有极少数山核桃种植区域生态出现了不可逆的改变,整体生态破坏程度并不是十分严重,实施生态修复完全可行。特别是近年来割灌机的推广使用以及其他工程技术的实施,使得山核桃林生态质量下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提高。

3.3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初显 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是应对极端天气变化最根本的方法。生态修复的重点是加强天然林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其核心是利用大自然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使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向良性化方向发展。2010年宁国市全面实施山核桃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以来,设立了8个有机山核桃生产示范基地和110户山核桃科技示范户,出台了国内首个生态修复相关的省级地方标准,先后推广了10项技术措施,重点推广的措施是:禁用除草剂、使用割灌机抚育和林间挂设频振杀虫灯。2010年的轻度干旱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到禁用除草剂山场与使用除草剂山场之间的差异;今年高温干旱的中期以前,两者之间差异也还是比较明显,一些区域由于植被保护较好、林间长期使用果蒲还山的林分,受灾较轻。

4 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经济林产业发展思路 适地适树、适度规模、科学管理是发展经济林产业最重要的3点经验。山核桃、竹林仍然是我市经济林主导品种,要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良好的自然条件,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科学、适度规模发展香榧,逐步形成东部竹笋、南部山核桃、中西部香榧的产业格局。按照更严格的适地适树原则,对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更严格的保护。

4.2 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鼓励特定区域发展树种调整;扶持林下经济;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生态修复工程、科技推广和基础科研等;建立完善、扶持的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农资、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尤其在重点山核桃产区,根据生态区位重要性设立不同补贴标准;引导支持林农以联户、专业化合作组织、林权入股、林权流转等多种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尤其要加大对已流转和即将流转的规模化造林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力度。

4.3 加大成熟技术和新技术推广力度 加强基础研究,尽快解决突出问题,用科技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今后几年,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以建全和完善有机山核桃生产技术体系为重点,加大科技示范与推广力度。集中财力、每年重点推广1~2项技术措施。加大土壤保水剂、抗蒸腾剂、滴灌设施等与提高抗旱性能有关的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推广生物农药、种植绿肥,果蒲还山、有机肥;林下、林缘重点推广种植紫穗槐、百喜草、白三叶等。

(责编:吴祚云)

endprint

3.2 山核桃栽培区域整体生态质量较高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91 133hm2,其中有林地191 133hm2,森林覆盖率75.85%,林业生产具有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效益明显的特点,经济林(含竹林)与用材林(含天然林)的比例为2∶3,林种结构较为合理。我市山核桃林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时间不超过20a,目前只有极少数山核桃种植区域生态出现了不可逆的改变,整体生态破坏程度并不是十分严重,实施生态修复完全可行。特别是近年来割灌机的推广使用以及其他工程技术的实施,使得山核桃林生态质量下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提高。

3.3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初显 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是应对极端天气变化最根本的方法。生态修复的重点是加强天然林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其核心是利用大自然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使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向良性化方向发展。2010年宁国市全面实施山核桃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以来,设立了8个有机山核桃生产示范基地和110户山核桃科技示范户,出台了国内首个生态修复相关的省级地方标准,先后推广了10项技术措施,重点推广的措施是:禁用除草剂、使用割灌机抚育和林间挂设频振杀虫灯。2010年的轻度干旱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到禁用除草剂山场与使用除草剂山场之间的差异;今年高温干旱的中期以前,两者之间差异也还是比较明显,一些区域由于植被保护较好、林间长期使用果蒲还山的林分,受灾较轻。

4 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经济林产业发展思路 适地适树、适度规模、科学管理是发展经济林产业最重要的3点经验。山核桃、竹林仍然是我市经济林主导品种,要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良好的自然条件,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科学、适度规模发展香榧,逐步形成东部竹笋、南部山核桃、中西部香榧的产业格局。按照更严格的适地适树原则,对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更严格的保护。

4.2 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鼓励特定区域发展树种调整;扶持林下经济;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生态修复工程、科技推广和基础科研等;建立完善、扶持的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农资、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尤其在重点山核桃产区,根据生态区位重要性设立不同补贴标准;引导支持林农以联户、专业化合作组织、林权入股、林权流转等多种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尤其要加大对已流转和即将流转的规模化造林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力度。

4.3 加大成熟技术和新技术推广力度 加强基础研究,尽快解决突出问题,用科技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今后几年,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以建全和完善有机山核桃生产技术体系为重点,加大科技示范与推广力度。集中财力、每年重点推广1~2项技术措施。加大土壤保水剂、抗蒸腾剂、滴灌设施等与提高抗旱性能有关的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推广生物农药、种植绿肥,果蒲还山、有机肥;林下、林缘重点推广种植紫穗槐、百喜草、白三叶等。

(责编:吴祚云)

endprint

3.2 山核桃栽培区域整体生态质量较高 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91 133hm2,其中有林地191 133hm2,森林覆盖率75.85%,林业生产具有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效益明显的特点,经济林(含竹林)与用材林(含天然林)的比例为2∶3,林种结构较为合理。我市山核桃林区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时间不超过20a,目前只有极少数山核桃种植区域生态出现了不可逆的改变,整体生态破坏程度并不是十分严重,实施生态修复完全可行。特别是近年来割灌机的推广使用以及其他工程技术的实施,使得山核桃林生态质量下行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并逐步恢复和提高。

3.3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初显 整个生态系统的修复与重建是应对极端天气变化最根本的方法。生态修复的重点是加强天然林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其核心是利用大自然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辅以适当的人工措施,使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向良性化方向发展。2010年宁国市全面实施山核桃生态修复与重建工程以来,设立了8个有机山核桃生产示范基地和110户山核桃科技示范户,出台了国内首个生态修复相关的省级地方标准,先后推广了10项技术措施,重点推广的措施是:禁用除草剂、使用割灌机抚育和林间挂设频振杀虫灯。2010年的轻度干旱中已经可以明显看到禁用除草剂山场与使用除草剂山场之间的差异;今年高温干旱的中期以前,两者之间差异也还是比较明显,一些区域由于植被保护较好、林间长期使用果蒲还山的林分,受灾较轻。

4 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经济林产业发展思路 适地适树、适度规模、科学管理是发展经济林产业最重要的3点经验。山核桃、竹林仍然是我市经济林主导品种,要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良好的自然条件,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科学、适度规模发展香榧,逐步形成东部竹笋、南部山核桃、中西部香榧的产业格局。按照更严格的适地适树原则,对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进行更严格的保护。

4.2 建立相关的配套政策体系 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引导鼓励特定区域发展树种调整;扶持林下经济;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生态修复工程、科技推广和基础科研等;建立完善、扶持的公益性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农资、技术、市场等各方面;加大天然林保护力度,尤其在重点山核桃产区,根据生态区位重要性设立不同补贴标准;引导支持林农以联户、专业化合作组织、林权入股、林权流转等多种形式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尤其要加大对已流转和即将流转的规模化造林的生态修复与保护力度。

4.3 加大成熟技术和新技术推广力度 加强基础研究,尽快解决突出问题,用科技来促进产业健康发展。今后几年,在基础研究的基础上,以建全和完善有机山核桃生产技术体系为重点,加大科技示范与推广力度。集中财力、每年重点推广1~2项技术措施。加大土壤保水剂、抗蒸腾剂、滴灌设施等与提高抗旱性能有关的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推广生物农药、种植绿肥,果蒲还山、有机肥;林下、林缘重点推广种植紫穗槐、百喜草、白三叶等。

(责编:吴祚云)

endprint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