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研究

2014-09-19施清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4期
关键词:景观格局自然保护区

施清华

摘 要:在收集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二类资源建档矢量基本图、2011年小班数据库和1∶10 000地形图基础上,利用ViewGIS、ArcGIS 软件绘制南平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斑块分布图。同时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选取斑块形状特征指标和景观异质性指标,分析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林地景观要素结构功能,探讨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格局,为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生态;景观格局

中图分类号S7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4)14-83-03

Study on the Landscape Pattern in Mangda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Shi Qinghua

(Management Office of Mangdang Mountai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Nanping 353000,China)

Abstract:By themeans of vector graph of forest resource inventory in Yanping district of Nanping city,subcompartment database in 2011 and 1∶10 000 topographicmap,the landscape distributionmap of Mangdangshan Nature Reserve was drawn through the ViewGIS and ArcGIS software.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function ofmangdangshan Nature Reserve was analyzes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andmethod of landscape ecology,patch shape index and landscapeheterogeneity indices,which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planning of Mangdangshan Nature Reserve.

Key words:Mangdang Mountain;Nature Reserve;Landscape ecology;Landscape pattern

景观生态学是建立在现代生物科学和系统生态学基础上,侧重于景观的多样性、异质性、稳定性的研究。景观是空间上相邻、功能上相关、发生上有一定特点的生态系统的聚合。景观格局是指景观的空间结构特征,是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是景观异质性在空间上的综合表现[1]。一个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由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决定着物种、资源和环境的分布,在森林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进行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格局研究,对于了解保护区的生态功能,揭示自然保护区的景观分布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茫荡山于1988年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杉木原生种群与种质资源、典型的中亚热带沟谷森林生态系统以及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区内现有全国罕见的大面积原生性沟谷森林生态系统,与同纬度其他保护区相比,它是最具原生态、保存最完好的沟谷森林生态系统[2]。长期以来,不同学者对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资源状况、景观生态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3-4]。2010年8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进行了调整,目前有关调整后的保护区景观格局研究还较少。

1 研究区概况

茫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境内,东经118°02′30″~118°13′30″,北纬26°36′12″~26°47′51″之间,总面积9 442.3hm2,林地面积8 821.6hm2。主山体呈东北向南走向,最低海拔136m,最高海拔1 364m,相对高差1 228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无霜期295.2d。成土母质以花岗岩风化而成,土壤随海拔高度呈明显的垂直分布。主要植被类型可分为温性针叶林、暖性针叶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竹林、常绿阔叶灌丛、灌草丛等9个植被型。

2 研究方法

2.1 景观类型分类 依据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树种组成森林群落特征,综合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把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分为阔叶林景观(A)、马尾松林景观(B)、杉木林景观(C)、黄山松林景观(D)、经济林景观(E)、竹林景观(F)、灌木林景观(G)、宜林地景观(H)、水体景观(I)、农田景观(J)等10个类型。

2.2 景观斑块分布图制作 利用ViewGIS软件和1∶10 000地形图把茫荡山自然保护区范围图转绘到延平区二类资源建档矢量基本图上,建立对照表,提取2011年延平区二类资源矢量基本图图层数据及小班数据库数据,然后把相同相邻景观类型小班融合,制作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分布图,用ArcGis软件转为精度30m的栅格图。

2.3 景观格局指标选取及计算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及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选取景观要素斑块形状、规模特征和景观异质性指标作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特征研究的指标[5-6],用EXCEL表格进行计算。各指数的模型和生态学含义见表1。

表1 景观格局指数及其生态含义

[指数名称&模型& 生态学含义&斑块面积标准差

平均斑块形状指数

平均斑块近圆指数

平均斑块伸长指数

景观要素斑块分维数

景观斑块密度

景观分离度

破碎度指数

Shannon多样性指数

Simpson多样性指数

景观均匀度指数

&[Si=1Nij=1NiAij-Ai2]

[MSIi=1nij=1niPij2πAij]

[MPCi=4πAij=1niAijPij2]

[MPSIi=1nij=1niPijAij]

[PDi=NiAi][PD=1Aj=1MNi][FDI=j=1nilogAij⋅logPij-1nij=1nilogA⋅j=1nilogPijj=1nilogAij2-1nij=1nilogAij2]

[SIi=DiSi][Di=12niA] [Si=AiA]

[FNi=ni-1NCi][NCi=AAmin]

[E=HHmax=-k=1mPkln(Pk)ln(m)][H'=1-k=1mP2k][H'max=1-(1/m)][Hmax=ln(m)][H=-k=1mPkln(Pk)]&反映该类景观要素斑块规模的变异程度。

最小值为1,其值越大表示形状越不规则。

一般小于1,其值越小表示形状越复杂。

该值越大,斑块形状越长。

用来测定斑块形状的复杂程度,同时也是测定斑块形状影响内部斑块的生态过程。

endprint

反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也反映景观的空间异质性程度。

反映景观中不同斑块个体空间分布的离散程度

FNi其值介于0~1,FNi=0表示景观未受破坏,FNi=1则表示景观完全被破坏。

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取决于:斑块类型的多少,各斑块类型在面积上分布的均匀程度。对于给定的m,当各类斑块的面积比例相同时(即Pk=1/m),H达到最大值。

E<=1,当E趋于1时,景观斑块类型分布的均匀程度也趋于最大。&]

注:[ni]为景观类型[i]斑块数,[Aij]为景观类型[i]第[j]斑块面积,[Ai]为景观类型[i]总面积,[A]为景观总面积,[Amin]为景观斑块中最小面积,[Pij]为景观类型[i]第[j]斑块周长,[m]为景观类型数,[pk]为景观类型面积与景观面积之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要素斑块形状、规模特征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面积为9 389.76hm2,林地景观面积为8 804.36hm2,为景观面积为的93.77%,斑块数592个,平均斑块面积15.86hm2。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区内景观类型面积最大的是阔叶林(4 152.94hm2),其次是竹林(2 503.06hm2),最小的是水体(33.69hm2),阔叶林与竹林景观面积为7 656hm2,占景观面积的70.89%,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景观类型。竹林景观的斑块数最多(177个),占总斑块数的29%以上,水体(2个)最少;斑块平均面积最大的是阔叶林(44.23hm2),最小的是经济林(1.96hm2),其标准差最大的为阔叶林(138.09),最小的为经济林(2.28);面积最大的斑块为阔叶林景观斑块(936.13hm2);面积最小的为经济林景观斑块(0.116 2hm2);水体的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3.218 4)、平均斑块伸长指数(11.408 9)和分维数值(1.475 3)最大,平均近圆指数(3.218 4)最小,为研究区内最复杂的斑块,其形状偏长,在林地中,黄山松景观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2.056 6)、平均斑块伸长指数(7.290 4)和分维数值(1.422 6)最大,较其它景观更复杂,而其它类型的景观形状指数较为接近,形状复杂性较为相近,比较简单。

表2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指数

[类型&面积

(hm2)&面积比

例(%)&斑块数&斑块数

比例(%)&平均斑块

面积hm2)&斑块面积最大值(hm2)&斑块面积最小值(hm2)&斑块面积标准差&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近圆指数&平均斑块伸长指数&斑块

分维数&斑块

密度&景观

分离度&A&4152.94&44.23 &104&17.57 &39.93 &936.13 &0.1533 &138.09 &1.8147 &0.1060 &6.4331 &1.2848 &0.0250 &0.1190 &B&1210.47&12.89 &87&14.70 &13.91 &399.33 &0.1537 &49.62 &1.6754 &0.1706 &5.9393 &1.2572 &0.0719 &0.3733 &C&156.83&1.67 &51&8.61 &3.08 &21.29 &0.1679 &4.88 &1.5581 &0.3472 &5.5232 &1.1782 &0.3252 &2.2062 &D&136.59&1.45 &5&0.84 &27.32 &81.61 &2.7297 &31.62 &2.0566 &0.1737 &7.2904 &1.4226 &0.0366 &0.7932 &E&58.84&0.63 &30&5.07 &1.96 &11.60 &0.1162 &2.28 &1.4265 &0.4376 &5.0570 &1.1690 &0.5098 &4.5099 &F&2503.06 &26.66 &177&29.90 &14.14 &212.40 &0.1662 &32.32 &1.5611 &0.2636 &5.5338 &1.2113 &0.0707 &0.2575 &G &526.68 &5.61 &48&8.11 &10.97 &58.20 &0.2831 &12.85 &1.6343 &0.3944 &5.7935 &1.1940 &0.0911 &0.6373 &H &58.95 &0.63 &22&3.72 &2.68 &13.14 &0.4080 &2.88 &1.6627 &0.3670 &5.8940 &1.0654 &0.3732 &3.8552 &I&33.69 &0.36 &2&0.34 &16.84 &24.15 &9.5376 &10.33 &3.2184 &0.0907 &11.4089 &1.4753 &0.0594 &2.0339 &J&551.71 &5.88 &66&11.15 &8.36 &55.41 &0.1241 &12.39 &1.7663 &0.2261 &6.2615 &1.3281 &0.1196 &0.7134 &]

3.2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异质性程度 在研究区中斑块密度值、景观分离度值最大的为经济林(0.509 8、4.509 9),最小的为阔叶林(0.025 0、0.119 0)(表2)。经济林的斑块分布分散、破碎化程度大、空间异质性大,阔叶林景观斑块分布集中、破碎化程度小、空间异质性小。

经表1公式计算:茫荡山自然保扩区景观破碎化指数为0.007 31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09 5,理论最大值0.9;Shannon多样性指数值为1.519 2,理论最大值为2.302 6;景观均匀度指标值为0.659 8。表明景观受人为干扰小,破坏程度低,分布较均匀。

4 结论与讨论

(1)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以阔叶树、竹林景观为主,阔叶林和竹林景观面积较大、斑块数量多,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起主要作用。

(2)从斑块形状指数特征比较看,在林地中,黄山松景观较其它景观更复杂,其它景观形状指数相差不大,复杂程度相似;非林地中,水体的景观形状复杂,形状偏长。

(3)从景观异质性指标特征来看,自然保护区内景观破碎化水平较低,受人为干扰较小,景观异质度较高。经济林的斑块分布分散、破碎化程度大、空间异质性大,而阔叶林景观斑块分布集中、破碎化程度小、空间异质性小。自然保护区的多样性指数与景观均匀度指标偏上,景观分布较均匀。

(4)本文只利用了二类调查数据中树种组成因子进行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研究,今后还可进一步提取不同时期二类数据中的其它环境因子,并结合卫星遥感图进行多尺度下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3):378-383.

[2]林鹏.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胡欣欣,胡宗庆,张惠光. 福建省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06(01):41-45.

[4]汪荣.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04):155-158.

[5]何东进,洪伟,胡海清,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06):13-16.

[6]张志,刘德晶,周菲.基于GIS的森林景观格局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01):84-90.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反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也反映景观的空间异质性程度。

反映景观中不同斑块个体空间分布的离散程度

FNi其值介于0~1,FNi=0表示景观未受破坏,FNi=1则表示景观完全被破坏。

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取决于:斑块类型的多少,各斑块类型在面积上分布的均匀程度。对于给定的m,当各类斑块的面积比例相同时(即Pk=1/m),H达到最大值。

E<=1,当E趋于1时,景观斑块类型分布的均匀程度也趋于最大。&]

注:[ni]为景观类型[i]斑块数,[Aij]为景观类型[i]第[j]斑块面积,[Ai]为景观类型[i]总面积,[A]为景观总面积,[Amin]为景观斑块中最小面积,[Pij]为景观类型[i]第[j]斑块周长,[m]为景观类型数,[pk]为景观类型面积与景观面积之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要素斑块形状、规模特征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面积为9 389.76hm2,林地景观面积为8 804.36hm2,为景观面积为的93.77%,斑块数592个,平均斑块面积15.86hm2。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区内景观类型面积最大的是阔叶林(4 152.94hm2),其次是竹林(2 503.06hm2),最小的是水体(33.69hm2),阔叶林与竹林景观面积为7 656hm2,占景观面积的70.89%,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景观类型。竹林景观的斑块数最多(177个),占总斑块数的29%以上,水体(2个)最少;斑块平均面积最大的是阔叶林(44.23hm2),最小的是经济林(1.96hm2),其标准差最大的为阔叶林(138.09),最小的为经济林(2.28);面积最大的斑块为阔叶林景观斑块(936.13hm2);面积最小的为经济林景观斑块(0.116 2hm2);水体的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3.218 4)、平均斑块伸长指数(11.408 9)和分维数值(1.475 3)最大,平均近圆指数(3.218 4)最小,为研究区内最复杂的斑块,其形状偏长,在林地中,黄山松景观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2.056 6)、平均斑块伸长指数(7.290 4)和分维数值(1.422 6)最大,较其它景观更复杂,而其它类型的景观形状指数较为接近,形状复杂性较为相近,比较简单。

表2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指数

[类型&面积

(hm2)&面积比

例(%)&斑块数&斑块数

比例(%)&平均斑块

面积hm2)&斑块面积最大值(hm2)&斑块面积最小值(hm2)&斑块面积标准差&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近圆指数&平均斑块伸长指数&斑块

分维数&斑块

密度&景观

分离度&A&4152.94&44.23 &104&17.57 &39.93 &936.13 &0.1533 &138.09 &1.8147 &0.1060 &6.4331 &1.2848 &0.0250 &0.1190 &B&1210.47&12.89 &87&14.70 &13.91 &399.33 &0.1537 &49.62 &1.6754 &0.1706 &5.9393 &1.2572 &0.0719 &0.3733 &C&156.83&1.67 &51&8.61 &3.08 &21.29 &0.1679 &4.88 &1.5581 &0.3472 &5.5232 &1.1782 &0.3252 &2.2062 &D&136.59&1.45 &5&0.84 &27.32 &81.61 &2.7297 &31.62 &2.0566 &0.1737 &7.2904 &1.4226 &0.0366 &0.7932 &E&58.84&0.63 &30&5.07 &1.96 &11.60 &0.1162 &2.28 &1.4265 &0.4376 &5.0570 &1.1690 &0.5098 &4.5099 &F&2503.06 &26.66 &177&29.90 &14.14 &212.40 &0.1662 &32.32 &1.5611 &0.2636 &5.5338 &1.2113 &0.0707 &0.2575 &G &526.68 &5.61 &48&8.11 &10.97 &58.20 &0.2831 &12.85 &1.6343 &0.3944 &5.7935 &1.1940 &0.0911 &0.6373 &H &58.95 &0.63 &22&3.72 &2.68 &13.14 &0.4080 &2.88 &1.6627 &0.3670 &5.8940 &1.0654 &0.3732 &3.8552 &I&33.69 &0.36 &2&0.34 &16.84 &24.15 &9.5376 &10.33 &3.2184 &0.0907 &11.4089 &1.4753 &0.0594 &2.0339 &J&551.71 &5.88 &66&11.15 &8.36 &55.41 &0.1241 &12.39 &1.7663 &0.2261 &6.2615 &1.3281 &0.1196 &0.7134 &]

3.2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异质性程度 在研究区中斑块密度值、景观分离度值最大的为经济林(0.509 8、4.509 9),最小的为阔叶林(0.025 0、0.119 0)(表2)。经济林的斑块分布分散、破碎化程度大、空间异质性大,阔叶林景观斑块分布集中、破碎化程度小、空间异质性小。

经表1公式计算:茫荡山自然保扩区景观破碎化指数为0.007 31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09 5,理论最大值0.9;Shannon多样性指数值为1.519 2,理论最大值为2.302 6;景观均匀度指标值为0.659 8。表明景观受人为干扰小,破坏程度低,分布较均匀。

4 结论与讨论

(1)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以阔叶树、竹林景观为主,阔叶林和竹林景观面积较大、斑块数量多,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起主要作用。

(2)从斑块形状指数特征比较看,在林地中,黄山松景观较其它景观更复杂,其它景观形状指数相差不大,复杂程度相似;非林地中,水体的景观形状复杂,形状偏长。

(3)从景观异质性指标特征来看,自然保护区内景观破碎化水平较低,受人为干扰较小,景观异质度较高。经济林的斑块分布分散、破碎化程度大、空间异质性大,而阔叶林景观斑块分布集中、破碎化程度小、空间异质性小。自然保护区的多样性指数与景观均匀度指标偏上,景观分布较均匀。

(4)本文只利用了二类调查数据中树种组成因子进行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研究,今后还可进一步提取不同时期二类数据中的其它环境因子,并结合卫星遥感图进行多尺度下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3):378-383.

[2]林鹏.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胡欣欣,胡宗庆,张惠光. 福建省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06(01):41-45.

[4]汪荣.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04):155-158.

[5]何东进,洪伟,胡海清,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06):13-16.

[6]张志,刘德晶,周菲.基于GIS的森林景观格局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01):84-90.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反映景观的破碎化程度,也反映景观的空间异质性程度。

反映景观中不同斑块个体空间分布的离散程度

FNi其值介于0~1,FNi=0表示景观未受破坏,FNi=1则表示景观完全被破坏。

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取决于:斑块类型的多少,各斑块类型在面积上分布的均匀程度。对于给定的m,当各类斑块的面积比例相同时(即Pk=1/m),H达到最大值。

E<=1,当E趋于1时,景观斑块类型分布的均匀程度也趋于最大。&]

注:[ni]为景观类型[i]斑块数,[Aij]为景观类型[i]第[j]斑块面积,[Ai]为景观类型[i]总面积,[A]为景观总面积,[Amin]为景观斑块中最小面积,[Pij]为景观类型[i]第[j]斑块周长,[m]为景观类型数,[pk]为景观类型面积与景观面积之比。

3 结果与分析

3.1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要素斑块形状、规模特征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的景观面积为9 389.76hm2,林地景观面积为8 804.36hm2,为景观面积为的93.77%,斑块数592个,平均斑块面积15.86hm2。从表2可以看出:研究区内景观类型面积最大的是阔叶林(4 152.94hm2),其次是竹林(2 503.06hm2),最小的是水体(33.69hm2),阔叶林与竹林景观面积为7 656hm2,占景观面积的70.89%,是研究区内的主要景观类型。竹林景观的斑块数最多(177个),占总斑块数的29%以上,水体(2个)最少;斑块平均面积最大的是阔叶林(44.23hm2),最小的是经济林(1.96hm2),其标准差最大的为阔叶林(138.09),最小的为经济林(2.28);面积最大的斑块为阔叶林景观斑块(936.13hm2);面积最小的为经济林景观斑块(0.116 2hm2);水体的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3.218 4)、平均斑块伸长指数(11.408 9)和分维数值(1.475 3)最大,平均近圆指数(3.218 4)最小,为研究区内最复杂的斑块,其形状偏长,在林地中,黄山松景观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2.056 6)、平均斑块伸长指数(7.290 4)和分维数值(1.422 6)最大,较其它景观更复杂,而其它类型的景观形状指数较为接近,形状复杂性较为相近,比较简单。

表2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指数

[类型&面积

(hm2)&面积比

例(%)&斑块数&斑块数

比例(%)&平均斑块

面积hm2)&斑块面积最大值(hm2)&斑块面积最小值(hm2)&斑块面积标准差&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平均斑块近圆指数&平均斑块伸长指数&斑块

分维数&斑块

密度&景观

分离度&A&4152.94&44.23 &104&17.57 &39.93 &936.13 &0.1533 &138.09 &1.8147 &0.1060 &6.4331 &1.2848 &0.0250 &0.1190 &B&1210.47&12.89 &87&14.70 &13.91 &399.33 &0.1537 &49.62 &1.6754 &0.1706 &5.9393 &1.2572 &0.0719 &0.3733 &C&156.83&1.67 &51&8.61 &3.08 &21.29 &0.1679 &4.88 &1.5581 &0.3472 &5.5232 &1.1782 &0.3252 &2.2062 &D&136.59&1.45 &5&0.84 &27.32 &81.61 &2.7297 &31.62 &2.0566 &0.1737 &7.2904 &1.4226 &0.0366 &0.7932 &E&58.84&0.63 &30&5.07 &1.96 &11.60 &0.1162 &2.28 &1.4265 &0.4376 &5.0570 &1.1690 &0.5098 &4.5099 &F&2503.06 &26.66 &177&29.90 &14.14 &212.40 &0.1662 &32.32 &1.5611 &0.2636 &5.5338 &1.2113 &0.0707 &0.2575 &G &526.68 &5.61 &48&8.11 &10.97 &58.20 &0.2831 &12.85 &1.6343 &0.3944 &5.7935 &1.1940 &0.0911 &0.6373 &H &58.95 &0.63 &22&3.72 &2.68 &13.14 &0.4080 &2.88 &1.6627 &0.3670 &5.8940 &1.0654 &0.3732 &3.8552 &I&33.69 &0.36 &2&0.34 &16.84 &24.15 &9.5376 &10.33 &3.2184 &0.0907 &11.4089 &1.4753 &0.0594 &2.0339 &J&551.71 &5.88 &66&11.15 &8.36 &55.41 &0.1241 &12.39 &1.7663 &0.2261 &6.2615 &1.3281 &0.1196 &0.7134 &]

3.2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异质性程度 在研究区中斑块密度值、景观分离度值最大的为经济林(0.509 8、4.509 9),最小的为阔叶林(0.025 0、0.119 0)(表2)。经济林的斑块分布分散、破碎化程度大、空间异质性大,阔叶林景观斑块分布集中、破碎化程度小、空间异质性小。

经表1公式计算:茫荡山自然保扩区景观破碎化指数为0.007 316;Simpson多样性指数为0.709 5,理论最大值0.9;Shannon多样性指数值为1.519 2,理论最大值为2.302 6;景观均匀度指标值为0.659 8。表明景观受人为干扰小,破坏程度低,分布较均匀。

4 结论与讨论

(1)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类型以阔叶树、竹林景观为主,阔叶林和竹林景观面积较大、斑块数量多,对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起主要作用。

(2)从斑块形状指数特征比较看,在林地中,黄山松景观较其它景观更复杂,其它景观形状指数相差不大,复杂程度相似;非林地中,水体的景观形状复杂,形状偏长。

(3)从景观异质性指标特征来看,自然保护区内景观破碎化水平较低,受人为干扰较小,景观异质度较高。经济林的斑块分布分散、破碎化程度大、空间异质性大,而阔叶林景观斑块分布集中、破碎化程度小、空间异质性小。自然保护区的多样性指数与景观均匀度指标偏上,景观分布较均匀。

(4)本文只利用了二类调查数据中树种组成因子进行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研究,今后还可进一步提取不同时期二类数据中的其它环境因子,并结合卫星遥感图进行多尺度下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演变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3):378-383.

[2]林鹏.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胡欣欣,胡宗庆,张惠光. 福建省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评价[J].林业经济问题,2006(01):41-45.

[4]汪荣.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森林景观格局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04):155-158.

[5]何东进,洪伟,胡海清,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景观要素斑块特征分析[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06):13-16.

[6]张志,刘德晶,周菲.基于GIS的森林景观格局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08(01):84-90.

(责编:张宏民)

endprint

猜你喜欢

景观格局自然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景观格局—生态过程—生态系统服务的系统耦合
矿区土地复垦景观格局变化和生态效应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浅淡黄岗梁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近十年我国城市景观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保护区景观变化分析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