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网住童心
2014-09-19邵琰
邵琰
摘 要: 网络上的各种媒体资源及专门为英语教学服务的网站为各层次的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因此,我们应利用网络资源活化课本,在课前搜集、筛选,整理好相关资源,或者引导学生直接上网自学。通过这种学习方式,每个学习个体都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由控制学习进度,重点突破薄弱点,实现高效、自主地学习。
关键词: 小学英语 网络资源 自主学习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呈明显下降趋势,不喜欢英语的学生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现在的教学模式,学习枯燥乏味,随着教材内容难度的增加,学生学习英语更吃力。如果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到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以下是我对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网上自主学习能力的三点思考。
一、利用网络资源的开放性、时效性,让教材“靓”起来
教材中关于文化背景的资料,不仅内容极少,而且只以普通的图片形式出现,缺少真实感。网络资源能很好地体现真实的文化背景,教师可以上网搜集英美国家的地图、邮票、风景、照片、明信片、钱币等图片进行教学,让学生于无形中了解英美文化。如在教学万圣节这一课(Halloween)时,学生无法理解Halloween是怎样的一个节日,也很难领会“HappyHalloween”的狂欢之情。于是我在网上搜索了许多美国万圣节的实况照片、视频,给学生展示了该节日的盛况,诸如孩子们会穿上不一样的万圣节服装,戴上各式鬼怪的面具,提着南瓜灯挨家挨户地讨糖,并做着“trickortreat”的恶作剧等。学生不禁被这充满异域文化的氛围感染,不由自主地记住这个神秘的节日。
二、利用网络资源的趣味性、交互性,让课堂“活”起来
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非常短,学习的最佳状态不能持久。网络资源的趣味性和交互性将使学生很快进入情境并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实现全方位、超时空的情感交流,激起表达的欲望,营造其乐融融的课堂氛围。
1.网络资源让学生“兴趣盎然”,激活英语课堂。
网络资源以其丰富多彩的素材,生动活泼的内容,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了方便。如某教师在教学My room时,复习单词phone,computer等及句型“I can see...”。书本中的两张房间图片相对来说较单一,教师在Internet中通过搜索,把多个不同类型的房间图片通过ftp链接,在课堂中展示这些图片。真实图片的展现,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兴趣和表达的欲望。接下来学生很愿意参与,注意力集中,为精彩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2.网络资源让学生“乐学乐说”,延续课堂活力。
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小学生对英语学习非常感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学内容的增多,一些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英语学习。因此,在维持兴趣的同时,更要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不再“羞于开口,止于困难”。如在教授“What can you do?”一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的第29届奥运会的图片资料,设计了通过小组比赛赢取奥运会入场券的主题活动,并用Flash做成课件。学生分组迎接挑战,一路过关斩将。在教师铺饰的台阶下,学生大胆参与,兴致勃勃。在遇到“Can you ...?Yes,I can./No,I cant.”这一重难点时,福娃们五花八门、憨态可掬的运动图片派上了用场。教师通过让学生问“Can you ...?”猜各福娃的运动特长,并得到电脑里的“鲜花和掌声”。夺人眼球的精美图片加上独特的设计,降低了句型的难度,创造了学生轻松愉悦的心理环境,培养了学生“乐学乐说”的好习惯,让课堂活力延续到底。
三、利用网络资源的拓展性、延伸性,让教室“大”起来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其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是非常有限的。教师应充分运用网络资源的拓展性和延伸性,弥补教学时空不足的局限性,拓展学、用英语的空间,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协作能力。如某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请学生搜集常用的英语谚语。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点击各类网站,搜集到大量的英语谚语,并把它们传到教师指定的班级论坛上交流。本来由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自主地吸纳、理解并交流,不仅完成了自主学习,同时使自己成功地成为互相学习的协作者。
“它(互联网)拥有如此令人惊讶的无限资源,它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富有创造性,更紧跟时代,更令人满意”(顾佩娅)。网络资源,以其独特的功能,为小学英语课堂注入了鲜活的源泉。让我们通过搭乘网络资源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培养小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小学英语教学和世界接轨,与时代并行。
参考文献:
[1]程晓堂,龚亚夫.英语课程标准.2005.
[2]彭薇.学生学习策略的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1.
[3]杨莉莉,李爽.网络学习环境的特征及其应用模式[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