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微课堂(Microclass)”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一)
2014-09-19石世学
摘 要: 微课堂模式运用“一课时一主题、一阶段一突破”的理念,致力于把高中英语的教学做“微”做实,作者把这种理论聚焦落实于高一、二与高三两个阶段的实际教学中,通过分阶段的实践效果,呈现并报告该模式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中英语 微课堂 实践研究
引言
“微课堂(Microclass)”创立的“一课时一主题、一阶段一突破”的理念,致力于把高中英语的教学做“微”做实,即:一节课一个明确的主题,一阶段一个明确的突破的概念。高中英语微课堂(Microclass)模式在高中三年的教学过程中,从课堂教学到阶段(学期)教学均可有其“微”模式。本文聚焦研究高一、二阶段在落实该模式时的教学实践情况,在具体的阶段操作呈现该模式的运用。
一、理论基础
1.心理学理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注意”是指知觉的集中。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5~7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的时间约为15分钟;7~10岁儿童增加到20分钟;10~12岁约为25分钟;12岁以上的约为30分钟。
2.教育学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控制注意力的问题,是教师工作中最精细的。”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
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过程,就是学生注意的有效过程。高考复习的时间大部分被课堂复习占据,如果在近两个月的第二轮复习课堂中,老师没有有效开发学生指向和集中的程度,就会导致高考复习的不成功。如何调动其主动性?这就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教学的一个主要因素”(王道俊,1999),高考复习微课堂是因刺激学生的有效注意而开展的。
于是,改变现有的低效课堂,探索适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学习的“微课堂”教学策略,便成了提高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实践和研究的主题。
3.多元智能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找到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正是这个全新的智能理念,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评价学生、多角度培养学生成才的思路,引领了我们的教育思维和改变了课堂教学策略。
二、微课堂(Microclass)理念及模式
1.理念
“一课时一主题、一阶段一突破”,具体表述为:一节课一个明确的主题,一阶段一个明确突破的概念。
2.实践模式
我们明确“一主题、三侧重”思想指导下的“微课堂”即主题课堂模式,结合课题分阶段在高三实施了“高三板块复习教学“微课堂”(主题课堂)模式、高二语言四技能“微课堂”策略研究,以及高一语言定位培养“微课堂”(主题课堂)模式等。在各年级实验班的主题课堂模式实施中,由“微”(主题)着手,实施环环相扣的逐级培养模式。以“微课堂”理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语言感知、领悟和目标学习能力的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终生的语言技能。
三、微课堂(Microclass)模式解决的问题
1.解决书写与音标拼读普遍欠缺的问题
语言基本技能,即学生素质培养阶段应该具备的英语书写基本技能和语音规则发音技能,多年来,这两项基本技能一直是老师们忽略而急需解决问题。实践突出了教学内容与对象可以通过多元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个体智能特征;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善于调动不同智能活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强化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2.解决西部农村地区高中“听”“读”两种课型滞后的状况
西部地区如贵州省的高考英语听力出现近8年(2004—2011)时间停考的状况,导致听力课停上,阅读课单纯的讲授成语法或翻译课。要改变英语“听”“读”两种课型偏执的失误做法,真正抓好课堂教学思维的改变,需要把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培养学生终身语言素质的教学思维。
3.培养高三毕业班学生的复习综合测试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研究有效活动,运用好微课堂的复习模式,发展高三学生复习迎考的测试能力。
四、微课堂(Microclass)模式实践操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已经确立的实施总原则“一主题、三侧重”,结合多元智能理论逐步有序地开展课堂研究,结合课题分段实施“高三板块复习教学“微课堂”(主题课堂)模式、高二语言四技能”微课堂”策略研究,以及高一语言定位培养“微课堂”(主题课堂)模式等。
1.高一定位语言基本能力培养
该阶段“微课堂”(主题课堂)模式着力于培养英语语言基础能力,如语音拼读技能、书写基本功及活动能力(如表演能力、肢体语言能力、各类英语兴趣活动参与等)。聚焦于大面积解决语言基本能力的微课堂(主题课堂),以这几种基本功培养模式可以为将来的继续语言学习扫除障碍。因此,课题组在高一实验班开展了书写大比拼40天活动;语音以音节为单位的学习模式。在实验班开展多项英语语言活动的能力竞赛,如奥赛、新课程语言能力大赛、单词拼读大赛、创新作文大赛,以及以朗诵、欣赏为主题的兴趣提升主题课堂。
2.高二旨在语言四技能同步提升
该阶段“微课堂”(主题课堂)模式侧重于语言智能的深度挖掘,结合听说读写能力培养,有效实施四技能的拔升。实施过程中,开展“循环综合式”语言主题课堂,听音—听句—听段—听文的螺旋式有效操作步步促进。阅读能力的主题课堂提出理解替代讲解,领悟习得语言的教学理念。阅读以段落为单位逐层设问的主题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认知到实践过渡的语言能力,兼顾所有学生的“微课堂”模式。
3.高三突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教学策略
该阶段“微课堂”(主题课堂)模式侧重于语言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研究,以三轮次复习时间段实施“一课堂,一主题”式的板块复习模式。根据语言智能可再挖掘特点,结合高考教学板块偏重,课题组有效开展了主题解决,分段达标,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定位于“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在2008—2010届及2012—2013届高三实验班分别实施研究,以语言点、语法板块、题型板块等三大教学任务创设“微课堂”的策略,侧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能力与测试能力,有效梳理语言点和形成技能的整体思维过程的策略开发。模式具体操作步骤是:(1)复现基本语言点的基础上转向高考考点的定位剖解;(2)以典型高考试题和凸现热点的模拟试题为例,分析解题突破口及技巧;(3)配套的微型测试卷的集中检测和考点的思维定位;(4)分析和总结有利有效的高考技巧。
推而广之,高考的所有语言点与题型都可以采用该模式进行巧讲精练,唯一不同的仅仅是我们的时间分布不同而已,对付重点热点和高频率出现的语言点,可以把时间延长,对于非重点低频率出现的语言点,则缩短时间。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石世学.英语考试研究[J].2008.4:40-42
本课题研究属于2012贵州省基础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实验(课题编号:2012B236)项目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