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014-09-19赵新华
赵新华
摘 要: 许多学生写不好作文,怕写作文,教师传授方法技巧后,学生作文水平的现状并未有多大改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内功”不够。只有学生锤炼好“内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阅读是作文的基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抒情言志是作文的动力,学生可以从多方面锤炼“内功”,进行大量的课内课外阅读,关注现实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心中充满抒情言志的欲望,从而提升作文水平。
关键词: 作文 阅读 生活 抒情言志
学生作文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反映写作者的语文水平。许多学生最怕写作文,老师一说今天写作文,马上就蹙眉头。这种现象非常普遍,也很令人担忧。更有甚者,许多班级在制定班级管理条例时,就有一条,如果违反班级纪律,就罚写一篇文章。据说这一招很有效。作文已成为惩罚学生的工具,多看到这样的条例,真让语文老师啼笑皆非。
为何这么多学生怕写作文呢?我问过许多学生,他们的回答不是没什么好写的就是不会写。再看看大多数学生写出的文章,多是东拼西凑、内容空洞、语言不顺,流水账、模式化。有的老师会说,在作文教学上我也下了一番工夫,讲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结构文章、如何让语言有文采,可是写出来的文章怎么还是让人觉得无味、看不下去呢?怎样才能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作文水平呢?
事物发展有两个原因,即内因和外因,对事物发展起真正决定作用的是内因,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让内因起决定作用。教师的指导是外因,学生本身是内因。外因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有丰富的积淀、广阔的生活、生活的热情、崇高的志向、表达的欲望,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写出好文章。否则,学再多的方法技巧也是徒劳无益的。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锤炼学生的“内功”,让学生从根本上提高写作水平。
一、阅读是作文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可以培养语感,提高学习语言的能力,帮助积累好词好句和名言警句。阅读可以丰富我们的思想,这些都为我们写作打下了基础。
学生既要注重语文课本的学习,又要注重课外阅读。对于语文课本中的名篇、名句、名段,学生都应该能够熟读背诵,领会它们的实质意义,可是课本阅读毕竟有限,只有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的积累才会丰厚。平时学生课业负担较重,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寒暑假,因为时间充裕,可以让学生读一些经典名著。名著以其无与伦比的文学价值与思想价值,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尤其在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名著阅读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4)明确规定:“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江苏文科高考要求考十部名著。名著阅读为学生的精神成长和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经典名著的地位在教学中已经凸显,许多省份在高考中都要考名著。
阅读对于作文的作用很大的,但仅靠一两篇文章的阅读,是不可能达到这种效果的。老师应当把阅读教学贯穿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年时间(至少三年)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如果学生的思想丰富了,那么作文就不是太难的事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正所谓厚积才能薄发,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引经据典,才能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二、生活是作文的源泉
社会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现代社会竞争非常残酷,“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现代学生的生活很单调,每天不是两点一线就是三点一线,不是家和学校就是食堂、教室和宿舍。在学校里就是上课、写作业,回家以后还要写作业到很晚。在家里父母也为他们节省每一分钟,什么事都不让他们干。他们每天步履匆匆,争分夺秒,“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春游没有了,各种生活体验没有了,观察没有了,感受也没有了。写作时,一些学生闭门造车,凭空想象,作文中常有不切实际,胡编乱造地事例。为了让学生在作文时言之有物,我们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接触生活,观察生活,获得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茅盾曾说:“身边应当时时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都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的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储备丰富的资料,增强写作内容的丰富性、题材的多样性和风格的特色化。这样作文时学生就可以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心声,也可以写他们观察的他人生活,弘扬生活中的真善美。“问渠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拥有了生活之源,作文才会饱满有力,才会新鲜充实,而不是干瘪空洞,淡而无味。我们应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组织各种活动,让他们走进生活。
三、抒情言志是作文的动力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漠化,学习工作压力大,人们已不会感动,权力和金钱已经使许多美好的东西悄然消失。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问题,写出来的东西是肤浅、空洞的。“诗言志”就是诗歌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志向。当一个人的内心有了表达的欲望,或抒情、或言志,他就会用擅长的文体表达出来。中国古代文论在谈论诗人或作家创作诗歌、文章的精神动力问题时,或强调言志,或强调“缘情”。作文应与育人联系起来。在平时教育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思想,能明辨是非。这样学生面对自然、面对社会才会有“志”有“情”,才会自觉地关注自然、关注社会,面对生活中种种现象就会有抒情言志的欲望。辛弃疾正因为爱国,才写出了那么多爱国的词句,他的文章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结晶。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写道:“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所描绘的这一群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有为青年正是自己的写照。要使学生成为关心社会,思考人生,满怀人生信仰,有理想、有追求,向往光明和真理,追求真善美的人,要鼓励学生书写自己心中的所思所想。当学生心中时刻涌动一种想表达的欲望时,就能写出优秀习作。
总而言之,学生的“内功”强大了,教师再加以写作技巧方面的指导,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能够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