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跨文化传播与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2014-09-19蒋晓宇
摘 要: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各国媒体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媒体的跨文化传播给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同时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分析我国媒体的跨文化传播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与制约因素,研究通过我国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相应对策,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媒体;跨文化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世界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各国媒体之间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从中国日益扩大的对外交往、对外开放的需要出发,分析我国媒体的跨文化传播对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影响及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相应对策,对指导我们更好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进而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媒体的跨文化传播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跨文化传播属于新闻传播或国际新闻的范畴。“跨文化传播”一词最早见于爱德华•霍尔(1959年出版)的《无声的语言》一书,而且霍尔一直被公认为跨文化传播领域的创始人。跨文化传播研究的最初范式成形于霍尔提出的一系列概念和美国国务院外交事务学院在1951年至1955年期间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是我国新闻事业、我国文化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应当服务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属于国家综合实力的范畴。我们应当站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重新审视研究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提升我国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与效果。
二、媒体的跨文化传播对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时代,麦克卢汉预言的“地球村”早已成为事实,各国媒体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正在不断地加快世界一体化进程,同时也对各个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它们原有的面貌;但不同民族文化的各自特点依然存在,呈现出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繁荣局面。各种文化正是在相互的吸收借鉴中,去粗取精,获得新的生命力的。 在这种情况下,“本土文化可能在表面上发生变化,但很难改变它深层的特征,因为人的文化认同与他们的血缘、土地和信仰息息相关。本土与外来的文化可能是此消彼长的,也可能是形成新的混合文化。”[1]所以,在媒体的跨文化传播中,每一种文化都同时面临机遇和挑战。如何把握机遇,战胜挑战,从而使自己的文化获得持久的生命力而得以弘扬和发展,是我们需要重视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媒体的跨文化传播对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的机遇
任何一种文化,只有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获取持久的生命力。当今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的普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间不断融合发展,全媒体时代国际间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日益频繁,为我们学习先进文化,改造优化本土文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媒体的跨文化传播对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带来的挑战
全球传播化的发展使国际传播秩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不平衡态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强硬的政治力量和文化、信息传播优势,将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大量输入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他们利用自身的传播优势,攻击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制度,干涉他国内政,试图在媒体传播的狂轰滥炸下,同化他国文化、政治、思想等。相比之下,我国的媒体在国际上缺乏话语权,传播影响力大大低于西方主流媒体,这对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构成严峻挑战。
三、通过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相关对策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文化传播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加强我国媒体的跨文化传播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国主流文化应当成为我国媒体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
中国主流文化应当成为我国媒体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内容。什么是中国主流文化呢?中国资深外交官,外交学院原院长、原国际展览局主席吴建民认为,大体上应当包含三个部分: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二是来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创造的许多好东西;三是中国从国外学习的好东西。
笔者基本认同吴建民先生关于中国主流文化的理解,并认为我国媒体在进行跨文化传播时,应重点传播以下内容:
首先,要积极传播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早在1988年1月,全世界当代诺贝尔奖获得者云集巴黎举行会议时,会上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明确指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向两千五百年前回首,去吸收孔子的智慧。”[2]他们认为,以儒家学说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重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他人与自己的和谐等等,其中有着治疗西方各种社会病症的良方。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包含许多具有普适性的优秀成分,它们不仅造福炎黄子孙,同时也是其他民族甚至全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要想构建中华主流文化,就要从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中汲取养分。
其次,要在传播中回顾历史,分析现状,总结经验教训,从我们自身的实践和事业中挖掘中华主流文化因子。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既是我们遭受侵略与屈辱的血泪史,也是我们觉醒和奋斗的光荣史。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是更加深刻而实际的。正是在这段历史中,我们迎来了人类最伟大的思想果实——马克思主义;我们找到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学会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我们更开创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这一切,都为我们在新世纪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
再次,要广泛吸收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成分进行传播。世界是多极的,文化是多元的。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只有立足国情看世界,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同时把中国置于全球化背景下,用与时俱进的眼光审视自身文化,才能够开阔视野,参与到世界的文明进程中,才不会固步自封,不会因外界的变化无穷而不知所措。
我们应当以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为依托,博采众长,同时,注重对世界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形成既包含我国特色又能引发异域共鸣的跨文化传播内容与风格,以国际化的方式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化媒体品牌。
(二)借鉴国际经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从国际经验看,经济发达国家都重视把文化产业作为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的繁荣不仅对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帮助巨大,同时对其他国家具有强大的文化渗透力。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通过政府计划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较之下,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播与弘扬。我们的媒体品牌影响力大不如西方主流媒体,媒体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多样化文化的能力不强,我们的文化市场被西方的文化品牌占据不少,文化产业满足日益增长市场需求的能力低下,文化产品的市场传播能力、跨文化和社会影响力微弱。我们必须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对于提高我国媒体跨文化传播的效果,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我们在发展文化产业上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努力发扬长处,克服不足,打造出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三)媒体跨文化传播要注重传播方式的灵活性
尽管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信息源和举足轻重的发言者,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和话语方式相对陈旧单一,与外部世界缺乏共同的诉求点,这使我们的媒体发出的声音常常得不到预期的回应,甚至带来反面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媒体在跨文化传播中缺乏传播的方式与技巧。长期以来,我们媒体的跨文化传播活动都局限于文化交际的经验教训,而没有清醒认识到面对不同文化背景受众时的定位差异,没有充分考虑其需求和心理,传播方式不够灵活。因此,在跨文化传播方面,我们仍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明确传播对象及目标,注重媒体传播方式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 蔡帼芬主编.国际传播与对外宣传,[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27.
作者简介:蒋晓宇,女,河南省固始县人,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