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录学的角度来研究南北西厢记
2014-09-19田婷婷高晨
田婷婷 高晨
摘 要:本文通过南、北西厢记在目录书籍中的记载情况,来看《南西厢》与《北西厢》的流传情况,在流传过程中分别出现过什么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并对南、北西厢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
关键词:南西厢;北西厢;目录书籍;南戏;杂剧
《西厢记》分为《北西厢》和《南西厢》。《北西厢》,即是王实甫所做杂剧《西厢记》,而《南西厢》,则是用南曲演唱的《西厢记》。王实甫所作《西厢记》(下称《北西厢》),七百多年来一直兴隆发达,盛享着北剧花魁的名号。如果说《北西厢》的影响主要是在文学上,那么《南西厢》的影响则主要是在舞台上,明清两代的昆曲舞台上演出的都为《南西厢》。《南西厢》有不同的版本,本文所研究的《南西厢》主要是指以南曲演唱《西厢记》故事的南戏或传奇剧本的通称,内容情节基本同《北西厢》,而陆采等人的《南西厢》由于与《北西厢》情节出入较大,不属于本文的研究范围。
一、《北西厢》在目录书籍中的记载情况
(一)元代
1.钟嗣承《录鬼簿》,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戏曲作品的目录。在明写本《录鬼簿》,《北西厢》列在“前辈才人有所编传奇于世者五十六人”,记为《西厢记》,王实甫作,题下有“张君瑞待月西厢记,郑太后开宴北堂春”,并评论“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而在曹栋亭刊本《录鬼簿》,《北西厢》列在“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记为《崔莺莺月待西厢记》,王实甫作,与明写本略有不同。
2.贾仲明《录鬼簿正续编》,是对钟嗣承《录鬼簿》以及《录鬼簿续编》的整理。对于《北西厢》的记载与明写本《录鬼簿》相同。
(二)明代
1.胡文焕《群音类选》,全书分为官腔(昆曲)、诸腔、北腔、清腔四类,故名《群音类选》。《北西厢》列在北腔目录,卷一,记为《西厢记》,但是没有著明作者。
2.朱权《太和正音谱》,全书共分《乐府体式》、《古今英贤乐府格势》、《杂剧十二科》、《群英所编杂剧》、《善歌之士》、《音律宫调》、《词林须知》、《乐府》等8章。《北西厢》列在《群英所编杂剧》,元五百三十五,记为《西厢记》,王实甫作。
3.高儒《百川书志》,分经史子集4目,其中史部分为“野史、外史、小史”三类。《北西厢》列在卷之六,史,外史,记为《西厢记》六卷,王实甫著。
4.毛晋《六十种曲》,是中国戏曲史上最早的传奇总集,也是规模最大的戏曲总集。《北西厢》列在第四册,记为《北西厢》,王实甫作,为“续刻北西厢记定本”。
(三)清代
1.黄文旸《重订曲海总目》,无名氏重订,管庭芬校录。《北西厢》列在元人传奇,记为《西厢记》,王实父作,关汉卿续,共五本。
2.李斗《扬州画舫录》,书中不仅有戏曲史料,还保存了一些小说史料。《北西厢》列在卷五,元人传奇二种,记为《西厢记》,王实甫作,关汉卿续。
3.支丰宜《曲目新编》,是就《扬州画舫录》所转载的黄文旸《曲海总目》,并焦循增补部分,列成一表,以便查阅,并做了一些增补。《北西厢》列在元人传奇,记为《西厢记》,王实甫作,关汉卿续。
4.姚燮《今乐考证》,《北西厢》列在著录一,元杂剧,记为《崔莺莺月待西厢记》,王实甫作。
5.无名氏《传奇汇考标目》,附有《六幻西厢》,其中将《北西厢》名为:剧幻,《西厢记》,王实甫作,共十六出;赓幻,《西厢记》,关汉卿续后四出。
6.钱曾《述古堂书目》,全书分经、史、子、集、三藏、道藏、古今杂剧七类,收录宋元刻本及其他善本甚多。《北西厢》列在卷十,曲,记为《西厢记》四卷,王实甫作。
(四)近代
王国维《曲录》,是典型的古代戏曲目录,共有六卷组成。《北西厢》列在卷四,传奇部上,记为《西厢记》(六十种曲本),王实父撰,关汉卿续。
从以上《北西厢》在各目录书籍的记载情况来看,可以看出《北西厢》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北西厢》的作者问题。从记载来看,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王实甫作,另一种是王实甫作,关汉卿续。其实,关于《北西厢》的作者问题,自明清以来,大致有四种说法:即王实甫作、关汉卿作,关作王续、王作关续。而王实甫作《北西厢》是最早的提法。1960年前后,国内学术界曾就《北西厢》作者问题展开过一场论争,通过论争,王实甫是《北西厢》的作者似乎成了定论。直到1982年《西厢记》版本专家蒋星煜重新提出这一问题,并列举了大量明刊本《西厢记》的题署和序跋之后,得出结论说:“只能是王作关续”。此外,周续赓、董如龙、吴金夫等研究者对蒋星煜的说法持不同看法。目前,对于《北西厢》作者问题依然没有定论。
二是《北西厢》的书名问题。主要有三种提法,分别是《西厢记》、《崔莺莺月待西厢记》、《北西厢》。这是由于随着《西厢记》的流传,记载者的不同导致书名的出入,而到了明朝《南西厢》的出现,为与之区分,于是出现了《北西厢》的提法。
三是《北西厢》所被列入的部类问题。《北西厢》是元杂剧,而从记载来看,《北西厢》分别被列在杂剧类、北腔类、外史类、传奇类、曲类。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当时戏曲目录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录中没有为戏曲独自立类,这反映了当时著书者们对戏曲体裁还没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同时,也反映了戏曲文学在当时的社会地位。关于对戏曲目录的研究,杜海军教授在《古代戏曲目录研究》中有过详细的论述。
二、《南西厢》在目录书籍中的记载情况
(一)明代
1.《百川书志》,《南西厢》列在卷之六,史,外史,记为《李日华南西厢记》二卷,海盐崔时佩编集,吴门李日华新增,凡三十八折,是最早著录《南西厢》的明戏文。
2.《群音类选》,《南西厢》列在官腔目录,卷二十五,记为《南西厢记》,但是没有著明作者。
3.吕天成《曲品》,全书共收录明代天启以前的传奇和散曲作家150人、作品名目190多种。凡是嘉靖以前的作者和作品分为“神”、“妙”、“能”、“具”四品;以后的作者作品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分上、中、下三等。《南西厢》并没有直接被吕天成提到,但是在卷上,不作传奇而作散曲者,将李日华列为上品,并评论“李实甫斗胆翻词”,指的就是《南西厢》。
4.祁彪佳《远山堂曲品》,受吕天成《曲品》之启发,仿体例扩展而成的。评论明代传奇作品计分妙、雅、逸、艳、能、具六品和杂调一类加以综合性的品评。《南西厢》列为能品,李日华作,并评论“人知李之窃王,不知李之窃崔也”。
5.徐渭《南词叙录》,是一部论述南戏的专著,也是宋元明清四代唯一一部研究南戏的专著。《南西厢》有两种,一种是列在宋元旧篇,记为《莺莺西厢记》;另一种是列在本朝篇,记为《崔莺莺西厢记》,李景云作。
6.《六十种曲》,《南西厢》列在第三册(原第二套),记为《南西厢》,明李景云、崔时佩作,为“续刻南西厢记定本”,三十六出。
(二)清代
1.《今乐考证》,《南西厢》列在著录五,明院本,记为《南西厢》,李日华作。
2.《传奇汇考标目》,附有《六幻西厢》,其中将《南西厢》名为:更幻,《南西厢记》(六十种内所刻),李日华作,三十八出。
(三)近代
1.董康《曲海总目提要》,据《乐府考略》和《传奇汇考》编定,是古代戏曲目录提要著作,著录杂剧、传奇684种。《南西厢》列在卷七,记为《南西厢》,崔时佩撰,李日华增补。
2.《曲录》,《南西厢》列在卷四,传奇部上,记为《南西厢》(六十种曲本),李日华撰。
从以上《南西厢》在各目录书籍的记载情况来看,可以看出《南西厢》有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南西厢》的作者问题。从记载来看,主要有四种说法,一是李日华作;二是崔时佩编,李日华新增;三是李景云作;四是李景云、崔时佩作。由《南西厢》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元代先有南戏《西厢记》,后由明初李景云改编为《南西厢》,再由崔时佩编,李日华新增。对于《南西厢》的作者问题,孙崇涛先生在其《南戏论丛》中的《南戏<西厢记>考》有过详细论述。
二是《南西厢》所被列入的部类问题。《南西厢》是南戏,而从记载来看,《南西厢》分别被列在外史类、官腔类、传奇类、院本类。与《北西厢》一样,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当时戏曲目录体系还不够完善,目录中没有为戏曲独自立类,很多著书者也并没有将《南西厢》与《北西厢》严格区分。
三、《南西厢》与《北西厢》之比较
与《北西厢》相比,《南西厢》在情节上并没有作较大的改动,基本上是按《北西厢》所敷演的情节来设置的。
在曲调方面,《南西厢》易北曲为南曲。由于南曲与北曲形成于不同的地区,在声情上具有不同的特征,从整本戏的情节来看,主要是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这样的情节,用委婉细腻的南曲来表现更为合适。因此,在曲调上,崔、李对《北西厢》作了易北为南的处理,即将北曲改为南曲。
在戏曲情节方面,《南西厢》弥补了《北西厢》情节中的不足,如将《北西厢》中的崔莺莺“临期反约”的情节改为张生跳墙进来后,被红娘看见了才反约,这样改编显得更为合理,也更能表现出崔莺莺既渴望得到美满婚姻,又顾忌封建礼教的矛盾心理。
在舞台演出方面,《南西厢》的舞台效果大为增强。《南西厢》将一人主唱改为上场角色皆唱,如将《北西厢》第一本第四折中张生一人主唱改为不仅上场的角色都有唱段,还增加净、丑等角色插科打诨的情节。崔、李在原本情节的基础上,为净、丑等角色增加了一些科诨,使得戏曲妙趣横生,引起观众的观赏兴趣。
对于崔、李《南西厢》,前人褒贬不一。肯定者认为,经过易北为南的处理后,《北西厢》得以适应南戏唱腔的演唱形式,在明清舞台上继续流传;否定者则认为崔、李改动了《北西厢》的曲词,且毫无新意可言。清代李渔就不满崔、李对《北西厢》所作的改编,他在《闲情偶寄》中,对崔、李改本《南西厢》作了批评与指责,但也并不是完全否定,他认为崔、李的改编既有功,又有过,“予之力斥《南西厢》,非仇《南西厢》,欲存《北西厢》之本来面目也。”
参考文献:
[1]钟嗣成.《录鬼簿》[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2]贾仲明.《录鬼簿正续编》[M].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
[3]毛晋.《六十种曲》[M].北京:文学古籍刊行出版社,1955年6月.
[4]胡文焕.《群音类选》[M].北京:中华书局.
[5]高儒.《百川书志》[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6月.
[6]李斗.《扬州画舫录》[M].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4月.
[7]王国维.《曲录》,《王国维遗书》十六[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
[8]董康.《曲海总目提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9]吕天成著,吴书阴校.《曲品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8月.
[10]徐渭.《南词叙录》,《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三[M].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年12月.
[11]王实甫.《西厢记》[M].浙江: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年8月.
[12]李渔.《闲情偶寄》[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
[13]杜海军.《古代戏曲目录研究》[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4年1月.
作者简介:田婷婷(1986-),女,山西太原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研究;高晨(1989-),女,辽宁营口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2012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