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资源环境价值视角的江苏省绿色GDP核算实证研究

2014-09-19金雨泽黄贤金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年4期
关键词:江苏省核算价值

金雨泽,黄贤金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 210046)

0 引言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1],是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程度尤其是经济实力的标准。随着国家和区域之间竞争加剧,各国在追求GDP增长的同时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越来越大。这一现象引起了各国对“脱钩”的重视,目的是要打破环境危害和经济财富之间的联系[2]。目前,单纯使用GDP评估一个地区的发展成果、进行政绩考核导致一些地方不惜代价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忽视结构、质量、效益以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3],这一局面显然违背了“脱钩”的本质要求。

从国际经验来看,绿色建设是城市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4]。为了将绿色理念融入发展评价中,国外学者在研究国民经济核心指标缺陷的基础上相继提出了生态需求指标(ERI)、净经济福利指标(net economic welfare)、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标(index of sustainable economic welfare)等一系列概念,对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逐步将污染、犯罪、失业等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作为成本从经济成果中扣除[5-9]。我国在建立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理论体系及基本框架、开展环境污染物实物量核算、环境损失价值量核算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省(市)绿色GDP核算实践取得很大的进展[10-13]。现有研究呈现如下特点:(1)评价思路一致,但细化到具体资源环境评价项目时评估方法差异较大;(2)偏重资源环境损失等物质核算,人文层面鲜有涉及;(3)较少考虑经济发展带来的正面效益。

江苏省是全国经济大省,但是其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依旧较高。赵荣钦等人对江苏省2000—2010年间发展碳排放的研究显示,10年间江苏省碳排放总量涨幅达160%,存在巨大的减排空间[14]。同时,由于历史、文化、自然条件等差异,以传统GDP衡量的各市发展程度差异较大[15-16]。结合江苏省各市资源环境特点,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损失进行价值核算,同时考虑经济发展带来的正负两方面效益,以期科学衡量各市经济发展状况,为实现江苏省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指标体系及数据来源

1.1 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

1.1.1 自然资源耗竭价值指标。根据国内外资源分类标志的共性,我国把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主要是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五大类,结合江苏省自然资源特征,尤其是近1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消耗特征,主要考虑耕地资源,能源和水资源3种资源的消耗[17-18]。

1.1.2 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指标。环境污染价值核算采用支出法,将各市在环保事业各方面的实际支出和隐形支出加总,得到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公式为: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废水虚拟治理费用+废气虚拟治理费用+固体废弃物虚拟治理费用+环保投入。其中,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虚拟治理费用以实际排放到环境中的总量计算,三者加总得到“三废”虚拟治理成本。环保投入为3类污染实际治理成本以及其他环保设施投入、环保工程建设费用等部分的加总。

1.1.3 资源生态效益指标。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和扩张,一些地区开始采取积极措施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已有的一些评价体系也已将生态环境评价纳入其中[19]。基于江苏省具体情况选取“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以及园林绿地生态效益来衡量资源生态效益。综合自然资源耗竭价值、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和资源生态效益三项构建江苏省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表1)。

表1 江苏省绿色GDP核算指标体系Tab.1 Green GDP index system of Jiangsu Province

1.2 数据来源

以2006—2011年为研究期,对江苏省及其各地级市绿色GDP进行核算。数据来自《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6—2011)》,江苏省及其各地级市统计年鉴、《水资源公报》、《环境公报》以及其他政府公报。

2 江苏省及各地级市绿色GDP核算

2.1 自然资源耗竭价值核算

2.1.1 水资源耗竭价值。对水资源的估价方法采用经验法,估算公式为:

式中:F为每年GDP增加值;Q为总的用水量;α为消费者支付意愿系数。研究不区分用水的行业,而是以整个地区为总体进行估计。根据江苏省及各市2006—2011年的人均水资源量及经验法支付意愿系数的推算公式确定α取3%。将各地各年份水资源的耗减量和估算出来的水资源价格相乘,得到水资源耗竭价值。

2.1.2 能源耗竭价值。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取2004年标准煤的价格为1 133元/t[13],再通过历年能源价格指数对每年价格进行修正,得到2006—2011年间江苏省历年能源价格。用江苏省及各地级市2006—2011各年能源耗减量乘各年份的能源价格,得到能源耗竭价值。

2.1.3 耕地资源退减价值。耕地的估价采用收益倍数法,首先得到耕地前3年的平均产值,然后乘以最高倍数16倍行计算,得到耕地总价值,最后除以耕地面积,得到单位面积耕地价格。用得到的单位耕地价格乘以各年份的耕地变化面积,可得到耕地资源的退减价值。

2.2 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核算

2.2.1 工业污染虚拟治理费用。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是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对环境直接产生负面效应的物质,污染减排和无害化排放等严格规定只能起到削减污染的作用而不能完全去除。将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总量作为对象,对其污染物虚拟治理费用进行核算。废水处理费用以当年各市直接排放废水量乘以江苏省废水平均治理费用(0.988元/t);废气处理费用选取排放量最多的SO2、烟尘、粉尘3项以其排放量乘以其单位削减成本(SO2600 元/t,烟尘、粉尘 170 元/t)[20];固废处理费用以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乘以25元/t[21]。由于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发达地区凭借技术优势可以降低单位处理价格,而欠发达地区单位处理费用则偏高。因此,此处计算所得废弃物处理费用与实际发生费用相比,经济发展较好的苏中、苏南地区偏高,苏北偏低。

2.2.2 环保投入。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损失价值核算除了包括“三废”实际治理成本、虚拟成本之外,还包括环境工程费用、环境灾害防治费用等一系列投资。虚拟治理成本之外的费用用环保投入代替。

2.3 资源生态效益

由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各项措施带来的资源环境正效益是多方面的,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无形的价值需要通过一定手段定量化方可进行核算,但是其统计口径和内容很难实现统一,因此,只考虑“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以及园林生态效益两项。“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数据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等统计资料中可以获得,此处只介绍园林绿地生态效益计算方式。

2.3.1 固碳释氧经济价值。已有研究表明,绿地每天能吸收CO20.9 t/hm2,以一年365 d计算能吸收328.5 t,而根据光合作用原理,绿地每年能释放 O212 t/hm2[22]。固碳的经济价值以需缴纳的碳税表示,税率取瑞典碳税率40.94美元/t并以每年美元的平均汇率折合成人民币。释氧经济价值以工业制氧法成本400元/t计算[23],则:固碳释氧价值(元)=绿地面积×(328.5×40.94×当年美元汇率+12×400)。

2.3.2 吸收SO2价值。根据吴耀兴的研究,城区园林每年吸收SO2的量为0.296 t/hm2[24],乘以各市每年园林绿地面积可得各市各年绿地吸收SO2总量。吸收SO2价值以SO2吸收总量乘以其单位削减费用确定(600元/t):吸收SO2价值(元)=绿地面积×0.296×600。

2.3.3 调节气候经济价值。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能降低气温,改善城市热环境,提高气候舒适度。国外研究测定每公顷绿地在夏季(典型的天气条件下)可从环境中吸收81.8 MJ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采用张文娟等对兰州市绿地生态价值的计算方法[22],以2 500 W普通1匹空调连续工作1h耗电量0.9 kW·h和江苏省现行电价0.523 8元/(kW·h)作为计算标准:调节气候经济价值(元)=0.9×24×189×0.523 8×绿地面积。

2.3.4 城市滞尘经济价值。绿地的滞尘价值此处采用治理费用代替,城市绿地每年滞尘平均量为10.9 t/hm2,工业除尘的成本为170元/t。城市滞尘经济价值(元)=绿地面积×10.9×170。

3 结果与分析

3.1 江苏省绿色GDP分析

根据计算结果,2006—2011年期间江苏省绿色GDP值逐年上升,占传统GDP的比值波动上升(表2)。

表2 2006—2011年江苏省绿色GDP及分项占GDP比重 %Tab.2 Percentage of green GDP and its components in traditional GDP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06—2011

自然资源耗竭价值在年间不规则波动,研究期间整体下降,环境损失总价值及资源环境生态效益也均呈下降趋势,总体而言,江苏省“十一五”以来环境治理效果优于节能和资源保护,收效较为显著。

从自然资源消耗的内部结构来看(图1),能源耗减是最大的贡献因子,在研究期内占资源总消耗的比重上升,实现能源依赖程度的降低应成为江苏省优化发展模式的突破口。为了完成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标,江苏省进一步强调和创新耕地保护措施,并于2010年4月出台了《江苏省党政领导干部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耕地资源在2011年首次出现了正增长。

就环境污染而言,近年来江苏省加大了环境保护投入和治理力度,进行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污染物减排力度也进一步加强,水污染虚拟治理费用比重降低。全省新增环保设施、环保项目的数量进一步增长,环境治理投资增加,2006年以来环境损失总价值占GDP比重逐步下降。

资源环境生态效益总值在研究期内逐年增加,但是其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说明江苏省资源综合利用和生态建设滞后于经济发展,仍需进一步开发新型利用方式,提高利用率和利用附加值,加快生态建设修复,实现经济发展正效益。

从绿色GDP增速来看,其与传统GDP增速呈现不一致的变化趋势(图2)。GDP增速较快的2007以及2010年绿色GDP与传统GDP之间增速差异最大,可以初步推断经济高速发展会加剧资源环境压力,从而削弱绿色GDP的增长力,导致其增速降低。

图1 自然资源耗竭价值构成Fig.1 Components of nature resource consumption

图2 2007—2011年江苏省人均GDP、人均绿色GDP增速Fig.2 Growth rate of per capita GDP and per capita green GDP in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07—2011

3.2 各市绿色GDP分析

从空间分布来看(图3),苏南有着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经济增速上存在优势,但是产业结构中仍然存在一定量的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削弱了其绿色GDP的竞争力。苏中虽然在整体经济实力上弱于苏南地区,但是通过借鉴苏南地区发展经验,对资源环境方面更为重视,产业结构布局更合理,因此,经济增长速度和绿色GDP占GDP比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苏北随着经济发展的深入,农业基础地位动摇,产业结构变化迅速,资源消耗也因此逐步加快。同时,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绿色GDP占GDP比重出现下降,并有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维持这一趋势。

从个例来看,以绿色GDP衡量的经济发展水平拉近了各市之间差距。南通、扬州、盐城三市绿色GDP占GDP比重始终处于江苏前列,2006年以来波动上升。徐州由于产业结构中高能耗高污染项目比重较高,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高,绿色GDP占GDP比重处于末位。2010年各市数据出现较大的波动,尤其是淮安市,这主要是由2010年能源价格的上涨以及个别城市耕地退减严重造成的。世界范围内能源价格的上涨加剧了发展压力,同时,对节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产业结构调整、能源利用结构的优化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依旧是发展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以绿色GDP为标准对2006—2011年各市经济进行排序。2006—2009年间以及2011年绿色GDP与传统GDP排序一致,但2010年出现变化。以绿色GDP衡量经济发展水平,2010年连云港、宿迁市超过了淮安市分别位列第十一和第十二。2010年淮安市出现大面积耕地资源退减,自然资源耗竭价值异常增长,导致淮安市2010年绿色GDP占GDP比重跌至62.49%。

图3 2006—2011年苏南、苏中、苏北绿色GDP占GDP比重Fig.3 Percentage of green GDP in traditional GDP in the southern,central and northern part of Jiangsu Province during 2006—2011

3.3 人均绿色GDP分析

从人均绿色GDP来看,较高值依旧出现在苏锡常镇以及南京等苏南城市,扣除了资源环境消耗之后带来的差异减小依旧不能弥补经济发展水平带来的不平衡,苏中苏北各市依旧需要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技术进步来提升自身经济实力,缩小与苏南各市之间的差距。

以2011年为例,以人均绿色GDP衡量的各市GDP增速的空间差异明显高于人均GDP。除了常州、淮安两市之外各市人均绿色GDP增速均小于人均GDP增速,大部分地级市发展的资源环境耗竭出现增长,尤其是徐州、连云港、盐城和宿迁四市,人均绿色GDP增速和人均GDP增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苏北各市在发展中存在以资源环境消耗弥补资金技术上的不足的情况,因此,出现人均绿色GDP增速低下的局面。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进一步强调可持续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4 结论

以绿色GDP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江苏省资源环境损失和资源生态效益各项进行核算,分析了2006—2011年间江苏省和各个地级市自然资源耗竭价值、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和资源生态效益,主要结论如下。

(1)研究期内,江苏省绿色GDP和传统GDP同步增加,绿色GDP占传统GDP的比重波动上升。从增速来看,绿色GDP增速与传统GDP增速变化趋势不一致,传统GDP增长越快则与绿色GDP增速之间差距越大,说明江苏省经济发展边际成本依旧较高,仍需逐步向低资源依赖的发展模式转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态环境压力。

(2)2006—2011年间,江苏省自然资源耗竭价值逐年上涨,发展的能源依赖较强。苏南苏北经济发展的资源消耗比重较大,苏中地区资源依赖度相对较低。

(3)苏南地区环境污染损失价值占传统GDP比重最高但下降最快,其技术经济优势在环境治理方面正逐渐显现;苏中地区该比重最低且逐年稳步下降,经济发展的环境压力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苏北地区该比重居中但降幅最低,发展需求和技术更新的滞后带来的环境压力正逐步加大。

(4)江苏省资源环境生态效益增长速度落后于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正面效应的提升。

[1]李敏,余雪标,唐文浩.“绿色GDP”的研究动态[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6(1):54-56.

[2]钟太洋,黄贤金,韩立,等.资环环境领域脱钩分析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8):1400-1412.

[3]孙钰.绿色GDP核算清算环境污染损失: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潘岳[J].环境保护,2006(18):4-9.

[4]黄贤金.国内外绿色城市建设及启示[J].群众,2012(7):83-84.

[5]Lan Shengfang,Odum Howard T,Liu Xinmao.Energy Flow and Emergy Analysis of the Agroecosystems of China[J].Ecologic Science,1998,17(1):32-39.

[6]Christian Lei Pert.National Income and Economic Growth:The Conceptual Side of Defensive Expenditures[J].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1989,26(3):43-56.

[7]CostanzaR,d’Arge R,Groot R,et al.The Value of the Worl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Natural Capital[J].Nature,1997,387(15):253-260.

[8]Uno K,Bartelmus,Peter.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M].Norwell: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5:23-46.

[9]Bank China and Mongolia Department of World.China’s

Environment in the New Century:Clear water,Blue Skies[R].Washington D C:World Bank,1997.

[10]陈会晓,卜华.江苏省绿色GDP核算体系研究及应用[J].价值工程,2007(12):29-32.

[11]王铮,刘扬,周清波.上海的GDP一般增长核算与绿色GDP 核算[J].地理研究,2006,25(2):185-192.

[12]李杰,康银劳,路遥.以成都市为例的绿色GDP核算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2007(7):13-16.

[13]刘德智,左桂鄂,秦华.河北省绿色GDP核算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5):620-623.

[14]赵荣钦,黄贤金,高珊,等.江苏省碳排放清单测算及减排潜力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32(2):109-115.

[15]欧向军.江苏省区域发展差异综合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5):18-23.

[16]吴永生,高珊,杨晨.江苏省城乡统筹空间格局动态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4):36-40.

[17]黄贤金.资源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8]徐慧,黄贤金,赵荣钦.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系统能值分析及高效持续利用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1,26(2):247-257.

[19]王婉晶,赵荣钦,揣小伟,等.绿色南京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2):62-66.

[20]许秀真,颜双波.福建省绿色GDP核算研究及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9):11806-11808.

[21]雷敏,张兴榆,曹明明.资源型城市绿色GDP核算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046-2055.

[22]张文娟,张峰,严昭,等.兰州市绿地生态价值的初步分析[J].草业科学,2006,23(11):98-102.

[23]陈忠暖,刘燕婷,王滔滔,等.广州城市公园绿地投入与环境效益产出的分析——基于数据包络(DEA)方法的评价[J].地理研究,2011,30(5):893-901.

[24]吴耀兴,康文星,郭清和,等.广州市城市森林对大气污染物吸收净化的功能价值[J].林业科学,2009,45(5):42-47.

猜你喜欢

江苏省核算价值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江苏省交通图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