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力衰竭患者200例证素分析研究

2014-09-19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年24期
关键词:病性证素病位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心力衰竭患者200例证素分析研究

张倩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的证素及证型分布。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心力衰竭患者200例,统计病性证素、病位证素出现的频数、频率,将病性与病位相结合,统计分析常见证型。结果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心,可涉及脾、肺、肾;常见病性证素依次为血瘀、痰浊、气虚、阴虚、阳虚;证型主要为:痰瘀互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心肺气虚证、痰饮阻肺证、脾肾阳虚证。结论当前心力衰竭的临床分型缺乏统一标准,证素辨证能够规范临床证型,以指导治疗。

心力衰竭;证素;证型分布

心力衰竭是指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出现肺循环和体循环瘀血症状,是心血管疾病的最终阶段,为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古代文献并无心力衰竭相关的记载,根据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心悸”、“胸痹”、“咳喘”、“水肿”等范畴。本病在辨证分型上尚缺乏规范化标准,各医家大多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辨证,使其易受医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故进行中医证候的规范化,建立统一的证候诊断标准,已成为本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探讨其证素及常见证型,为进一步规范心力衰竭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依据。

1 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间就诊于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病房的心力衰竭患者200例,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43~82岁,平均(63±0.78)岁。病程20天至25年,平均(5.23±0.12)年。

1.2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1]进行诊断。

1.3 证素诊断标准 根据朱文峰《证素辨证学》[2]制定心力衰竭证素诊断标准如下:瘀:①心胸部刺痛,为固定部位刺痛,夜间较著;②唇色暗紫;③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痰浊:①胸闷痛;②体胖多痰;③身体困重;④面色暗;⑤舌淡紫,苔腻或滑,脉滑。阳虚:①胸痛绵绵,喜温喜按;②形寒肢冷;③腰酸膝软;④面色苍白;⑤泛吐清涎;⑥舌质淡胖,或有齿痕,苔薄白润,脉沉细。阴虚:①胸部隐痛;②五心烦热,午后低热,盗汗、口燥咽干;③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气虚:①心悸气短;②神疲头晕;③舌淡,脉弱。根据心力衰竭的临床表现,得出病性证素,通过与病位证素的结合,分析总结常见中医证型分布。

1.3 统计频数、频率 将临床症状进行分类,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录入excel表格,统计其出现的频数、频率。

2 结果

2.1 病性证素分布 根据病性证素分析可得出心力衰竭的病性证素包括虚实两端;实证主要有血瘀、痰浊,虚证主要为气虚、阴虚、阳虚。具体见表1。

表1 200例心力衰竭患者病性证素分布

2.2 病位证素分布 心力衰竭的病位证素在心,可涉及脾、肺、肾。具体见表2。

表2 200例心力衰竭患者病位证素分布

2.3 证型分布 心力衰竭的证型主要为痰瘀互阻证、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具体见表3。

表3 200例心力衰竭患者证型分布

3 讨论

3.1 宏观病性证素 心力衰竭病性证素主要以血瘀、痰浊、气虚、阴虚、阳虚为主。《内经》云:“心者,五脏六腑之主”,“心主血脉”,表明心脏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血液运行以濡养周身。气为血之帅,心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滞则血脉瘀滞,血液不能输布周身而出现心衰。瘀血碍气阻络,影响水液的正常输布,而成为痰饮。痰为有形之邪,或停滞于经脉或留于脏腑,阻滞气机,妨碍血行,而致血瘀。《素问·平人气象论》:“左乳之下, 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认为心气虚是心衰的病理基础,心气虚无力推动血液的运行,是导致心力衰竭组织血流灌注不足与代谢需求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心为阳脏,以“阳气”为用,心阳具有推动作用,心阳不足,心脏搏动迟缓而无力,可致血液运行失常,瘀阻心脉;阳虚气化不利,运水无力,可造成水饮内停[3]。阴阳互根互用,故阴血亏虚,血不养心,心阳(气)失用,而致心衰。现代亦有研究提出阴虚证的微观内在本质是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4]。

3.2 宏观病位证素 心力衰竭的病位主要在心,亦可波及肺、肾、脾、肝。⑴心主血,肺主气,血液的运行,除需要依赖心气的推动外,亦依赖肺气的辅助,二者相互协调,保证血液的正常运行。若肺气虚,无以“贯心脉行气血”,易致心血瘀阻,而发为心衰。⑵心肾相交,肾藏精,若病久精亏不能生血以上奉于心,肾阳虚衰,水液代谢功能异常,水饮内停,上凌于心,而致心衰。⑶心脾乃为母子关系,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脾虚生化无源,不能上输于心,化赤为血,心失所养,而致心衰;脾为生痰之器,痰浊内停而致气血瘀滞,可致心衰。⑷肝主疏泄,唐容川《血证论·脏腑病机论》云:“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津液运行障碍,血行不畅,形成痰饮、瘀血,日久可致心衰。

[1]黄峻.2007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解读[J].当代心脏病学最新进展,2008:497-503.

[2]朱文峰.证素辨证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19.

[3]付月箫.从五脏相关理论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思路[J].光明中医,2009,24(10):1843-1844.

[4]赵淳,叶勇,吴英,等. 慢性心力衰竭现代治疗进展及中医诊治思路探讨[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 2):158-159.

R256.22

A

1007-8517(2014)24-0023-02

2014.09.26)

猜你喜欢

病性证素病位
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医证素及证型分布特征研究
糖尿病前期中医证型及证素特点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和中医证素分析
脾系藏象病位与病性特征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风痰瘀虚”的高血压脑小血管病病性证素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特征研究
八珍汤加味序贯中药包热熨治疗气血两虚型子宫腺肌病性痛经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肾病中医证素特征与临床理化指标相关性研究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