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孟非:台前当名嘴,幕后做"面霸"
2014-09-19临风
临风
从新闻栏目到《非诚勿扰》,孟非从一个小有名气的地方台主持人,一步步成为了国内极具知名度的娱乐主持人。2014年7月,关于孟非有两大新闻被媒体争相报道,一则是他在伦敦的《非诚勿扰》见面会圆满成功!二则,却是大家万万没有料到的——孟非要进军餐饮业!
他在微博上大晒自己做大厨的照片。正当媒体纷纷猜测孟非会投资什么样的大饭店时,他却自个儿宣布:“我的梦想就是在南京小胡同里开一家重庆小面馆。”一时间,引起网友们热议:孟爷爷是要当面霸的节奏吗?他为何会“不务正业”跨界去卖一碗“重庆小面”呢?
温情一碗面
孟非的童年是在重庆度过的,当时他的父母都是西安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由于工作忙,只能带着大儿子在身边照顾,小儿子孟非则由外婆一手带大。重庆女人很少有不会做菜的,孟非的外婆就有一手好厨艺。那个时代,人们的物质条件非常匮乏,不过任何廉价的食材经外婆的巧手一调制,就变成了美味的佳肴。尤其是外婆做的重庆小面,麻辣当先,面条劲道,汤鲜而厚味,直到现在一想起来,孟非还会口水直流。因为外婆做的一碗小面,开启了孟非追逐美食的人生兴趣。
12岁的时候,孟非和家人团聚,一家人决定搬到南京定居,孟非转到南京一所中学就读。孟非作文写得好,每次老师都把他的作文当做范文来朗读。如此一来,总有同学找他借作文本,尤其是女孩子。有个叫做吴敏的漂亮女生借阅的次数最多。每次借孟非作文本的时候,吴敏都拿果丹皮、山楂糕、桃酥等零食向孟非“行贿”。当时孟非很少能得到零用钱去买零食,所以嘴馋的他总是希望吴敏多借几次他的作文本。天长日久,一种别样情愫暗暗滋生。
然而世事难料,那年高考孟非落榜了,吴敏却顺利考上了南京本地的一所大学。孟非顿觉世间一切都成了灰色,他把自己关在家里,没有参加毕业聚会。吴敏找到孟非,孟非痛苦地告诉她:“我落榜了!”悲伤、委屈、愤懑一时间全部涌上心头:“我没考上大学,以后没前途了。”
几分钟后,一块手帕递到了面前,孟非抬头一看,吴敏正关切地注视着他。“你喜欢吃好吃的,那你就当厨子吧,我给你打下手。”吴敏的话一下把孟非给逗乐了,他站起来,拉起了吴敏的手。他们就这样开始了初恋,并且眼里再容不下别人。
为了生存,落榜后的孟非不得不去做搬运工、送水工、保安员,同时还在江苏广播电视报印刷厂做印刷工。那段时间,孟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他从未放弃过自己,他开始自学书本,被工友们形容为“勤奋得不要命的小伙子”。
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孟非实在太累了,他一不留神,取报纸的时候手竟被机器卷压进去了!因为抢救及时,他的手总算保住了,吴敏得到消息之后急忙跑过来,心疼得抱着孟非痛哭。在三个月的养伤期间,吴敏每天变着方儿地给孟非做好吃的,除了大骨汤、老鸭汤等汤汤水水,为了能让孟非胃口好一点,吴敏还特意学做孟非最爱吃的重庆小面。
当女友兴冲冲地把一碗滋味很不地道的小面端给孟非的时候,孟非却吃得眼泪哗哗的。等到孟非伤快好的时候,吴敏突然说:“我们结婚吧。”1993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孟非娶到了肯为自己做重庆小面的姑娘,她给了孟非一个温馨的家,成了孟非最坚实的后盾。
海阔吃四方
1994年2月,孟非在报纸上看到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在招临时工,孟非应聘了。靠着勤奋好学,孟非逐渐熟练掌握了拍摄、剪辑、采访等技巧,并拥有了好人缘。此后,孟非的事业渐渐走上正轨,慢慢从幕后走向台前,开始在一些新闻节目里露脸。
跑新闻是非常辛苦的,经常风餐露宿。但孟非苦中作乐,不改自己的吃货本色,趁着采访的空隙,尝遍了各地的街头小吃,有时还不忘向台里的同事推荐一下:哪家的蟹黄汤包汁多肉满,哪家的桂花鸭鲜香不腻,孟非总是了如指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孟非有了江苏台“首席吃货”的美誉,台里同事聚餐的时候,总是问孟非哪家馆子比较靠谱,哪里能吃到正宗的小吃,孟非每次的推荐,都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孟非的吃货本色也在他主持的节目中“暴露”得淋漓尽致,他多次表达了对美食的极高兴趣,孟非的粉丝们给他打上了“光头”、“月老”、“吃货”这三个标签。
在《非诚勿扰》节目里,只要嘉宾带来美食,不管生的熟的,孟非都要立刻开启“吃货模式”。孟非还经常向参加《非诚勿扰》的嘉宾介绍“美食”,有一次他竟当着一位法国小伙的面,连吞了六个南京特产“活珠子”,把热爱中国美食的法国友人惊得目瞪口呆。有好事的粉丝还专门撰写了一部《孟爷爷非诚美食榜》上面记录了孟非在节目里吃过的美食,比如:藕圆、西施猪蹄、煎饼果子、焦糖马卡龙、手工饼干、活珠子等等。每次孟非在电视上吃过的美食,都会引起粉丝的一阵跟风。
以食会友,也是孟非人际交往的一大特色。孟非和黄菡是一对相识15年的老朋友了,提到两人为何能保持这么多年的友谊,黄菡笑着就说了一个字:吃。每次电视台召开漫长的台本会时,黄菡总喜欢用吃零食打发时间,这时候孟非就成了她忠实的“吃友”。
台里来了嘉宾,孟非也最爱做东请吃饭,每次带那些大明星们去吃,并不是五星级饭店,而是最地道的路边摊。他曾带童话大王郑渊洁去吃南京的大排档,郑渊洁回去之后连连在微博上夸赞南京的糖芋苗、烤鸭包美味正宗。柳岩来南京录节目,孟非知道她喜欢吃小龙虾,就向她推荐一种“清水小龙虾”,爱吃麻辣的柳岩吃过后不得不承认,“清水小龙虾”比起麻辣龙虾更有一番鲜香的滋味。
孟非圈子里的朋友都尊称他为“食神”,但郭德纲却对孟非的好吃“颇有微词”,上节目的时候揭发孟非曾经把他的餐厅给“吃垮了”!原来郭德纲曾经在北京开过一个餐馆,一次孟非正好去北京录节目,郭德纲尽地主之谊请孟非去自家餐馆吃饭,孟非当天正好饥肠辘辘,来到老郭店里也没把自己当外人,胡吃海喝起来。用郭德纲的话叫做:“我真担心他把我的厨师长当刺身给吃了。”
请完孟非这顿饭之后,由于郭德纲忙于事业疏于管理餐馆,就干脆把店给关了,孟非就这么着成了他最后一个顾客。
最爱家乡味
随着孟非的走红,在外吃饭成了他生活的常态,虽说他长着一个“四方胃”,中外南北的饭食他都不挑剔,但孟非最留恋的还是家的味道。
有一次孟非主持《南京零距离》的时候,有一个和观众热线互动环节。导播接到电话时,听到话筒里传来一个稚嫩的童声:“我找我爸爸!”导播愣了:“你爸爸是谁啊?”“我爸爸是孟非。”节目结束后,导播问起孟非女儿的事情,孟非愧疚地说:“从女儿记事起,我就很少在家陪她吃过饭。”
“回家吃饭”风波之后,不管孟非工作再忙,总是想方设法地尽量多回家,去附近菜场买菜回来,烧一大桌子菜给老婆和女儿吃。孟非自封“菜场达人”,有一次参与一档美食节目的时候,和普通的丈夫、父亲一样,他大谈买菜心得,“我买菜的时候,都跟在比较有经验的人后面,比如这个东西8块钱,她还价到6块5,我就跟着说,给我也来一斤。”这投机取巧的小窍门,听得大家哈哈大笑,现场观众纷纷赞叹道:“这一招还真的挺适合抹不开脸面讲价的大男人。”
说到如何挑选,孟非也是经验十足:“买西红柿的时候,要挑红的,颜色好的,这样的西红柿会比较甜。”此外,孟非还谈起他买鸡的过程,“卖鸡的摊位排队的人总是很多,现场放血、去毛过程又复杂,我是个急性子等不了,每次都直接告诉卖鸡的小姑娘‘老规矩来一只,然后就去逛,回来再取。”这番话听上去,孟非完全是菜场熟客。
除了南京这个家,孟非对重庆老家更是无比眷恋。这么多年,重庆最让孟非魂牵梦萦的不是川菜,也不是火锅,还是那一碗路边摊上的小面。每次回老家,孟非下了飞机总会直奔重庆的面摊,坐在面馆外面的板凳上,来上一碗麻辣鲜香的重庆豌杂面。吃完后还不忘在微博上汇报:“一大早我让司机带我去重庆街边吃了久违的小面,好吃得无以言表,太巴适了。同行的人吃了都说好,向全国的朋友们强烈推荐!”每次孟非有机会回重庆参加活动,主办方问他有没有什么其他要求,他的回答全都是:“有,小面!”
2013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十大面条”的榜单,让孟非愤愤不平的是,重庆小面竟然没有上榜。孟非在微博上说:“居然没有重庆小面?我和我的重庆小伙伴都惊呆了!”
孟非也曾在自家做重庆小面,但总是以失败告终,他说:“一碗重庆小面,用十三四样作料调配而成,少了哪一样重庆人都能吃得出来,而即便把这十几样作料全部给我,我也调不出那个味道。”后来孟非发现:重庆小面好吃的关键是所有的调味料必须当天现磨,还要注重各种调料的比例搭配,一碗简单的小面竟然包含这么多“诚意”。
为了能在南京吃上正宗的重庆小面,孟非干脆决定自己开一家重庆小面馆,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如今,我有一个梦想,在我家附近小胡同里开一家正宗的重庆小面馆,能摆七八张桌子的那种,只卖小面,夏天增加一个凉面。”孟非还在微博上发起网友投票,给他的小面馆取名,得票率最高的名字是“孟爷爷的小面馆”。
据可靠消息,孟非的小面馆即将在2014年9月份开业,喜欢他的粉丝们都万分期待一尝孟爷爷的手艺。也许有一天,当你在南京的小胡同里散步,忽然闻到一家香气四溢的重庆小面馆,那便是孟非的小店了。
正所谓“上了台做名嘴,下了班做面霸”,孟非经常有一句口头禅:生活从下班开始。粉丝对他的评价则是:“孟爷爷除了有一个高调的节目平台,生活中却低到尘埃里。”他与初恋携手至今,他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小女儿,他爱吃一切美食。孟非的凡人做派打动人心,即使是成为知名主持人之后,孟非也极少去高档餐厅,最爱的还是路边摊小吃,几块钱的小面,十几块钱的麻辣烫百吃不厌。也许就是这种“接地气”的风格,才是大家喜爱他的理由!
编辑/张小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