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残疾人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2014-09-18张倩王华丽

经济师 2014年7期
关键词:南疆残疾残疾人

●张倩 王华丽

南疆残疾人就业状况调查分析

●张倩 王华丽

通过调查文章了解到就业愿望、身体因素、教育程度、技能培训以及获得就业的渠道等是影响南疆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为促进南疆残疾人就业,应采取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增加残疾人就业机会、保障残疾人获得平等待遇等措施。

残疾人就业 影响因素 对策 南疆

残疾人劳动就业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事社会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并取得报酬或收入。它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具有深远的意义。对于残疾人而言,残疾人就业促使残疾人全面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一方面为残疾人解决经济后顾之忧,摆脱残疾人从属于国家、社会以及家庭亲戚朋友的地位,另一方面帮助残疾人实现自身权利和价值。对于国家和社会而言,一方面可以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对于保持社会的稳定、促进国家的经济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南疆残疾人调查基本情况

南疆五地区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阿克苏地区、巴州地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以及克州地区。目前有残疾人约20万人左右,其中少数民族比重达80%以上。2013年7月至9月,新疆农业大学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联对这五个地区残疾人城镇以及农村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入户以及集中调查。主要是采用资料收集、问卷调查以及个体访谈的方式。通过对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找出南疆残疾人所存在的就业问题以及分析其原因。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的政策对进一步完善南疆残疾人的就业保障体系提出对策及建议。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278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其中阿克苏地区90份、巴州地区79份、和田地区38份、喀什地区42份、克州地区25份,无效问卷4份。样本问卷基本情况具体如下:

(一)调查样本性别、年龄以及民族情况

在274份有效问卷中,男性残疾人152人,占有效问卷调查总数的55.5%,女性残疾人122人,占44.5%。

16岁以下的残疾人18人,占6.6%,55岁以上的残疾人37人,占13.5%,16-25岁之间的残疾人66人,占24.1%,26-40岁之间的残疾人89人,占32.4%,41-55岁之间的残疾人61人,占22.3%。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被访者的年龄多数分布在就业年龄即16—55岁之间,占调查对象为79.9%。

汉族残疾人为48人,少数民族残疾人为226人,其中,维吾尔族残疾人192人,蒙古族残疾人24人,其他民族为8人。可以看出,南疆少数民族残疾人所占比重高,这和该地区是多民族聚集地事实相符。

(二)调查样本户口情况及目前生活状况

在274份有效问卷中,持农村户口人员为181人,占66.1%。其中本地农村户口人数为166人,外地农村户口人数为15人。农村户口中拥有土地人员为151人,占被调查农村残疾人人数的83.4%。非农业户口人数为93人,占33.9%,其中本地非农业户口为84人,外地非农业户口为9人。在南疆,本地残疾人所占比重还是比较高,且农村残疾人的比例高于城镇。

根据调查结果,呆在家的残疾人员为118人,占43.1%;上学及工作人员为122人,占44.2%;其他人员34人,占12.4%。

(三)残疾类别及残疾等级情况

被调查对象中,肢体残疾人数最多,为105人,占调查对象的38.3%;其次是视力残疾人员为57人,占20.8%;听力残疾人员为42人,多重残疾人员31人,言语残疾人员为19人,智力残疾为13人,精神残疾7人。

通过对被调查对象残疾等级的统计,一级为54人,二级为74人,三级为81人,四级为65人。

二、影响南疆残疾人就业因素分析

根据新疆自治区残联提供的资料,截至2012年年底,南疆五个地州共有残疾人近20万人,其中未就业残疾人达到3.5万人,失业率18%,这说明南疆残疾人就业率不是很高。本文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进一步分析影响南疆残疾人就业的因素。

(一)就业愿望因素

在南疆未就业的185个残疾人样本中,有就业意愿的为20个,占10.8%。可见,南疆残疾人择业意愿比较低。就业意愿是残疾人的个体主观就业愿望,如果残疾人本身没有就业意愿,就业率将会十分低。我们认为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找工作屡次碰壁使得不少残疾人丧失找工作的信心。另一方面是由于身体的缺陷造成部分残疾人自闭的思想,不愿意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个原因是部分残疾人“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从调查所得到的数据来看,185个未就业残疾人中,未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为37人,并且未享受低保的残疾人的就业意愿高于享受低保的残疾人的就业意愿。而且为数不少的残疾人渴望政府提高低保金,并指望依靠低保金来保障自己的生活。

(二)身体状况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没有就业的残疾人员为45人,占总调查对象的16.4%;有劳动能力和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约占总人数的4/5。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得知有一半左右的残疾人认为是由于自身身体的原因影响了就业。笔者推测有以下原因:一部分是用人单位的原因,也就是用人单位没有给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平等的就业机会,以“残疾人不能胜任此工作”为理由,把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拒之门外。在调查中我们得知,一部分用人单位宁可缴纳残疾人保障金,也不愿意安置残疾人就业。另外一个原因是目前社会上适合残疾人工作的领域还是比较狭窄,可以供残疾人选择的就业范围小,因此,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很难或者找不到工作。再者就是残疾人未找到适合自己身体的工作。例如,听力残疾人去应聘需要和别人多交流的工作,肢体残疾人应聘需要肢体灵活处理东西的工作等。这样所造成的结果就是由于身体残疾找不到工作了。

(三)教育程度因素

根据调查我们得知,从未上过学的残疾人为50人,占调查样本的18.6%;小学文化程度的为81人,占29.6%;初中文化为104人,占38%;高中文化程度为16人,占5.8%;中专为13人,占4.7%;大学专科及大学本科及以上分别占3%和1%。由此可以看出,南疆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从未上过学就业的残疾人数为5人,占9.8%;小学文化程度就业的残疾人数为20人,占被调查小学文化水平残疾人总数24.6%;初中文化水平就业的残疾人数为31人,占被调查初中文化水平残疾人总数的29.8%;高中文化水平就业的残疾人数为7人,占被调查高中文化水平残疾人总数43.8%;中专水平就业的残疾人数为7人,占被调查中专文化水平残疾人总数53.8%;大专水平就业的残疾人数为5人,占被调查大专文化水平残疾人总数62.5%;大学本科及以上水平就业的残疾人数为3人,占被调查大学本科及以上文化水平残疾人总数的100%。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教育程度与就业呈正向比例。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亦发现一个问题,即受教育文化程度高的残疾人也有未找到工作的,出现了“高才低就”甚至是“高才无就”的现象。那么,对于“无才”残疾人的就业困境就更可想而知。

(四)技能培训因素

根据调查结果得知,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残疾人为90人,仅占被调查对象的32.8%;未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残疾人为184,占67.2%。可见,要进一步加大对南疆残疾人培训工作的力度。

此外,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残疾人就业人数为27人,就业率为30%;未进行技能培训残疾人的就业人数为63人,就业率为20.7%。可见,技能培训对于残疾人就业是有着促进作用的。通过调查我们得知,不少残疾人表示培训对自己找工作以及生活都有所帮助。但是,技能培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缺乏长期的技能培训,培训项目较少,培训缺乏针对性等。

(五)获得工作途径的因素

根据调查可知,南疆被调查对象中就业残疾人获得工作的渠道最多的是通过残联就业服务机构,再者就是熟人介绍,而通过媒体网络就业信息、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及招聘会获得工作的人群较少。由此可以看出地方残联在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的努力,但同时也可以看出残疾人获得就业的途径还是比较单一的。获得的就业信息量越多,就业机会越多,残疾人才可能就业。就业途径的多渠道对于残疾人就业有促进作用。因此,为残疾人开辟多条获得就业的渠道势在必行。

三、促进南疆残疾人就业保障的对策建议

保障残疾人享受更好的就业机会,单靠残疾人个人无法实现,要发挥政府、社会、用人单位以及残疾人这几方面的力量共同作用来实现。

(一)恢复残疾人身体,提升残疾人能力

1.加强残疾人疾病预防和康复工作。身体因素是影响残疾人就业的主要因素,政府在加强残疾人疾病预防和康复工作中应起到主要作用。

在残疾人疾病预防方面,南疆各地州政府应针对危害面广、可预防的致残因素,实施一批重点预防工程。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做好新婚夫妇、孕产期妇女的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婚前卫生指导、孕前优生咨询,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再者,对于有害环境地区居民、交通和矿山等高危行业职工,做好宣传工作,加强安全意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伤预防、交通安全等工作,控制、减少环境因素和事故致残;另外,强化计划免疫和基本医疗卫生保健,大量减少传染病致残,要倡导公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慢性疾病致残的发生率。

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一方面,南疆各地州政府要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并积极开展基层康复服务工作,城市以社区为单位,农村以村为单位,推进康复服务进基层进家庭,满足残疾人多元化康复需求。另一方面,南疆各地州政府应加强康复专业队伍建设,并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康复志愿者服务,建立起专业队伍与志愿者队伍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2.完善残疾人教育体系,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得知,残疾人的教育程度与残疾人的就业率呈正相关关系,而南疆残疾人的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加大残疾人的教育投入力度势在必行。结合南疆残疾人教育的特点,笔者认为应根据不同特点的残疾人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具体执行过程中,首先要加大对青壮年残疾人的扫盲力度,因为这个群体的接受能力强,并且扫盲对这一群体的生活及就业意义重大;其次,对于适龄残疾儿童和少年使其普遍接受义务教育,同时应加快发展青少年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可以通过对残疾人的高等教育政策倾斜的方式。例如:通过降分减免学费以及根据各院校专业特点使其按比例接收、吸纳残疾人;最后,加大对贫困残疾人学生的资助力度。政府应该对持证残疾人学生、城乡家庭困难的大、中、小学残疾人学生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进行摸底调查,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学生进行资助。

3.了解市场动态、摸清残疾人培训意向,开展培训工作。通过上文分析得知,残疾人培训与就业呈正相关关系。但是南疆残疾人培训工作比较欠缺。未接受过技能培训的残疾人占调查对象的67.2%。所以,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应作为促进南疆残疾人就业的工作重心。南疆各地州要改变以往培训零星化、无计划性、不甄别培训对象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做法,应对市场对残疾人的就业需求状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对有就业能力的残疾人进行统计调查,了解清楚已就业和未就业残疾人的培训意向。对于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开展不同的培训内容。例如,对于身体条件不太好、文化素质不高、岗位不需要专业证书的,采取短期技术培训;对于身体条件好、年龄较轻、有一定文化素质、岗位要求有专业证书的,进行中长期培训;对于农村残疾人,依托农村培训实体,开展实用技术培训;针对盲人和低视力残疾人,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法或举行保健按摩等项目培训。

(二)采取多种方式,增加残疾人就业机会

1.树立科学的残疾人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社会中在对残疾人的认识上还存在诸多误区,例如认为残疾人低正常人一等,对于残疾人的帮助是给予残疾人的恩赐和施舍。就这导致一些残疾人“高才低就”或者“高才无就”,有合适的岗位但是应聘遭到拒绝的情况。为残疾人提供就业保障,能够使残疾人享有公平的社会保障权益,是残疾人平等生活、参与社会的权利,更是关注民生、促进和谐的必然要求。所以,南疆各级政府和残联组织,必须树立以“平等、参与、共享”为核心的科学的残疾人观,营造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的社会风尚。具体可以通过树立残疾人自强不息典型,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案例,让社会对残疾人有正确的认识,同时使典型模范对其他残疾人起带头作用。另外,针对部分残疾人持有“等、靠、要”的思想,南疆各地州政府要以教育和帮助为主,帮助残疾人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针对一些残疾人由于身体原因,导致自我封闭,不愿意走向和融入社会,政府和社会要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封闭的心理阴影,建立残疾人自尊、自强、自立的意识。

2.增加残疾人获得工作的途径,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系统。通过上文分析得知,南疆残疾人获得工作的渠道主要是通过残联就业服务机构,再者就是熟人介绍,残疾人获得工作的渠道还是比较单一的。针对这种情况,南疆各地州应加快残疾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通过残疾人的就业登记工作以及对单位用人的需求汇总,通过网络媒介、开展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等方式为残疾人提供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

3.拓展残疾人就业的新渠道。南疆各地州政府在贯彻落实好按比例就业、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以及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当地的情况,不断拓展残疾人就业新的渠道。就目前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就是残疾人就业很好的无障碍平台之一。所以,南疆各地州政府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就业的手段促进残疾人就业。互联网可以使残疾人像正常人一样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或者享受服务。而信息的共享为残疾人提供平等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保障,同时也为其实现就业提供了技术保障。残疾人可以通过使用电脑、上网等方式,在网络时代实现就业。

4.加大农村残疾人就业开发。南疆农村的残疾人的数量远高于城镇,且农村的经济一般比城市落后,农村残疾人的教育程度、自身素质和技能相对比较低。所以,在针对南疆残疾人的就业扶持方面,各地州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的就业扶持力度。一方面,在资金使用上可以对农村地区适当倾斜。通过加强农村扶贫就业基地建设,扶持农村残疾人开展种养业、家庭服务业等增收项目,拓展农村残疾人的就业途径。另一方面,政府应创造条件使农村残疾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进行转移。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农村残疾人的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残疾人就业城乡协调发展。

(三)保证残疾人获得公平的待遇

残疾人的收入一般比正常人低,除了所处的行业和职位的差异的原因外,还有一方面仅仅是因为他们残疾。社会上多数人认为残疾人完成工作的质量不如正常人,这种情况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但是,如果从残疾人力所能及的工作来看,残疾人的工作质量不一定低于正常人,甚至还优于正常人。一方面是因为工作来之不易使得他们会珍惜并努力对待工作,另一方面,某些的缺陷反而使得残疾人比正常人工作更有优势,例如以盲人按摩为例,盲人比正常人的手敏感度更强,能够更好地找到穴位和掌握更好的力度。因此,给予残疾人与其付出不呈正比的工资待遇是不公平。南疆各部门在帮助残疾人获得工作岗位的同时,要为残疾人争取与他们自身付出呈正比以及用人单位也可以接纳的待遇水平。同时,要加强对残疾人用人单位的劳动保障监察,残联、工会、人力社保等部门和单位要密切配合,禁止出现对残疾人的就业歧视现象以及非法雇佣残疾人的情况发生。

[本文来源于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残疾人联合会合作研究的《残疾人就业保障现状与问题研究》课题,课题号:13XMZ059]

[1]刘传林,许才明.江西省残疾人就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企业经济,2009(10)

[2]刘同昌.青岛市城区残疾人就业状况调查[J].人口学刊,2006(1)

[3]赖德胜等.我国残疾人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1)

[4]徐琳.陕西省残疾人就业保障问题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1996(2)

[5]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

(责编:贾伟)

F240

A

1004-4914(2014)07-015-04

张倩,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王华丽,新疆农业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猜你喜欢

南疆残疾残疾人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筑梦南疆
我骄傲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新疆南疆一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
多方联手为残疾青年办实事
一个倾情帮教的残疾老人
四位老人与一个残疾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