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正史五行志关于鲸鱼及其搁浅原因的记载的研究

2014-09-18盖清霞杨秀英

求知导刊 2014年8期
关键词:盐官正史后汉书

盖清霞?杨秀英

摘 要:正史五行志中有许多关于鲸鱼地理分布和出没情况的记载。本文以此为线索,查找了正史、地方志等历史文献,结合现代鲸类的划分标准,对五行志中鲸鱼的记载进行了一番梳理,并总结了正史记载鲸鱼搁浅的原因,以便对现代鲸鱼资源的保护起到一定的历史借鉴作用。

关键词:五行志;鲸鱼;地理分布;搁浅原因

一、正史五行志中关于鲸鱼的记载

正史五行志都是记载天灾祥异的专志,五行志中把鱼类的某些不常见现象都归入“鱼孽”中。由于鲸鱼在近海极少见,且体形巨大,因此亦被归入“鱼孽”类,与当时的各种凶象联系在一起。

《汉书·五行志》:“成帝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鱼,长六丈,高一丈,四枚。哀帝建平三年,东莱平度出大鱼,长八丈,高丈一尺,七枚,皆死。京房《易传》曰:‘海数见巨鱼,邪人进,贤人疏。”[1]

《后汉书·五行志》:“灵帝熹平二年,东莱海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馀。明年,中山王畅、任城王博并薨。”[2]

《南齐书·五行志》:“永明九年,

盐官县石浦有海鱼乘潮来,水退不得去,长三十馀丈,黑色无鳞,未死,有声如牛。土人呼为海燕,取其肉食之。”“永元元年四月,有大鱼十二头入会稽上虞江,大者近二十馀丈,小者十馀丈,一入山阴称浦,一入永兴江,皆暍岸侧,百姓取食之。”[3]

《新唐书·五行志》:“开成二年三月壬申,有大鱼长六丈,自海入淮,至濠州招义,民杀之,近鱼孽也。”[4]

《宋史·五行志》:“至道元年十二月,广州大鱼击海水而出,鱼死,长六丈三尺,高丈馀。”“绍兴十八年,漳浦县崇照盐场海岸连有巨鱼,高数丈。割其肉数百车,剜目乃觉,转鬣而傍舰皆覆。又渔人获鱼,长二丈馀,重数千斤,剖之,腹藏人骼,肤发如生。二十四年四月,海盐县海洋有巨鳅,群虾从之,声若讴歌。抵岸偃沙上,犹扬鬣拨刺,其高齐县门。”“淳熙十三年二月庚申,钱塘龙山江岸有大鱼如象,随潮汐复逝。”“嘉定十七年,海坏畿县盐官地数十里。先是,有巨鱼横海岸,民脔食之,海患共六年而平。”[5]

根据正史五行志中鲸鱼出没的记载,可知其分布海域范围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海域。而鲸鱼搁浅的地区大多是海湾地区,如北海、平度县、黄县处于莱州湾,会稽郡、盐官县、钱塘县处于杭州湾。海湾地区属于近海,而当时百姓捕获的鲸鱼大多是海湾沿岸搁浅的鲸鱼。

二、鲸鱼搁浅的原因分析

鲸鱼搁浅是早已引人关注的现象。元代诗人朱晞颜写过很多有关鲸鱼的诗,其中《枯鱼过河泣》一首生动地描写了海中鲸鱼搁浅在河口泥涂上的情景,最后通过龙伯下雨决水道,鲸鱼才导洪水之利重返海中。诗云:“北溟有鲲,喷薄昆仑,气吞积石摧禹门。过河河水枯,踪迹困泥涂。垂涎向海若,能济涓滴无。中流有鲂鲤,不贷斗升水。巨口走噞喁,逆游莫若鲔。鲲兮鲲兮,尔泣何由龙伯知。决雨津,倒天池。洚水橫行,随鲲所之。扬鳍为谢鲂与鲤,还有桃花春涨时。”[6]

鲸鱼搁浅的数量一般是一枚、两枚,但也有两次鲸鱼搁浅的数量较多,一次在永元元年(499年),有大鱼十二头入会稽上虞江。另一次是在绍兴十八年(1148年),漳浦县崇照盐场海岸接连有巨鱼。造成鲸鱼搁浅的原因有很多,查阅史料并结合正史五行志的相关记载,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原因:

(1)地震引起海水外溢。 《后汉书·五行志》:“灵帝熹平二年,东莱海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馀。”[7]

《后汉书·天文志》:“熹平二年六月,地震。”[8]

《后汉书·孝灵帝纪》:“熹平……,二年……,六月,北海地震。东莱,北海海水溢。《续汉志》曰:‘时出大鱼二枚,各长八九丈,高二丈馀。”[9]

根据《后汉书》的地震史料,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熹平二年六月,东莱地区的北海发生地震,海水外溢,导致两头大鲸鱼搁浅岸边。《清史稿·灾异志》:

“乾隆五年,黄县海出大鱼六丈,其骨专车四。”[10]《光绪增修登州府志》却有更明确的描述:“五年十二月初一日,黄县地震,二十四日又震,海出大鱼长六丈,其骨专车”。[11]这表明黄县的鲸鱼搁浅也是因为地震的缘故。

(2)风暴潮引起的海溢。《宋史·五行志》:“嘉定十七年,海坏畿县盐官地数十里。先是,有巨鱼横海岸,民脔食之,海患共六年而平。”[12]“畿县”是指京都近旁的县。南宋偏安一隅,那么此处“畿县”应该是靠近杭州附近的县,处在杭州湾附近。杭州湾呈喇叭口形状,最易发生风暴潮,风暴潮发生时风高浪急,破坏了畿县盐官地数十里,还导致了鲸鱼横岸。地方志中也有风暴潮引起海溢导致鲸鱼搁浅的记载,民国二十五年《寿光县志》卷十五:“(雍正)六年(1728年)戊申海水溢,水落,巨鱼出,长六丈”。[13]

(3)涨潮而来,退潮不下。《南齐书·五行志》:“永明九年,盐官县石浦有海鱼乘潮来,水退不得去。”[14]这里记载的鲸鱼是乘着潮水而来,退潮时水位迅速下降,而鲸鱼的身躯十分庞大,来不及抽身就搁浅在岸边了。《清史稿·灾异志》:“三年三月,莱阳羊圈口潮上巨鱼,长六丈馀,声如雷,旋死。”[15]

三、地方志与正史五行志关于鲸鱼的记载是相互印证与补充的

地方志关于鲸鱼的记载与正史基本一致,而且还补充了正史的遗漏。

乾隆五年《莱州府志》:“成帝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鱼,长六丈,高一丈,凡四枚。”“哀帝建平三年,东莱出大鱼,长八丈,高一丈一尺,凡七枚。”“灵帝熹平二年东莱海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馀。”[16]

此处的记载与《汉书·五行志》、《后汉书·五行志》中的记载十分吻合。《后汉书·五行志》里记载的大鱼出自东莱,而在《光绪增修登州府志》中却明确指出大鱼出自东莱的黄县:“熹平二年黄县海出大鱼二,皆长八九丈,高二丈馀。”[17]

本文以正史五行志中关于鲸鱼的记载为线索,查找了正史、地方志等历史文献,对五行志中鲸鱼的记载进行了一番梳理,并总结了正史记载的鲸鱼搁浅的原因,以便对现代鲸鱼资源的保护起到一定的历史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汉)班 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7][8][9](宋)范 晔.后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3][4](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4](宋)欧阳修,宋 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

[5][12](元)脱 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0.

[6](清)顾嗣立.元诗选初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7.

[10][15](清)赵尔巽.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1][17](清)光绪增修登州府志.光绪七年(1881)刻本.

[13]寿光县志.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16](清)莱州府志.乾隆五年(1740)刻本.

(作者单位:盖清霞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杨秀英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盐官正史后汉书
让正史守住人民的心
国家在场:从清代滇南盐官营看国家边疆治理
克己奉公
番禺“盐官厨”释读
子文同学的一篇发掘日记与广东汉代“盐官”
也谈“番禺盐官”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正史与造作——以蒙元时代为例
王符生平简述——《后汉书·王符传》释读附拾遗二则
《后汉书》郭玉脉法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