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惜崩盘的壮语
2014-09-18朱国红
朱国红
企业的重大转折有时会比预想的更加让人疯狂,特别是对一个年近七十却带有冒险气质的企业家来说。
5月20日,万向集团董事长鲁冠球公开表示“会把万向挣到的每一分收入都用来制造电动车,会大量烧钱,直到成功,或者万向崩盘为止”。
措辞如此激昂,想必与鲁冠球“说到做到”的性格是分不开的。事实上,他的“造车梦”从未泯灭过,他说过,“我不造汽车,我儿子也要造”。
过去二十几年里,鲁冠球带领万向从一个小乡镇企业发展成国内最大民营企业之一,不仅成长为国内最大汽车零部件集团,也是一家旗下包括农业、财务投资等板块的综合性集团。
2013年1月,万向集团以2.56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最大新能源电池制造商A123公司更名为B456,进一步完善了万向集团的电池产业链条布局。同年12月,获得电动汽车整车制造资质,鲁冠球的“造车梦”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白手起家的鲁冠球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常人难以忍受的风险。对万向来说,收购A123和菲斯科是两把双刃剑。
2013年,万向集团以2.566亿美元价格收购A123电池系统公司。A123申请破产保护前背负了大量债务,重组后,万向将其债务全部清偿,并为其更名为B456系统公司。
2014年,万向击败李泽楷旗下的混合动力技术公司,以1.492亿美元现金收购申请破产保护的菲斯科,此举将提速万向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步伐,完善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的技术储备,为实现其“电池-电机-电控-电动汽车”进行产业布局。
然而,菲斯科的电动车技术前景并不乐观。与它的竞争对手特斯拉相比,后者投入非常多的精力用于电池技术和控制系统的开发,其电池技术被认为领先竞争对手5到10年。
更糟的是,由于A123电池故障以及自燃事故迫使菲斯科卡玛汽车被两次召回,而菲斯科也被扣上了技术缺陷的帽子,终于难敌特斯拉。
对鲁冠球来讲,资金不是问题,市场也不是问题,只要产品过硬,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市场肯定会买他的账,而现在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却是技术。
如何寻求领先的电动车技术突破,是鲁冠球彻底圆梦的先决条件。未来,B456公司能不能挖掘出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优势是万向成败与否的关键,菲斯科增程式电动车在技术上的突破也至关重要。
此前的A123,现在的B456已将部分储能电池业务出售给日本NEC,把业务重心锁定在运输市场上,尤其是混合动力领域,并全力以赴投入汽车电池的研发,再生制动发电的小型锂离子电池是其主要的研发方向。
据万向美国公司总裁、鲁冠球的三女婿倪频透露,万向正计划最早于今年实现菲斯科卡玛(Karma)车型在芬兰工厂的复产,并对其进行完善。菲斯科第二代车型Atlantic也同时开始研发并会迅速推向市场。
成功在此一举,但愿老鲁能够成功而不是崩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