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探索
2014-09-18田新
田新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无疑离不开建设者的管理,建立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共同完善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包括规则分体系、组织分体系、方法分体系、评价分体系、价值分体系等,这些管理体系的划分都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基础的,具有人文性、科学性、合理性、时效性、先进性等优点,体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的巨大优势。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172-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建设离不开社会管理体系的支撑和辅助,在“十二五”规划中就已明确提出要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事情提上日程,在此之后,中央各个部门高级管理层就已经十分重视这件大事,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必须加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成。由此看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建设和管理的核心事业和中心支柱。但是与此同时,在名家书籍著作出版方面,尽管有很多关于现代化社会管理的理论和实践资料提供,却很少有具体详细的针对我国国情以及发展状况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的书籍分析研究资料,这一点使得我国内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研究分析显得颇有不足,甚至搞不清楚,到底什么样的管理体系才能称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如何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涉及范围”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当代学者和建设者去着手解决。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具体从体系建设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的具体事项进行研究,更要将整个体系与社会、人民之间的种种联系挖掘清楚,将这一体系看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整体去研究,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坚持人文精神,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微观、中观的束缚,用宏观的视角去看待整个管理体系,达到对事物的具体了解和完整认识,完善世界观和方法论,完善对相关知识体系的认知和了解,最终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健康发展的光明道路[1]。对此,本文就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管理进程和发展情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进行具体探索和分析。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结构
任何事情的管理都需要建立严格明确的管理体系,按规章制度办事才能最有效地对各方面事务进行规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同样如此。体系是由多方面元素构成的,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各方面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体系的构建是绝对离不开结构的辅助的,体系和结构二者就像双胞胎一样,双生双长,促进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说缺少了结构就不成体系,结构更要在体系的包围中稳定发展。系统论中这样解释,构成体系的两大重要基本结构,一是构成体系的各方面要素,另外一个就是这些要素在体系中的关联与制约作用[2]。社会管理体系实际上属于上层建筑层面,在社会管理体系中,“社会管理”无疑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和中心意义,“社会管理”负责管理社会,而整个社会是由广大人民构成的。因此,社会管理就是对人的管理,本质上来说,社会管理体系是在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各种因素构成作用在一起的整体总和,这一点就决定了社会管理体系结构的构建,不仅要分析自然、科技方面的因素,更要对偏社会化的因素进行彻底的分析。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中的构成要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根据中国实际国情和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所建立的复杂多样的管理体系,社会管理系统这一大概念是由许多社会学专家学者所整理提出的,其中包含了系统论以及管理学的各个方面。在整个的社会管理系统中,又划分为许多子系统,其中包括决策子系统、执行子系统、监督子系统、反馈子系统以及咨询子系统等。但是有一点需要做出明确的声明,那就是社会管理体系和社会管理系统虽然说拥有的理论基础是相差不大的,但是二者在实际的实行建立过程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相比于社会管理系统,社会管理体系更加注重体系构成要素之间的多样性、相异性与层次性[3]。除此之外,社会管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是十分复杂多样的,对于不同的社会管理体系构成要素,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进行归类。例如,从不同的层面可以分为不同的系统,从层次分析角度可以分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低层社会管理体系、中层社会管理体系以及高级社会管理体系。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社会管理领域中所涉及的知识分类和具体的事务类型,在分类时,要始终坚持三大突出原则分别是:界限明确原则、优化功能原则、分类齐全原则。所为界限要明确,就是不论如何分类,都必须要划清社会管理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分界,功能优化主要是指社会管理体系要具备优化的功能,达到逻辑分明、功能明确的目的[4]。分类齐全原则,由字面意思可知,要保证领域中所有构成因素都能收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中。
根据上述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可以分成以三大作用为主的几大要素。首先是社会管理体系所具备的意义表达功能,社会管理体系旨在规范并向人们传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和世界观等思想意识的,这里与此对应的就是价值分体系,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社会正义等的实现。其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过程控制功能,社会管理体系重在过程的管理和指引,如果全社会中的成员都能够在管理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思想,那么社会管理结果必然是积极向上的。与此相对应,包括三个体系:方法分体系、规则分体系以及组织分体系,三大体系相辅相成、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社会管理做出贡献。最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绩效评估功能,任何一种社会管理体系都应该具备最终的绩效评价功能,绩效评估是检测社会管理体系运行成果的重要环节,其中包括评估的主体、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标准以及评估的最终结果运行程序等环节[5]。endprint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中的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中的最根本原则,并且在整个社会管理体系中起着主体的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后产生的优秀发展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智慧结晶。在多次的实践证明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拥有充分能力带领中国走向新社会和新时代的科学原理,我国发展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决策正是在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引下完成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理,是引领我国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根本支撑和正确方向[6]。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有利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促进我国经济基础的不断巩固和完善,从而促进上层政治建筑的巩固和完善。从这一点的意义可以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体系的建设本身,而是社会管理体系建成后对整个社会生产力带来的有利影响,最终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完善发展。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原则。对这些政治道路的坚持绝对不能放松,一旦放松,就有可能产生不可挽回的建设错误。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必须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社会发展产生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过程中,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宣传[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的特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其自身不可复制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是由两大方面决定的,首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根本本质,即社会管理体系所对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本质。其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背景环境,一种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必然是在相应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不同的社会环境会对社会管理体系带来不同的影响。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具备人文精神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逐步走向多元化,社会管理也更加注重轻松氛围的构建。社会发展也逐渐偏向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为了与多元化的世界相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人文思想和需求,促进人民自身能力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思想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所谓以人为本,顾名思义,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发展方式,关注人的内心状况、成长特点及变化方向,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做到发展一切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百年来的我国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斗争中,坚持人民利益的主体地位成为了社会阶级斗争中的重要问题。在人文精神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中,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发展利益为主,充分理解并尊重人民的需求,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要求[8]。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具备前所未有的开放性
在系统论中,强调一般的系统都具备开放性,但是做任何事情都是有度的,社会管理体系的开放性也不是说越高就越完备,这种社会管理体系的开放程度是由社会关系、系统内各种因素之间的联系程度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具备高级的系统内部运转协调性能的社会管理体系才有能力提升自身的开放性,并从中获益。社会管理体系中的这种开放实际上有利于社会系统之间的信息交流、经验交换等。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开放性具体体现在,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中的主体向全社会开放,全社会的重大事件都由政府和人民协同决定和管理,体现了人民在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中的主体地位;注重社会管理的创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社会管理必须与时俱进,这就体现在社会管理体系的创新能力上,不仅组成专业的社会管理研究专家队伍,更加听取来自人民基层的意见,组成社会管理的创新过程;吸收古今中外的优秀成果,一个开放性的体系必定会表现在具备向他人学习的能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管理体系是科学的管理体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更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秉承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科学性所决定的。科学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特征,科学的社会管理体系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价值追求,更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在科学发展观中就已明确指明了“科学”二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科学性为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更是中国共产党所秉承的一贯思想路线。科学性对于社会管理体系建设与实行成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胡锦涛同志曾经明确指出,必须脚踏实地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水平,注重整个社会管理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且要求各级政府机关深入了解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生活需求,加强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工作,注重社会实际调研、相关政策制定以及各级工作部署,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质量和水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建设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提升自己,社会管理体系亦是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在现阶段的社会管理事业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维护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和人民生活得有条有序。但是,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各个方面在社会上都在随时发生着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必须学会与时俱进,完善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在现阶段面临着由时代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种种压力。首先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城镇化、老龄化等现象的不断出现,面对着来自外部世界其他国家给出的挑战也越来越多,对此,许多社会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都做出了明确并详细的阐释,而且与以往不同的是,压力产生的方式大有变化,压力施压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并且伴随空间时间的扩大延长,使得压力更加沉重,社会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更加困难。与此同时,各种压力交加袭来,使得压力的作用更加明显,“同频共振”的风险大大增加。社会管理体系自身也会产生压力,一方面,社会管理体系中包含的各种因素还有不足之处,各项制度在体系中的配合也还不够完善。例如,近几年,许多地方党委政府建立了负责社会管理事业的专门组织或机构,但是,这种类型的机构建设,使得原来就设有的社会综合治理部门与社会建设委员会显得一无是处,导致了机构冗杂、社会管理效率低下的现状[9]。endprint
2如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系的治理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要想与时俱进保持社会发展,就必须进行体系本身的治理,并且要注重“对症下药”,即有针对性地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各个层面上的种种问题所在,找到问题的来源,并采取相应的有效解决办法,防止各种不良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优化社会管理体系的功能和作用,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事业的完善和发展。首先要加强上层建筑的质量勘查,这里说的上层建筑,主要是指处于顶级的社会管理体系设计环节,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管理的“元治理”问题,现阶段,中央政府协调各部门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的建设,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中的大事件;其次,要大力侧重智力在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建设中的核心因素,在现代社会中,知识是促进个体甚至整个国家兴旺发展的重要文化软实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也必须具备知识抗险能力,用智慧解决一切外部压力,协同治理,科学发展;注重“输入—输出”模式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二者之间相互协调,基于法律的支持,最终实现社会管理体系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协调。
综上所述,建立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共同发展完善的重要途径。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必须根据实际国情,对社会进行充分的调研,吸取古今中外多种优秀的管理实例,坚持认识与实践相统一,坚持人文精神,注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系统的整体性,完善对相关知识体系的认知和了解,最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管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基本理念[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9,(2).
[2]姚华平.国家与社会互动:我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路径选择[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李章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J].人才资源开发,2011,(3).
[4]陈斌.建立“十大体系”实现社会管理创新[J].江海纵横,2011,(2).
[5]李文钊,荆小娟.诊断中国社会管理:一个理论考察[J].中国行政管理,2012,(3).
[6]王印红.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中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行政管理,2012,(5).
[7]祁凡骅.我国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2,(5).
[8]邹农俭.社会管理创新的几个问题[J].社会科学,2012,(5).
[9]邓智平,岳经纶.社会管理研究的三种理论视角[J].广东社会科学,20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