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

2014-09-18谢海燕杨春平刘婷婷

中国经贸导刊 2014年24期
关键词:同治湘西城乡

谢海燕 杨春平 刘婷婷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地处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处,国土面积1.5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90万,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78%,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现行先试地区。按照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的精神,湘西州克服自身经济落后、环保基础设施滞后等困难,积极探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途径,推动城乡同建同治,自2013年5月份以来,一场以建设生态文明、改善环境、革除陋习的群众运动轰轰烈烈地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对统筹城乡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湘西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一、湘西州开展城乡同建同治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的主要内容

所谓城乡同建同治是指“城乡同规划、设施同建设、卫生同保洁、事务同管理”,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一种创新型社会管理模式。按照“重点突破、以点带面、逐步推进”的原则,以州府吉首、7个县城及中心乡镇、旅游景点为重点,在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用服务、社会管理、环境优化等方面实施同建同治。其主要做法如下:

1、实施五大工程

(1)城乡规划编制工程。加大规划编制经费投入,完成城镇控制性详规和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2)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按照城镇规划,加快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步伐,加大垃圾收集系统、雨污分流系统、机动车停放系统、公共绿地、公共卫生间、绿色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3)城管数字化工程。加强和创新城管工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与治安、交警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融合对接,资源共享。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优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形成责任明确、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监督有力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4)城镇卫生清洁工程。城镇配备垃圾中转站、运输车、垃圾箱等环卫设施,统一进行垃圾无害化处理,并安排专门的环卫人员和固定的环卫经费;实行分区包干清洁保洁,划定公共区域、居民责任区、城镇街道及广场等公共区域,实行“定路段、定人员、定任务”,落实保洁工作;探索市场运作模式,引进有资质的公司,承包清扫保洁任务;城镇居民住宅、临街店面由居民、业主负责“门前三包”。

(5)乡村垃圾分类处理工程。乡村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处置,乡镇配备垃圾清运车,修建垃圾中转站或垃圾焚烧池;自然村寨修建有害垃圾回收池,引导村民按照“回收、堆肥、填埋”等方式对垃圾进行及时清理、分类处置。农村道路、水渠、河道和村民集中活动场所等,由村委会组织人员进行清扫保洁,入户道路房前屋后由农户负责清扫保洁。

2、开展四类创建

(1)创建一批园林城市(县城)。扎实开展园林城市(县城)创建活动,加强城镇公共绿地建设,单位绿地建设,大力开展坡面、墙面、屋顶、阳台绿化和拆墙透绿等美化活动,强化绿化布局、绿化配套和绿化管理。

(2)创建一批生态村庄。大力推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生态家庭意识,全州每年创建100个以上生态村。抓好植树造林活动,村庄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引导农民创建“猪沼果”、“猪沼鱼”农业模式,发展蔬菜、花卉、水果等基地,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优化有机结合,增加农民收入。

(3)创建一批和谐社区。按照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秩序良好的要求,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强化群众的文明意识,建立健全社区共建共管机制,实施以保洁、保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性自助式管理,全面提高社区和谐程度。到2015年,全州共创建文明和谐社区50个以上。

(4)创建一批文明集市。强化集市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落实专人保洁,做到无卫生死角、无占道经营、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乱贴乱画等现象,集市环境实现干净整洁有序。强化经营秩序整治,杜绝强买强卖、短斤少两,欺行霸市等行为,倡导依法经营、诚实守信、食品安全、文明服务。每年创建10个以上文明集市。到2015年,全州创建文明集市50个以上。

3、强化三项管理

(1)强化交通秩序管理。从严打击非法经营,查处无牌无证、假牌假证车辆上路和酒后驾驶、无证驾驶、闯红灯、违规掉头、超速行驶等违规行为;从严查处货运车辆超载超限、抛洒载物,出租车、公交车等客运车辆违规停靠等行为。集中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交通秩序混乱路段。

(2)强化施工现场管理。以安全、文明、环保为重点,加强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强化安全施工,对建筑工地实施封闭作业,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建设围挡、标志、标牌及夜间警示照明设施;引导文明施工,对施工现场通道、出入口等进行硬化处理,加强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管理,严格落实工地保洁、防尘、降噪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强化背街小巷管理。着力改善背街小巷硬件设施和环境面貌,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向背街小巷延伸。完善水、电、气、通讯等居民生活设施。严格执行环卫保洁责任区、责任人制度,落实日常监管责任,规范垃圾收集,落实保洁清扫,实现地净、路平、水畅、灯亮。

(二)城乡同建同治工作取得的成效

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的目标是努力实现城乡“五化四清三基”(“五化”即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四清”即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三基”即城乡马路市场基本实现取缔、城乡垃圾基本实现分类处置、城镇污水基本实现统一处理),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为改善城乡卫生状况奠定基础

以凤凰县为例,自城乡同建同治工作启动以来,全县共新建、维修垃圾围700余个,给农民、居民发放垃圾分类桶8000余个。大力实施地下管网建设、人行地砖改造等基础设施工程,全县基础设施状况有所改善。竿子坪乡投入资金7万多元建立垃圾池45个、高标垃圾池2个,配置垃圾桶60个,制定统一雨棚150米、固定摊板4个,聘请保洁员3 人,有效改善该乡人居环境。endprint

2、卫生治理收效明显,城乡面貌得以改观

湘西州已全面启动城乡环境卫生同建同治工作,截止至2013年7月底,全州共投入资金1.09亿元,参与工作122万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21万份,张贴横幅标语13369条,开展集中宣传活动1434次,上门入户宣传41.77万户,清理非法小广告13.52万张,规范广告牌6456块,确定垃圾分类试点10274户,清除卫生死角50890处,清理垃圾57585吨,社会反映较好。

3、结对帮扶增互动,促进城乡共发展

通过大力推行“同建同治,结对帮扶”举措,促进城乡之间的互动,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例如,凤凰县124个县直企事业单位与行政村形成帮扶共建对子,帮助结对帮扶村提升村民素质教育、协助村庄规划、整治村容村貌、构建联合办公机制。同时,每个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按月参与村级联合办公,按季组织劝教化活动,按年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并且根据部门实际和村情特点,每半年为结对帮扶村落实一件实事。

4、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干群关系

广大基层干部通过开展同建同治,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组织发动党员干部带头身体力行并深入每家每户进行宣传,转变了原先部分干部不入基层,拍脑袋决策的工作作风。与此同时,干部的入户宣传也使广大群众纷纷认识到城乡同建同治是一项利国利民、利人利己的好事,干部与群众的感情交流更加频繁了,干群关系得以进一步密切。

二、湘西州开展城乡同建同治的经验与启示

城乡同建同治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得益于湘西州委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是开展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的前提

湘西州专门成立了以州委书记为组长、州长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州级领导任副组长,州直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州城乡同建同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州委副秘书长担任办公室主任,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建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工协作和联席会议制度,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组织开展城乡同建同治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是城乡同建同治实践成功的关键要素

湘西州取得城乡同建同治工作成效显著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归功于严格的考核与奖惩制度,对领导干部推行责任追究制和绩酬挂钩机制,对乡村推行“重奖重罚”机制,对业主推行量化考核租金浮动机制,对户主建立“大评小奖”机制,对社会实行举报投诉奖罚制度,由此极大地调动了领导干部、乡村单位、市场经营业主、农户及社会群众参与城乡同建同治的积极性。如对开展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突出的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每月排名前五的县市区分别奖励60、40、30、20、10万元,排名第8、9的分别罚款10、30万元;对行动慢、力度小、重视不够的地区和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实行“以评促建、以奖促治、以罚促改”的工作方式,推进城乡同建同治工作良性发展。

(三)充足的经费投入是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的重要保障

湘西州人民政府每年从各县市(区)分别归集100万元,州本级归集900万元,合计1800万元作为城乡同建同治专项资金,严格实行专款专用。各县市(区)将城乡同建同治工作所需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充足的经费的投入保障了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宣传教育是推进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的有效手段

湘西州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印发宣传资料等宣传途径,开展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的宣传教育,使城乡同建同治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了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三、推广城乡同建同治模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城乡同建同治对于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对经济落后地区加强城乡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应在完善有关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

(一)构建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

目前,湘西州城乡同建同治工作主要靠地方财政拨款,但对于经济落后的湘西州来说,地方财力有限。因此,建议中央层面加大资金支持,确保有关工作深入开展。此外,还应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完善评价和考核制度

积极探索更为科学、合理、公平的考核评价机制。将城乡同建同治工作纳入各个部门和单位目标管理考核范畴,形成人人担担子、人人有压力、人人有动力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严格执行奖惩措施,州对县市区实行重奖重罚,县市区对乡镇街道实行重奖重罚,村对农户实行“大评小奖”,构建出“由上而下,层层关联”的激励机制。

(三)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城乡同建同治模式要在全国范围内成功推广,必须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城乡同建同治工作,做好工作宣传,同时要加强下一代的思想教育,提高认识水平,夯实同建同治工作的群众基础。■

(谢海燕、杨春平,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管所。刘婷婷,北京工业大学循环经济研究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同治湘西城乡
便秘、痔疮要“同治”
一桥飞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荒唐同治讲信义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论清末三帝无嗣之真实原因
昏君同治为何名声不坏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