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口的城镇化之路
2014-09-18程敏东杜锦霞邢春晖
程敏东 杜锦霞 邢春晖
汽车行驶在03省道东复线,由南向北,约20分钟便到东南沿海新型城镇化的“样本”——诸暨店口镇。
这里有着最为引人注目的景观:纵横交错的街道和道路之间横跨或树立着许多本地企业名称的路牌和标识,盾安路、万安路、露笑路、枫叶路……这些景观,洋溢着这片财富之地的独特气息,也给店口镇打上了一个鲜明的“资本”烙印!
2010年,店口镇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并提出建设“诸北新城”的发展战略目标。如今,店口实现了由“镇”向“城”的跨越。店口镇综合经济实力已多年稳居绍兴市第一,居全省27个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前列,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镇、华东地区首个乡镇级金融安全小区、浙江“资本市场”第一镇。
对小城市培育的经验,店口镇党委书记方维炯是这样介绍的:在小城市培育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一方面加快城乡统筹,即加快实现“本地农民市民化、外来人口本地化”;另一方面加快产城融合,重点抓经济转型,推进产业功能区、商贸功能区和生活功能区的同步配套、同步发展。
转型升级 打造高新产业名城
工业化是推动城市化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店口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起家、靠“大”发家、以“冷”持家、凭“热”当家的发展历程,现已构筑了铜加工、管业、汽配、制冷等四大产业集群,目前全镇拥有4000多家中小企业,其中2家中国500强企业、2家百亿元以上企业、7家上市公司、8家10亿元以上企业。
店口企业多、产能大,但九成以上是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中小型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对经济宏观环境依赖性强,尤其是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店口传统产业发展更是举步维艰,不少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难题。针对这些现状,店口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迈出了产业转型发展的坚实步伐。
一是拓展园区平台。2013年4月,诸暨现代环保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得省级授牌,以解放湖片区为核心,下荡畈、张任家坞、白沥畈(“三新”创业园)为三极的立体化园区格局全面形成,为高新产业引进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优质平台。以解放湖园区为主阵地的诸暨现代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浙江省唯一一个以现代环保装备产业为主导的高新区,已拥有“国家火炬计划环保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基地”、“浙江省现代环保装备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等多张环保金名片,正快速成长为浙北新地标。
高新区的园区功能区块鲜明,主要分为制造区块、创新区块和服务区块。大力引入高新技术研发机构,目前已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企业实验室4家,博士后工作站4家和众多省市级研发机构。成立至今,高新区紧紧围绕现代环保装备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智能化、成台套现代环保装备研发、制造、应用服务一体化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现代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形成。环保新城正在浙北的山水之间迅速崛起,堪称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开启了工业的大盘时代。目前园区解放湖片区已入驻盾安环境、毓龙特种材料、宁威科技等13只高新项目,计划总投资近25亿元,实现了现代环保装备、高端节能装备和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集聚,将通过3—5年的努力积极打造“千亿产业区、高新集聚区、品质功能区”。同时,下荡畈、张任家坞园区为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新空间,“三新”创业园入园项目22只,成为小微企业孵化项目、培育项目的新平台。
二是加速转型升级。主要是通过传统产业的“倒逼转型”、“整合转型”,以及“技改转型”和“招商转型”,加快推动店口的产业转型。
倒逼转型,主要是抓熔铸行业整治。2011年全镇共有铜炉企业269家,铜炉358只,经过三轮熔铸行业和小铜炉专项治理,截止目前,全镇有铜炉生产点9个,铜炉57只,数量、体量的减少,进一步降低了污染、减少了能耗、淘汰了落后产能。同时,今年下半年电镀园区将实行整体搬迁。
整合转型,由政府牵头,发挥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等平台作用,利用产业集聚优势推进“整合转型”,形成“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信息共享、服务共享”的抱团竞争机制,提升传统产业区域竞争力。2013年“广交会”上店口爱水宝、铭仕、华佳等企业联合推出以“让温暖通遍全世界”为主题的“暖通世界”展览。
技改转型,以技改撬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镇财政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专项资金,扶持现有企业发展,着力推动“四换三名”、自主研发、创新驱动等工作。通过区域技改转型,进一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全力指导企业做好技术(研发)中心、科技孵化器及专利认证等建设工作,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三年来,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60只,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40亿元,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技改项目比重的近50%。今年1—7月份,全镇实施工业技改项目75只,累计完成投资30.2亿元,同比增长3.1%。
招商转型,以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助力店口转型跨越。重点做好明峰医疗器械项目设计规划、手续办理等相关工作;牢盯投资5亿元的嘉凯城?城市客厅项目建设进度;做好佳思洁热能项目、浙大网新分布式能源站项目的供地工作。同时,加紧埃里斯克矿山机械、聚光科技、海纳半导体等项目的跟踪对接,争取早日签约。通过招商转型,推动产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
三是提升政府服务。转变管理理念,积极打造服务型政府,想尽一切办法推进项目建设。政府始终抱着“宁可政府配套吃力一点,也要让项目建设轻松一点”的宗旨服务企业。为争取入园企业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店口镇政府在解放湖高新园区建设中实施“交钥匙工程”,凡是政府能够帮助企业完成的事,包括项目报批手续办理、园区填土和围墙砌筑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全部由政府包揽办理,不需要企业多操一份心。入园项目在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规定办结的时限,环环紧扣。
同时,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制,督促项目开工,要求相关领导每周一汇报结对项目推进进度,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碰到的困难,真正做到“项目入园,责任到人;项目进区,办事不出区;项目开工,服务督查不停工”。店口有很多高产值企业,像宁威科技、恒霸实业等,因为土地有限,无法扩大厂房面积,发展空间受到限制,而高新区则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新阶梯,为它们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城镇化建设 提升城市品位
按照“碧水青山蓝天”的要求和“宜居宜业宜游”的目标 ,打造特色鲜明、令人向往的城乡环境。
一是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路网配套、管网建设和水利工程等,其中中央大道、万安路等多条道路改造全面完成,自来水管网、污水管网、通讯网络等全面铺设,一大批水利工程完成建设。二是积极探索“民资造城”。通过政府投资的引领,掀起“民资造城”热潮,吸引社会资本完成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四星级农贸市场、敬老院、弘毅小学等项目。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做法,使可用财力每年不到5个亿的店口,城市建设方面的投入在近三年竟达到了30多个亿。
2005年,浙江铭仕管业董事长冯剑铭给政府写信,要求由他出资建造文化商贸广场,“让乡亲们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一要求得到批准。2007年,投资2.1亿元的铭仕广场投入使用,这个由民资建造的商贸综合体创下了浙江省乡镇的五个第一,而其中浙江省乃至全国乡镇第一家五星级数字电影院更是备受瞩目。
垃圾处理是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服务内容。店口镇以特许经营的BOT方式给民企中伟集团25年的经营权,中伟投资近5000万元建成了日处理垃圾2万吨的垃圾焚烧厂。随后,浙大海元投资近5000万元建成日处理污水1.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余达燃气投资2亿元建成了浙江省首条乡镇天然气管网。同时,通过民资注入,店口建成了华东地区最大的汽配水暖集散基地、浙江省第一个乡镇四星级农贸市场等等。
此外,店口镇的企业、个人等各种民间资本还会以投资、捐资等形式投入到教育、养老社会事业上。如海亮集团投资2000万元建成幸福院,盾安集团董事局主席姚新义以个人名义捐资2150万元帮助政府建成设施一流的弘毅小学。今年,店口镇还将依托民资,打造以“四馆三中心”为主题的公共文化建筑群。
店口镇还主动把一些公共服务让给市场,以资金换环境、换服务,如对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引进市场化运作机制,使城镇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努力营造宜业宜居宜游的城乡环境。
以人为本 城乡统筹
产业集聚带动了人口集聚,人口集聚又为产业集聚提供了劳动力基础。应该说店口的产业扩张是分享人口红利的过程,新店口人在店口的发展历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店口镇现有常住人口14万,其中户籍人口6.4万,新店口人7.6万。如何让更多的人留在店口,成了店口镇政府长期探索研究的课题。
镇党委书记方维炯说得好,城市实际上是一个彼此相互关联的人类群体,每一个人都是城市的主人。人是产业和城市互动融合的核心,有“产”才有“城”,产业是城市的基础,是城市财富增长的源泉,有竞争力的产业塑造可持续增长的城市;有“人”才有“产”,通常,人口的持续净流入是判断一个城市产业增长潜力的关键指标,更为重要的是,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对于城市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也同样重要,一个拥有更多年轻人才的城市,必然更充满经济活力。
由“镇”变“城”,转变的核心因素是人。城市化,要让“幸福感”同行。城市化的根本目的是给予当地市民归宿感和幸福感。所以,店口的城市化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心系百姓,努力让百姓生活得更称心、安心、舒心。
店口提出了“本地农民市民化、外来人口本地化”的策略,着眼“幸福民生”建设,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维权、解困等“八大惠民网络体系”,并创建设备齐全、体系完善的行政服务审批中心,打造全省一流的社会服务,满足店口人、新店口人的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打造就业保障服务中心、劳务中介中心和职业培训中心,联合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式”免费技能培训。实施新店口人与本地居民平等、统一的就业政策。2013年累计介绍就业1.6万人,其中新店口人1.3万人左右。
政府给予创业者最大程度的支持,建成“三新”创业园一期4.5万平方米的厂房,鼓励“新青年、新农民、新店口人”创业创富。已入园企业22家,其中新店口人创办的企业有6家。在给创业者提供创业平台的同时,店口镇政府每年都会出台一些经济激励政策,重点扶持产业、园区、平台及企业建设。尤其是对新店口人在店口创业予以倾斜式的支持,如专门配置10亩工业用地支持江西青年李景峰创业。
在教育方面,针对店口人和新店口人,政府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2009年开始,实施了高中阶段免费的12年制免费教育;2010年开始,实施贫困家庭幼儿保育费减免,实施贫困大学生资助政策和优秀大学生奖励政策;2013年,针对中低收入家庭实施15年制教育保障。2005年,创办育蕾民工子弟学校;2008年起,新店口人子女在店口公立学校就读免收外乡费;2011年开始,实施新店口人子女就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费减免;2012年开始,实施新店口人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补助;2013年开始,提供新店口人家庭子女9年制教育保障和新店口人贫困家庭子女12年制教育保障。
在医疗卫生方面,政府也想方设法加大投入,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2009年开始,店口镇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门诊报销比例由市报销20%提高到30%,2012年、2013年分别提高到50%、60%。当然,新店口人也享受着这种“待遇”。2006年,设立爱心医院,新店口人门诊费用不超过50元,免挂号费,诊疗、化验费减半,药品平价零差价;2009年,实施新店口人孕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每例补助500元;2011年,新店口人在第四医院住院就医可报销20%的医药费,2013年逐步提高到50%。
店口镇还真金白银帮助百姓解决住房难问题。2011年,推出新店口人、优秀人才、农民进城购房补助政策,补助额度为6—12万元;2012年将补助额度提高至6—20万元,2013年提高至10—25万元。2012年推出304套限价房,其中有116 套配置给新店口人,以均价4500元/平方米配售,比商品房均价低2500元/平方米。
除了给新店口人购房上提供优惠政策之外,还给新店口人发放“爱心一证通”,享受更多优惠政策。2008年开始,新店口人只要凭暂住证就可以在指定的包括超市、书店、影院等46家商家享受到会员价或低于会员价的折扣。暂住证对于新店口人而言就成了一张实实在在的优惠证。另外,在店口世纪联华、雄城等超市购物,可在会员价的基础上享受9.6折优惠。在铭仕电影大世界看电影可享受7折优惠,并不定期设有外来建设者专场,票价只需5—10元。
为了让新店口人更快更好融入店口,政府在实行“同城待遇”的同时,努力实现文化间的融合,打造店口独有的包容性城市文化。店口镇把“送文化”变为“种文化”,每年投入300万元,创办双月刊《城·店口》杂志,每期用大量的篇幅来报道外来建设者群体,至今已发行23期,发送量近20万册,杂志报道的选题包括“寻找店口最美女工”、“一个洗脚工的内心独白”、“一个普通工人的一天”等,意在逐步改变外来建设者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时,策划“365个人”系列文化墙,把365张各行各业的面孔以巨幅喷绘的形式展示在店口的主要街道和路段上,其中有一半是外来建设者,当中有产业工人、建筑工人、汽修工人、美容师、洗脚工、餐厅服务员等,意在营造“幸福店口、和谐店口”的平等共同体。很多农民工在自己的照片旁写下了对城市的祝福,如“我并不生于斯、长于斯,但愿能成于斯、奉献于斯”、“我愿我的一生能与店口捆绑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等等,真正使外来建设者将店口当成自己的城市、自己的家,成为店口的主人翁。启动“新店口·新文化”广场系列文化活动,建成启用诸暨图书馆店口分馆和店口文化中心,使更多人分享文化大餐,进一步增强外来建设者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新店口人与老店口人一样成为城市文化的主角,共荣共享发展成果,从而增强城市凝聚力与向心力,进一步提升店口小城市的发展软实力。
经过3年的小城市培育,店口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性阶段。至目前,店口20平方公里的城市框架已经基本建成,小城市人口集聚、功能辐射、周边带动效应日趋明显,符合小城市发展定位的产业经济体系更加清晰,居民幸福感、舒适感、安全感不断提升。店口完美地完成了由镇向城的阶段性跨越。
方维炯书记在2014年全镇工作会议上表示,2014年是店口再次全新出发的起点之年,更是铸造新一轮辉煌的奠基之年。今后,店口镇将强化“共赢发展,共同富裕,共享成果”执政理念,全面开展小城市培育试点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提振经济发展,推动城乡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努力将店口打造成为“诸北崛起主引擎、现代产业集聚地、全面发展实验区和新型党建探路者”,加速建成新型现代化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