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学生心理发展调整小提琴教学方式
2014-09-18李雯隽
李雯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逐渐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满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小提琴作为一种集音乐艺术与美学艺术于一身的乐器,具有优雅、易学的特点,于是学习小提琴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我国的小提琴教学还处在探索阶段,难以适应此该乐器的发展趋势,使得小提琴的教学难以有效地进行。鉴于此,根据小提琴本身的一些特征,结合对小提琴课的调研,分析总结了学生在各学习阶段心理发展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随着学生心理发展调整小提琴教学的一些方式,以期为我国小提琴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学生心理发展;小提琴;教学方式;调整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8-0066-03
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享受资料消费和发展资料消费的力度越来越大,而小提琴在这一前提下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报名进行小提琴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但我国的小提琴教学还处在探索期,很多的小提琴课堂不能认清学生在各学习阶段的心理特点,致使教学手段单一,着重点把握不足,针对性弱,因而我国的小提琴课堂效果一般很不明显[1]。笔者我国对大量的小提琴课堂都做了分析,并查阅了国外小提琴教学的一些资料,总结了一些适合学生各阶段心理发展的小提琴教学方式,旨在提高我国小提琴课堂的效率,为小提琴的普及和学生小提琴素质的提高提供借鉴。
一、小提琴的初触阶段加强兴趣培养
笔者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人是出于好奇心理而报名学小提琴的,但学习一段时间以后,就失去了对小提琴的兴趣,甚至放弃了小提琴的学习。对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小提琴教师必须在报名者对小提琴的初触阶段就培养起学生对小提琴的兴趣,使其有动力将小提琴的学习进行下去。但现阶段各小提琴课堂在对待初触者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他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认为乐谱是小提琴的基础。这种情况忽视了初触者的零基础状况,使得这种所谓的“基础”教学变成了对兴趣的一种扼杀。因此,笔者建议,小提琴教师在对待初触者上,应注重对其兴趣的培养,下面谈几点笔者的教学所得。
1进行简单曲目的演奏教学
在小提琴课的初始阶段,很多教师注重的是谱子的辨识,但笔者认为,这种方式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对小提琴初触者的调查中也发现,他们对乐谱十分陌生,学习的效率也很低。因此,笔者在对初触者小提琴的教学中,先让其学习一些简单曲目的演奏,比如最基本的儿歌《两只老虎》,该曲演奏时只用到“123”等有限的几个音符,学生在几分钟之内便能找到感觉。等学生学会这一曲目后,再教《小星星》等简单的谱子。这样的曲目学生不必先认识谱,可直接根据感觉和教师的指导演奏出来,对其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成就感,为其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
2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小提琴对技术的要求很高,但初触者一般都是一些零基础的学生,对教师来说很基本的东西,在他们看来都是十分高深的,这就容易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焦急情绪,而学生也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这种小提琴课堂是不适合他们进行学习的。因而小提琴教师必须要想办法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多与学生交流,并为学生演奏一些简单曲目。笔者在对初学者的教学中就曾为其演奏过《卡农天空之城》,与学生讨论这些曲子的前奏有什么特点,以及前奏是怎么与内容相衔接的,在这种课上,笔者一般会让学生自由发言,有些学生认为其中轻柔的前奏能引人走入音乐,有些学生认为其中的某个转音部分拉近了乐曲与人的距离等等。对于学生的任何回答,教师都要抱着倾听的态度,听他们讲自己的感受,教师再给他们以一定的肯定,然后给他们讲一下乐曲中真正表达的东西,[JP2]让学生认识到曲子的内涵[3]。如此的教学安排更有利于培养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对小提琴的兴趣,为其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JP]
3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小提琴不是一门纯理论的知识,小提琴的学习最终也是为了演奏,但经调查发现,小提琴课上的学生,尤其是初触者很少有实践的机会,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理论讲解上,这不但削弱了小提琴的操作性,而且也会使学生难以对理论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因此,小提琴课在对小提琴初触者的教育上,必须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例如在对不同材质的小提琴演奏时也不同这一问题的讲解上,可以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一下乌木、枣木等不同弦钮的区别,体验一下钢丝琴弦和尼龙琴弦在音色上的差别等。如此的课堂设置,能有效地避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反感,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真正了解关于小提琴的各种初级理论,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4]。
二、小提琴的入门阶段注重师生交流
初学者的入门是小提琴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接触小提琴一段时间以后,他们对小提琴的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急于深入地学习小提琴,但有相当数量的学生难以完成小提琴学习的入门,因而对其小提琴能力的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甚至使学生中途退学小提琴。这就要求小提琴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从学生方面出发,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更多的学生完成小提琴学习的入门,对其未来小提琴能力的培养提供帮助。对于这一情况,笔者研究了国外先进的小提琴教学方法,总结了一些利于师生交流、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教学措施,在此提出,旨在为学生入门阶段的学习助力。
1增进师生感情
在我国的一些小提琴课上笔者发现,大部分的课堂都是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依然是以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机械式记忆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显得比较紧张,也不会主动提出问题。因此小提琴教师应与学生沟通,增进与学生的感情,让其敢于并积极地发言。教师可走下讲台,走入学生当中与学生讨论,并在课下与学生多交流。笔者在小提琴乐谱识别的课上,就曾加入学生的讨论,并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讲解在分节、读谱等很多地方存在问题,笔者又针对这些问题给学生做了更为详细的解读。与学生成为朋友,一段时间后,学生在课堂上便不会再紧张,而也能积极地提出问题,与教师沟通。在小提琴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师与学生沟通,融入他们的集体,了解学生的特点,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是十分必要的[5]。endprint
2留足学生的发挥空间
小提琴虽然只是一件乐器,但其中的知识却比较繁杂,因此小提琴课进程一般较快,课堂安排得也比较满,学生难以有发言和发挥的机会,这对其入门的学习形成了一定的阻力,使其难以跟上课堂的节奏。笔者在教学中也遇到过这种情况,还为此查阅过国外小提琴教学的一些资料,发现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上有充足的发言空间。基于此,笔者对小提琴入门阶段的教学模式做出了一定的改进。在教学中不仅精简了课程的安排,着重难点和要点的讲解,而且对于一些简单的乐谱知识,都尽量交由学生课下自主领悟。这样一来课堂的时间就被空余了出来,笔者就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自由发言、自主发挥,鼓励他们多提问,还可以让一些基础好或者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当堂表演。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提琴的理解,而且对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有一定的帮助。
3设置针对性教学方案
在与学生交流当中,也能发现学生的不同特点,有的学生乐感较强,听几遍就会对乐曲产生感觉;有的学生识谱能力强,看到谱子就能较为准确 地想象出曲子的特点;有些学生操作能力强,看到谱子就迫不及待地想试一下,他们有时的表现真的会让人眼前一亮。笔者根据这三种不同的特点,将学生大致分为了三个部分,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例如在课堂提问中,笔者着重提问他们薄弱环节的一些问题,加深他们对薄弱环节的认知,达到让他们全面发展的目的。而在课下练习指导中,着重指导他们的优势部分,让他们始终保持对小提琴的自信和兴趣。另外,笔者还设计了一种针对性的考核方案,着重考核课堂效果,在考核中主要针对他们的劣势环节为其安排不同的题目,用考试手段引导他们重视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加强练习。教学过程中,笔者也注重与学生实时地进行交流,倾听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根据发展的程度,将学生再分入不同的侧重小组进行教学,为他们小提琴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小提琴的学习,学生从接触到入门是一个质的变化,而在入门之前,他们对小提琴的理解不同,学习方法也存在很多的差异。因此,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加强与学生的交流,给他们留出更多表现的空间,从而发现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其小提琴学习的入门提供更大的帮助。
三、小提琴的提高阶段加强感情培养
小提琴属于音乐的范畴,是一门技术,但其也属于情感的范畴,需要进行音乐情感的培养。在学生入门以后,基本都具备了一定的小提琴操作能力和认知能力,因而很多学生认为小提琴的学习就到此为止了,他们已经学会了这门技术。这种心理会导致他们小提琴的素质难以进一步的提高。因此在小提琴学习的提高阶段,应该着重培养他们的音乐情感,让学生在享受小提琴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于学生小提琴感情的培养,笔者探索了以下的几种方式:
1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
伟大的小提琴作曲家都将一定的情景融入了乐曲中,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即使技术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也难以理解曲目所表达的情感。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动态的、具象的教学手段,对这种情况的改善有很大帮助。比如教授小提琴曲《渔舟唱晚》时,可事先下载一段与之有关的MV视频,让学生在声画结合中感受乐曲所呈现的情感,从而使他们对乐曲的理解更为透彻,并以此培养他们对小提琴的感情。
2让学生进行情景描述
在课堂中,与其说学生不能感受曲子所表达的情感,倒不如说是他们不愿意去感受。经调查发现,七成以上的学生认为小提琴的技术就是他们所追求的学习效果,受这种心理的影响,他们很容易忽视小提琴情感的感知。因此在提高阶段应着重加强对其情感的培养。如讲授小提琴名曲《梁祝》时,可先为学生演奏一段《梁祝》,然后让学生想象乐曲所要表达的情境或者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因此而感受到乐曲的魅力,从而关注每首乐曲所蕴含的情感。
3邀请专业小提琴师进行演奏
在对国际先进小提琴课的研究中笔者发现,优秀的小提琴课堂都会有专业的小提琴师定期进行表演。出于实验的心理,笔者曾几次邀请专业小提琴师为学生进行表演,专业的小提琴师在演奏中都是十分投入的。在几次的表演中,学生反映对专业人士的情感把握十分崇拜,因此也促进了他们对小提琴感情的培养。情感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口传的,这就决定了情感的培养需要情感的感染。在很多种类乐器的教学中,都有专业人士表演的安排,让专业人士用真挚的音乐情感去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对小提琴的感情,为其小提琴素质的提高提供帮助[6]。
4组织小组交流
情感是一种主观性的东西,因而每个人对乐曲的理解都会有所不同,而学生此阶段对乐曲的理解不深,其感情的认知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因此,组织小组交流是增进情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梁祝》为例,授课前可针对曲目组织小组间的交流,让学生交换各自对《梁祝》一曲的不同理解。在交流中,有的学生认为乐曲表达的就是一种惋惜,有的认为曲子传达的是一种浪漫,有的还在乐曲中听到了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无奈。通过这种交流,学生们发现了倾听者对曲子的不同理解,也完善了自己对曲子的认知,从而对其情感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也对其小提琴素养的进一步提高奠定了感情基础。
四、小提琴的发展阶段着重创造力的培养
小提琴的学生进入发展阶段,就说明他们已经有了更高的小提琴水平,在这一阶段,学生们一般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小提琴,喜欢上了小提琴,也更愿意去尝试和练习一些乐曲的演奏,但这种心理容易造成学生创造力的缺失,使小提琴的魅力一定程度上被掩盖。因此,在学生小提琴的发展阶段,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原创的美。对于这种创造力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1改动名曲曲谱
小提琴这种乐器有大量演绎的名曲供人们欣赏,而学生在学习中也有这种名曲鉴赏的教学环节,因此创造力培养的初期,要先借鉴学生们所熟知的这些名曲,例如笔者就让学生改写过《舒伯特小夜曲》的前奏。开始阶段,学生们觉得无从下手。此时就可引导学生先欣赏原创的前奏,然后再根据前奏的节律重新编排。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始了自己的创造性“工程”,虽然在前期的创作上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为其小提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提供了帮助。
2合作创作曲目
学生的小提琴能力毕竟还达不到相当的高度,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作曲家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创作出新的曲目,所以对学生曲目创作课上,笔者为其划分了小组,让其合作进行创作,在学生的作品中,笔者发现其存在着很多不协调的地方,然后对他们进行指导。比如教他们音阶间的递进技巧,指导他们和谐地进行转音。经过一段时间的创作练习后,很多学生的小提琴创作水平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对小提琴的热情也越来越高。
3课堂即兴演奏
即兴演奏作为一种特殊的创作方式,对学生乐感、灵感、技术的要求都比较高,但这种方式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着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成果。笔者在小提琴的发展教学中也经常“出其不意”,突然让某个学生起立进行即兴演奏,而笔者也发现,他们即兴发挥出的曲子在很多时候都运用到了他们的整曲创作中。因此,笔者认为这种即兴创作的方式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是小提琴发展阶段的一个有效的课堂手段。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小提琴的学习作为一种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消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我国的小提琴教学模式尚不完善,教学手段在很多情况下存在缺陷,而学生在学习的不同阶段,其学习心理也不相同,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走访了大量小提琴的课堂,并对国际先进的教学资料进行了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已经总结了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心理,并对不同阶段的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讨论,希望为我国小提琴教学的进步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钱凉.论模仿在小提琴教学中的作用[J].电影评介,2011,(1).
[2]杨雪,魏金会.论小提琴教学中的揉音问题[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
[3]钟怡.浅谈小提琴教学的科学性[J].音乐天地,2009,(3).
[4]谭啸.论高师音乐专业小提琴教学教材[J].音乐探索,2009,(4).
[5]李婷婷.试论高师小提琴教学与儿童小提琴教学的差异[J].艺苑,2009,(6).
[6]高放.初探小提琴演奏教学之改革与创新[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