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干预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4-09-18黄金俐

右江医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银屑病心理因素护理干预

黄金俐

【关键词】银屑病;寻常型;心理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33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增殖性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1],发病常在20~30岁年龄段,病因尚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被WHO列为十大顽症之一,且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学习、睡眠、工作等方面,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给予我院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和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疾病、治疗前1个月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维A酸过敏者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年龄20~65岁,平均(39.8±10.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中专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3例;观察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3~66岁,平均(40.5±9.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中专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及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若未见明显红斑效应,应增加开始剂量的15%~20%,隔日照射1次,10次为一个疗程,配合消银颗粒等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皮肤清洁、鼓励适当体育锻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心理疏导: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也能导致病情复发和加重。指导患者认识到银屑病是非传染性疾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合理治疗后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大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2],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及时解答疑问,鼓励其战胜疾病,将治疗过程、疗效、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指导患者调节情绪,缓解其恐惧、抑郁心理,从而减轻其思想压力,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行为指导:对于皮损在头部及四肢暴露部位的患者,由于治疗的需要应剪短头发,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沟通,建议患者戴假发、穿长袖衣裤,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同时,通过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全身肌肉放松,从而使心理放松。还可以鼓励患者间相互沟通,消除孤独感。③社会及家庭支持: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沟通,把银屑病相关知识详细讲解给患者家属,并鼓励患者家属触诊患者皮疹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家庭环境,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减缓患者不良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心理状态测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患者治疗后进行测评。SCL90是由90个自我评定项目组成,包括抑郁、焦虑、敏感、恐怖、偏执、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精神病性9个测评因子,每个项目从轻到重给予1~5分。设计患者的问卷调查表并由相关专家审定。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评分标准(PASI)进行评分:①治愈:PASI积分下降≥90%;②显效:PASI积分下降60%~89%;③有效:PASI 积分下降25%~59%;④无效:PASI积分下降<25%。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SCL90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敏感、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恐怖、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0.01),敏感、抑郁因子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两组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endprint

【关键词】银屑病;寻常型;心理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33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增殖性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1],发病常在20~30岁年龄段,病因尚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被WHO列为十大顽症之一,且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学习、睡眠、工作等方面,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给予我院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和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疾病、治疗前1个月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维A酸过敏者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年龄20~65岁,平均(39.8±10.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中专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3例;观察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3~66岁,平均(40.5±9.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中专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及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若未见明显红斑效应,应增加开始剂量的15%~20%,隔日照射1次,10次为一个疗程,配合消银颗粒等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皮肤清洁、鼓励适当体育锻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心理疏导: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也能导致病情复发和加重。指导患者认识到银屑病是非传染性疾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合理治疗后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大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2],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及时解答疑问,鼓励其战胜疾病,将治疗过程、疗效、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指导患者调节情绪,缓解其恐惧、抑郁心理,从而减轻其思想压力,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行为指导:对于皮损在头部及四肢暴露部位的患者,由于治疗的需要应剪短头发,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沟通,建议患者戴假发、穿长袖衣裤,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同时,通过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全身肌肉放松,从而使心理放松。还可以鼓励患者间相互沟通,消除孤独感。③社会及家庭支持: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沟通,把银屑病相关知识详细讲解给患者家属,并鼓励患者家属触诊患者皮疹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家庭环境,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减缓患者不良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心理状态测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患者治疗后进行测评。SCL90是由90个自我评定项目组成,包括抑郁、焦虑、敏感、恐怖、偏执、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精神病性9个测评因子,每个项目从轻到重给予1~5分。设计患者的问卷调查表并由相关专家审定。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评分标准(PASI)进行评分:①治愈:PASI积分下降≥90%;②显效:PASI积分下降60%~89%;③有效:PASI 积分下降25%~59%;④无效:PASI积分下降<25%。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SCL90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敏感、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恐怖、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0.01),敏感、抑郁因子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两组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endprint

【关键词】银屑病;寻常型;心理因素;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758.63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4.04.033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易复发、增殖性的红斑鳞屑性皮肤病[1],发病常在20~30岁年龄段,病因尚未明确,治疗效果不佳,被WHO列为十大顽症之一,且该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学习、睡眠、工作等方面,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给予我院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和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均符合《临床皮肤病学》寻常型银屑病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内分泌系统疾病、精神神经疾病、治疗前1个月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维A酸过敏者等。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男33例,女30例,年龄20~65岁,平均(39.8±10.2)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8例,中专高中22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3例;观察组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3~66岁,平均(40.5±9.3)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中专高中21例,大专及以上学历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及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光疗,若未见明显红斑效应,应增加开始剂量的15%~20%,隔日照射1次,10次为一个疗程,配合消银颗粒等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合理饮食、保持皮肤清洁、鼓励适当体育锻炼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心理疏导:精神心理因素是影响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也能导致病情复发和加重。指导患者认识到银屑病是非传染性疾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合理治疗后能够有效控制病情。大部分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2],护理人员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及时解答疑问,鼓励其战胜疾病,将治疗过程、疗效、注意事项讲解给患者,指导患者调节情绪,缓解其恐惧、抑郁心理,从而减轻其思想压力,帮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②行为指导:对于皮损在头部及四肢暴露部位的患者,由于治疗的需要应剪短头发,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沟通,建议患者戴假发、穿长袖衣裤,指导其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同时,通过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全身肌肉放松,从而使心理放松。还可以鼓励患者间相互沟通,消除孤独感。③社会及家庭支持:指导患者家属与患者沟通,把银屑病相关知识详细讲解给患者家属,并鼓励患者家属触诊患者皮疹并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家庭环境,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减缓患者不良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心理状态测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对患者治疗后进行测评。SCL90是由90个自我评定项目组成,包括抑郁、焦虑、敏感、恐怖、偏执、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精神病性9个测评因子,每个项目从轻到重给予1~5分。设计患者的问卷调查表并由相关专家审定。

1.4疗效评定标准根据银屑病面积严重程度评分标准(PASI)进行评分:①治愈:PASI积分下降≥90%;②显效:PASI积分下降60%~89%;③有效:PASI 积分下降25%~59%;④无效:PASI积分下降<25%。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分组资料的比较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SCL90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抑郁、焦虑、强迫、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敏感、偏执、精神病性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恐怖、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显著降低(P<005或0.01),敏感、抑郁因子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两组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endprint

猜你喜欢

银屑病心理因素护理干预
钙泊三醇倍他米松软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作用优势分析
银屑病的“孪生兄弟”:银屑病关节炎
体育教学中学生心理因素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措施
创新教学模式 培养学习兴趣
鞍山市高中学生足球运动技术学习影响因素分析
银屑病开关,尽在掌握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三味红药合十味乳香涂剂治疗红皮病型银屑病30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