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图片的面料二次设计与风格塑造
2014-09-18王懿
王懿
摘要:服装设计的源头应该由灵感的寻找、面料的塑造开始。本文以偶发型思维的基本模式为例,针对主题图片和特定风格,阐述了面料的二次设计的基本思路。对常见的主题风格、关键词的定位及如何运用特殊手法进行面料的二次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主题图片;面料;二次设计;风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206-02
在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中,除了款式、色彩一直是显性的要素外,面料肌理的变化设计往往更体现为一种“隐性”的时尚。“相比而言,更重要的是激励设计师在生活中发现新的美,在整体构思中追求和捕捉灵感,以新的文化内涵来演绎和深化品牌的个性风格。”[1]人们对面料的要求,已经超越了“舒适、平滑”等最基本的要求,人们越来越看中通过面料的二次处理手法而带给人们的新的触觉感受。例如水晶般亮丽的、闲适松散的、朦胧飘逸的、古朴沧桑、繁复细腻的等复合型的感受。例如著名的时装设计大师三宅一生,运用拓扑理论,以简单的二维面料,塑造出独特的三维造型,以其“一生褶”而塑造了独特的设计风格。面料的肌理可以分为视觉型肌理和触觉型肌理,视觉型肌理即为人眼所能感知的肌理形态、纹样形式,多见为平面的肌理形式;触觉型肌理则是为人的感官触觉所能够体察到的肌理形式,多见为立体的肌理构造。在寻找面料的二次设计的灵感时,有时可以根据实物来参照设计,有时往往可以根据主题图片进行相关的思考。主题图片可以是当下的流行风尚、背景图片、社会时政、自然万物等各种图形。内容不拘,形态多样。面料的肌理效果的架构往往是为了服装设计服务的,需要遵循服装设计的思路方法。偶发型思维的基本模式是“寻找灵感—确定形式—理性体验—感性回归”[2]。本文就以偶发型思维的基本模式为例,阐述面料的二次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一、设计过程分析
1.寻找灵感。基于主题图片的面料二次设计往往首先从主题图片的分析开始。首先观察一张图片,观察时应当突破原有的具象的形式感,打破固有的思路的定式。可以从微观的“点”开始。首先制作一个细小的取景框(大小为0.5cm×0.8cm左右),然后移动取景框,按照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由相似到不似再到相似的思路,寻找细节进行观察,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游走。这时需要观察者展开想象,捕捉点滴的灵感,并瞬时把灵感的关键词记忆下来,并寻找相应的质感进行表現。这些关键词一般用抽象的词汇来表达:如平行的、聚散的、涡旋的、斑驳的、割裂的、沧桑的、粗糙的、轮状的、空虚的、纤细的、柔软的、卷曲的等。这些关键词往往为找寻到相应的质感界定了范围。
2.确定形式。灵感确定之后,需要作者把自己的设计思想转移到面料当中,把原始形态的面料进行重新建构,使改良之后的面料具有新的风格的肌理效果。而这种风格应该和主题图片的风格相一致。因此图片主题的确定,对进行相应质感的找寻与表现起到统领作用。常见面料肌理的风格主题有如下几种:①带状、卷曲的主题。关键词可以定为带状、卷曲。②蛛网、叶脉等的发散系列主题。关键词可以定为发射、轮回、平行、聚散等。③自然系列主题。以云朵的自然变换为主题。体现出松散的絮状的轻盈的飘逸的感受。关键词可以定为运动、絮状、胎儿、极光等。④割裂系列主题。通过各种树皮的质感:片状、颗粒状、条纹状、轮回状等的变换,表达相应的质感变化。关键词可以定为割裂、沧桑、粗糙等。⑤毛羽系列主题。关键词可以定为平行、纤细、梦幻、柔软等。⑥复古系列主题。通过斑驳的化石、斑驳的裂纹的质感,表达相应的质感变化。关键词可以定为中空、轮状、空虚、斑驳、凸凹等。⑦轻薄透明系列主题。关键词可以定为水晶般亮丽,塑料般透明,闪光。
3.理性体验。在寻找相应的风格的时候,需要理性的思考其代表的风格是否与织物原本的风格相吻合。因为织物本身具有某种特定的组织形式,应当根据其风格,展示其独有的细节特点。所以在选择相关的面料的时候,应当注意其中的细微差别。下文列举了一些复合型的风格及肌理再造的方法,具体的面料选择,可因材置宜,进行多样化的选择。①带状风格。带状卷曲可以采用不同的条、带状材质进行叠加、镶嵌、卷曲、缠绕等方式,形成多层次透叠的视觉效果。也可采用布条绗缝的方法,将缝纫线与面料相结合,塑造出抽象的带状几何形态。②发散风格。发散风格沿用平面构成中发射、轮回、平行、聚散的构成形式,使之在视觉上具有一定的冲击感。可以采用不同面料裁剪、切割、编织的方式,使之具有相应的造型变化,也可以采用剪、刻、挖等类似剪纸的工艺方法,雕琢出相应的图案的形式。③云风格。云风格是模拟自然界云雾雨雪等生态自然的风格。云朵本身的风格是种松散的、絮状的,它具有轻盈、飘逸感。因此适合透明型的各种化学、天然织物等。比如雪纺、巴厘纱或是一些自然风格的面料。塑造云风格的方法可以将一些轻薄的面料(如泡泡纱、绉布等)按特定的纹路进行抽褶,做成褶皱的样式,形成具有凸凹感的半浮雕效果。另外,可以通过做旧处理的方式,把面料进行破损、撕裂、抽纱等方式进行塑造,特别是多层面料反复叠合后,破损后具有深陷和凸起的厚重感,形成另一种厚实的云风格。④割裂风格。割裂风格是将原有的平滑的织物表面进行割裂的处理,使之适合表达类似于树皮的片状、粒状、纹状、轮状的肌理效果。割裂风格适合采用起皱织物、具有凸凹感的织物、提花组织织物、粗糙的麻织物等相对肌理较为粗糙的织物。割裂风格可以采用层叠的方法进行塑造,将面料多层次的叠加缝合在衬布上,然后在中间进行切割,使之露出截面,从而形成多层次的繁复的效果,类似于花瓣状。也可以采用不同材质、图案、色彩的半透明面料进行叠加,通过材质、色彩、图案的对比形成层次感。⑤毛羽风格。毛羽风格适合表现梦幻般的柔软感觉。适合于复合组织织物、疏松结构的手工、横机编织及各种针织物等。可以采用肌理对比的方法来塑造:例如采用细密光滑的丝质面料与粗糙的毛羽或皮草进行对比,显示出材质的对比之美;也可以采用流苏、毛羽等,营造出毛羽的轻盈之美。⑥复古风格。复古风格适合染整造成的各种自然纹路,如石纹、水纹,蜡染形成的冰纹等,形成斑驳、空虚的裂纹感,适合表现各种异类的风格。可以采用抽褶的方法来塑造,例如将面料按照既定的肌理条纹进行抽褶,做成褶皱的样式,形成半浮雕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将面料进行做旧处理,用褪色、水洗、磨毛等方式来进行处理;再者可以采用种植的方法,将面料按一定的组织结构排列,然后打散后再“种”在底布上;也可采用压印的方法,在薄型面料上轧出不同宽窄的条纹,使之具有半立体的感觉。⑦透明光感。除了丝织物、缎纹织物具有的自然的光泽感外,可以运用反光(抛光)、闪光涂层等,塑造金属光感;也可运用塑料膜,营造亚光、透光、透明的质感。除了以上风格的表现之外,面料的二次设计还可以运用染色、印花、绣花、钉珠或者是一些反思维设计的方法:抽纱、剪切、缝份反吐等,使面料具有半立体的浮雕感。
4.感性回归。由感性到理性,再回归到感性,这是设计思维螺旋上升的最终的结果。在肌理塑造的最后一阶段,是感性回归阶段,也是情感的塑造阶段,需要再次返回到主题图片中,重新审视相关的关键词,再次感悟最初的印象,重新审视面料的肌理是否达到了相关的质感的要求。
在服装设计中如何真正地实现设计中的原创思想,设计的源头势必应该由灵感的寻找、面料的重塑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设计”,设计的思路才能真正打开,如不竭的泉水,而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的牵强之作。
参考文献:
[1]马达礼.从灵感来源图到面料的改造[J].装饰,2006,(4):94-95.
[2]于国瑞.服装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