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的综述
2014-09-18石丽艳,李卉
石丽艳,李卉
摘要:政党如何发挥在青年学生中的作用,如何使青年学生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对各国、各政党都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形势的发展变化,要求各政党对青年的工作做出调整,这是各国都普遍认识到的问题,也是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问题。梳理相关研究,虽然各国各政党有着不同的国情和不同的政治主张,但有效的方式方法是可以研究借鉴的。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建;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7-0113-02
一、国外政党高校青年组织建设及政党影响力发挥的探索和实践
一般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国家机器被认为是超阶级的,它应该是中立的、全民的,而政党一般都带有明显的阶级、阶层色彩,代表部分人的利益,是部分人的组织。因此,在它们的宪法或其他有关政党的法律中规定,不允许在政府机关、军队或企事业单位中建立政党组织,以使这些单位不被政党所操纵,使其在执行公务时,不带有倾向性。”[1]我们较少直接看到国外政党的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的相关材料,但不意味着外国政党对此不重视,没有相关工作。通过文献资料研究,从现有可掌握的资料我们可以看到总体的发展方向。
1.执政党强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在高校占领意识形态斗争的高地。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各个国家并没有淡化思想政治教育,反而更加重视,并且把它作为巩固本阶级政治地位和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大力加大投入,强化本国的意识形态,以期在世界意识形态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形下,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意识形态化特色和政治功能日益鲜明。政党尤其是执政党的政治意志自然贯穿其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倡导爱国主义,以不同的方式来传播灌输本阶级的意识形态,肃清敌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已经成为确保资产阶级巩固统治地位和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工具。[2]
2.各国各政党特别是执政党特别注重青年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后备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很多西方国家的政党,是通过对青年组织吸引和指导甚至领导作用的发挥,而争取青年,打牢自己的青年群众基础的。如:美国民主党的党章规定,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必须包括美国青年民主党主席和另外两位成员——“美国大学民主党”主席和副主席。这样的规定既是加强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又大力发展青年党员,培养青年中坚力量,保障政党后继有人。“像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学生联合会,就是两党为争夺青年学生,培养教育党的后备力量而在大学里设立的组织。这个组织通过发放材料、举办演讲会、个别交谈等方法,向大学生介绍党的价值观。共和党把比较保守的保守主义观念传输给他们;民主党则把比较开明的自由主义观念传输给他们,同时他们还组织学生参与选举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政治热情和能力,培养他们对党的认同和归属感”。[3]德国社会民主党积极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培养,在新世纪启动了“青年攻势”行动计划,该党在青年中建立青年团,在青年大学生中成立了大学生联合会。各级地方党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和学习班,青年团员均可参加。为保障和提升青年团在该党的突出地位,党章明确规定青年团的主席是该党的党中央委员。
3.各国政党都强调适应形势变化开展青年党的工作。法国社会党专门在大学和中学设立选举委员会,在全国建立1500个青少年“虚拟议会”,借此培养年轻人参与政治的兴趣。德国社民党通过和各种青年组织、媒体机构及高校建立固定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优秀青年干部和青年工作者參加座谈,形成“青年专家网络”,并在其中发现和挖掘党所需要的各类青年人才。葡萄牙共产党根据青年的爱好和特点,通过青年组织经常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吸引广大青年群众。突尼斯宪政民主联盟非常关注青年的切身利益问题,通过党领导下的青年和学生组织,培训失业青年帮助其再就业,在学校中努力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我国当前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研究及成果
如何通过学生党组织建设凝聚青年学生,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确立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课题。近几年来无论理论上还是实践都有探索,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高度重视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党中央始终把大学党建工作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部分。党中央在不同的形势下及时制定规范要求,指导大学生党建工作,各高校也将学生党组织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形成的认识主要有:一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从履行基层党组织的职责看,必须抓好学生党支部建设。二是使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方针、原则在高校党的工作中真正得到落实,要发挥好基层组织的作用。三是学生党组织作用发挥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进行机制创新。
2.就形势的变化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挑战有足够的重视和研究。最近这些年形势变化较快,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成果也比较丰富。如长安大学“高校学生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与新任务”的研究。关于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文章也较多见。复旦大学孙宇伟的《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探究》的文章发表。总结起来,成为共识的是现在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着很多由于形势变化而需要应对的问题。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描述和对影响方式进行相关研究。一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带来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和冲突,学生思维活跃,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各种政治势力对青年人才的争夺激烈。二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积聚了一些问题,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等也表现出来,一部分学生深受影响。三是社会信息化,网络社会的发展,要求党组织的活动方式、载体发生变化。四是教育体制改革使多种资源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我国教育市场也在走向国际化,进行大学生党组织建设成为问题。五是大学扩招带来的党组织工作负担加重,独生子女群体、困难家庭群体等的存在,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都是新的问题和考验。
3.对当前学生党组织建设的不足有探讨。普遍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党组织能够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大多数学生党员能够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总体工作状况良好。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较集中的表现为下述几方面的研究认识:一是学生党员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质量有所下降。部分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受到影响。二是党员教育、监督、管理、服务不够,缺乏长效性机制的构建。少部分党员组织入党、思想未入党,甚至退化。三是学生党组织在学生中的作用力不足,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竞争力、影响力不够。四是学生党组织的一些活动载体陈旧、形式单调,党员和群众的吸引力、教育力也不够。五是大学生党组织建设缺乏坚强有力的工作人员队伍,工作主动性、创造性有待提高。
4.在多方面探讨学生党组织建设的机制创新。从机制构建上确保大学生党组织作用发挥、稳定长效,这是被普遍重视和研究的方面。如宁波大学郑礼平的《关于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黄有梅的《当前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机制创新研究》等文章的发表,这些研究成果都从不同方面提出机制构建的设想和论证。从多个角度、不同机制的构建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一批成果:一是在保证党员质量机制方面,就发展党员程序的遵守、原则的贯彻、党员教育管理监体系的完善建构和确保落实。如同济大学石雪裙的《浅议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探讨。二是要强化大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完善支部建设和管理。强调干部是关键,加强培训教育,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党支部书记队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隋明成、许德华的《关于高校党支部建设的几点思考》做了较全面的研究。三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机制方面,有较多的探讨。李小倩在《新时期高校学生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工作机制研究》中提出:提高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实施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设立党支部接待日等建议,较集中的代表了各方面的观点。四是如何使大学生党组织成为联系青年组织的桥梁。更多的强调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示范意义和组织有意识的深入群众、帮助群众、向群众学习的規划和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
三、结论
这些研究成果就新形势对高校学生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产生了哪些实质性的影响,提出了什么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和社会应怎样对待,采用哪些措施,还需要深入研究;虽然上述研究出发点各不相同,但多从某一方面出发,提出建议对策,较少将学生党组织作用发挥放在新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全盘考虑,从制度构建到形成合理的长效机制做出回答,特别是如何葆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力,这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姜跃.政党多棱镜——国外政党建设专题研究[M].北京:台海出版社,2003.
[2]胥文政.国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评析[J].山东省团校学报,2013,(2).
[3]姜跃.外国政党是怎样进行党性教育的?[J].鼓楼党建,2011,(12).
基金项目: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党建专项)《新时期高校学生党组织活动方式创新研究》(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670号)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