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种用于BPSK编码长线传输的局部预加重方法

2014-09-18孙华娟颜晓红郝学元

电视技术 2014年13期
关键词:前半部眼图接收端

孙华娟,颜晓红,郝学元

(南京邮电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03)

基带信号在长缆中高速率传输时,受信道的趋附效应、介电损耗及低通特性等非理想特征的影响严重,导致信号高频成分衰减,使接收端很难恢复信号,从而大大降低信号的传输速率。均衡技术包括发送端的预加重和接收端的后均衡,它们可以补偿滤波器传输或接收端波形的频率相关衰减。传统幅度预加重技术需要太多电路元器件,电路实现复杂,此外信号幅度的增加又增大了电磁干扰和噪声容限,影响传输质量[1]。Nauta提出的脉冲宽度调制(PWM)预加重电路,需要较高的时钟频率,消耗更多的电源能量,不适合低功率系统的应用[2]。本文介绍一种基于脉冲宽度调制的局部预加重方法,降低功率损耗,有效补偿高频衰减。通过对BPSK编码信号的脉冲宽度调制实现信号的时域预加重,找出编码中的最佳PWM预加重位置,进行局部预加重,运用Simulink这一动态系统领域的建模和仿真工具,从眼图直观验证传输质量。

1 长缆信道模型和码间干扰

图1 低通信道的幅频响应

信号的传输速率增加以后,由于实际信道带宽有限且具有非理想性,导致信号在频域上产生线性失真,在时域上波形发生时散效应[3],从而产生码间干扰现象,如图2所示,即每个码元的“拖尾”造成了对相邻码元的串扰。它会限制数据速率,降低接收端信号质量,缩短传输距离。

图2 码间干扰

2 BPSK编码的脉冲宽度调制(PWM)预加重技术

2.1 BPSK编码生成

二进制移相键控(BPSK)是一种常用的数字信号调制方式,广泛用于卫星、微波通信、广播电视等诸多领域。当正弦随机二进制数字基带信号离散变化时,则产生二进制移相键控信号。采用BPSK作为信源发送编码,如图3所示。

图3 BPSK编码

2.2PWM预加重技术的原理

传统的幅度域预加重电路需要许多电路元器件,实施起来也比较复杂。所以本文提出另一种基于时域对编码信号进行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脉冲宽度调制预加重(PWM)幅度和符号时间(Ts)都是固定的,而脉冲时间宽度可变。d是占空比,对于一阶低通信道,占空比是一个基于符号时间Ts和信道恒定参数Tch的函数[4-6]。

脉冲宽度调制(PWM)预加重的实现原理如图4所示。通过输入数据Data In和脉冲宽度调制时钟PWM Clk进行异或运算得到时域预加重数据PE-Out。PWM Clk是通过输入时钟Clk和一个延迟电路delay进行或门逻辑运算形成的[4]。本文选用Xilinx-FPGA中DCM模块(即IP核)完成延时电路部分,在Xlinx时钟向导的建立窗口中进行配置,如图5所示。在Input Clock Frequency输入栏中敲入输入时钟的频率或周期,单位分别是MHz和ns,在Phase Shift输入栏中敲入适当相位,其余保持默认值。

图4 PWM预加重波形(延时为0)

图5 延迟电路

选用一段PE-Out预加重信号处理,对于P1低频脉冲,这个脉冲宽度是窄低频脉冲的2倍,保持后半部分的信号不变,在前半部分加上PWM CLK1;同样,对于P2高频脉冲,它也是窄高频脉冲的2倍,在它的前半部分加上PWM CLK2,如图6、图7所示。按照这种方法,在宽高频脉冲和宽低频脉冲的前、中、后部分分别加上PWM CLK,观察眼图结果,找出最佳预加重位置,使得信号获得良好的传输效果。

图6 PWM CLK调制

图7 PWM预加重

2.3 Simulink动态仿真

在学术界和工业领域,Simulink已成为在动态系统领域建模和仿真方面应用最广泛的软件包之一。在Simulink环境中,利用鼠标在模型窗口中直观地“画”出系统模型,直接进行仿真[7]。

1)前半部分PWM预加重

经过前半部分PWM预加重,从接收端判决器的恢复波形结果观察,存在码间干扰造成的信号误判,如图8所示。

图8 前半部分PWM预加重波形

2)中间部分PWM预加重

经过中间部分PWM预加重,从接收端判决器的恢复波形结果观察,恢复信号与发送信号大体一致,但是在PWM CLK位置上,接收端不能正确判决,带来信号部分失真,影响接收效果,如图9所示。

图9 中间部分PWM预加重波形

3)后半部分PWM预加重

经过后半部分PWM预加重,从接收端判决器的恢复波形结果观察,较发送波形只有延迟,由此可见后半部分PWM预加重更能极好地恢复信号,如图10所示。

4)各部分眼图对比

图10 后半部分PWM预加重波形

图11 预加重眼图

从图11中的眼图结果来看,没有进行预加重处理的发送波形,在接收端的眼图是杂乱无章的,码间干扰严重,传输效果不理想。前半部分预加重波形重合度较低,说明码间干扰较严重,预加重效果不理想。中间部分预加重波形重合度较高,码间干扰较小,但其中部分眼图含有幅度较小的成分,在接收端难于判决。后半部分预加重波形重合度较高,眼图更清晰,预加重的效果相比前半部分和中间部分预加重更好。因此,对BPSK传输信号而言,后端预加重效果较好。

3 结束语

基于PWM预加重技术,本文详细叙述了一种适用于BPSK编码远距离传输的PWM局部预加重方法。对发送信号分别在P1低频脉冲和P2高频脉冲的前半部分、中间部分和后半部分位置上加PWM CLK,对比接收端的判决结果,后半部分预加重的接收端能准确恢复信号,眼图清晰,效果好。运用Simulink动态仿真软件作为辅助工具,使研究结果得到很好验证,在BPSK后半部分进行PWM局部预加重技术可以消除码间干扰,提高传输速率和系统质量。

:

[1]YUMINAKA Y,TAKAHASHI Y.Time-domain pre-emphasis techniques for equalization of multiple-valued data[C]//Proc.3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ple Valued Logic.Dallas,TX:IEEE Press,2008:20-25.

[2]SCHRADER J,KLUMPERINK E,VISSCHERS J,et al.CMOS transmitter using pulse-width modulation pre-emphasis achieving 33 dB loss compensation at 5 Gb/s[C]//Proc.2005 Symposium on VLSI Circuits.[S.l.]:IEEE Press,2005:388-391.

[3]马宏伟,龙沪强,管云峰,等.无线通信中消除码间干扰的研究[J].电视技术,2006,30(1):66-68.

[4]YUMINAKA Y,TAKAHASHI Y,HENMI K.Multiple-valued data transmission based on time-domain pre-emphasis techniques in consideration of higher-order channel effects[C]//Proc.3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ple Valued Logic.Naha, Okinawa:IEEE Press, 2009:250-255.

[5]CHENG H,CARUSONE A C.A 32/16 Gb/s 4/2-PAM transmitter with PWM pre-emphasis and 1.2 Vpp per side output swing in 0.13μm CMOS[C]//Proc.IEEE Custom Integrated Circuits Conference.San Jose,CA:IEEE Press,2008:635-638.

[6]YUMINAKA Y,HENMI K.Data-dependent time-domain pre-emphasis techniques for high-speed data transmission[C]//Proc.2010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Tokyo:IEEE Press,2010:1103-1107.

[7]关春健,杨建波,刘鹏.Mark XIIA Mode5、中RS编译码器设计及性能分析[J]. 电视技术,2012,36(19):77-79.

猜你喜欢

前半部眼图接收端
基于扰动观察法的光通信接收端优化策略
顶管接收端脱壳及混凝土浇筑关键技术
基于多接收线圈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优化研究
《论语》“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章前半部分新解
酸槽内钢带位置测量传感器
简易数字信号传输性能分析仪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眼图的数字通信干扰效能指标构建与评估
无线电监测中实测眼图与分析*
王忠义教你写书法
埋入堆叠芯片封装结构的电学仿真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