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TB区块沉积相研究:以长2为例
2014-09-18苏海伦彭喜明杨兴峰
苏海伦,彭喜明,杨兴峰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
1 区域沉积背景
研究区TB区块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在晚三叠世延长期,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使得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华北克拉通拗陷盆地逐渐向鄂尔多斯盆地转化[1]。印支运动在鄂尔多斯盆1地的地史发展中是一次重大变革,在沉积体系上实现了由海相、过渡相向陆相的转变,使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发育完整和典型的陆相碎屑岩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2]。
2 沉积相划分标志
沉积相标志是分析沉积相和古环境的基础[3]。TB区块比较显著的沉积相标志主要有颜色、自生矿物、岩石类型、砂岩成分特征、结构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等。
2.1 岩性特征
2.1.1 岩石的粒度特征
TB区块长2储层为细-中粒岩屑长石砂岩,储层粒径分布 0.16 ~0.15 mm。碎屑成份分占84.0% ~85.6%,石英含量为 31.2% ~28.2% ,长石含量 24.7% ~29.3% ,各类岩屑平均含量为23.5% ~23.9%;储层填隙物含量为16.0% ~14.4%,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为岩屑溶孔,平均孔径 42 μm。
2.1.2 颜色
颜色是沉积岩最直观、最醒目的标志[4]。研究区长2储层岩性主要为灰色、深灰色长石细纱岩、粉砂岩、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与深灰、灰黑色泥岩、碳质泥岩呈不等厚互层(图1)。岩性特征反映研究区长2油层组形成于近岸浅水到半深湖的弱还原到还原环境。
2.1.3 古生物标志
沉积岩中的某些古生物,不仅可以确定地层的地质年代,还可以判别沉积环境[5]。研究区长2油层组岩心中,在砂岩段常见到植物的枝干,在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中常可见到较多的由河流带来的植物茎叶和碎片。
2.2 测井相标志
长2油组的河道砂体沉积是其油藏分布的主要部位。而在河道间湾部位,砂体减薄甚至尖灭,岩性变细,物性变差,非均质性增强,泥质含量增加,因而含油性变差[6]。
图1 铁6-50井灰绿色粉砂岩
三角洲前缘砂体类型繁多,砂层下部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与粉砂质泥岩薄互层,向下逐渐过渡为暗色泥岩,上部为厚层状或块状细砂岩。自然电位曲线为多个箱形或钟形曲线的叠加,自然伽玛曲线中低值,呈齿形。从河口往湖方向可分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及前缘席状砂等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沉积作为其骨架相十分发育。电性特征: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自然电位多呈向上渐变的钟形特征,其间常夹细粒分流间湾沉积。前三角洲位于三角洲前缘之下,岩性细,因而测井曲线幅值低,呈小锯齿状。
3 沉积微相特征
3.1 单井相分析
通过关键井的单井相识别、划分有助于对整个研究区沉积相在不同沉积部位的相变和剖面上的沉积相变的了解,通过关键井的相分析,可以界定、修正沉积相在平面上的分布[7]。在研究过程中对TB区块的元251、元229、元236等井进行了详细的单井相分析,下面以元251为例进行分析。
3.2 连井相分析
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总体具有从东北相西南水下分流河道不发育的特征,反映了沉积时水体逐渐由东北向西南加深的沉积背景[8]。
3.3 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
如图2,研究区长21沉积微相展布图可明显识别出北东-南西向两条发育良好的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之间可见间断分布的分流间湾,河道侧翼微相也有明显发育。砂体总体上呈条带状分布,连片性较好,砂体厚度大多集中在10~30 m,砂体厚度在20 m以上的砂体都可识别为水下分流河道。
图2 长2沉积微相展布图
4 结论
(1)TB区块比较显著的沉积相标志主要有颜色、自生矿物、岩石类型、砂岩成分特征、结构特征、沉积构造、古生物标志等。
(2)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沉积,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等。
(3)TB区块延长组发育大型岩性油藏,油藏富集受控于油源、构造、沉积、储层等多因素的制约。广泛分布的烃源岩为本区成藏提供了丰富的油源,大面积分布的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本区最有利的储集体,水下分流河道延伸远距离远、分选好,是研究区最主要的储集体,分流间湾泥岩形成侧向遮挡。研究区长2主要油藏类型是岩性油藏。
[1]武富礼,李文厚,李玉宏,席胜利.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三角洲沉积及演化[J].古地理学报,2004,03:307-315.
[2]谭晨曦.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沉积相及储层研究[D].西北大学,2010.
[3]唐世荣.老君庙油田L油层沉积相研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1981,03:27 -35+39.
[4]李文斌.鄂尔多斯盆地中山川地区延长组长61沉积微相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7 -8.
[5]马继勇,郑邵贵,倪乐.加蓬A区块Point Clairette组沉积相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05:128 -130.
[6]赵靖舟,王永东,孟祥振,时保宏,王晓梅,曹青.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三叠系长2油藏分布规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01:23-27.
[7]尹开贵.高邮凹陷阜宁组沉积体系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
[8]宋子齐,潘艇,程英,王楠,巴素玉,丁健.利用测井曲线研究沉积微相及其含油有利区展布[J].中国石油勘探,2007,04:37-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