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拒绝遗忘

2014-09-18

贵阳文史 2014年4期
关键词:建校黄埔军校书名

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90周年前,在广州城黄埔岛,黄埔军校应运而生。彼时,古老的中华又一次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之命运,中国之前途,成为当时无数志士仁人念兹在兹的时代主题。

90年前,从1924年伊始,多少热血男儿投身于黄埔之门,多少青年才俊投笔从戎,胸揣理想,投身于大时代洪流,渴望为祖国的振兴贡献一己之力。“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贪生畏死莫入斯门”,“不爱钱,不偷生。统一意志,亲爱精诚”——从东征到北伐,从淞沪会战到远征军远征——黄埔军校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黄埔精神荡涤了国人长久以来沉闷的精神世界……

整整90个年头,90个春来秋去,虽然对于历史长河,90年只不过是白驹过隙,但对于生命个体,却显得格外漫长——漫长得我们这些后来者于行色匆匆之中无暇顾及,甚至几近失忆!但往事并不如烟。因为,“一个国家走向怎样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如何面对自己的过去”(刘瑜语)。

今年6月,我携内子远赴英伦探视在那里读书的女儿。所到之处,无论是在英格兰,苏格兰还是在北爱尔兰,也无论城市大小,都有一个共同的人文景观——历史人物雕像群——而且都坐落在城市的黄金位置。那些雕像的原型,其中当然不乏一些对全世界都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人物,但更多是那些在各个历史时期,对该国 、该地、该城作出过卓越贡献的人们。两相比较,我们在对待历史人物问题上,是不是存在值得反省的地方呢?或者说我们的历史观是否需要反思呢?

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是一个危险的民族。英国哲学家乔治·桑塔亚曾说过:“那些拒绝从历史中学习的人,注定要重复他的悲剧。”中国古人亦有“以史为鉴”之说。但“史”何以能为“鉴”?恢复历史真相自然应是前提。我们的历史中有太多的尘封人物,有太多被扭曲了的往事……每每思之,直让人扼腕长叹,唏嘘不已!

所幸,有那么一群有心的历史学者;所幸,90年并非遥不可及。感谢熊宗仁、余岸竹、梁茂林、周瑜诸先生。感谢你们从历史的尘埃中钩沉出黄埔军校黔籍师生的一个个真实故事,使本期纪念黄埔军校建校90周年的封面专题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的标题,来源于北京大学钱理群先生一本文选集的书名。钱先生与贵州有着极深的渊源,且是一位境界与格局都十分了得的前辈长者,因此我想,钱先生断不会因为我的“抄袭”而怪罪于我。尚且,直接“抄袭”钱先生的书名来做此文的标题,多多少少有种“知其不可而为之”般的“无奈”与“无力”感:以我残缺的知识结构和匮乏的语言储备去面对曾经的历史存在,始终无法寻找到比“拒绝遗忘”这个词汇更有力、更贴切、更有益于人的主体性生长的另一个词汇,来表达我对历史的敬畏。

猜你喜欢

建校黄埔军校书名
仿佛在黄埔军校上课
第十八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获奖名单
我有故事,你带钱了吗?
黄埔军校一期师生中的浙江籍中共党员
完整的书名
刘英杰
庆祝黄埔军校建校九十周年
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物理人物图书系列
北京大学建校110周年物理人物图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