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

2014-09-18谢传兵侯小菊张少刚

中国远程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大赛信息化

□ 谢传兵 侯小菊 张少刚

引言

一、大赛发展历程

1.大赛缘起与轨迹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由扩大规模向全面提高质量转变,2009年11月,教育部在辽宁召开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现场会暨农村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座谈会”,会议首次提出了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倡议。出席该次会议的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讲话中强调,加快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工作,一是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三是加快培养适应教育信息化要求的师资队伍,四是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而倡议举办全国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就是要通过赛事制度化的竞赛机构,整合建设功能、彰显建设成效,其根本宗旨是为了推动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

2010年12月11日,首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沈阳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33个地区的256名教师参加了多媒体教学软件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语文、数学、土木水利类专业、加工制造类专业、信息技术类专业等共10个组别的比赛。至2014年,大赛分别在沈阳(前两届)和南京(后三届)连续举办5届,共有约4764名职业院校教师、2642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引导和促进机制,全面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自2010年起,教育部牵头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以下简称“大赛”)。五年来,在多个部门的共同支持下,大赛在提高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水平,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6月16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门共同颁布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鉴于大赛对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大作用,本文试图通过对大赛五年发展历程的梳理及参赛教师相关情况调研数据分析,揭示大赛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和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水平的实际效果,分析大赛发展态势,提出进一步完善大赛机制的几点建议。作品参加比赛。五年来,大赛涌现出一大批具有理念先进、特色鲜明、思路创新的优秀作品,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呈现信息技术在优化职业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以其独特的推广应用价值、研究价值和审美价值,受到广大专家和教师的高度评价,为全面推动实践性教学过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提供了范例。

2.赛项设置变化

为突出大赛的导向性和公平性,引导和满足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需要,顺应广大职业院校教师的合理诉求,五年来,大赛组委会在比赛范围、比赛项目、比赛内容、评审方式和评分指标等方面,坚持采取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大赛走上不断优化的道路。作为首次试点,2010年确定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多媒体教学软件赛项,设定语文、数学、加工制造、土木水利、信息技术5个重点组别;2011年起,新增信息化实训项目,突出职业院校实训教学转向虚拟环境与实体环境的融合,并在大赛期间增设专家报告;2012年起,将高职院校纳入大赛范围,促进了中高职教学改革一体化衔接的进程;2013年新增高职组网络课程赛项,引导职业院校教师更加关注资源的搜集和应用;2014年新增课堂教学赛项,引导教师从重视教学设计转向重视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详见表1。

赛项设置的变化,体现出大赛在引导方向上的不断发展。其总体的思路就是要引导教师基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改进教学方式,不断增强大赛的实效性和对教学实践的引领作用。在比赛内容方面,大赛还紧密对接社会和产业最新发展动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了当前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注方向。经过五年的不断完善,大赛在引导教学变革、突出教学应用、对接产业动态、聚焦重点领域方面,特征与效果显著。

3.改进比赛方式

为构建国家-省市-地区-学校四级赛事体系,自2012年起,大赛组委会的通知中明确要求各参赛代表队要先行组织省市选拔赛,遴选地区优秀选手参加全国大赛。在这一要求的影响下,到2014年,全部省级(含直辖市)教育行政机构都组织开展了区域内的选拔赛,大赛的影响力、覆盖面得到快速提升。

为降低现场决赛的环境压力、提高大赛整体水平,自2012起,大赛评审分为网络初评和现场决赛两个阶段进行,各地推荐报名的全部参赛作品在通过网络初评后,按60%的比例进入现场决赛。

表1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赛项设置一览表[2]

为了保证大赛的科学性、权威性和规范性,年度大赛评委从专家库随机抽选产生。五年期间,大赛建立了最具权威性的评审专家库,一大批全国知名的学者和专家进入专家库,覆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行业组织和职业院校,形成了代表国内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理论与实践领域的顶级库,专家力量深度参与了大赛的项目设置、评审标准修订、比赛评判、报告会、培训会等环节。

二、大赛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1.激发了教师培训学习需求

作为唯一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赛事活动,五年时间里,参赛代表由原来的首次的26个,逐步发展到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全覆盖,多数地区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性竞赛机制,“层层选拔,人人参与”的格局基本形成。2014年,仅江苏省和辽宁省,约有9000名职业院校教师参加了校(院)级、地市级、省级和全国大赛。

大赛全面激发了教师的学习动机与需求,带动一线教师参加专项培训、专题研究。从已经开展的情况看,培训内容涵盖教学设计理论、方法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培训层次上,既有基于校本的培训,也有地市级、省级、国家级等多层次的提升培训;在培训形式上,有在岗培训、半脱产年和脱产培训,平均每位参赛教师参加专项培训的时间达2.35个月。详见表2:

表2教师备赛期间参加培训情况(%)[3]

2.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作用突出

为更加清晰的观测教师在参加大赛后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过程,2013年课题组通过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官网(www.nvic.com.cn)采用参赛教师与非参赛教师对比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数据表明:大赛在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方面作用突出。

(1)增强了参赛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动机

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多数是被动因素与主动因素的结合,“学校推荐”、“个人兴趣”、“有利于个人发展”为主导因素,其次为“开拓视野”、“层级选拔”、“上级指派”和“原有成果丰富”。调查结果同时表明,教师在备赛的培训、学习和研究过程中,由于信息化教学的理念不断提升、认识不断深化、能力不断增强、水平不断提高,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诉求,其内在动机逐步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

(2)提升了参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数据显示,大赛对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影响非常显著,教师参赛后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有“显著提高”和“较大提高”的比例显著高于“略有提高”。大赛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变化的最主要表现依次是:“增强了信息化教学意识”、“提高了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主动性增强、开拓了视野、促进教学设计的规范化”。数据还显示,大赛后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要表现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大赛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水平具有均衡性、全面性特征。见表3。

表3大赛后自身信息化教学水平和能力提高的主要表现

(3)促进了参赛教师个人和团队的持续发展

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在经历信息化教学大赛之后,信息技术应用的频次明显提升,赛后教师能够“经常”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参赛教师显著高于较少和偶尔使用的教师。教师参赛结束之后,持续发展势头强劲,其中90%的教师继续推广应用大赛作品及成果,66.6%的教师继续开展信息化教学作品开发,50.1%的教师能参与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课题或专项研究,且44.5%的都拟定了信息化教学方面的论文。“不再继续开发或研究”的教师显著低于继续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师。见表4。

表4教师参赛后继续发展的主要表现

教师参赛后对于团队建设、推动信息化教学“充分发挥作用”的占96.23%。参赛教师主要通过经验介绍、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方式发挥带动作用。为影响其他教师,63.6%的教师通过经验介绍等方式发挥带动作用,49%的教师通过公开课形式发挥推广作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和信息化实训教学赛项),42.9%的教师建立了工作团队、形成了互助学习的机制。具体见表5。

表5教师参赛后发挥作用的主要途径

3.全面推进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数据显示,参赛教师对通过大赛方式提高职业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水平,认为作用“很大”(48.53%)和“较大”(29.27%)比例的教师显著高于其他教师。被调查的参赛教师普遍认为,信息化教学大赛对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作用显著,其中认为“作用很大”的占47.86%,认为“作用较大”的占29.79%,持“很大”和“较大”比例的教师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教师。见表6。

表6大赛对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的作用

对同一问题,校长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认识基本一致。数据显示,84.25%的校长和管理人员认为,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促进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作用很大”(43.64%)或者“作用较大”(40.61%)。而非参赛教师中,有66.61%的人认为信息化教学大赛对促进教师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的作用很大或者作用较大,显著高于“一般”、“作用不大”、“没有作用”。

4.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整体提升和区域联动

访谈结果表明,无论教师是否参赛、无论是教师还是管理人员,都高度认同大赛促进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和推动教学改革创新的作用。被访谈者的观点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大赛促进了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真正推动了职业院校教学方式的变革;二是大赛促进了职业院校实训基地的智慧化建设,从根本上引导和提升了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水平;三是大赛搭建了全国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交流平台,全面推动了职业教育数字资源建设和教师水平的区域均衡。

在大赛整体水平快速提升的同时,也呈现出较为显著区域梯度差异。以2013年为例,在全国36个代表队中,参赛获奖排名靠前的代表队(获奖数)为:江苏(24)、辽宁(24)、大连(22)、北京(21)、宁波(19)、河南(19)、湖南(18)、吉林(17)、天津(16)、广东(15),其中东北地区3个、华北地区2个、华东地区2个、华中地区2个、华南地区1个,西北和西南地区没有进入前10名的代表队。[4]

大赛成绩的差异性,源自各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与效果的差异性,同时体现出区域内通过大赛整合相关建设工作的联动效果。以连续几年排在前列的江苏为例,不仅长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还非常注重重点资源的建设。例如: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先后成立了15个重点专业建设协作组和9个特色项目建设协作组,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了102门基于网络平台的专业核心课程数字资源,重点解决了专业仿真实训教学资源不足问题,并实现所有成员学校无偿共享,在省内所有职业学校中逐步推广使用。同时,以组织大赛为契机,系统、深入、全面地研究信息化环境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趋势,特别是探索基于网络教学辅助平台支持下的新型学习活动,鼓励全体教师研究、总结和推广信息化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5]

辽宁和大连同在一个省区内,共同进入年度获奖总数超过20个的第一方阵。考察辽宁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情况可以发现,辽宁省自2006年开始投入专项资金开发重点专业的仿真实训软件,并面向全省职业院校推广应用。[6]到2008年,又同步推进网络平台、教学资源、信息化队伍三个建设,构架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三级网络平台体系,构建了包括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制作规范、统一的数据结构、统一的仿真模拟环境、统一的用户管理在内的五大标准,规范建设成果的应用。各项工作组织化程度高,为深化信息化环境下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取得大赛优秀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分析其他取得优秀成绩的区域,同样可以看到区域性推进信息化建设工作的亮点,如:北京、天津的数字校园建设项目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湖南的世界大学城(职业教育新干线)建设与推广,宁波的“数字校园示范学校”建设及系统化的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专题培训,吉林的教育信息化省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程,广东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等。

通过分析各地区的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以下基本事实和规律: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较大,信息化教学大赛成绩能直接反应地区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的总体水平,同时与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水平、师资培训力度、大赛组织化程度、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深度直接相关。

三、大赛发展态势分析

1.机遇与威胁

以历史的角度来看,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大赛在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形成品牌的同时,也正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一是职业院校教师发展需求将更加旺盛。从职业院校发展来看,未来一段时期,无论是“以信息化引领职业教育现代化”战略的实施,还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都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竞赛机制来激发教师内在需求、推动教师能力发展,其有效性已被理论和实践共同验证,职业院校及教师对通过大赛这一平台来实现各项诸多目标的诉求将更加显著。

二是政策环境更加有利。从相关政策来看,对大赛的必要性、持续性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国务院六部委颁布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第十一条就明确提出,职业院校“到2020年信息技术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达成这一目标,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7]在推进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方面已经较为充分地发挥了特殊的功能,未来也必然成为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一项重要举措和理性选择。

大赛也同时面对显著的挑战。

一是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其他重点工作融合不充分。虽然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推动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在客观上起到协调和引导资源开发、教师培训、教学改革创新等重点工作,但在顶层设计上,这些工作之间尚缺乏有效的统筹安排,为赛而赛的现象在职业院校中依然存在。

二是职业院校普遍缺乏有效的信息化环境支持。随着大赛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支持信息化教学设计和实施的信息技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当前职业院校的日常教学环境存在显著的局限性,也加大了大赛优秀成果在日常教学中推广应用的难度。

三是区域发展显著不平衡。从过去的几年看,各地区举办区域内比赛大赛的情况各不相同,区域性赛事发展状况和参赛全国大赛的成绩都呈现出显著的不平衡现象,大赛优胜奖过于集中。教学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较高的地区。由于区域基础条件和重视程度的差异性,大赛在客观上可能会加大区域信息化教学创新发展的差异程度。

2.优势与劣势

大赛现有优势分析:

一是大赛以其权威性和创新性成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一面旗帜。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是目前在教师信息化教学领域唯一由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性赛事,五年来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职业院校教师参与其中,已经成为以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是大赛引领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大赛不断创新比赛项目和评分标准,特别是设置具有典型引导意义的信息化实训教学项目,如“万用表的组装与检测”、“声光实用型抢答器的制作与调试”、“建筑桁架模型设计”等项目,紧密围绕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改革,体现实训课程教学变革的项目化、模块化方向,切实引领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学改革实践。大赛同期举办“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发展报告会”,汇聚程建钢、祝智庭等数十位国内知名专家的优秀报告,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引领性十分突出。

三是大赛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竞赛体系。由于大赛自身层次性的不断丰富、范围的持续扩大、标准的逐步完善,加上大赛成果共享渠道畅通,其影响力越发深远,推动大批参赛教师正在或已经成长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领军人物和推进信息化教学的骨干力量,大赛这一平台,已经成为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变革最有力的机制之一。

大赛自身发展的劣势所在:

一是总体规模难以有新突破。按现有的大赛模式,由于受到承办比赛院校的条件制约,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规模很难再有大的突破。2010年参加国赛共有256件作品,到2014年,参加国赛也只有726件作品,且继续上升的空间极其有限。

二是参赛专业轮转周期较长,组别设置连续性不强。目前大赛覆盖的专业和课程基本按三年周期轮转的方式设计内容组别,同一课程及专业的组别一般要隔两到三年才有一次参赛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开展相关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三是竞赛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很多职业院校更重视省赛、国赛的成绩,忽视院校的相关建设与推广应用,参赛功利性较强,不利于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部分地区的省赛和全国大赛显示了较高的水平,引领性和创新性显著,但部分专家与教师认为,大赛作品与日常教学有较大距离,推广较为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研究理论和优秀的参赛作品大多处于初级阶段。

四、完善大赛制度的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总体思路,将会围绕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按照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要求,以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为抓手,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工作,努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8]以这一思路来指导大赛制度的完善,逐步形成信息化教学持续助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新常态,就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1.以信息化教学大赛为驱动,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大赛是考量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的量规,大赛成绩客观反映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的综合应用水平。职业院校和教师只要存在参赛获奖的需求,就能在大赛机制下激发潜在的创新动力,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只有以举办大赛为契机统筹和引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各地区和院校才能真正协调好教学实际应用与信息化建设项目两个方面的工作,预防和纠正“为了建设而建设”的倾向。

2.适当扩大国赛规模,完善多个层次的区域竞赛体系。如加强与行指委、教指委的沟通与协作,设计基于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信息化教学专项比赛。可以按专业大类分区域进行比赛的方式,充分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环境,突破场所条件的限制,适当扩大国赛的参与度,缩短专业的轮转周期,突出各专业大类的特色。

3.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校级多级竞赛与选拔体系,让更多的教师拥有参赛的机会,激发教师更多地参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实践,“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

4.成立研究和推广团队,提高大赛科研水平与服务水平。大赛不仅仅是一项赛事活动,更应是一个集研究、创新、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要保证大赛引领的方向的科学性和成果应用的普及性,就必须从顶层设计上建立较为完善的研究队伍和研究机制,深入系统地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的职业教育教学的规律与模式,成立包括获奖选手在内的推广团队,广泛推广先进理念、优秀成果和优质资源。

]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的通知(2010-2014)[Z].北京:教育部,2010-2014.

[3]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组委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参赛教师发展状况调研报告(2010-2012年)[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4]关于公布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名单的通知[Z].北京:教育部办公厅.

[5]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关于组织开展全省职业学校“五课”教研工作和“两课”评比活动的通知[Z].南京: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2010.

[6]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Z].沈阳: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07.

[7][8]《在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闭幕式上的讲话》教育部副部长鲁昕[R].2014年11月3日.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大赛信息化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说谎大赛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信息化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