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梦家园的绿色畅想

2014-09-18陈世和

贵阳文史 2014年4期
关键词:贵州

陈世和

黔灵山上隐略升腾的烟霞紫气,似乎预示着黔山秀水将有更新的大千气象,连缀着贵阳到安顺自然风水中的人为脉动,搅动了因急切期盼同步小康的喧闹与蓬勃展望的气场。从屯堡妇女宽袍大袖的洒脱与江淮古风的夸张中,不难想象,600年来,这里,原来就是南京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

好一派水潦山曲的浑然景象,托举的是600年秀甲天下的山高水长!

如今历史的长度在朝着空间的宽度转化为立体的维度,贵州高原上正演绎着城镇化运动箫声动地的鬼斧神工……

无论是斗胆放言“汉孰与我大”的夜郎王,还是茶圣陆羽盛赞的“黔中道”采茶女;无论是忍辱负重的奢香夫人,还是威震苗疆的彝苗土司;也无论是千里迢迢流放龙场悟道的阳明先生,还是蜚声国内崛起于遵义沙滩的郑、莫、黎文化大儒;即或是烛照汗青的何腾蛟兵部侍郎和授太子少保官衔的织金人丁保桢,以及那披荆斩棘开辟黔灵山临济道场的赤松和尚,甚至连出生于贵阳辉煌于洋务运动的满清重臣“近代钢铁之父”——张之洞,都在回首逡目这日新月异的豪华部署:是借镜东南沿海城市发展的仪态造型,还是启建别具一格点缀在山山水水之间的绿色生态城镇?这些都引起了与这片神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关联的先人们回眸张望。

其实,君王、先贤、土司、重臣、高僧、大儒抑或是樵夫、农人、采茶女与工匠所牵挂的——来自于历史的聚焦,正巧契合为当代的殷殷期望:君不见,江上的清风、山间的明月、悠悠的白云、绿翠的青山,不会因“三环十六射路网”和“新贵黄高速”的膨胀而失却本真的天命景象;奔涌的线形车流释放出的血液贲张使幽雅的湿地公园获得了四通八达的欢愉与通畅;祖先遗留的青山绿水在穿山越岭的高速公路的腾云驾雾中,从时空隧道折射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意象。

这是呵护环境的价值观照还是生态法制护卫下的合理想象,这一切能否成为不变的坚守和历史智慧的烛照,将取决于我们对祖先对儿孙神谕式的忠诚与寂寥无悔的守望。

无论如何,这应该也是精神世界的先验转化为实现经验利益的自我改造,因此在兼顾环境气候而又改变山民穷困的两难中,如何大刀阔斧而又左右开弓,如何左右逢源而非裹足不前。当然,这一切,无论耗散了我们多大的心智、财力和精血,都必然也必须投射到环境底线的法制遵守之上。否则,任何对青山绿水的不恭与反叛,终将延宕黔中大地的千古梦幻。故此,只有对“知行合一”的彻底觉悟才能“敬天地”、“致良知”;只有对“天人合一”的宗教式虔诚,才能将对这片土地矢志不渝的敬畏幻化为“物我两忘”的心驰神往!

贵州的建省,至今正好600年。

不要忘了,1413年3月3日,永乐大帝诏告天下:设贵州布政使司,列为第十三行省。这一天应为贵州正式建省之日,从1413年至2013年,正好600周年!

其实在很早以前,关于黔中郡的划分应该是贵州历史正源的追溯,然而近年来发现口口相传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那气势恢宏的历史叙事却将苗族先人的基因图谱与黔地历史的光影密码回溯到《诗经》时代。遗憾的是,能引起更大反响的反而是夜郎王在史官辑录中所表现的单纯与豪迈,夜郎王的只言片语不幸被中原人误解为“自不量力”的代名词,从此“夜郎自大”断送了多少贵州豪杰的跃跃一试。这一“历史冤案”,像一块沉重的石头一直压抑在贵州人的心头,即令在前清朝廷一度夺魁的青岩文坛奇才周渔璜怀抱“孰与夜郎争汉大、手携至尺上金台”的宏大体验,发出了“若无眼前山山隔、看破江南十八州”的呐喊也未能消解外省人的偏见。直到湖南新晃为了躁动旅游经济而重新拾起“夜郎”的桂冠名号,才从尘封的历史烟尘中唤回了它的昔日灵性与初始的张扬。无独有偶,另一桩更大的“冤案”则是将风马牛不相及的野驴牵扯进贵州,让没有黔驴且丧失话语权的贵州人“黔驴技穷”;更为悲催的是,贵州地势虎啸长空般的险峻雄奇却被贬为“地无三尺平”,使贵州的先民乃至后人真的以为自己“人无三分银”。

的确,人类的交往乃至生活有时存在于语言的概念之中,通过言词的框架可以观照或统摄出不同的映象与愿景。“天无三日晴”如作负面描述,贵州便是凄风苦雨的景象;然而,世界却是真真切切于语言之外的客观存在,贵州的本真印象在“天无三日晴”的滋润下孕育出爽爽的气候。这是怎样的温婉宜人,舒适清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沉醉于空调般入夏梦境的贵州,她的山山水水所赋予的人脉根器与胎骨风情,无一不展示原始的血性与粗犷的张力,让北上广游客艳羡不己的,还有野牛的贲张放旷与苗族少女婀娜多姿的仪态万方。

实际上,这山清水秀的绕指柔情,撩开的正是“富饶贫困”的羞涩面纱。先人们给后代留下的是弥足珍贵的人文风情与自然宝藏。

透过邻近的张家界的喧嚣和凤凰古城为门票而生发的纠葛与争吵,武陵之源的梵净山奉送给世人的却是怎样的一份爽快与清凉:轻舒菌盖、倒悬云天的蘑菇石在礼迎宾朋的际遇时毫无遮蔽,没有一丝省籍认同的狭隘心胸与地域划分的歧视偏见,它以一种彻底坦露心胸的博大情怀笑迎天下客!这,印证了作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成员的宽阔心境,不愧为“武陵之源,名岳之宗,地球与人类之宝。”

如果说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作为贵州的标志性景点如雷贯耳、声名远扬。那么,黄果树飞流奔涌的气势犹如先民水牛般的勇猛冲动,一代又一代的诸如杨应龙、张秀眉的反抗,牵引着的正是这一磅礡的气势,它连缀着祖先的野性纵容着子孙们一往无前、义无返顾。这一切,又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不能一味的高歌猛进、长驱直入且恣意纵横。因为,祖先遗留下来的自然瑰宝容不得有半点的闪失和些许的损耗。最为令人揪心的可能是脆弱的“喀斯特”地貌。被誉为“喀斯特王国”的贵州,几乎将岩溶形态的绰约多姿、万千气象囊括于一体,从地表的峰岩、孤峰、锥体、石林、漏斗、峡谷、竖井等地表粗形态到地下的溶洞、暗河、伏流、钟乳、石花、石幔等洞穴微形态,应有尽有。与之相伴的峰林峡谷、丘峰盆地、悬崖飞瀑、竖井穿洞构成了一组组自然雕琢的生态奇景,令人心魄震悸、意醉神想。

千万不能有丝毫的粗心懈怠,离开了法律守护神的细心呵护,我们的任何一丝疏忽,都会背离上苍对贵州的偏私垂顾。祖先遗留的宝藏失去了不会再来,昆明人对清澈滇池的深情回顾只能停留于日益缩小的哀叹,却不能复原“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的氤氲大气;无锡人对污染太湖水源的愤怒,言犹在耳。好在贵州的高层与平民大众获得了这样的睿智共想:既然是祖先遗留的宝藏,切不能冀望于先污染后治理的刮骨疗伤。

特别是荔波小七孔,以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喀斯特石头森林美景一举入选联合国“自然遗产”名录。对于荔波摘取“自然遗产”皇冠明珠上的绿宝石,切莫欣喜若狂。荔波小七孔的湖面鸳鸯,经受不住游客们的蜂拥而入和熙攘喧嚣;而赤水丹霞,那飞瀑流泉、赭红石壁以及与恐龙同时代的侏罗纪桫椤随处可见,能够让这些幸免于难而存活至今的珍稀植物孑遗传世,已经不是当代贵州人承袭祖先所有权的一己私产。随着荔波与赤水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荔波的碧绿、赤水的丹红,更是当代贵州人对人类对世界的一份担当!

厮守于六百年青山绿山的先人们,给予当代建设者留下什么样的智慧与畅想?

在遍布大江南北的木制建筑中,碧水环绕、翠竹掩映的侗寨鼓楼与苗家吊脚楼有着别样的风情。特别是肇兴侗寨,以鼓楼的独特造型,凸现出“诸山来朝、势若星拱”的耸立气势,它在村寨平面空间的布局中突然拔地而起陡然升高,大有“山之高、云之浮、鸟之语”的民族建筑之魂的奇异景象!至于苗岭山区的吊脚楼式民居,重重叠叠地建造在悬岩陡坡之上,叠床架屋的,煞是好看。历史悠久的苗族,据传其先祖蚩尤因“头有角”,迁徙黔东南的苗族遂将水牛图像尊为崇拜的图腾。在苗族民居的门枢、门楣、窗户均有水牛状的艺术性装饰与构件,这些艺术化的牛角与牛头,蕴涵着对祖先宗教式的崇拜和对大自然的原始尊崇。遗憾的是,借鉴苗族牛角图腾形状最具经典的上海世博园贵州馆,在秀美与野性的两极反差中已将苗寨风情建筑推向世界,在获得诸如希拉里等世界名人叹为观止的赞美之后,这种夸张而走向极致的建筑异趣在世博园落幕之后,却未成为民族建筑之魂的生命恒常……

当然,古人遗留并值得炫耀的贵州建筑,还有集岩石孤峰与石头城堡寺庙于一体的天台山伍龙寺,这孤悬于崖顶之上的城堡寺庙,让人联想到希腊梅黛奥拉岩顶上的“空中修道院”。这是600年前洪武大帝、永乐大帝派遣的南征大军在此雄踞边关的历史杰作,它将佛教慈悲与军事防御功能合二为一,借用山顶块面的局部平整,稳住了600年的沧桑历史。如今的天台山伍龙寺,已经无力成为眺望江南老家小桥流水的精神高地,但是这种返回江南老家的愿景,正好牵引着当代旅游迈入同步小康的现实需要!

日前,享誉世界的“生态建筑学之父”保罗·索莱里在亚利桑那州的高地荒漠长眠安息。大师生前谋划的是,“用城市的生态建筑模块组成一个‘长串,把城市带进农村,使有序的线性城市布局,与紧邻的自然界密切融合。”大师的养气行文,使我们陡然联想贵阳至安顺的城镇规划设计。在今年的两会上,省长陈敏尔强调:“贵州要走山地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不求规模大,也不求楼有多高……,我们选择组团式、点状式的发展,穿过一个隧道,便是一个社区;跨过一座桥梁,又是一个城区。城市中有田园、有山水。”此种说法与索莱里大师的经典概括何其相似,大师所述:“在线性城市的两侧,将是大型农场、田园、高山、湖泊或森林,人们可以在自然与城市之间轻松切换!”

贵州高原的城镇化建设能否完全契入大师的线性动脉城市的理论模块,还有待实践的考验,但当下横截竖立撬动的城镇化建设毕竟流露出异曲同工的规模气概与威权远景!这种建设悬念或许也在见证六百年前神机军师刘伯温的预设,刘伯温曾说:“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六百年后看,云贵赛江南。”当今云贵高原上的蓬勃与喧嚷,是否意味着伯温先生的神机妙算,这,从贵州的后发优势中似乎已发潜出活泼机藏的勃勃生气!

诚然,贵州高原上鳞次栉比的现代建筑如果没有含藏与凭借历史、民族的奇异示范美感,它不会一脉偏大。即令横空出世的五星级酒店冠上显赫于世的洋名而威然耸立,也在坐拥500年历史的甲秀楼面前俯首称臣。屹立于南明河中央鳌矶之上的甲秀楼并没有囿于生命安顿的现状而耽于平庸,它心雄万夫,纵论历史:“五百年稳占鳌矶,独撑天宇。让我一层更上,眼界拓开。”这便是甲秀楼长联的开篇起笔,其浩然气韵无异于历史心性中流淌出来的生命言说,它环顾周边,“看东枕衡湘,西襟滇诏,南屏粤峤,北带巴夔,迢递关河。”这又是何等的顾盼。“想秦通僰道,汉置牂牁,唐定矩州,宋封罗甸,凄迷风雨。叹名流几辈,留得旧迹多端。”甲秀楼长联的起承转合,道出了贵州历史的变迁,将诉诸于史诗般的叙事维度定格在历史名称的概念框架。这种不执著于文字表相,且铺陈开来的历史叙事并没有背离谱系脉络而超然物外,而是沉淀于“凄迷风雨”中的历史长河及其冲刷之下的历史留痕。当然,几分悲凉之后,妙笔铺陈的节点仍具有刚性的点缀,甲秀英姿“雄跨两游”,竟能“支持岩疆半壁。”足见甲秀楼襟怀天下,别有怀抱。飞檐翘角支撑的正是贵州历史的半壁河山,焉能不使后辈儿孙在这历史的场域翘首引望……

不可想象,没有甲秀楼的南明河及其两岸建筑会产生多大的磁场,没有呵护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建筑的法律终将使一座座金汤城池丧失记忆丢弃特色。而丧失特色的城市纵有千种的风情,亦犹如涂抹在浅薄女人脸上的脂粉底色,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是的,城镇化建设不能脱序生态文明的规划与乡规民约的基本规则,600年君子之风照拂的,正是无数先贤托梦远古的那一份清凉与绿色,而只有依凭戒护环境的力度渗入法律的肌理精致梳理,才能撬开通往兴奋点的关键密码,嗅觉出记忆的故乡。平心而论,我们对青岩古镇、隆里古城及其相应古镇的保护与规划仍欠缺于邻省的大理、丽江。可见规划城乡生态文明的法律魅力不是坐而论道、闭门协商,而是通过规范把价值运用于事实和创制美丽。因此法律不应一味地追逐毫无个性的商品房建筑而去实现反复拆迁的利益主张,法律在这里需要守望的是600年来的绿色生态畅想。

如此之多的美景,即令获得命运女神的深情眷顾与大自然的倾力打造,亦有可能在新一轮的开山辟地中,因钢筋水泥的铺天盖地而改变俊俏的模样。这远非多疑的担忧,实在是先辈与后代们心存挂碍,才聚焦这远古的梦想;才会预识到守护青山绿水是何等的重要!

在当下,保护环境的立法要义已然引导出呵护生态贵州的旨趣,立法天然的公开属性推衍出为政为民的智识。即便有中央二号文件对这片热土的建设鼎力支助,也需开启生态立法的三维法治空间的门窗。如果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对法治生态建设都如此重视,彼此间产生的规则意识,与其说是逻辑的推理,不如说是历史经验的需要!

概而言之,法治的意义不仅在于规则的起草、谈判、妥协、签订与协商,更在于对规则的遵崇、维护、珍惜和执行的力量!

透过地方立法的系统空间,闪耀着爽爽贵阳自然性灵中颇具特色的生态文明条例与湿地公园的管理规定,这是充满性感性灵的永恒法则,虽然带有流动或静止水体的沼泽被称为“湿地”略显夸张,但人们需要这样的夸张!一座又一座的绿地广场与湿地公园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奉献出一卷卷融景如画的天然景致,使人们舒卷自如、妙趣天成。这“形往而神存”的禅意承袭了自然法的神圣性。于是“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大手笔,烘托了贵阳——作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的勃勃抱负。由此观之,秉承超凡脱俗的生态法治精神,且能生成最具特性又最植根地方灵性的天然品性。当田野、森林、岩石、秀峰、山谷、溪流、湖泊、沼泽、飞泉、草地除了云彩的变幻而构成晚霞的绚烂和清晨的斑斓之外,它们都将成为亘古不变的遵守!这种天命合一的执著守望,即使一时还不能成为戒护青山匡正水流的法制终章,亦可作为当下守护生态的序曲复魅于我们的绿色畅想!

(作者系贵州省知识产权协会会长、贵州省律师协会副会长、贵阳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组组长)

猜你喜欢

贵州
请到贵州做贵客
贵州刺梨专题书法作品
贵州发现2.44亿年前的”盘州暴鱼“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贵州教育出版社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
神奇的贵州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