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远瞩、求同存异、共谋发展
2014-09-18郭濂
郭濂
7月1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决定设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这将是世界金融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将开启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来全球金融秩序再平衡的新纪元。
高瞻远瞩
金砖国家作为世界新兴经济体的中坚力量,其相互合作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整体力量的提升,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金砖国家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共同发声、贡献力量,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是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和国际体系的积极建设者。参与金砖国家合作,符合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也遵循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与愿望,也体现了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金砖银行及应急储备基金的成立为金砖国家合作迈出了跨时代的一步,对于金砖国家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扩大金砖国家之间及其与世界其他国家间的经济合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和意义。它将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金砖国家的政治经贸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也将助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社会地位及发言权的提升。
金砖银行作为首个由发展中国家自筹资金建立的金融机构,有望进一步充实和改进国际金融体系,成为世界银行(WB)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重要补充。长期以来,由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和由欧盟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掌控着全球金融市场。作为新兴经济体的主体力量,金砖国家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超过42%,面积占比28%,经济总量与贸易总量分别占比18%和15%,国际储备占全球50%以上,成为当今世界愈发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然而,在金融层面,发展中国家包括金砖国家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话语权的要求被持续遏制,国际金融秩序始终向着有利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方向倾斜。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援助都远远不够,发展中国家在贷款申请中永远处于劣势地位。金砖银行及应急储备基金旨在为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筹集资金,成为发展中国家除世界银行和IMF以外的重要资金来源,将减轻发展中国家对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的依赖。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基金的成立无疑将提高包括金砖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在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倒逼世界银行和IMF向着更加公平的方向改革,使其改变向欠发达贷款国设置苛刻条件的做法。
求同存异
金砖银行的各项具体运作规则以及在成员国间的利益分配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与此同时,金砖各国还存在着较大的政治与经济差异,比如政治体制、民族宗教、历史文化、对外战略、与欧美国家关系紧密程度及经济模式等。因此,金砖银行能够完成其成立使命的前提是在业务运作与开发及权利分配上寻求各国可接受的共同点。
然而,金砖银行的初期资本投入额度、组织结构、股东职责权利以及总部的选择等实质性内容直接关系着各成员国的利弊得失。如果在话语权与出资比例直接挂钩的制度安排下,中国作为其中世界影响力最大、经济实力最强、出资比例最高的国家,应该获得相应比例的投票权,但这是否会重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国独大”的覆辙并受到其他成员国的反对还有待观察。目前看来,总部位于上海,高层管理人员分别来自俄罗斯、巴西、印度。中国作为金砖银行的主要发起国及出资国,为了改变国际金融格局的目标,秉承着求同存异、和平发展的外交原则,在制度安排上做出一些牺牲与让步。也正是因为倒逼国际金融秩序变革、提高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的共同理想,使得金砖各国能够克服既存的差异和分歧,共同推动建立并发展金砖银行。
共谋发展
金砖银行是金砖各国金融合作的重要突破,而金融合作需要经济合作做基础,金砖国家在资源禀赋和产业结构上的差异为相互之间深化贸易合作创造了条件。比如,中国能够提供大量廉价的工业制成品,印度擅长提供信息软件和服务产品,俄罗斯、巴西和南非又能够为中、印提供能源和矿产。
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支持基建将是金砖银行的重头戏。巴西由于铁路等基建不足,导致了其重要经济支柱农牧业运输效率低下,发展受到限制。印度、南非、俄罗斯也都存在着巨大的基建融资需求。相比之下,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更加充足,融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遭遇大规模资本外逃、陷入国际收支困难从而需要流动性货币支持的几率也不高。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这一领域的合作,金砖银行可以成为发展中国家共享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和经验的平台,也可以成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助力。
金砖银行及应急储备基金的成立还对成员国间加强贸易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金砖国家自建立合作关系以来,各国间贸易联系不断加强,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以进口贸易为例,1995?2010年,金砖各国从其他金砖国家进口的贸易量占其总进口的比重均呈上升趋势。例如,巴西从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南非四国进口占巴西总进口的比重从1995年的1.93%上升至2010的17.97%;中国从巴西、印度、俄罗斯和南非四国进口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由1995年的4.62%上升至7.15%。贸易合作的深入需要完善的金融体系做支撑。目前,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仍然以美元为主要计价货币。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元汇率起伏不定,给金砖各国之间的贸易成本带来波动,不利于多边贸易的深化与发展。金砖银行通过着眼于探索贸易国本币结算,扩大结算货币选择范围,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推进金砖各国贸易结算便利化。从我国视角出发,这也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及自贸区金融改革提供了难得契机。
创新与借鉴
金砖银行是一个新生体,必将面临大量新的问题、新的形势,需要善于借鉴成功经验,更需要积极创新。对于金砖银行的结算货币、储备货币以及汇率政策等,目前尚未达到统一的定论。但基于金砖国家摆脱欧美金融控制的共识,采取金砖国家本币进行贸易结算,汇率盯住成员国货币,对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加强经济合作、完善各国储备结构,都是有利的。目前,中国和巴西、俄罗斯之间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已经起步,这对三国的贸易无疑是一个利好因素,也会对其他成员国产生示范作用。
金砖银行及应急储备基金作为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重要补充,旨在为发展中国家包括金砖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融资。根据世界银行方面发布的资料,每年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在一万亿美元左右,仅仅依靠世界银行及现有多边开发银行的资助,这一资金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金砖银行作为发展中国家自己建立的国际银行,在项目的选择和提供融资的条件审核上可能会与现有的开发银行存在不同之处,比如在提供融资时将首先考虑金砖成员国急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会偏重对非洲国家基础设施提供融资,同时也需要建立完备的征信体系,进行严格的风险控制。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称“国开行”)通过20年来的发展和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的开发性金融模式,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基建融资经验,相关模式可为新成立的金砖银行提供借鉴和参考。例如,国开行探索的市政建设“芜湖城头”、融资支持基建“走出去”、“贷款换资源”等融资模式,以及国开行海外发债模式等。这是国开行的成功经验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因此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另外,国开行探索并发展的开发性金融就是在不断的创新中自我完善的。国开行建立了“研究、规划、运行、发展”的流程模式,将研究与规划放在最前端,而且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经过不断地探索、研究、总结,现已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理论体系。未来的金砖银行承担着国际经济金融秩序治理的重任,面临着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各国一系列的发展难题,必须重视研究和创新,才能突破和解决。
任重道远
金砖银行的发展任重而道远,目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
首先,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仍处于初级阶段,各成员国之间仍存在复杂的利益冲突。作为国际经济中的后发群体,金砖国家的发展模式相似,均处于国际价值链的底端,出口依赖型的经济模式使成员国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竞争。比如中国廉价劳动力和相对较高的生产效率,使中国产品在巴西市场上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并屡屡招致巴西的反倾销调查。其次,金砖国家在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上也展开了争夺。例如,中国和巴西围绕铁矿石价格、中国和俄罗斯围绕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谈判进展相当艰难。最后,除了经济利益冲突外,金砖各国在历史文化、对外战略以及经济转型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它们短期内难以形成在国际治理中的向心力。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寻求各国可以接受的共同点对金砖银行制定业务政策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其次,金砖银行制度安排尚不完善。当前,金砖国家合作形式仍比较松散,没有形成固定机制,仅仅依靠“轮流坐庄”的合作形式势必会影响合作效果。针对金砖银行的结算及储备货币、汇率政策、组织结构等都还没有具体的规定,受资助的发展中国家征信体系尚未建立,金砖国家金融合作的不断成熟仍有相当长一段路程要走。应不断加强研究,既借鉴现有多边开发性银行的经验教训,又结合金砖银行的特殊性积极创新。
最后,金砖银行成立并落户上海,无疑为正值金融改革的中国提供了宝贵的机遇。中国作为基建资金可以自给的国家,在金砖银行中出资接近一半,理应获得相应的话语权,这对中国摆脱欧美的金融压制非常重要。并且,如果使用金砖国家本币作为贸易结算货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业务将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于资本项目尚未放开的中国,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将对深化上海自贸区各项金融改革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
因此,推动金砖银行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我国应该积极把握机遇,借力金砖银行,一方面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动中国的金融改革深化及国际金融秩序变革。
(作者系国家开发银行金融研发中心主任)
商业银行月度资讯
银行收费新规执行 个人跨行汇万元10元封顶
8月1日《商业银行服务价格管理办法》和《关于印发商业银行服务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目录的通知》开始执行。根据新规,个人跨行柜台转账汇款、手续费等13项客户普遍使用的银行基础服务将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
浦发银行布局并购金融 涉及金额超2000亿元
浦发银行发布了并购金融服务方案2.0,打造融“设计、推动、实施、服务”于一体的并购金融全产业链服务模式。自2009年以来,浦发银行已为超过200家企业提供并购金融服务,涉及并购交易金额超过2000亿元。
央行批准大宗商品掉期业务集中清算 首采人民币计价
8月4日,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正式开展国内首批场外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清算业务——人民币铁矿石掉期和人民币动力煤掉期中央对手清算业务。
央行强化定向降息预期 利率走廊初见成效
8月5日,央行开展14天期正回购操作,资金规模由260亿元小幅增加至300亿元,中标利率持平于3.70%,3.7%的利率表明央行有意压低资金利率,从各个层面进一步强化定向降息预期。
资管计划扩至城商行 宁波银行杭州银行获批试点
8月14日,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已经获批理财资产管理业务试点,这是继2013年北京银行获批之后,资管计划扩容向城商行的重要信号。此前已经获批的包括中国工商银行等在内的14家银行。
农行香港分行行长刘晓春将任浙商银行行长
8月18日,前中国农业银行香港分行行长刘晓春成为浙商银行新一任行长。刘晓春行长具有丰富的银行经营管理经验,又深谙香港金融市场。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请辞 现任行长洪崎将接任
8月18日,董文标申请辞去民生银行第六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职务,并将出任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民投)董事长一职。行长洪崎将接任董事长,副行长毛晓峰将升任行长。8月21日,中民投在上海举办揭牌仪式。
银监会修订银行并表监管指引 规范银行系影子银行
8月27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表管理与监管指引(修订征求意见稿)》,拟对2008年颁布的《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进行全面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