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行杂记
2014-09-18苗笑阳
苗笑阳
男生于1971年7月河北省沧州市人南开大学商学院硕士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沧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王蒙文学院副院长沧州文学院副院长已出版《苗笑阳抒情诗》《给你一杯清澈的水》《沛然物语》《沛然新语》等多部著作
轻度腐败 严重好色
徽菜是我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之一,到了安徽自然要体验一下。当地朋友给我推荐了两道徽菜名品,并戏称这两道菜分别叫做“轻度腐败”和“严重好色”。
所谓“轻度腐败”,说的是徽菜中赫赫有名的臭鳜鱼。该菜品主要原料鳜鱼须在撒上淡盐水后直至表面轻微成腐烂、发出臭味才可烹饪调制,做成后味美肉滑,口感浓郁,很有特色,经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介绍后,名声更是大振,全国各地慕名者众多。
而“严(盐)重好色”指的是另一道名菜红烧鸡公。严(盐)重好色是暗喻了徽菜重色、重油、重火的传统风格,其体现了对酱油、豆酱、火候的稍加过度运用上。“盐为百味先”,而又多用于肉类,会将肉的鲜味提至极致,再加上火候到位,肉质酥软,果然醇香满溢。
两道菜上来后,不由得将矜持和客套丢到一边,忍不住箸啜连三,待杯盘见底仍意犹未尽,若不是碍于礼节,都有去用尽那盘中残羹的决心。
美食惬意之余,突然想起,这两道菜似乎都不是健康食品,臭鳜鱼是典型的腌制食品而且还得变质后才可制作;红烧鸡公又因盐、酱过多,肯定会食盐量过多,再加上火候大,也会降低肉质营养。问及当地朋友,他哈哈大笑:这两种类型的菜品我们当地人都已不常食用了,长期食用确实对身体有危害,但偶尔为之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即使对健康有些不妥,为了美味,偶尔品尝一下也是值得的啊!
于是想到两道菜的名字,轻度腐败和严重好色。
轻度腐败之所以让人放松警惕可以尝试因为它不是重度的腐败。重度腐败了,人们都会警觉地不用、不尝、远离。而轻度腐败就会让人有偶尔试试不会有大问题的侥幸心理,可能试一两次还真不会有立竿见影的问题,但经常的试试,肯定会为自己带来危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若是轻度好色,若是起于心而止于礼,也就是停留在“活动心眼儿”阶段,对人无害,对己自责,也无大过失。但严重好色就有些麻烦了,说是犯罪吧,也没到可法办的界限上;说无大碍吧,但那么令人讨厌腻味,甚至严重影响了人的正常生活。严重好色正因为介于罪与非罪之间才另有些人放胆游离其中。可量变和质变仅在一瞬之间,不定哪一天,就会滑翔到犯罪的一边。
烈酒最香,毒花最美。越是有些腐化变质的东西,越对人有吸引力,比如臭鳜鱼、烧鸡公。而正是人们认为其偶尔为之不会对自己有多大危害,才会放心大胆地去尝试。而且它们也多有其伪装性,比如臭鳜鱼,为了掩盖其臭味,加了些许辣椒相佐,比如红烧鸡公,为了掩盖其又红又黑的重色,在上面点缀了些许水灵灵的青菜根叶。
但无论官大官小,“轻度腐败”和“严重好色”这两道菜,既然有害,还是不必再去体验了吧。
蛇吞象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生从未有机会踏上徽州大地的明代大文人汤显祖发出了如此一声长长地叹息。走入徽州,感觉到真如人所说,她像一位豪门中的少妇,安静而热情地等待着你。左边是黄山的雄奇壮丽,右边是徽村的水墨淡雅,你犹如看到这位俊俏的少夫人正穿着旖旎的绸缎,在青山绿水间,在清幽的石板路上优雅地走来。这片有着几十万年人类文明的土地孕育出了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的徽文化,独特的徽文化滋润着土地上的所有生灵,甚者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气息。在这肥沃的滋养里,在千年的长河中,成长了诸多让我敬佩不已的文人志士。
“程门立雪”的典故是我从小便耳熟能详的故事,“二程”理学独步天下后又经大儒朱熹的发扬和推广,对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的繁衍和推进,起了无法估量的作用。桐城方苞的人生历程对我也如迷一般,这位开始以明朝遗老自居发誓绝不“二臣”的桐城文学领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思想斗争,而转变成宁可不取一丝功名也要伴康熙左右襄赞军机,甚至直涉宫廷斗争的铁杆“保清派”的?而恰恰正因为有此顺应历史潮流的义举,成就了他一代“布衣宰相”的美名。直至现代的胡适,仍然不忘为徽学传人的历史责任,发起了在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里程碑意义的“五四运动”,将西方的“德先生”和“赛先生”请入中国,唤醒了民众对科学和民主的追求。徽商是儒商的先行者,在新安理学的“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的教导下,徽州人虽然也经商,但必须先读书,所以有了如胡雪岩者胸怀经营中国之气魄的大商人。
优质文化的蔓延无法阻挡。皖北严格意义上不能称为古徽州,可安徽行省的出现又使徽文化这一长江流域的文明与淮河流域相融合,诞生了更为敦厚的安徽文化。淮河两岸,照旧成了白墙灰瓦的马头墙的天下。徽文化这一带着浓郁南方特色的潮流与淮河文化这一带着些许北方情愫的潮流相汇集,出现了令人欣喜的安徽文化,并培育出了许多文化名城。
淮河两岸的寿县便是安徽省最早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三座城市之一。第一次到寿县才知道其即为古寿春。寿春在我的印象中始终与战争相联系的,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即发生在寿县南部的八公山附近。当年谢玄等率西晋北府八万精兵迎战前秦大帝苻坚的百万雄兵,当胜利的消息传至远在南京的谢安耳中时,等候消息的总指挥谢安正与人镇定自若地下棋,听到侄子谢玄成就了这样一场彪炳史册的大捷后,谢安轻松地将棋子一扔说:小孩子们在前方打了个胜仗。其大将风度令人惊叹!然而细心者却发现,谢安的鞋底因为长时间紧张,竟然都磨破了!他应该紧张,他怎知道淝水之畔发生了多么激烈的鏖战。因那场战役而产生的“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三个成语就足以反应其场景。当时还为“潜龙”的赵匡胤讨伐南唐时也被困寿春,至今寿县还有许多有关赵匡胤这段历史的传说故事。还有《三国演义》中的吕布,这一代枭雄在徐州被曹操打得穷途末路,为了取得在寿春称帝的袁术的支援,竟然将心爱的女儿捆在身上,试图冲破突围将女儿送与袁术做儿媳。站在寿县的古城墙上极目远眺,仿佛仍能听得见从远古传来的号角声和厮杀声。
在古城墙的一角,发现了刻于方石上的一幅图画:一条蛇正张开大口朝向一个锦衣玉带的富人。导游笑着说,这就是有名的“人心不足蛇吞象”成语的出处。原来,这句成语中“象”的本意通假为丞相的“相”,来自一个传说。一个人不经意间救了一条蛇,并与这条蛇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条蛇是条神蛇,有着五彩熠熠的鳞和两只其实是夜明珠的眼睛。后来这个人用蛇的一片鳞换得了一生富贵,又用蛇的一只眼睛变得夜明珠换得了高官厚禄,当皇帝说想再要一颗夜明珠时,他利令智昏,竟然允诺了,皇帝当场封其为丞相。成为丞相的他又向他的好友神蛇索其另一目时,蛇忍无可忍将其吞下。比喻人贪得无厌反被其咎。但后来人们以讹传讹,成了人心不足,仿佛一条小蛇想吞掉一头大象一样异想天开、贪婪无度。
不禁想,究竟是究其本意的“相”好,还是按现在人们的流行解释“象”好?如果究其本意,还有多少人认可、又有多大的市场呢?就像是“衣冠禽兽”这个成语,本意是指能够穿上补子上绣着飞禽和猛兽图案的官服,成为仕途之骄子,是个人人向往成之的褒义词的。而随着岁月的洗礼,变成了指披着人皮的禽兽不如的坏人的贬之又贬的贬义词了。
何必去想它,反正文化是在不断地繁衍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