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贵的“问题意识”

2014-09-18孙成华

共产党员·上 2014年9期
关键词:章程研究会责任感

孙成华

毛泽东同志在青年时期曾撰写过《问题研究会章程》,在这个章程中,他提出了当时中国需要研究的144个问题,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方面。章程开篇就明确提出,成立“问题研究会”的目的就是要搞清当时社会和人生面临的“所必需”或“未得适当之解决”因而影响进步的各种问题。虽然这个“问题研究会”最终没有成立起来,但其中彰显的“问题意识”及其列举的认为应该研究和解决的大量问题,却充分体现出青年毛泽东关注民生、体察社会的责任感,体现出其超人的洞察力和强烈的忧患意识。

“问题意识”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是人们对存在问题的能动性、探索性和前瞻性反应,它不仅是一种面向本体和前提的思考,更是面向现实生活世界的思考。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每个时代都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关注和提出问题,那么分析和解决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意识”更是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实践问题。从人类历史发展看,问题不仅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更是实践发展的契机。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能够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作为领导干部,“问题意识”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且是敏锐的眼光和广阔的视野,是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更是对自我投身事业的高度自觉性。从某种意义上说,问题意识更是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集中体现。对于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恩格斯在《资本论》中曾这样评价:“在前人认为已有答案的地方,他却认为只是问题所在。”可以说,恩格斯所指出的“问题所在”恰恰反映出马克思那种非常人所能企及的能力水平。这种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的意识,正是领导干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是否具备“问题意识”是判断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乃至一位领导能否有效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尺。有了“问题意识”,我们就能克服“自我感觉良好”和盲目乐观,就能防患于未然。因为,没有发现问题不等于没有问题,没有指出问题不等于不存在问题,现在暂时没有问题不等于以后永远没有问题。对此,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必须高度重视并保持清醒的头脑。

□本栏编辑/张丽萍

猜你喜欢

章程研究会责任感
波兰睡眠研究会
初中生责任感发展的差异性调查
浅析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建章立制提升研究水平
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书画摄影作品选登
责任感等2则
地方高校大学章程建制工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
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