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4-09-17庞育春

考试周刊 2014年61期
关键词:教学结构主导主体

庞育春

摘 要: 本文从教学结构的基本特性着手,深入分析了目前我国现行两种教学结构的利弊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化条件下优化教学结构的对策思路——通过构建“主导—主体”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和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信息化 教学结构 主导—主体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及各学科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整合方面提倡:整合学科课程目标,强调学生的整体发展;设置综合课程,强调跨学科的学习方式,如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等。笔者就信息化条件下新型教学结构的构建进行了阐述,以期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型和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教学结构的基本特性

教学结构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它必会直接反映教师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组织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具有依附性、系统性、动态性、层次性和稳定性等五大特性。

1.依附性。它强烈地依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换句话说,用不同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就必然形成不同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对思想、理论不一定具有这种依附性,即同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往往可以在不同的教育思想和不同的教与学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采用。

2.系统性。教学结构是由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在教学活动进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稳定结构形式,离开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就不可能具有这种结构形式。所以教学结构是教学系统整体性能的集中体现,而不是系统局部性能的体现之一,更不是其中某个要素的个别特性或某几个要素的若干种特性的体现。所以,与教学系统的整体性能相联系,这是区别教学结构与教学策略、方法的第三个本质特性。

3.动态性。教学结构是“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这里强调的是“进程”,即必须是在教学活动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稳定结构形式才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结构;若脱离“进程”即无所谓教学结构,因而具有动态性。而教学策略与方法即使不在教学活动进程中也能够集中表现出来,例如教学内容的组织策略与组织方法及教学资源的管理策略与管理方法,就可以脱离教学进程而独立存在。这是区别教学结构与教学策略、方法的又一本质特性。

4.层次性。由于教学结构是由四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而四要素中的“教材”(即教学内容)与学科紧密相关,在不涉及学科具体内容的场合,我们可以讨论不同学科共同遵循的“教学结构”,也可以讨论同一学科内不同教学单元中的“教学结构”,或某个教学单元内的某一节课的“教学结构”,从而表现教学结构的层次性。

5.稳定性。尽管教学结构具有动态性,但它不是随意变化、不可捉摸、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种稳定的结构形式。之所以具有这种稳定性,显然和教学结构强烈依附于某种教学理论、教育思想、学习理论有关。

二、两种教学结构的对比分析

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结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简称学生中心教学结构);二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简称教师中心教学结构)。

1.学生中心教学结构。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e-Learning和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以学生中心教学结构逐渐发展和壮大起来。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是:一是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者;二是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三是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自主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帮助者;四是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学科专题网站、资源库、光盘及图书馆、资料室等)学习与教材相关但比教材丰富得多的内容,并获取远远超出教师讲授范围的大量知识和信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的突出优点是有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其缺点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立起来,认为只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束缚和限制学生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提高,从而排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此外,以学生中心教学结构还忽视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在强调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中,只考虑认知因素会多,往往会忽视情感因素,因而难以全面达到教学目的,尤其是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要求,而情感类教学目标涉及青少年的正确态度、高尚情感和科学价值观、人生观的培养,是教育教学领域一个极重要的范畴。

2.教师中心教学结构。从现实情况看,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教学结构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是:一是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在教学过程有绝对权威地位,并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二是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三是教材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四是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的演示工具、直观教具(形象化教学工具)。这种教学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充分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因而有利于各学科知识的系统传授,有利于对前人知识经验的继承与学习,并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最主要的弊端是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具有发散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即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也就是说,按这种教学结构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应用型人才而非创新型人才。事实上,已经有许多有识之士通过中美两国学生不同特点的对比,看到这种教学结构统治课堂产生的不良后果。研究表明,与英美两国的同类学生相比,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明显不如对方,在七个方面的创造性能力中,除了问题解决能力一项外,其他六项能力(发现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力、想象能力、产品改进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应用能力)明显不强。endprint

三、信息化条件下优化教学结构的对策思路

两种教学结构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后者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者否定或取代后者。对于这两种教学结构,我们应当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既注重教师的教,又注重学生自主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有效调动起来。其最终目标是通过一种新型教学结构优化教学过程,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了区别学生中心教学结构和教师中心教学结构,笔者把这种新型教学结构称之为“主体—主导”教学结构,既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又不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更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为这种新型教学结构(“主导—主体”教学结构)提供理想的平台,取得更显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如目前所盛行的“翻转课堂”、“微课程”等新型的教学形态,都能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好的平台。之所以强调信息化技术,是因为对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来说,信息化技术具有以下四种宝贵特性:一是可提供便于观察、设计和参与实际操作的仿真实验条件,从而对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十分有利;二是可作为获取、分析、存储、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的丰富资源,从而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十分有利;三是可创设与客观世界类似的便于感知、体验和问题求解的真实情境,从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十分有利;四是可充当会话、讨论、协作交流和思想沟通的理想环境,从而对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健全人格十分有利。

能实现这种新型教学结构的教学模式很多,而且因学科和教学单元而异。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两种模式以供参考。

1.基于Web页的探究式学习模式。以WebQuest为例,WebQuest是一个以调查研究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几乎所有能够让学习者进行交互的信息都来自Internet和视频录像等有效学习资源,相对收集信息而言,WebQuest关注的重点是信息的使用,用来支持学生在“分析、综合和评价”级别上的思考。整个学习包括绪言、任务、资源、过程、评估和结论六个部分。在绪言部分,教师应给学习者指定一定的方向,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在任务模块,教师要给一个可能完成的并且是有趣的可执行任务;在资源模块中,教师作为指导者应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网站目的清单,以便学习者在主题上集中注意力,而不是漫无目的地网上冲浪;在过程模块中,教师给出学习者完成任务将要经历的步骤,让学习者知道完成任务的一个全过程。其中,可以包括把任务分块策略、对每一学习者扮演不同角色或看问题的视角等进行描述,指导者还可在这一部分提供学习建议及人际关系建议;在评估模块中,教师要对如何组织已获信息给出某些指导。如时间进度、因果分析图示、概念图表等;在结论模块中,教师要对学生完成的探究式学习作出正确结论,提示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并鼓励他们把这种探究的经验拓展到其他领域。可以是问题求解的“导航”,也可以是如何完成任务的指导框架。

在WebQuest探究式学习中,教师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不可缺少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则是信息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和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包括图书资料及网上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2.计算机支持下的协同学习(CSCL)模式。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学习(CSCL)模式,是由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CSCW)与合作学习(CL)的理论与教育方法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新型学习模式,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一般提出一个明确的任务,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工合作,有的用计算机查资料,有的进行一部分计算与信息处理汇总,形成文档,小组共同完成该任务;教师则动态监测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并组织小组交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这种学习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解决问题、思考问题、协同合作能力。

在CSCL模式中,既要强调学习者在计算机支持下的探究、协作与交互,以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又要强调教师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计算机的作用不是取代教师的位置,而是使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从而改变教师的任务,从对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转移到对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进程。教师从“讲坛上的哲人”变成学生身边的指导者、设计者和调解者。

当然,教学结构不仅与教学模式有关,而且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紧密联系,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作出积极的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迪.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田健,阳嵘莎,杨改学.基于信息化课堂的教学交互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9(13).

[3]柴少明.基于活动理论的CSCL协作意义建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07).

[4]严莉.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5]娄智华.信息化环境下教学结构改革的案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6]张国政.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4(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结构主导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巧用情感教学,优化高中英语教学结构
翻转课堂:教师“主导”的新境界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
中职物理教学的主导与主体
中企“主导”肯尼亚基建项目遭非议
当前中职电子商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