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对话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有效策略

2014-09-17周文娟

考试周刊 2014年61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周文娟

摘 要: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性,生本对话是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焦点,其意义在于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构建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当前的对话教学中,不尊重学生对话权的情况依然存在,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潜心诵读、精心设计问题、挖掘学生生活体验等方式,为学生搭建与文本深入对话的平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 生本对话 教学策略

教师、学生、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三者的相互关系即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构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对话的基本形式。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中与文本对话的重要性,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也就是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焦点。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获得正确和有用的信息,获得审美和精神的愉悦,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思想认识和审美品位。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仅仅是为学生的发展所做的准备或引导。

然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仍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朗读了一遍课文后就开始逐段逐句找答案。这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吗?文本的整体激动因素被淡化了,学生完全成了旁观者、审视者,成了教师引领下的分析者、判定者。学生没能进入情境,何来对话?学生还没有被文本感动,何来品味?这种文学作品教学的痼疾虽然在新课标的实施中得到改善,但还没有根本改观。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或根本无法意识到作为一个与文本平等对话的人,他必须具备怎样的条件和素养。教师作为对话的一方,应如何尊重学生的对话权,如何尊重作者(文本)的话语权,如何平等对待对话的任何一方,而不是充当文本阅读过程中的审判者和外科医生,似乎一些老师心中还没有清晰的答案。这样教学,学生形成的文学作品阅读的思维模式已成为与文本对话交流的绝大障碍。

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笔者根据十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做法。

一、反复咀嚼教材,寻找对话突破口

教师首先要咀嚼教材,确有感悟,根据生本对话的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寻找教学突破口。教师的文本阅读,黄厚江老师在《谈谈对于文本解读的认识》中提出必须经历这样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陌生阅读——在全新的阅读中感受文本,形成新鲜的阅读体验,获得对文本的直接认识,积累阅读教学的本我资源。第二阶段:立体阅读——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观照文本,获得对文本的全息解读,处理好文本阅读中多重意义之间的辩证关系。第三阶段:智慧阅读——借助个性化的解读方式,获得对文本新颖、独特的理解,为高品位、高质量的阅读教学提供可能。

笔者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根据阅读体验,发现了“骗”字在这篇童话中的独特地位,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步骤:(1)学生阅读全文,用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2)展开讨论,从学生归纳的动词中找出最恰当的一个(骗);(3)讨论在这场骗局中人物所起的不同作用:骗子行骗、群臣助骗、皇帝受骗、百姓传骗、孩子揭骗;(4)讨论故事中人物被骗的原因;(5)讨论孩子没有被骗的原因;(6)归纳从这场骗局中获得的启示。全文教学紧紧围绕一个“骗”字,放得开,收得拢,进得去,出得来,既研读文本,又训练思维,学生主动,教师引导,教学效果很好。

强调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并不是否定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这就要求教师吃透教材,找准文本的切入口,精心设计问题,深入破解文本蕴含的深广信息。

二、给予诵读时间,铺设对话通道

“与文本对话”,就是让学生接触文本、体验文本,用自己的生活和经验与文本相互作用,共同建构文本的意义,并获得精神的提升。充分诵读是理解作品、感悟人生最基本的途径。与文本对话交流,读出并体验作者在文章中所传达的情感、意志、观念,品味负载这一内容的外在言语形式。如果学生在与文本的审视中,感知不深,理解不进,自然就悟之不透,难以沟通,难以共鸣,对话无法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诵读时间,通过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在读中熟悉课文,理解课文;在读中领悟感情;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独立、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倾听作者在优美的语言文字中潺潺流淌的心灵声响。

例如笔者在教学《三峡》时,设计了很多朗读。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听老师范读课文,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大声诵读,读准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并相互展示和点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环节的诵读,学生很快熟悉了课文,轻松解决了翻译中的难点。在分析过程中,请男生读课文的一、二层,女生读后两层,男声洪亮急促,读出了文中三峡山峰高峻、夏水凶险迅疾的特点;女声轻柔舒缓,读出了三峡春冬的秀美和秋天的悲寂,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张弛有度的特色。最后让学生背诵课文,巩固理解。书声琅琅,学生在朗读中学到了方法,加深了理解,铺设好了与文本深度对话的通道。

三、悦纳多元解读,开掘对话深度

古希腊学者普罗戈多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点燃的火把。”鼓励学生参与文本对话,就是要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多元化的文本解读。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营造民主氛围,和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有时候,学生会针锋相对地提出和教师或其他学生截然不同的个性化见解。这些见解有的可能有些幼稚,缺少深度,甚至片面偏激,缺乏认知储备,有的却闪现学生灵感和智慧的光辉。课上,教师要随时甄别学生生成的问题,捕捉课堂上闪现的点滴智慧火花和思维闪光,及时鼓励、点评、组织、参与,推进教学进程,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引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深处,用智慧和机智将教学演绎得更加精彩。

如在教学蒲松龄《狼》一文时,师提问:“你认为狼与人的这场斗争,只是增加了笑料吗?”生1:“不同意,我认为他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他还嘲讽了像狼那样的恶人。”师:“按你的理解,你应该是同意作者的观点。”生2:“不赞同,蒲松龄说‘顷刻两毙,而事实上人战胜狼并不是那么容易的,狼是很强大的敌人。”生3:“不赞同。因为狼实在是太聪明了。它们高度配合,充满智慧。凭这一点,我们人类有时还不及它们呢!”师:“从这点看,狼确实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一面。”生4:“不赞同,我觉得人太残忍了。”生5:“不对,你是站在狼的角度看的。在那种你死我活的生死关头,如果屠夫不挥刀毙狼,他就会成为狼口中的骨头。”老师引领、点拨,始终全神贯注于学生的言说,不断发现其答问和交流中的闪光点和不足,及时或鼓励,或提醒,或补充,或抓住一点,机巧地将问题引向纵深,不断开掘对话深度。endprint

四、挖掘生活体验,拓宽对话广度

“与文本对话”不仅要让学生读懂作者和作品,而且要读出自己,以文本观照自身,从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解读文本,从而将阅读对话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由课本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不断建构更深、更广的对话体系。

比如教学散文《散步》时,笔者让学生回顾自己家庭生活中的温馨画面,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一位男生讲到过去因为父亲对自己要求严格而经常在心里埋怨父亲,学了课文后,对父母这代中年人肩负的重担有了更深的体会,觉得很对不起自己的父亲,话语中无比惭愧和自责,师生被深深感染。最后,笔者布置学生为自己的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将这一过程和感受写成文章。正是在教师的参与下,学生本不够丰富的阅历会有所增长,体验得到唤醒,知识能得到复现,见识得到更新。一句话,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来”(叶圣陶语),同时将文本中所收获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审美情趣推演到生活中,乃至让生本对话的潜在效果影响学生的一生。

五、采用多种形式,提高对话成效

老师可采取多种形式,展开多角度生本对话,提高成效。如小组讨论、辩论、社会实践调查等。在初一民俗文化单元教学后,笔者布置学生进行了《关于学生的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为了完成报告,学生们首先纷纷了解传统节日的知识,然后讨论并确定20个调查问题,在校内发放调查问卷,并根据收集的资料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而且增强了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在教学《狼》专题时,笔者组织了一场关于学生是否要做以“一匹强悍的狼”为内容的辩论赛,参加辩论的学生充分搜集与狼有关的成语、谚语、故事,认真分析狼的残忍凶恶和团结坚韧、忍耐智慧、忠诚互助等多方面性格,结合当今社会现实,脚踏实地地形成论点,在课堂上唇枪舌剑。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因此,生本的有效对话应以阅读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以引导为保证,这样才能尽显学生的风采,学生独特的感悟、丰富的体验才能像蚕吐丝、蜂酿蜜那样在头脑中自然形成,从而产生与教师对话的需要,师生对话才能成为彼此情感交融、指挥碰撞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文新春.生本对话的三境界.学科教学,2005(4).

[2]李铁范.李忠兴.论语文对话教学.课程·教材·教法,2006(6).

[3]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4]黄厚江.语文的原点——本色语文的主张与实践.江苏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