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寓言
2014-09-17戎国强
戎国强
其实,有一个书名是现成的,可以叫“孙氏寓言”,但估计建江没有想到,想到了建江也不会用这个书名。
孙建江出了一本寓言集,书名叫《试金石》,拿到手里,有点替建江遗憾。建江在出版社谋事,拿工资的活儿是编书,不拿工资的活儿,按所花时间、精力多少来排列,占第一位的是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然后才是创作,如寓言、童话、童诗、随笔等。创作属于他业余的业余。不过他业余的业余,却十分专业。他的寓言集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试金石》是他的第八本寓言集。
《试金石》这本寓言有一个特点,每一篇寓言,只有一句话,短一点的,只有寥寥几个字。用尽量简短的文字,表达尽可能丰富、深刻的含义,难度较大,对生活没有独特的观察,没有概括、表达能力,难以办到。所谓寓言,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发现,寄寓在某个形象上来表达,这个形象,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物品,或是生活现象。这是一个抽象物和一个具象物的结合,两者结合得是否贴切,是作品能否成功的关键。
《试金石》里有较多篇目是写世相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鼓》:“沉默就意味着失败。”跟其他同类篇目相比,这篇最克制,不流露褒贬,留给读者思考的空间就大了。类似的还有《墓碑》:“短暂中的永恒。”富有哲理意味的,有《跳高横杆》:“我永远和最终的失败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但这是我的骄傲。”看田径比赛时,怎么没有注意到,跳高是唯一以失败告终的比赛项目,最后一个失败者就是胜利者——这大概就是“熟视无睹”吧?从别人的司空见惯里看出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出来——所谓“创作”,就是“发现”吧?
以往的寓言创作,大多只讲究寓意,不太讲究情趣;有理无趣,不是面目可憎,至少是不可爱,让人不愿亲近。建江却不是这样。他这样写《鹦鹉》:“不是学舌,是学外语——外语可是顶顶重要的啊。”经历过“职称外语”考试的外语菜鸟们读了,当会心一笑——原来作者也被“职称外语”坑得不轻?
可以这么说:这本寓言的绝大部分篇目,可读;其中很多篇目,很耐读;少部分篇目,再三读之,仍能读出新意。读书、写书的人都知道,文章最怕结集,如果一个人只有一副笔墨,写出来的东西就大同小异,面目单一,结集后就会把创作力的薄弱暴露无遗。很多人写的东西不少,但不愿出书,就是不愿意露这个怯。对一些人来说,写得越久、越多,意味着重复越多;对另一些人来说,写得越久、越多,就越敏锐、敏感。
既然那么肯定建江这本书,为什么还要替他感到遗憾呢?书名没取好。
《试金石》是这本集子里的一篇。用篇名做书名,这是通例。但是,“试金石”三个字,无法让读者知道这是一本寓言集;也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本寓言的特点,即“一句话寓言”。为了让读者知道这一点,还得在封面上另想办法:大概占封面四分之一高的部分,用咖啡色做底色,比整个封面颜色要深,印上“两岸文化名家合力打造首部文图微寓言”“一句话寓言,给平淡的生活提味”两句话,这样的文字,其实是广告语。好的封面,没有附加的广告语,封面本身就是无言的广告;外加的广告语,对封面来说,是蛇足,但是,为补书名之不足,顾不上了。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用“一句话寓言”做书名呢?可能是觉得太一般,有点“土”。建江有一本“一句话寓言”在日本出版时,书名是“一口寓言”,“一口”就是“一句话”的意思。“一口寓言”,比较别致,能引起注意,但“一口”二字不符合中文的用语规范。其实,有一个书名是现成的,可以叫“孙氏寓言”,但估计建江没有想到,想到了建江也不会用这个书名。
建江是个低调、谦逊的人,他会觉得“孙氏寓言”太托大了。其实未必。他在“一句话寓言”创作上用力之勤,成绩之大、水准之高,在华文创作中大概无人能及;将来写儿童文学史如果绕开了建江的“一句话寓言”,恐怕难以反映这一时期寓言创作的全貌吧?